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來源:文萃谷 2.7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情景圖,通過求一共有幾隻兔和一共有幾隻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徵,為教學乘法意義作好準備,例題後的試一試,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幾個幾的認識。

第二道例題在充分感知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用乘法算4個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的同時,教材結合前一個算式着重介紹乘號,後一個算式着重介紹各部分的名稱。至於乘法的意義,是這道例題最重要的內容,理解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後的試一試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是看圖列式,第二題是先按要求擺學具再列式,通過這兩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第3、4題鞏固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掌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幾個相同的數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繫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並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並應用乘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動物樂園玩一玩,看看裏面又有些什麼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

二、認識幾個幾相加。

1、學習例題,初步感知。

(1)提問:在動物樂園裏有些什麼小動物呢?

(2)提問:兔一共有幾隻?小雞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一起從圖上數出3個2和4個3;板書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觀察比較,再次感知。

(1)請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説説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每個算式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都是幾個相同的數在相加。

(2)用幾個幾相加表述。

啟發提問:你能用幾個幾相加得幾這樣的説法來説一説每個算式嗎?

(3)教師小結

這兩個算式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幾個幾相加是認識和學習乘法的生長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圖上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語言説一説等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含義,為學習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試一試,深化感知。

(1)第1題

先讓學生看圖數一數有幾個幾,然後照着擺一擺,邊擺邊説1個2,2個2最後讓學生填一填。

(2)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擺出3個4根,然後指着數一數,最後填一填。

(兩題的不同練習方式,一方面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饋了學生對於幾個幾的認識和掌握情況。)

三、認識乘法。

1、學習例題

(1)出示主題圖

學生觀察圖,説説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可以列成怎樣的算式?它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2)

(2)認識乘法

教師説明:像這樣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4個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寫成42或24

提問:42和24都表示幾個幾相加呢?等於幾呢?(板書=8)

教師在算式42=8中介紹乘號和讀法(板書乘號和4乘2字樣)

學生讀一讀這個算式,再讀一讀24=8這個算式。

教師再在24=8算式中介紹乘數和積,(板書各部分名稱)

學生説一説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反思:想一想4個2相加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算?可以寫成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怎樣的?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那麼?

教師小結:4個2相加可以寫成兩個乘法算式42=8和24=8,他們都表示4個2相加。

(教師的談話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學習;在兩個乘法算式中分別介紹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名稱則有機地分散了對於乘法的認識,使學生學得更明晰;引導學生的反思和適當的`小結更讓學生對於乘法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2、試一試

(1)學生觀察圖畫,數一數有幾個4,並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饋核對。

提問:計算4個5相加的和可以用幾種方法計算?

列乘法算式時是怎麼想的?得數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小結:看來幾個幾相加就可以寫成幾乘幾。

(4)觀察比較。

請學生觀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5)教師小結:幾個相同的數連加時,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説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致,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練習反饋時的提問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又知道了些什麼?

(必要的學習反思和總結,有助於讓學生養成學後思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存儲和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

五、聯繫生活,感受應用。

提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問題也可以用乘法算?

(聯繫生活的例舉,可以考察學生對於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

六、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反饋交流,着重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列成那樣的乘法算式?這兩個乘法都表示什麼?

2、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填寫,然後交流核對。

3、想想做做3

(1)第1題

先讓學生擺一擺,然後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題

學生獨立看題,擺學具,填寫。

(3)思考:寫乘法算式的時候先要想什麼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讀一讀,説一説,教師再指名幾生進行反饋。

5、想想做做5

學生先填寫,然後核對,再比較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注重強調讀法和寫法的統一。

(多樣的有層次的習題能全面地檢查學生對於乘法意義的體會、理解程度和乘法讀、寫法以及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情況。每題反饋時有針對性的提問則能更深入地暴露學生的思維,瞭解學生學習的達成度。)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24點遊戲活動中,經歷“玩”中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

2、能綜合運用混合運算的指示,解決點遊戲中的血算是問題。

3、感受與同伴玩中學數學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一幅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數學課你們都帶來了什麼?

你們可別小看這樣的一副牌,它裏面可有很多的小祕密呢?你能抽出任意兩張説出對應的乘法口訣嗎?哪兩個數字相乘得24?剛剛有一位小朋友説牌可以用來算24點,大家想玩這個遊戲嗎?你知道算24點是怎樣玩的嗎?好吧,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自學算24點遊戲的玩法。

誰來説一説/

生:就是利用幾張牌,用+-×÷使其結果為24,每張牌只可用一次。下面我們就來算24點。(板書課題)

二、幸運第一關――對對碰

1、三八二十四

師:我出8,敢從你的手中拿一張牌和我碰成24嗎?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

師:我還出8,敢拿出兩張牌跟我碰成24嗎?

生:……

師:你們都是湊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訣碰成24的`。

2、四六二十四

你能自己出一張牌,讓全班同學和你碰成24嗎?

生:4

3、其它方法

12數字寶寶也要來算“24點”,你能讓它算出24點嗎?

三、幸運第二關:三張牌

1、7、6、3這三個數能算得24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樣計算?

②同桌商量?

③集體討論(板書方法)

④同桌互相説

2、2、3、4這三張牌怎麼想?

(過程同上)

3、9、8、3這三張牌呢?

(過程同上)

4、3、5、9這三張牌呢?

(過程同上)

四、幸運第三關——四張牌

1、12 5 8

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樣計算?

②小組討論。

③集體討論(板書方法)

2、4、5、7、8

(過程同上)

3、3、1、7、9

(過程同上)

4、5、5、9、3

(過程同上)

5、

五、比一比

1、提要求:每個小組每人抽一張牌,放在桌子上,算出24點,先算出的拍一下手,説出你的方法,對的就能得到4張牌。誰得到的牌最多就是冠軍。

2、分小組比一比

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講講你算“24點”的好方法嗎?

集體交流

其實玩起來也很方便,回家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談了很多體會,有了許多辦法,我相信你準能贏你的爸爸媽媽。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説明

1.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量與小人書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係和列舉比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得到激發,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介紹“物物交換”的背景知識。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如用一隻羊換一把斧頭。我們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就從“物物交換”開始。

2.呈現問題。

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呈現“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並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嘗試解決,體會聯繫

1.想一想。

師: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本上。

2.説一説。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量與小人書的數量之間存在的關係。

預設

方法一 14÷4=3.5,3.5×10=35(本)。

方法二 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方法四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小人書,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2+2=14(個),30+5=35(本)。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2.學生嘗試列式。

預設

方法一 4∶10=14∶x。

方法二 10∶4=x∶14。

方法三 14∶4=x∶10。

方法四 4∶14=10∶x。

3.交流彙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彙報結果。

預設

生1:根據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可以把這個比例轉化成4x=10×14。

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課堂活動卡,組織學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獨立解決。

(師巡視,適時指導)

7.驗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8.教師小結。

解比例的關鍵是根據“內項的積等於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後組織學生彙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並能比較大小。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所學內容,為後面的練習做鋪墊。

二、練一練。

1、第1題可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題意,再説一説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並填空。

2、第2題,先讓學生填空,再説一説規律,也可以讓學生先説一説規律,再填空。

3、第3題是鞏固數的組成。

4、第4題目的是能正確熟練地進行20以內加減法運算。

5、第5題鞏固認識鐘錶的四種情況。

6、第6題是鞏固比較數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兩個數字拿來比,而是要先運算再比較大小。

7、第7題先讓學生觀察圖,説一説圖的意思,再提出問題並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8、第8、9、1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説一説圖的意思,並且列式計算。

9、第12題,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圖中符號的含義和題目的意思,再進行統計。

10、第15題,先觀察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獨立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此可組織交流與討論。

11、第18題,是一幅連環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編數學故事,然後説一説,算一算。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內容概述

這是一節國小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課,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對話,解決在遊森林公園過程中遇到的買門票、租船、為猴子選擇食物等問題,從而複習“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類型的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

一、能夠應用“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關係式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認識到計算機是學習的有力工具;

知識形成目標

一、熟練的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這類應用題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培養其優化意識;

課 前準 備

多媒體教室與多媒體課件

學生學習

障礙資料

1、 是否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

2、 解決問題時是否能夠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板書設計

遊森林公園

購買門票

租用船隻

選擇食物

教學過程

教 學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後 隨 筆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今天我和你們的班主任帶你們去遊森林公園。

(師貼藝術字:“遊森林公園”)

聽到這個消息,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課件演示一輛小火車前進,放着《火車開了》的音樂

我們到公園裏面去遊玩,,要先幹什麼呀?

師板書:購買門票

課件顯示森林公園門票價格牌:“零售:

兒童票每張10元,

成人票每張20元;

團體票(25張或25張以上):

兒童票每張8元,

成人票每張16元。

怎樣買票才能算最合適呢?讓我們進入到買票方案的設計界面。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下買票方案,願意設計幾個就設計幾個。

大聲地讀這幾個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異口同聲答到:“買票”

生讀門票價格牌

交流獲得的信息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買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單價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

渲染氣氛,

激發興趣

聯繫生活實際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實現人機交互,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機帶給學習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後 隨 筆

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買票方案

評選一下最優方案

課件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

課件顯示收到的新郵件,猴山的飼養員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幫忙。

課件顯示森林湖

師提問:到猴山要過森林湖,我們該怎麼辦?

課件顯示設計租船方案的界面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租船方案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評選最優方案,並説出理由。

生欣賞森林公園的美景。

生答應去幫忙。

生積極想辦法,一致認為應該乘船。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租金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租金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並説出列式的根據是什麼?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愛

聯繫生活實際

説明:一共提供了5種船的圖片,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船的租金和座位數。

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並説出列式的根據是什麼?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後 隨 筆

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採用“學易”系統評選最優方案

通過“學易”系統查看選擇情況

課件演示猴山的全景並出現飼養員叔叔,他提出要求,讓大家幫助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為猴子購買食物的方案。

師提問飼養員叔叔要我們幫什麼忙?

課件顯示為猴子選擇食物的設計界面

師演示選擇食物的過程。

生拿起遙控器從5個方案中選擇認為最好的

生通過“學易”系統中顯示的每個選項被選擇的比例情況,選擇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複要求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方案:

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食物的單價。選擇哪種,只需要單擊一下這種食物的圖片,方案內就會自動出這種食物的名稱和單價,只需在方案內輸入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而且還有經費使用情況的提示信息。

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學易”系統的使用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進一步明確要求,為設計選購食物方案作準備。

使學生確實的感受到了計算機帶來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後 隨 筆

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方案

評價方案

課件先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但是最後呈現出一幅

人們踐踏草坪,破壞環境的畫面。

你看了有什麼感受?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優點和不足

生談感受

但不選最優,只要合理即可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師生小結

暢談收穫

這次遊森林公園你有什麼收穫和遺憾?

老師做小結,明確今天覆習的知識,小結這節課學生的表現,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生暢所欲言地談自己的感受

使學生養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一節複習課成了一節讓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的活動課,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都獲得了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

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髮展空間觀念和藉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説説它們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看,分別看到了什麼形狀?

2、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於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

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課,我們繼續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1、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麼?

⑵提問:如果此時再添加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麼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你想怎麼擺?

⑶指名彙報,並分別演示,啟發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麼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後,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麼規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後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着放一個都可以。

⑸請學生們仔細從上面側面觀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於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⑴現在這裏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麼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並操作。

指名彙報,交流想法並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麼?

⑵還原之後,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並操作。指名交流彙報並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麼?

⑶小結: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

視圖,但也可能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並説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⑶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⑴按要求請同學們先照着樣子擺一擺。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

⑶再請同學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⑴獨立完成⑵分組彙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完成家庭作業書觀察物體地一課時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