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國小數學教材

來源:文萃谷 2.18W

國小數學人教版篇一:如何用新課標解讀國小數學教材

如何解讀國小數學教材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溝通學生和學生學習的載體。讀懂教材是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和基本素養,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礎。眾所周知,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而上好課則需要我們教師深入地解讀教材,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深度、準確度制約着教學的有效性,決定着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差。那麼如何解讀教材?解讀教材的方法途徑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持課標理念解讀教材是一條有效的方法途徑。

一、用課標理念作支撐點解讀教材

新教材與傳統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大多數有情境圖、例題、練習題幾個部分組成。從層面上看,似乎很簡單,而照本授課,效果卻很差。究其原因,原來新教材身後藴含着諸多的教育功能和新理念,如果不深在其中,就很難發現作者的編排意圖,教材藴含的思想內涵以及數學本質等。其實,人教版課程標準數學教材,為孩子們提供了樂於思考、樂於學習的精緻素材,為學生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很大。可是,由於教師個體對教材的解讀存在着差異,有些數學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解讀上是膚淺的、不到位的,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導致一些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基以這些原因,我認為解讀教材,要用課程標準理念作支撐點,用教師用書,教學參考資料等作為輔助手段。因為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載體,而課標理念詮釋着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依據課標

理念解讀教材,能使教師把握方向,圍繞重心,很好地解讀教材。讀懂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

二、用課標理念作導向解讀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的對象。數學教材承載着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問題解決與運用等。面對數學教材,教師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實質。解讀好教材才能教好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我的做法是:

1、通讀教材,整體感知。

拿到教材要大概通覽一下,整體感知。一共有多少個單元內容?哪些內容是本冊的重點?哪些內容是本冊的難點?哪些內容是教學關鍵,應注意什麼問題?課程標準把國小階段的數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各單元內容屬於哪個內容範疇?每節內容教材怎樣呈現?選用什麼主題圖或什麼例題?練習題怎樣安排?課程標準對這些內容的教學有怎樣的要求?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實現?要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獲得哪些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2、細讀教材,理解文本

“解讀文本”是我們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解讀文本是否到位直接關係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能否確立,課堂教學能否有效等,我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讀懂文本,搞清文中插圖和旁註文字、提示語。

現行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包括實物圖、情境示意圖、表格圖、線段圖、幾何圖等,在插圖旁還標註文字、提示語,這些有機的編排能配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能溝通數學與社會、自然的聯繫,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着數學的思想方法。

如: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圖形拼組》一節內容,在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通過比一比,折一折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把長方形的寬對摺再對摺剪就成了一個正方形,正方形再沿着對角線對摺就變成了三角形,大小相同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圓可以剪成長方形等,滲透了數學轉化思想。

教材中還常出現解題指導思想、方法等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它能幫助教師正確分析難點,突出重點、指導教法,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學生學法,掌握知識要領。

如: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個內容《統一單位》,這個統一單位是在一年級第一個學期比長短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會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一段要對齊,再看另一段長出的那個物體長,沒有長出的那個物體短。物體到底有多長?你知道我們使用的數學課本的寬有多長嗎?學生的本能可能會用小手比劃,除了這個方法你還能想到別的方法嗎?學生想不出別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出教材裏的方法,可以用幾個硬幣的長來表示,也可以用幾個回形針的長度表示,或者是幾個三角形的長度來表示等等,在實踐活動反饋交流中,學生就會發現,同樣的長度怎麼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呢?原來是標準量不一樣,可是要相同的結果怎麼辦?學生自然會想到要統一單位。這個就是單位的形成過程。經歷用不同的標準量測量物體的長度,感知體驗統一單位的重要性。教材裏出現瞭解題的思想、方法,幫助我們掌握知識的要領。

〈2〉、讀懂例題的地位作用,充分利用情境圖,開闊視野,培養能力。

例題教學是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它具有典型性、規範性。而例題中的情境圖的構建,是解開知識的一把金鑰匙。解讀圖形,能還原知識的原型。如: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個內容《數一數》。主題圖選用的是一幅美麗鄉村國小情境圖,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對新的環境既陌生而又好奇,教材選用了美麗的情境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就會打消學生的陌生感和緊張感,同時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中。另一方面選用的人和物的數量都用到10以內各數,使學生通過數這些數,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並體會到數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設觀察和探究的空間。

〈3〉、解讀教材整體結構,瞭解新舊知識銜接,注意預設與生成。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它具有嚴謹、邏輯性強等特點,前後知識間相互聯繫,一環緊扣一環呈交替螺旋上升。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我們要做到瞻前顧後,瞭解知識結構,疏通新舊知識的聯繫,為新生內容找到遷移的落腳點、銜接點,促使知識的發展,為後續學習掃清障礙、埋下伏筆。

如: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個內容《認識釐米、用釐米量》一節內容。由於教材的侷限性,不能把所有的知識及藴含的精神都呈現出來,只拋出一句話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尺來量。如果你不聯繫前面的知識統一單位,你就找不到知識的落腳點、銜接點及生長點。你的教學只會是孤立的,零散的,無序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處理,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了統一單位,知道度量物體的長度要統一單位,前邊我們統一用小正方塊度量物體的長度,下邊請同學們用你的小正方塊量一量紙條的長度,或是量一量桌子長邊的長度,活動完後交流反饋。學生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問:你遇到什麼問題?學生可能會説:“小正方塊不夠用”,或者有的可能會説:“量的時候麻煩浪費時間”等。教師要及時引導,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學生沒有辦法回答,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遇到這種情況,人們早就幫我們想出了辦法,發明了米尺。瞧,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出示米尺引出正文,這樣,很好地把前後知識聯繫起來,正確處理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3、深讀教材,活用教材

解讀文本後,教師應根據解讀文本中獲得的信息資源,進行疏理小結,理清思路。確定“教什麼”,制定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難點。着手設計教學方案,擬定教學流程,牢牢把握“怎麼教”。設計出簡單、實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學過程,真正體現活用教材,也就是説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轉化為教案,而是在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的基礎上創新設計、大膽取捨、整合轉化、使複雜問題簡單化,精讀活用,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緣於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國小數學人教版篇二:如何把握好國小數學教材

在數學課堂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怎樣才能上好一節數學課,我覺得關鍵體現在我們對數學教材的處理上。下面我來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如何用好數學教材。

一、理解編者意圖

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瞭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新、舊知識的聯接點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生長點。要做到理解編者的意圖,主要是多問幾個為什麼: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等等。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統計中”簡單數據分析中例1的主題圖:一家超市上週四種品牌的礦泉水的銷售情況,要知道下週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根據該例題,教師不難梳理出本節課授新知識點:會看橫向、縱向條形統計圖,初步會製作橫向條形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及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等。這樣有利於教師確定教學的重、難點,進行教學設計。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體現:當教材中呈現的問題情境與當地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時,教師可以將其換成學生熟悉的事物;當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數據信息等與本班學生實際狀況有差距時,教師可以作適當的調整;當教材安排的課時對本班學生來説過快或過慢時,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實際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

例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這節課時,教材給出的例題情境圖是賽龍舟的活動場景,北方的孩子對於賽龍舟這個活動不太瞭解,在數人數的時候也容易數錯。我們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聯繫前面學習乘法口訣應用的熱帶魚的圖片,把熱帶魚設計成由9個三角形組成的魚形來進行教學,同樣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孩子們的生活也是緊密聯繫的。

再如,在教學“鏡面對稱”這節課時,班級裏沒有鏡子,孩子們還要學習鏡面對稱,怎麼辦?可以讓兩名同學面對面的站好,一名同學當作鏡子裏的人,另一名同學在鏡子外,當鏡子外的同學做動作的時候,另一名同學應該和他做的動作左右方向是相反的,就像一個人真的在照鏡子一樣。通過這樣的練習活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也非常高,同樣能夠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三、適當調整教材,發揮教材的最大作用。

結合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適當調整教材,可使教學中少走彎路。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了解課時、單元、年級、全套教材的知識體系,作到教前心中有數,教時有的放矢,要追問教材所提供材料的必要性與目的性,對有效材料要積極運用,對不足材料是否考慮擴充,對不適材料或教學內容順序不當的要靈活調整。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四邊形中的長方形的周長,教材中很多求周長的計算要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教材安排在第六單元。如按教材安排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師生將吃不少苦,學生消化不了。我想對教材進行這樣處理,將這單元內容教學進行調整,先教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內容,再回頭教第三單元四邊形,學生對周長的計算就順理成章的完成了。數學新舊知識間具有內在緊密聯繫,章與章之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學習,哪個知識點掌握不好都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採用跳躍式的學習方式定會有阻力。如上面所説的教材編排多位數乘一位數學生還沒有接觸過,在求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練習題中卻出現不少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如按原教學順序掌握周長計算公式是新知識點,計算也是新知識點,兩個新知識點同時進行教學,學生如何消化的了。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教材,作出適當的、合理的調整,使教學任務完成的更輕鬆,學生學得快樂。

國小數學人教版篇三:如何讀懂國小數學教材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讀懂教材是備好課的前提。只有讀懂教材,才可能正確理解、把握、使用教材,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與預設,實施有效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要讀懂教材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讀懂教材,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

1、課程標準是教材的依據

課程標準規定的是國家對國民在某方面或某領域的基本素質要求,因此,它毫無疑問地對教材、教學和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出發點與歸宿。無論教材還是教學,都是為這些方面或領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服務的,而評價則是重點評價學生在這些方面或領域的表現如何,是否達到了國家的基本要求。因此,無論教材、教學還是評價,出發點都是為了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那些素質的培養,最終的落腳點也都是這些基本的素質要求。可以説,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也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教學如何設計,無論評價如何開展,都必須圍繞着這一基本素質要求服務,都不能脱離這個核心。

2、把握教材的整體結構

數學知識是一個有着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作為其載體的數學教材也必然有着自身的規律。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和尊重知

識的難易程度和國小生的心智特點及思維路徑漸進的特點,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完整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只關注一冊教材的內容,一個例題的教學目標,於是,教學中經常出現顧眼前不顧兩頭或找不準起點和落腳點的'現象,不是把教學目標定的太高就是定得太低。為提高整體把握教材結構的能力教師要通讀國小數學教材,對教材中的文字內容、知識結構以及每個階段教學內容的地位及作用進行全面瞭解,理清教材要實現的階段性目標與整體目標之間的關係,努力使自己從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銜接性上整體把握教材結構。

二、善於學習總結,掌握讀懂教材的方式方法

1、讀懂教材主題圖是走進教材的重要窗口

縱覽1-6年級各冊教材,在各單元開始部分、例題引入部分幾乎都有編者精心設計的主題圖。然而,主題圖的出現並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有的老師不明白主題圖的設計意圖,有的老師覺得主題圖有沒有無所謂,教學時根本不用。其實這些色彩明快、情景生動的畫面,不僅可以深深地吸引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圖也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並有串聯本單元例題突出教學核心內容的重要作用。

2、挖掘教材中藴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寓於數學基礎知識之中,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現在的教材,在很多地方都藴含了豐富的思想方法,如化歸思想、轉化思想、集合思想、類比思想、極限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教材中沒有給出,教參中也沒有全部揭示,所以我們很難發

現數學思想藏在哪裏。因此,我們教師不但要了解國小階段有哪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要善於挖掘他們。

3、理解教材例題的編寫意圖

例題是國小數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聯繫起來的一條紐帶。正確的理解例題的編寫意圖首先要理解例題的內涵和外延,瞭解例題的作用和功能,然後例題所承載的任務出發,嘗試從不同維度解讀教材例題的內涵。

三、抓住教材內容關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雖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不能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

1、吃透教材,超越教材

教材給我們提供的是學什麼,至於怎麼學,教師就需要下功夫琢磨,在解釋某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提供這個例子,也可以提供另外的例子。我們教師要吃透教材,超越教材。調整、補充或重新開發教材。調整教材是教師的權力,合理應用教材也是教師的義務。

2、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材的版面是有限的,這決定了它只能為教學活動提供一個範例,供大家參考與借鑑。要使教學活動豐富並富有童趣,使教學內容飽滿並充滿靈性。教學中,我們還注重把要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融合起來,努力體現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如在學生學習“位置與順序”之後,組織學生到校園去走一走,看一看,用“前後”、“上下”、“左右”説一説景物的相對位置。還可以讓學生們把學到的知識用到更廣闊的生活空間中去。教師能夠經常地、有意識地、恰當地在數學學習中融入生活的素材,學生就會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強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信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