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讚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6.08K
  白楊禮讚教案設計

 [教學重點]

白楊禮讚教案設計

1、學生在實踐運用中瞭解體會到什麼是象徵手法。

2、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總結課文學習內容。

3、通過與課外文章的對比閲讀,學會知識遷移。

[教學難點 ] 通過與課外文章的對比閲讀,學會知識遷移。

  [教學過程 ]

一、學生朗讀文章,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

問題1:歸納文章主題和寫作特點:

 [明確]

主題:這篇課文通過對白楊樹的崇敬、讚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鬥爭意志。

寫作特點: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通過象徵,來抒發自己強烈的`感情,歌頌黨和人民羣眾。在運用象徵手法時,必須注意象徵的事物和被象徵的事物之間,在特徵的表現上具有共同之處。如白楊樹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幹,靠緊向上的枝枝葉葉,樸質的皮,以及倔強挺立的鬥爭性格,正和黨領導下的北方農民的正直、樸質、團結、進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鬥爭中的堅強精神相一致,所以用來象徵,就非常貼切自然。

二、對比閲讀,學會知識遷移:

請閲讀下面的散文,將之與課文比較,回答文後問題。

白楊

袁鷹

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並不那麼分得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着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從窗口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搖着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着。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説。

小小爭論,把爸爸的思路引過來,他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

“這不是傘,這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換上了嚴肅的神色。他想了一會,就告訴兒子和小女兒:這白楊樹從來就是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兒生根、發芽、長出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麼?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他們只曉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兒去的;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兒去的。他們只曉得爸爸這回到奶奶這裏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曉得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坐幾天火車,還再坐幾天汽車。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幾生根了。而它們不管到哪裏,總是那麼直,那麼高大。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961年秋天,蘭新路上。

 問題:

1.油畫,色彩濃重;水墨畫,色彩淡淺。如果以油畫、水墨畫來比擬《白楊》和《》,你認為《白楊》是_______畫,《》是______畫。

2.《白楊》和《》一樣,也有象徵意義,它象徵_______兩篇文章同是以白楊為題,但所象徵的各不相同,對這點,你怎麼認識?

  作業 佈置:

練一練:以梅、蘭、竹、菊、鬆、粉筆、蠟燭等物任選其一為題,寫百字以內的片段文,以象徵為主要表現手法。

  板書設計

茅盾

象徵

課後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