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參考

來源:文萃谷 2.34W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的詩意:漫漫的秋夜多麼漫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 此詩寫遊子,一開始即將主人公置於淒涼寂寞的漫漫秋夜:“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這種淒涼的深秋長夜,最容易引起飄泊異鄉的遊子的滿腹憂愁和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參考

出自曹丕《雜詩二首》(其一)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樑。

向風長歎息,斷絕我中腸。

參考譯文

漫漫的秋夜多麼漫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

躺在牀上輾轉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覺得時間已久,白露漸漸浸濕我衣裳。

俯視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銀河轉西流向正西方,心星噣星排列成從橫。

草蟲的叫聲多麼可悲,鴻雁孤獨地向南飛翔。

內心悶悶不樂憂愁多,連續不斷地思念故鄉。

想要高飛何處得雙翅,想要渡河河上無橋樑。

面對來風長長地歎息,憂思不盡斷我腹中腸。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為主,言外有無窮的悲涼,遠不止於遊子對故鄉的思念,詩句間流淌着建安時代特有的悲愴,是一個時代士人生存境遇的特寫,是士人在社會動亂中的切身體悟。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開篇詩人就把遊子放在漫長的秋夜,淒涼的北風中,凸顯出遊子的淒涼悲苦背景。為遊子“輾轉不能寐”而“披衣起彷徨”做了環境氛圍的渲染。遊子彷徨什麼呢?感傷生不逢時,感傷國家亂離,感傷有家難回。在無盡的痛苦的徘徊中,他“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他久久地不能入睡,徘徊在曠野裏遙望家鄉山高路遙,無奈中只好“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他這樣地來回漫步一直到“天漢回西流,三五正從橫”的四更天。“三五正從橫”是指心星和噣星正排列在天邊,“三”指心星,“五”指噣星。三星五噣出現在西天是四更天。“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飛”在寂靜的夜空中,草蟲淒厲地一聲聲慘叫着,失羣的大雁孤獨地從頭頂上飛過,更加劇了遊子的淒涼。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呢?可是面對離亂,面對戰爭,怎麼可能回到故鄉呢?“願飛安的翼,欲濟河無樑。”遊子自恨沒有翅膀高飛,無法度過萬水千山的重重阻隔,這阻隔固然有天險,更多的是人為的無奈。無奈中游子只能在“向風悲歎息,”中,傷心地“斷絕我中腸。”

這首詩把遊子放在漫長的秋夜,淒厲的北風中描寫,為遊子抒發思鄉之情做了背景鋪墊。然後又在蒼白的.月色中,天漢轉西的四更天,以深秋深夜寧靜中凸現出遊子月下的孤獨孑影,空曠的寂寞。由此我們不但看到遊子月下潦倒的身影,頹廢的神情,而且還在視覺的淒涼中加上了聽覺上的悲鳴,草叢裏看不見的蟲子不斷地悲切地鳴叫着,失羣的孤雁的黑影突然淒厲的鳴叫着從天空飛過,這使人心悸而慄的悲鳴聲不也是遊子的內心寫照嗎?這裏雖寫景,但景中情長,意境描寫深遠獨絕,清新無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