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説》課文教學賞析

來源:文萃谷 2.66W

1、文章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可以將文章劃為三個部分: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説》課文教學賞析

第一部分:(第1段)高度評價了伏爾泰世紀性的貢獻。

第二部分:(從“各位先生,在大革命前”到“於是,從這深邃的雙目裏露出了微笑”)回顧歷史,具體論説伏爾泰對人類思想上的卓越貢獻和他偉大的人格給人類的影響。

第一層(從“各位先生,在大革命前”到“以堅毅戰勝頑固,以真理戰勝愚昧”)寫伏爾泰思想上的貢獻。

第二層(從“我剛才用過兩個字,微笑”到“於是,從這深邃的雙目裏露出了微笑”)寫伏爾泰的人格魅力。

第三部分:(從“各位先生,只有希臘、意大利和法蘭西享有以人物來命名時代的特權”到“就讓光明從墳墓裏出來”)號召人們捍衞自由、追求真理。

2、本文具有如下特點:

⑴ 立場堅定:

演講稿在立場問題上決不能含糊,應該提倡什麼、反對什麼、鄙棄什麼、呼喚什麼都應該明朗。這篇演講詞熱情頌揚了伏爾泰先生的思想及人格力量,討伐了十八世紀歐洲社會裏強大的神權和王權。對伏爾泰先生的評價,用了“巨星”“榮耀”“曙光”“偉大”“英雄”“不屈不撓”“堅定不移”“心平氣和”“深造”“睿智”“肅然起敬”等詞語,表明了作者發自內心的對人類先賢的禮讚。而對那個社會及一部分與“自由”“真理”不合拍的人,用了“輕薄無聊”“悽慘憂鬱”“暴君”“凶神”“無惡不作”“欺上媚下”“凌駕”“虛偽”“狂熱”“陰險”“威脅”“侮辱”“迫害”“流亡”“野蠻”“黑夜”“墳墓”等感情色彩鮮明的貶義詞,予以堅決的鄙棄和否定。

⑵ 激情澎湃:

文章充滿發自內心的昂揚的激情。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對稱句、排比句。如回顧歷史的時候,有這樣一組連續短句設問:“而在那個階段的人類社會,人民是什麼?是無知。宗教是什麼?是不寬容。司法是什麼,是沒有公正。”矛頭直指伏爾泰所處的神權與王權統治的十八世紀。而評價伏爾泰用如椽巨筆戰鬥時,用了這樣兩組排比句:“他承受了一切威脅,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流亡。”“他以微笑戰勝暴力,以嘲笑戰勝專制,以譏諷戰勝宗教的自以為是,以堅毅戰勝頑固,以真理戰勝愚昧。”整齊的句子形成強大的抒情氣勢,極富感染力。除了句式,人稱的巧妙變化也為作者情感的抒發提供了幫助。貫穿全文的幾乎都是第三人稱,作者一般用“伏爾泰”“他”。但在作者演講基調漸趨平和,回顧歷史後,作者自然地轉為了第二人稱:“於是,伏爾泰啊,你發出厭惡的吶喊,這將是你永恆的光榮!”“於是,你開始和過去打一場可怕的官司,你為人類的'訴訟案辯護,駁斥暴君和凶神,你勝訴了。偉大的人物,你要永遠受到祝福。”好像直接面對伏爾泰,將崇敬之意、禮讚之情抒發得更直接更強烈。

語言詩意:

作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雨果在這篇演講中很好地展現了浪漫主義的語言風格。任何一種語言風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為基礎的,浪漫主義的語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語言背後,是雨果對黑暗現實與不合理制度的尖鋭抨擊,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而其語言本身,則體現了對比鮮明、文采飛揚、比喻生動、渲染誇張等特點。例如:“他的搖籃映照着王朝盛世的餘暉,他的靈柩投射着大深淵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對於這些語言,應聯繫背景來品味,在反覆誦讀中體會美感和激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