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的牧羊人》優秀教案

來源:文萃谷 2.44W

七年級語文《植樹的牧羊人》的教學要讓學生們培養熱愛大自然,以及充滿自信並持之以恆的做事精神。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植樹的牧羊人》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植樹的牧羊人》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運用第一人稱,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

2、運用對比的寫法來突出主題

3、培養熱愛大自然,以及充滿自信並持之以恆的做事精神。

重點: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難點:獨具特色的環境描寫,精妙的比喻,使文章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

  知識鏈接:

描寫人物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環境描寫的作用:①表現時代風貌,展現風土人情。 ②襯托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題。 ④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⑤感染讀者。 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⑦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或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近 及遠或由遠及近。

  教學過程:

  【檢查預習】

一、音形識記。 戳( ) tān( )塌 山毛櫸( ) 廢xū( )

Chóu( )勞 水qú( ) 縫隙( )乾涸( ) Kāngkǎi( )

二、詞語解釋。 1、坍塌: 2、廢墟: 3、乾涸: 4、刨根問底: 5、不毛之地: 三、作者作品。 《植樹的牧羊人》作者( ),( )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代表作《人世之歌》《龐神三部曲》《屋頂上的輕騎兵》和《一個鬱鬱寡歡的國王》。

  【初讀課文】

1、 標段序,畫詞句。

2、 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研讀課文】

一 、文題解説:課文以“植樹的牧羊人”為題,有什麼好處?

二、讀課文,感悟作者的寫作情感,把握朗讀情感。

(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先在組內展示,推舉優秀組員班內展讀。)

1、 作者用什麼順序記述故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2、 對比的寫法

在文中找出描寫種樹前後普羅旺斯地區變化的句子,並體會對比的好處。

3、 人物描寫

在文中找出描寫種樹人動作的典型細節,看看錶現了種樹人什麼性格?

  【質疑探究】

你覺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質令你感動,值得你學習?

温馨提示:結合文中關鍵詞語

  【閲讀訓練】

15.根據文中直接描寫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説説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分)

16.(1)“在我眼裏,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湧出的神祕泉水”這句話有怎樣的寓意 (2)選文中作者用哪些話讚美牧羊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17.文章開頭説:“想真正瞭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照應了這句話?從全文內容看,牧羊人艾爾澤阿·布菲耶種了多少年的樹?(2分)

18.(1)選文第二段中,作者細緻描寫“在無邊無際的荒野中”等環境,這對錶現主題有什 麼作用?(2)第九段中説“這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蹟”,句中“這”指什麼?“奇蹟”指什麼?(3分)

19.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下面句子(任選一個)。(2分)

(1)“向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霧氣,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

(2)“這些白樺樹棵棵挺拔,像筆直站立的少年一樣,蔚然成林。”

通過“我”的回憶,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無聞地種樹的故事。

一、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點 明瞭故事的主人公。同時又讓人產生一系列的聯想:牧羊人為何要植樹呢?他的成果如何呢?

題目的作用: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閲讀興趣。

二1、作者運用以時間先後為序的順敍方法。

作者與牧羊人第一次見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再次見面所看到的巨大變化,最後一次見面的感受寫得詳細。1920年後我幾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兩句寫得簡略之極。

2通過對比,説明牧羊人將荒涼的土地變成了流着奶與蜜的田園。

  【質疑探究】

你覺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質令你感動,值得你學習?

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無聞地種樹,無私的為地球創造綠蔭,他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了我的心靈。為了種樹,他放棄了賴以生存的羊羣,用堅韌和毅力,讓一片茫茫荒漠變成了生機盎然的森林,成了鳥語花香的人間天堂。他覺得有了樹,就有了生機,就有了生命。面對困難,他沒有氣餒,沒有沮喪,依然堅持不懈的種樹。他為人類創造了綠蔭,是一個“難得的好人”。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閲讀訓練答案15.選文的四至七段從正面直接的刻畫牧羊人的性格,如他一點一點把破舊房子收拾整齊,餐具很乾淨,地板沒灰塵,槍上過油,爐子上煮着湯,剛刮過鬍子,衣服釦子縫得很結實,補丁針腳很細,他不抽煙,認認真真挑選橡子……從中可看出他是一個積極生活、極其認真、勤勞不懈、堅韌執着的人。

16.示例:(1)這句話是“我”第一次見到牧羊人時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祕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將給這個荒涼的地方帶來灌溉滋潤和豐饒。

(2)“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麼先進的技術,而是靠一個人的雙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造”;這“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蹟”;“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等。這些話表現了作者無比敬佩之情。

17.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 ,從前至後整整三十多年時間,表明時間之長;而對牧羊人幾十年植樹造林的關注,則表明了作者對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動。共種了35年。從1910年到1945年。

18.示例:(1)為後面寫牧羊人的植樹做了鋪墊,這大片荒涼的原野、廢棄的家園、稀少的人煙、貧瘠的土地、乾燥的氣候都與後面呈現出來的綠色、富饒、滋潤、美麗幸福的樂園似的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樹所創造的奇蹟。(2) “這”指在曾經乾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蹟”指牧羊人長年累月地植樹,改變了這裏原來很差的生態環境,使乾旱荒涼的地方變成了鬱鬱葱葱、富饒豐美、充滿生機的地方。

19.示例:(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那個曾經被廢棄的荒涼的村莊現在已經是滿目綠色像地毯一樣覆蓋着的景象了。(2)這個句子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白樺樹比喻為“筆直站立的少年”,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牧羊人在谷底種的白樺樹充滿生機的壯觀景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