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9.41K

導語:我們要教會幼兒初步瞭解和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一般來説是在數學課堂上進行的。下面是關於幼兒園大班的教學設計《用尺測量物體》。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通用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和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賞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捲尺等),瞭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發對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捲尺等)

2、測量的表格、筆和紙盒。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發思考。

師:教師裏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寬有多長麼?

師:那如果我想知道他們有多長有多寬,誰可以幫助我呢?(幼:尺子)

師:現在請你觀察一下尺子上有什麼?尺子是幹什麼用的呢?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尺子呢?

教師小結:尺子上面有數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夠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現在請你來數一數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數完以後請你嘗試測量一下鉛筆盒的長度。量出請閉合的長是幾個小格子,寬是幾個小格子,並把你量出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師:現在你已經量好了,我請幾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小結:測量時尺子和被測量的物體起點要對齊,要及時做記號,繼續測量。要記住原來量了多少格,然後把你幾次測量的數據加在一起,最後結果就是物體的測量長度。

三、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師:下面請你們討論一下為什麼小朋友測量的鉛筆盒的長和寬是不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小結:鉛筆盒的大小不同,他們測量出來的結果就不同。)

師:現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剛剛老師教你們的那種方法去測量別的物體了。

四、問題遷移,欣賞各種尺(直尺、三角尺、捲尺等),並瞭解作用。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尺子,請你們先來欣賞一下這些尺子,看看這些尺子有什麼作用,你都在哪裏看到過這些尺子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 篇2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大班數學繪本《樹葉尺子》是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你好,數學、最親切的數學概念啟蒙圖畫書”中的一本。這個繪本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圖畫顏色鮮豔,動物形象可愛,是班級中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動物們運用樹葉測量尾巴的情節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為了更好的支持幼兒自主探索學習自然物測量的方法,我藉助靈活、可控的“未來教室”多媒體軟件創設繪本情境,探索遊戲材料與多媒體的有效互動,設計了大班科學領域數學活動《樹葉尺子》,引導幼兒在繪本情境中感知首尾測量、標記測量等多種測量方法。

二、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喜歡參與數學活動,對測量活動有興趣。

能力目標:藉助故事情境,能用常見的測量物(如樹葉)測量動物尾巴的長度。

知識目標:感知首尾測量、標記測量等多種測量方法。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探索中學習感受首尾測量、標記測量多種測量方法。

難點: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探索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

四、活動準備:

1、未來教室課件、繪本資源。

2、幼兒人手測量操作材料。(動物、樹葉圖片)

3、記錄卡、筆。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講述繪本故事情境,引出問題。

師:你覺得誰的尾巴長?

小結:意見不統一,是因為我們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師: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知道誰的尾巴最長呢?

2、教師介紹標準測量工具——尺子。

尺子是最方便、最準確的測量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同尺寸的尺子。

3、講述故事情境中的測量方法,引發幼兒對用自然物測量的興趣。

師:我們來試一試熊奶奶的方法能不能測量動物尾巴的長度,好嗎?

(二)基本活動

(價值分析:通過多種測量方法、問題的設疑,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務的快樂中,迎接新的挑戰,積累對測量的直接經驗。)

1、為幼兒提供許多相同大小的樹葉,幼兒操作測量。

(1)幼兒分組動手操作,用“樹葉”測量動物尾巴,交流分享。

師:小朋友們4人一組,選擇一個要幫助的動物,用我們的樹葉尺子為它們測量尾巴吧。注意,今天我們測量用的樹葉是一樣大小的樹葉。量量看,小動物們的尾巴有幾個樹葉長呢?

(2)幼兒操作後分組推選代表在電子交互一體機上的記錄表格進行記錄。

師:哪些小朋友是幫助松鼠測量尾巴的?松鼠的尾巴有幾片樹葉長呢?(猴子、袋鼠、小貓)

(3)出示河狸,師幼一起鞏固多片葉子測量尾巴的方法。

師:我們忘記給河狸量尾巴了。誰能來試一試用剛才的方法為河狸量一量尾巴?教師引導幼兒在一體機上操作,總結方法。

請幼兒演示,教師小結測量方法。

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樹葉要像好朋友似的緊緊挨着、排成一條直線

2、出示一片樹葉,幼兒操作測量。

(1)出示長頸鹿,幼兒分組交流探索測量尾巴的方法。

師:還有長頸鹿沒有量尾巴呢,只剩一片樹葉了,一片樹葉能量嗎?怎麼量呢?大家分組試一試,並把自己的結果記錄下來吧。

(2)幼兒分組操作探索,並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3)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測量方法。

師:當我們只有一片樹葉時,我們也要從頭量到尾。我們可以用筆做好標記,一邊量一邊數。

(4)個別幼兒運用電子交互一體機進行標記測量演示。

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首尾相連(做好標記)、一邊量一邊數。

三、結束部分(經驗拓展)

1、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師:沒有樹葉怎麼量?

2、師幼一起討論,教師講述故事結尾,小結。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自然物可以用來測量?”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區角遊戲中繼續開展遊戲,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可以測量的工具,量一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 篇3

【知識引入】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尺通常以塑膠或鐵,不鏽鋼,有機玻璃製造,亦有以硬紙、木、竹,鋁,皮革等製造的。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國小,在他們的筆盒裏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麼用?怎樣使尺子?國小生為什麼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於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願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釐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説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説説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説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2、瞭解簡單的測量方法,喜歡用尺測量物體。環境創設收集軟硬長短形狀製作材料等不同的尺若干。

重點與難點

瞭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體檢時,醫生是用什麼給你量身高的?

2、尺是什麼樣的?請幼兒從籃子裏拿出尺看一看、摸一摸。

3、你看到的尺是怎麼樣的?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引導幼兒發現尺上有豎線。

4、尺上為什麼都有豎線?

二、認識不同的尺

1、教師請幼兒觀察各種尺,説一説尺的不同。

2、教師總結:尺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圓形。尺的材料也有不同、有塑料的、木頭的、金屬的。

三、説説尺的用途

1、人們製造了這麼多的尺,有什麼用呢?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述:裁縫用尺量人的形體、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工人用尺做傢俱、造房子等。

3、哥哥姐姐做作業時用的尺和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尺一樣嗎?

4、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尺?人們用它來幹什麼?

四、嘗試測量物體

教師給每一小組長積木、遊戲棒、紙條若干。

請你選用一樣物品,用尺量一量它有多長?價值分析:

通過讓幼兒觀察尺瞭解尺的基本特徵。

引導幼兒知道,有了刻度人們才知道測量結果。

通過結合生活經驗瞭解不同的尺有不同的功能。

初步瞭解測量的基本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用尺子》 篇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全面正確地評價自我,營造良好的自我情緒。

【能力目標】

學會正確的認識自我,理性全面地看待自我。

【知識目標】

1、瞭解認識自我的途徑。

2、理解認識自我是一個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自我的方式。

【難點】

理性全面地看待自我。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展示視頻《蝸牛與媽媽》的對話片段:小蝸牛對自己擁有又硬又重的殼非常不滿意,與蝸牛媽媽進行了對話。通過觀看視頻,並設置問題:大家想一想小蝸牛為什麼會哭?

學生思考並回答後,教師總結:小蝸牛因為沒有全面地看待自己,導致了它的不開心。在生活同學們同樣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從而導入本節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認識自我途徑

1、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認識

活動一:認識自我大賽

過渡:同學們瞭解自己多少呢?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儘可能多的寫出有關自己的信息,稍後請同學展示分享。

通過同學們的展示,教師進行引導總結:同學們都寫了很多自己的信息。大家想一想從這些信息中可以分析出,應該從哪些方面認識自己?

學生思考並回答,認識到可以從生理、心理還有社會方面來認識自己。

2、自我評價

過渡:剛才大家已經瞭解到可以從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等方面評價自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評價自己呢?大家請看以下兩則材料:

材料一:我是一名女生,今年18歲了,來自邊緣山區,家境貧寒,大學以前的時光都在小山溝裏面度過,性格內向,平時説話不多,來到這裏上大學,我感覺自己樣樣不如別人,自己沒見過世面,知識面很窄,在同學面前什麼都不懂,個頭矮小,長得又不好看,家裏不如別人有錢,甚至連我以前引以為豪的學習成績在大學裏也沒有了任何優勢,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等,怕身邊的同學瞧不起自己,內心特別痛苦。

材料二:播放《我很醜,但是我很温柔》的歌曲:每一個晚上,在夢的曠野,我是驕傲的巨人。每一個早晨在浴室鏡子前,卻發現自己活在剃刀邊緣。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裏、在呼來喚去的生涯裏,計算着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我很醜,可是我很温柔、外表冷漠內心狂熱,那就是我。我很醜可是很温柔,我有音樂和啤酒,一點卑微一點懦弱,可是從不退縮。

以前後四人為小組,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對比一下這兩則材料,他們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2)我們應該如何評價自己?

學生代表進行回答,教師進行總結: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價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恰當的自我評價,能夠幫助我們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而且能夠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3、他人評價

活動二:我是小記者,請問您是怎麼評價我的?

過渡:有人説:“想要了解自己,最好問問別人”。他人的評價有助於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現在大家做一名小記者,各自訪問三個同學,請他們説出對自己的評價。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稍後同學進行分享,並思考應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評價。

學生分享,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通過訪問認識到了不一樣的自己,同時對自己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我們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以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二)認識自我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活動一:童年的我與現在的我

過渡:大家一起回顧童年的我與現在的我,有什麼不同?

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進行總結: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閲歷的增加,我們不斷探索自己、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我們就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環節三:鞏固提高

大家一起唱《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並且隨着我們的成長會不斷的探索自己、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我們就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業:大家一起來暢想一下十年後的我們是如何,下節課和大家一起分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