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讚》練習教案

來源:文萃谷 9.32K

訓練重點

《白楊禮讚》練習教案

  一象徵

二排比句和反問句

 預習提示

  本文寫於1941年。作者曾寫道:“《白楊禮讚》非取材於一地或一時,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離新疆赴延安,又離延安至重慶)以後在重慶寫的。”作品成功的塑造了白楊樹這個藝術形象,使讀者也從白楊樹的形象聯想到當時中國的現實,聯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衞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閲讀時,要領略作者的創作意圖,體會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給下邊加黑的字注音:

大氈子開墾外殼錘鍊主宰倦怠

潛滋暗長旁逸斜出泛出婆娑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提醒了你(這些山峯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湧起來的敢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説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衞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理解·分析

  一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生長環境不平凡,外部形態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結合課文,口頭回答下列問題:

1.白楊賴以生存的“景美”是_____________

2.白楊自身的“形美”是_________________

3.白楊內在的“神美”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運用象徵、烘托、對比等方法來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白楊樹象徵什麼?描寫高原的景色有什麼作用?寫楠木的目的何在?

揣摩·運用

  三選擇正確的義項。

1.“禮讚”的含義是:()

(A)表示高度的讚揚

(B)表示尊敬和讚美

(C)表示某種禮貌風格

2.“坦蕩如砥”形容的對象是:()

(A)高原的空曠

(B)高原的遼闊

(C)高原的平坦

四“普通”的常常是“平凡”的。然而作者幾次強調“普通的白楊樹”卻是“不平凡”的。仔細揣摩:

“普通”的含義:

“不平凡”的含義:

兩者是怎樣統一的?

五排比和反問的連用,強調和深化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仔細閲讀第七段,找出四個反問句,看其中的問法有什麼變化?意思是怎樣加深的?

六△本文寫白楊樹有揚有抑,富於節奏感。如寫高原景色,先寫它的“雄壯”“偉大”是“揚”;接着寫它“單調”,令人“懨懨欲睡”,是“抑”;最後,寫突然出現傲然聳立的白楊,令作者驚奇,又是“揚”。在變化中突出白楊的風姿。以此為例,分析下邊一段文字。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説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七△長短句交錯運用,語言活潑多姿。如寫高原特色的第二段。有少至三五個字的短句,有多達二十幾個字的長句,或長或短,交互運用,錯落有致,生動活潑,值得仔細體會,不妨以鬆、梅、竹、菊為題寫一段話,也注意長短句的運用。

  積累·聯想

八朗讀全文,注意吐字清晰,速度適當,表達作品含蓄而奔放的感情。背誦第七段。

九作家袁鷹寫了一篇題為《白楊》的散文,不妨和本文作些比較,思考並回答下邊三個問題。

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並不那麼分得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着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從窗口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搖着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説。

小小的爭論,才把爸爸的思路引過來,他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

“這不是傘,這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換上了嚴肅的神色。他想了一會,就告訴兒子和小女兒:這白楊樹從來就是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兒生根、發芽、長出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麼?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曉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兒去的;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兒去的。他們只曉得爸爸這回到奶奶這裏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曉得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坐幾天火車,還再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而它們不管到哪裏,總是那麼直,那麼高大。

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961年秋天,蘭新路上。

1.油畫,色彩濃重;水墨畫,色彩淡淺。如果以油畫、水墨畫來比擬《白楊》和《白楊禮讚》,你認為《白楊》是_____________畫,《白楊禮讚》是__________畫。

2.《白楊》和《白楊禮讚》一樣,也有象徵意義,它象徵__________。兩篇文章同是以白楊為題,但所象徵的各不相同,對這點,你怎麼認識?

3.《白楊禮讚》《白楊》,風格不同,意境不同,可見一題可以多做。茅盾還有一首詠白楊的詩,見後面《題白楊圖》。你也試以一種樹木為題,寫寫你的感受。

語法·陳述句和疑問句

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種:(1)告訴別人一件事,(2)詢問別人一件事,(3)要求別人一件事,(4)表示自己的某種強烈感情。告訴別人一件事用陳述句,詢問別人一件事用疑問句,要求別人一件事用祈使句,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用感歎句。

1.陳述句在説話和寫作中,用得最多。句終在書面上用句號表示。陳述句有的肯定一件事,有的否定一件事。表示肯定,是用字句或一般的肯定句式;表示否定,要用“不”“沒”“沒有”等。例如:

(1)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

(2)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

2.疑問句是用來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終在書面上用問號來表示。有的疑問句末尾還有“嗎、麼、呢、吧”等語氣詞。

疑問句有的用疑問代詞“誰、什麼、哪裏、怎樣、多少、為什麼”等來提出疑問,要求針對這些疑問代詞來回答問題;有的要求對提出的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有的提出並列的幾個問題,要求選擇其中一個作出肯定的回答;有的用肯定否定相疊的方式來提問,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如:

(1)死海海水的浮力為什麼這樣大呢?

(2)這件事你聽説過嗎?

(3)是因為怯場、心慌,還是由於身體不適而影響了聲音?

(4)能不能製造出一種奇妙的機器,能夠模仿人的動作摘下樹上的果實呢?

有一種疑問句不是有疑而問,而是用提問的方式來加強肯定或否定的語氣,這種疑問句稱為反問句。肯定的反問句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問句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例如:

(5)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

前一句是肯定的反問句式,是為了加強否定的語氣;後一句用否定的反問句式,是為了加強肯定的語氣。

 練習

  一指出下邊的陳述句哪些是表示肯定的,哪些是表示否定的。

1.抵禦風沙襲擊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

2.激光不是一種普通的光。

3.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4.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

5.我國2000多年前就發明了指南車。

6.沒想到天時地勢竟把他擱在這個車站上了。

二指出下邊的疑問句表達疑問有什麼不同。

1.哪一位是班長?

2.他是上這兒來住一陣就走嗎?

3.你是吃米飯還是吃饅頭?

4.不知山上的楓葉紅了沒有?

5.屋裏是踢球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