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5W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以下《抗日戰爭》教學設計是小編為各位編輯們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閲讀與借鑑。

《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識記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百團大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勝利的意義

2. 結合時事分析任何時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不同時期捍衞國家利益的方式不同。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於一切

2.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戰爭責任觀

3. 引導學生理性愛國

4.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增強了我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過程與方法

1. 情景再現 問題探究 對照比較

2. 開展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學生自己探究的學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2.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特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學生回答:《義勇軍進行曲》。)我們每週升國旗儀式必唱的國歌,多麼熟悉的旋律。《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1935年,“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主要是因為什麼?(日本侵略,民族危機嚴重)中華民族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抗日救亡)讓我們共同走進那不堪回首的歲月,走進偉大的抗日戰爭。

2.知識梳理: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的方式完成預習提示。

1. 日本侵華:

(1).日本侵華的經過:

1931年日本侵略軍制造 九一八事變 ,東北三省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日本襲擊上海,製造了 一二八事變 。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在 東北 建立偽滿洲國。

1935年日本為侵佔華北製造了一連串事件,總稱“ 華北事變 ”,大批日本關東軍入關,威逼平津。

1937年日本發動 盧溝橋事變 ,意圖侵佔全中國。

(2).日本侵華呈現出 由局部到全面 的特點。

(3).日本的罪行: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 1941年初,潘家峪慘案 。 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七三一部隊”,用中國活人做實驗。

2. 中國的抗戰

(1)國民低昂正面戰場的抗戰:

①戰役: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四次大會戰。

②結果:無力阻止日本的進攻,失去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

③作用:粉碎了日本三個月中國的計劃。

(2)共產黨敵後戰場的抗戰:

①路線:人民戰爭路線(全面抗戰路線) 。

②作戰方式: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

③主要戰役:百團大戰。

④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3)國外戰場:為確保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交通線的暢通,政府派遠征軍到緬甸,同日軍作戰。1945年,在英美軍隊配合下,日本遠征軍擊敗侵略日軍。

3.抗戰的勝利

(1)標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2)意義:

①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

②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提高。

3.學習探究:

(1)戰爭是殘酷的,犯下的種種反人類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兒的人,是什麼使他們從人變成了滅絕人性的惡魔?

①日本意在滅亡

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輕生重死

(2)今天我們怎麼處理中日關係?

①牢記歷史,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②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是硬道理

③尊重歷史,崇尚和平,面向未來

(3)如何評價正面戰場抗戰?

①抗戰初期,由國民時期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抗戰比較努力,是防禦階段的主戰場,廣大官兵也表現出勇敢頑強的精神;

②由於敵強我弱以及實行片面抗戰路線,造成華北、華中、華南大片國土淪陷;

③正面戰場的抗戰,遲滯了日軍進攻,消耗了日軍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

④為共產黨開闢敵後戰場創造了條件。

(4)抗日戰爭的特點及原因。

特點:①一條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②兩個戰場: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兩條路線:片面路線和全面路線

③三個階段:防禦階段、相持階段、反攻階段

④抗戰的全民族性

⑤持久性

原因:①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

②國共兩黨的緊密合作

③是一場正義反法西斯戰爭

④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

4.總結本課知識框架

5.完成隨堂檢測:

隨堂檢測:

(1).《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脱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盧溝橋歌》:“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從《松花江上》到《盧溝橋歌》所反映的歷史信息,最準確的是( C )

A.從東北淪陷到華北、華南淪陷 B.國共從內戰到走向聯合抗戰

C.從東北淪陷到中國人民奮起抗戰 D.從不抵抗到奮起抗戰

(2).1940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廣播電台--延安人民新華廣播電台第一次正式播音。當天可能播出的新聞是( A )

A、百團大戰的最新戰況 B、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

C、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D、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3).1942年國統區某報紙評論:“平時軍人開小差,一般人誇為精明幹練。今日壯丁逃兵役,人人罵為冷血動物。”這主要反映了( C )

A、民眾普遍的厭戰心理 B、輿論對軍人的評價很低

C、民眾救亡意識的增強 D、輿論對濫抓壯丁的抗議

(4).(2010·天津卷)《大公報》載文説: “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裏……(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是( C )

A.甲午戰爭爆發 B.中華民國建立

C.抗日戰爭爆發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好男當兵上前線,抗日隊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漢,武漢火線扯得寬。哪怕飛機丟炸彈,哪怕四處起狼煙……”(《川江號子·好男當兵上線》)。這作品的創作時間最可能是在( C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5年

(6).抗戰初期,國民時期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會戰,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 B )

A、消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軍速決戰的侵略計劃

C、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勝利 D、掌握了抗日戰爭的主動權

(7).關於抗日戰爭初期敵後戰場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C )

A、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軍的後方 B、配合了正面戰場

C、打擊了日軍的主力 D、加速了相持階段的到來

(8).關於抗日戰爭勝利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C )

A、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B、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C、標誌着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

D、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9).抗日戰爭取勝的原因及歷史意義。

原因: 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國共兩黨的緊密合作是一場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

歷史意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提高。

四、課後思考:

造成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兩種結局的原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