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數學教案模板8篇

來源:文萃谷 1.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模板8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後,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估算比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百分數改寫成分數和小數的方法。

2、會將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和分數。

3、在經歷把百分數改成分數和小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和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第7頁兩個監測人員的對話情景:“我們監測了34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其中有35%的城市達到了二級標準”。

教師:觀察情景圖,説説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

教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還有百分之幾的城市空氣質量沒有達到二級標準、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要解決“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的問題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40×35%。

教師:説説這樣列式的想法。

學生:……

教師:該怎樣計算340×35%呢?學生獨立思考340×35%的計算方法,並進行交流彙報。在交流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發現要計算340×35%,可把35%寫成分數或小數後進行計算,即把35%改寫成35100或0.35。

學生嘗試計算,並指名板演計算過程:

340×35%=340×0.35=119(個)=119(個)

教師:我們通過把35%改寫成分數或小數的形式解決了“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的問題。如何進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呢?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的內容。

板書揭示課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總結方法

出示第7頁例1。

學生自主嘗試把17%,40%化成分數學生彙報改寫過程並板演:17%=1710040%=40100=25教師:當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後,不是最簡分數的應化簡成最簡分數。

教學把46%,128%化成小數學生嘗試把46%和128%化成小數。(學生可能會有下面的一些改寫形式)46%=46100=46÷100=0.46,128%=128/100=128÷100=1.28。你能將0.5%化成小數嗎?

同桌交流後彙報。

教師:觀察比較上面的改寫式子,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學生:……

小組討論

交流歸納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方法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把17%,40%改寫成分數,把46%,128%,0.5%改寫成小數的過程,同學們能不能試着説説,怎樣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呢?

學生討論交流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歸納總結得出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看教科書第8頁兩個同學的對話框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百分數化分數、小數的方法: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注意不是最簡分數的要化簡成最簡分數;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可以直接去掉百分號,同時把百分號前的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9頁,課堂活動第2題教師:説説怎樣才能準確地在格子裏塗色呢?學生思考後獨立完成在書上。

2、完成教科書第10頁第2題和第5題第1小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結束全課

教師:通過這節課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説明

“幾個”和“第幾”的知識學生並不陌生,因為生活情境中經常用到它們。幾個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説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設計重在指導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並瞭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課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髮現,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能區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現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遊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裏?(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裏?(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遊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後、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説一説,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一説)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後面的兩位阿姨呢?後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後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説一説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教育學生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2.區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願意上台前數一數,指一指。

(學生上台前數一數,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裏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量,叔叔排在第5,這裏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麼。(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基數和序數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後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4.請幾位同學上台前。

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從左數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排第幾?從左數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遊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遊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後從1開始數起,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1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通過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具準備

課件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問:這是什麼(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嗎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新課講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頁例1:這裏有3瓶鈣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麼方法把它找出來嗎

(2)獨立思考。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積極發言。

方案: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天平稱。(板書課題: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鈣片,我們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鈣片,想象一下,怎樣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

①一個一個地稱重量(利用砝碼),最輕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説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説明上揚的一端是少的。

(4)小結並揭示課題。

①綜合比較幾種方法(數一數,掂一掂,盤秤稱,天平稱……),哪一種更加快速,準確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個重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利用天平能夠快速準確地把它找出來,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找次品。

3、如果這裏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3片,請你設法把它找出來。

4、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並彙報。

彙報:

(1)先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平衡,説明這兩瓶都是合格的,再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還是平衡,説明這兩瓶還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兩端平衡,説明這兩瓶都是合格的,再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説明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組,在天平兩端各放兩瓶,如果天平平衡,説明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組,在天平兩端各放兩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説明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揚的那一端的兩瓶再放在天平兩端,天平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結:

第一種方案,每一份是1個,至少需要稱2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第二種方案,每一份是2個,至少需要稱2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112頁“做一做”。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頁練習二十七的第1~6題。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歲,爸爸29歲。

4、3次

5、略

6、能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找次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穫是什麼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課後反思】

本節課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大都可以採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教學。實際教學時,可先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在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教師可集中解決,如有的學生在稱的次數少於至少能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時,就找出了次品,這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活動完成後,教師可要求學生分組彙報結果,並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同一問題卻有多種解決方案,同時也為後面尋求最優的解決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礎。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活動,僅僅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或前奏,教學的重點在於活動後的猜測、歸納、推理活動,由此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得出多種解題策略。教學時,老師應引導學生從這些紛繁複雜的方法中,從簡化解題過程的角度,找出最優的解決策略。實際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各種解決策略,引導學生髮現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礎上,就可讓學生進行猜測:這種方法在待測物品的數量更大時是否也成立呢從而可引發學生進一步進行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逐步脱離具體的實物操作,轉而採用列表、畫圖等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第四單元 表內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內除法(二)是在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本單元的學習屬於《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是對錶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為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着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於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遊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同時將所學課本知識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悦、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密切聯繫生活實際,通過例題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求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第1課時

目的目標: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成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 )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訣:

(1)啟發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除法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餘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一。第1~4題。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作為基礎,這部分的內容掌握起來比較容易,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效果不錯。

第2 課時

目的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重點: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1---- 9的乘法口訣。

2、視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 42÷6=? 15÷5=?

二、練習:做練習十一5~12題

第5題:説説可以怎樣想?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第6題:理解題意,分析解題步驟,先算出結果,再把除法算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7題:引導學生認真看插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第9、11題:(1)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找出並分析關鍵句,

(3)列式計算。

第8、10、12題:計算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三、總結。

教學反思:注重數學説理的訓練,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並能正確運用。

第3課時

目的要求:使學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通過聯繫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並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

(2)6裏面有幾個2?

3、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一)教學例 2

1、指導學生擺小棒,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學們的小棒是老師的6倍,那麼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麼想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倍 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個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

2、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觀察板書,從右往左看:(1)18和3比,18裏面有幾個3?18是3的幾倍?(2)15和5比,15裏面有幾個5?15是5的幾倍?

學生獨立思考後,點名回答。使他們明白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

3、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1)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提問:“3根的6倍是多少,怎樣列式計算?”讓每位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教師板書: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提問:“18根是3根的幾倍怎樣列式計算?”也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列式計算。反饋時,請學生説明用除法計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幾倍就是求18裏面有幾個3,所以用除法計算。

4、做例2後面的“做一做”。

(1)例2後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學練習用。練習時,教師應組織他們按程序操作。

1)擺好兩行三角形。

2)思考兩行三角形個數之間的關係。

3)用一句話説出“第一行三角形的個數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並用符號表示出來。

(2)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讓他們完成下列練習。

用學具擺一擺: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學生操作時,提醒他們思考:在第一題中,是12和幾比?在第二題中,是12和幾比?同學之間可以討論交流。

三、總結

板書設計

6倍 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幾倍?18÷3=6

15是5的幾倍?15÷5=3

教學反思:幫助學生通過聯繫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第4課時

目的要求: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乘除混合兩步計算的問題的結構特徵,掌握這類問題的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一、複習

1、每個同學有3本書,有8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本書?

2、有12個梨,每3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二、新授

(一)教學例4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説出圖意。

(1)有幾條船?

(2)每條船上有幾人?

2、出示第二幅圖,提問:碰碰車每輛可坐3人,我們這麼多人,要坐幾輛車?

3、討論解決問題。

4、讀題,説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5、引導分析,(1)要求要坐幾輛車,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2)這兩個條件在題裏都告訴我們了嗎?

(3)必須先算什麼?怎麼計算?

(4)第2步算什麼?

6、讓學生交流説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題方法。

7、小結:先求出這羣小朋友的人數,(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24÷3=8)

8、引導列出綜合算式,6×4÷3,説明:這是乘除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教師強調書寫格式,特別是等號的位置。

(二)比較

1、讓學生把例4與前面的例題進行比較。

2、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三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有6條船,每條船坐4人,每輛碰碰車坐3人,這麼多人要坐幾輛?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教學反思:學生對錶內除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能在熟記口訣的基礎上,準確計算

第5課時整理和複習

目的要求:複習有關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內容,整理用1~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規律。

教學重點:溝通乘、除法的聯繫,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表內乘除的知識和倍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複習

1、用乘法口訣求商

發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組為單位,最內選適當的題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導複習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第2題的圖,用自己的話解讀題意。

(2)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步驟,確立先求全班認輸,再求可分的組數,然後計算。

(3)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二、練習十四

第1題:先算出每道題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後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2題:採用計時方式,進行百以內加、減、乘、除口算的複習。

第3題:以動物園的鴿子為題材,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第4、6題:以乘除混合運算為主的練習,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和記憶得更牢固。

第5題:通過遊戲複習表內乘除和倍的概念,兩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第7題:是需通過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進行解答。

第8題:是一道開放型問題,以學生游泳為背景,給出多個信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9題:是通過遊戲複習倍的概念,體會數的大小和數學學習的趣味,培養學生的數感。

第10題: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利用混合運算進行逆向推理的練習,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適的數,然後組織交流,説一説填數的策略。

三、總結。

教學反思:通過整理與複習,學生對錶內除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能在熟記口訣的基礎上,準確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揭示課題

二、複習筆算

1、做複習第1題。

(1)做第一組加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在練習本上計算。提問:筆算加法要怎樣算?

(2)做第二組減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練習本上。

(3)提問:筆算減法要怎樣算?

(4)小結:筆算加法和減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複習第2題第一行,三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把三道題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題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複習題第3題裏的第一組題

三、複習加減法的驗算

1、做複習題第4題,指名兩人板演。

2、引導學生小結:加法和減法怎樣驗算、

四、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筆算加法和減法各要怎樣算?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五、作業:複習第2題餘下的六道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6~117頁例1、例2,第118頁課堂活動及練習二十五中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並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製成統計圖嗎?怎麼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衝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麼辦?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説説想法。②小組內繪製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製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製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裏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彙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製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麼?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彙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麼想説的?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麼?有什麼收穫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後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並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麼?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製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麼?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測定直線是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知道測定直線的一些簡單工具。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教具準備:

測量工具若干套(標杆、捲尺、測繩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舉例説明什麼叫距離?

2、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麼?

二、新授。

1、測量土地的意義。

結合本地建設實例,如:羣星要建新校,要確定學校的面積有多大,都需要測量土地。所以我們這節課就學習實際測量。

2、認識測量工具。

(1)標杆:測定直線時使用的一種工具。

(2)捲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介紹怎樣看捲尺、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捲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捲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捲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户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量比較遠的距離如學校到市場,用捲尺不能一次測出距離,量幾次就會歪斜,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所得距離不準,所以要在兩點中先測立一條直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