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八年級化學原子的構成講課稿

來源:文萃谷 2.04W

課題:魯教版《八年級化學》全一冊 第三單元

魯教版八年級化學原子的構成講課稿

  第一節 原子的構成(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盧瑟福ɑ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現象分析,認識原子的結構,以及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係,瞭解原子特徵。

  2、過程與方法:

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假説、建模等方法構建原子結構模型,培養學生依據實驗事實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物質的無限可分性,進一步形成微粒觀;培養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科學品質。體會科學家在探索原子結構中的智慧。

  教學重點:

認識原子結構及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的關係,瞭解原子特徵。

  教學難點:

建構原子結構模型,初步形成微粒無限可分觀點。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結合課件精講點撥。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出示水通電分解示意圖及文字表達式,通過複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提出問題:原子能不能再分?引入新課。

  (二)學習新知:原子結構及原子特徵

  1、原子的結構

原子到底是不是一個實心的球體,能否再分?

學生自學閲讀和用幾張幻燈片展示科學家發現原子結構的歷程。

  問題組:

問題1:是哪種粒子的發現使人們推翻了對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問題2:湯姆森原子模型的依據是什麼?

問題3:如果湯姆森的結論正確,那麼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泊實驗中,α粒子穿過金箔時情況會怎樣?

模擬動畫盧瑟福α粒子實驗。

以盧瑟福實驗結果為問題線索,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分析、歸納、推理得出核心知識,建立原子結構模型。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繞核做高速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構成。

原子核的體積很小,但質量很大,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由原子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為基礎,提出問題思考:原子核能否再分?

課件展示“質子、中子的發現”資料,讓學生通過閲讀,知道原子核可以再分的事實。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2、原子中微粒間的'規律

學生分組活動,學生從橫向和縱向分析,找出原子中各微粒存在的規律。

原子種類

原子核

核外電子數

核電荷數

質子數

中子數

1

1

1

8

8

8

8

11

11

12

11

碳-12

6

6

6

6

碳-13

6

6

7

6

碳-14

6

6

8

6

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師生共同歸納:

1、原子中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2、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

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4、決定原子種類的是質子數

5、不同的原子其核內所含的質子數不同

3、原子特徵

展示金、金剛石和温度計中汞圖片,知道這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認識原子也是構成的物質的微粒,將原子與分子進行類比,由分子特徵引出原子的特徵:

體積、質量小,不斷運動,有間隔,有相互作用。

  (三)隨堂檢測;

1、請在下列途中填寫粒子名稱,完善歸納構成物質的粒子間關係圖。

2、模擬動畫鈉原子結構,鈉原子核內有11個質子、12箇中子,請描述這些微粒如何構成鈉原子。

3、架設高壓輸電線時,在夏天要下垂一些,而在冬天拉得比較緊、不太下垂。你能解釋嗎?(輸電線為鋁)

  (四)課堂小結:

通過讓學生充分交流、補充、歸納,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1、知識小結,2、方法小結。

  (五)佈置作業:

A層:課本P57挑戰自我2、3題(面向全體,鞏固所學)

B層:有餘力的同學仿照寫一篇“心目中原子”小文章。

  五、板書設計:

第一節 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結構

質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電子

2、原子中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原子特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