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數學教案集錦5篇

來源:文萃谷 2.0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集錦5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複習,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

2、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

3、通過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觀察比較,歸納整理,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集中注意

1、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做動作。如:舉起右手,指指眼睛,點點嘴巴2、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做練習。

2、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學習,好嗎?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教師充分調動學生身體各部分器官,用動手、動眼、動口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興趣進入學習狀態。)

二、運動感官,學習新課

1、動動你的眼睛,找一找(第1題)

(1)、把差是6地算式一組一組地説出來。

小組合作完成。

(2)、找一找,這些算式的非列有什麼規律?根據規律,你能很快找到差是7、8、9的算式嗎?説一説。

2、動動你的嘴巴,説説寫寫(第2題)

(1)看圖,明確題意:一圖四式。

(2)學生同位兩個互相説圖意,並提出數學問題。

(3)根據圖意和問題列算式解答,寫在書上。

(4)訂正答案。

3、動動你的.手,算算寫寫(第2題)

(1)明確要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學生獨立完成。

(3)訂正答案(對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提出表揚)。

5、動動你的腦子,想想算算

A:第4題

(1)明確題意:根據圖寫算式。

(2)學生自己嘗試讀題,並提出數學問題。

(3)列算式解答,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B:第5題:

(1)明確要求:先算出得數,再仔細觀察豎着每一組的三個算式有什麼聯繫。

(2)學生書寫得數。

(3)訂正答案。

(4)説説自己發現的規律。

C:第6題:小松鼠採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媽媽對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説:孩子,你們已經長大了,要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們就去森林裏採些松果來吧!小松鼠愉快地答應了。過了一會兒,兩隻小松鼠回來了,松鼠媽媽看到孩子這麼能幹,高興極了。一個勁兒誇獎他們,説:你們真能幹,一共採了12個松果。松鼠弟弟説:哥哥猜得多,我只採了5個。親愛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採了多少個嗎?

(2)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説答案,並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3)口頭列算式解答。

(4)寫在書上。

D:第7題:旅遊公司汽車出租情況。

(1)看統計表,明確要求的是還剩多少輛?

(2)學生根據題意自己解答。

(3)訂正答案,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各感覺的主動參與,將所學知識有效的融合在活動中。)

三、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復習了有關十幾減幾的內容,做了很多練習。下面請談一談你的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為三部分,第49~52頁着重教學24時記時法及它與普通記時法(12時記時法)的聯繫;第53~55頁聯繫實際問題教學求經過時間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第56~57頁是一次實踐活動。

在本單元中,安排了兩則你知道嗎。其中第一則簡單介紹原始人以及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第二則以北京時間早上7時為例介紹了世界幾個知名城市的地方時間,讓學生初步知道時差。

1.認識24時記時法的教材編寫特點。

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時記時法,第二段是講解24時記時法,第三段是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係。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學。

(1) 聯繫實際教學24時記時法。

生活中經常應用24時記時法,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教材一方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另一方面還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24時記時法。

例題先出現摘錄的一段電視節目時間,從學生喜歡的六一劇場的開始時間切入,讓學生討論怎麼會有14:00呢,引入了24時記時法。想想做做中有學習和體育活動的時間、銀行的營業時間、公共汽車站牌上標註的服務時間、交通標誌上的起止時間、火車票上的開車時間、紅領巾廣播站節目預報等等,無論是數學內容還是生活內容都十分豐富。

(2) 設計了較好的教學形式。

學生理解並掌握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係是有些困難的,教材充分注意到這個難點。在學生已經知道一天裏有兩個8時、兩個10時、兩個12時等的基礎上,例題首先利用連貫的三個鐘面講述24時記時法的基本原理,從左邊到中間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0~12時,中間到右邊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12~24時。右邊的那個鐘面上還完整地顯示了一天中的0~24時。

例題接着利用線條上的0~24時教學兩種記時法的相互轉換。先分別講了上午8時、中午12時與晚上8時轉換成用24時記時法表示,然後讓學生試着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

(3) 紮實、靈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練習兩種記時法的互換為主。教材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習慣使用普通記時法,因此第1題先把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轉換成24時記時法表示。教材同時注意到學生在許多場合會看到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所以第2~5題着重幫助學生看懂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並練習把這些時間改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第8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鐘面上的時間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午夜。題目要求學生看鐘面想一想可能是什麼時間,會做什麼事。這道題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2.形象地展開求經過時間的思考方法。

這部分教材由易到難,第53頁例題的前一半求整時到整時的經過時間,後一半求非整點時刻間的經過時間。

(1) 求整時之間的經過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

六一劇場從14:00開始到16:00結束,教材問學生播放了多少時間,這個問題並不難,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解決並交流思考過程。把看着鐘面直觀思考與列算式計算結合起來,從憑生活經驗解決問題上升到在數學思考中解決問題。

(2) 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求非整點時刻間經過時間的方法。

金色的童年從8:10開始到8:40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是學生想回答又有困難的問題。教材及時利用線段圖引導他們思考,是這樣處理的:

① 在線段圖上表示時間。線段的起端表示8時,終端表示9時,把整條線段分成6小段,每小段表示10分鐘。線段上的各個點從左往右依次表示8:00、8:10、8:209:00。

② 把問題表示在線段圖上。教材在8:10到8:40之間印上紅色色塊,表示從8:10到8:40的經過時間,也就是金色的童年的播放時間。

③ 引導學生看着線段圖計算播放的時間。由於線段圖已經形象地顯示了從8時10分到8時40分之間的時間,所以教材引導學生想辦法計算這段時間是多少。思考與算法應該是多樣的,學生也可能這樣想:從8:10起10分、10分地數到8:40,一共播放30分鐘。還可能這樣想:都是8時多,用40-10=30(分鐘)。教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例題中有還可以怎樣想?同學之間交流一下的安排。求非整點時刻的經過時間,允許學生利用表象(頭腦中想的鐘面或畫線段圖)進行思考,不一定都要列算式計算。

(3) 想想做做選擇學生身邊的`事情,需要解決的問題比例題複雜,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第1題要分別求出一天裏圖書館兩次各借書多少時間,再求每天的借書時間,這裏的經過時間都是以整時為起點的。第2題要分別求出百貨商店、超市、快餐店一天的營業時間再進行比較,在這些營業時間裏涉及了兩種記時法,快餐店一天營業時間還是三段時間的和。第4題裏的睡覺時間和起牀時間不在同一天。第5題列車時刻表裏有很多信息,可以提出許多問題。這些題可以組織小組學習,讓學生合作完成,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週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學。第一段是瞭解小華週末的生活安排,學習看懂作息時間表;第二段是學生製作自己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第三段是學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1) 引導學生觀察小華的時間安排表。

教材先呈現小華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詳細地列出了一天的生活內容和相應時間,並用插圖形象地表明小華的生活內容是很豐富的。然後通過第57頁(1)、(2)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細緻觀察小華的時間安排表,回答這些問題既鞏固了求經過時間的方法,又進一步明白作息時間應該怎樣安排。

(2) 引導學生製作自己的時間安排表。

教材先通過週末一天你準備怎樣安排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動?分別安排在什麼時間?然後教材要求學生製作一張詳細的時間安排表。學生可以借鑑小華安排的時間表的形式,結合自己的愛好和計劃完成製作任務。

(3) 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一天安排。

教材要求學生在製作自己的時間表後,和同學、老師交流討論,看看各是怎樣安排的。特別提出看了同學的時間安排表,你有什麼新的想法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相互啟發,使一天的活動內容安排得更豐富、更充實,另一方面讓學生相互評價,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學。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説明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學生具備了應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的經驗。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中實現算法多樣化,在比較中優化算法,在追問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遷移舊知,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是激勵與喚醒。在設計本節課時,仍創設李叔叔騎車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延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現的四個數很有特點,在學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後,引導學生觀察數據並讓其獨立計算,因為學生具備脱式計算的能力,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採取適當的算法進行計算。

2.在彙報交流中共享算法,觀察對比實現算法優化。

算法的多樣化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算法的優化是幫助學生實現個體的優化。因此,在學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後,着力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種算法,藉助交流、評價、體驗,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納、欣賞召喚學生的'思維創新,讓學生在多樣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能使計算簡便,從而實現算法優化。

3.在追問中明晰算理,體會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數學教學要抓住其本質,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據此,在交流算法時,重點讓學生説清這樣兩個問題:為什麼這樣算?這樣算的依據是什麼?通過這樣的追問,突出了算法背後的運算定律支撐,體現了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複習回顧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結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運算定律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45+56=56+□

75+3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78+48+152=□+(□+□)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計算加法時,運用這些運算定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運算定律,併為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李叔叔後四天的行程計劃和路線圖。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從情境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指名彙報。

預設

生1:第四天,從A到B,要騎115km。

生2:第五天,從B到C,要騎132km。

生3:第六天,從C到D,要騎118km。

生4:第七天,從D到E,要騎85km。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師:根據以上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課件出示例3。

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提問:怎樣列式呢?(生獨立列式)

(2)提問:請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樣算簡便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3頁例4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和習慣,促進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思。

3、使學生在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難點:明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就是另一個數比這個數少幾”。

教學準備: 例題掛圖,小棒。

設計思路:本課是有關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計算應用的內容,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複習

第一行:◇◇◇◇◇◇◇◇

第二行:○○○○○

◇ 比 ○ 多( )個。

◇ 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跟 ○ ( )的,另一部分是比 ○(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例4掛圖,讓學生互相説一説圖的意思。

(2)師生共同分析數量關係。

(3)讓學生自己擺小棒,討論出“小磊比小雪少幾朵紅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幾朵紅花”的結論。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紅花。

(5)再讓一位學生看圖説一説圖意,小組內的學生説一説。

2、教科書第73頁的“做一做”。

(1)這道題告訴我們什麼條件,要我們求什麼問題?

(求我比你少幾本書,就是求你比我多幾本,或你我相差幾本。)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小結。

誰能説説例4與例3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例4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例3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

這兩題都是求兩個數相差多少,都是用減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的第2題。

2、完成練習十三的第3題。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説一説本節課的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要求:使學生從不同的兩種思考行式逐步記住5、6、7各數的分與合。

教學重點:在分與閤中從不同角度學習5、6、7各數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能在學習中發現規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生手指遊戲1—10,邊説邊動。

2、出示:5個胡蘿蔔,兩隻白兔的圖片

生邊看圖邊數出是多少。

二、新知:

創設情景一、看了圖片,你有什麼想法?(分蘿蔔)

1、要把5個胡蘿蔔,分給2個小白兔,可以怎樣分?

2、生動手分一分,邊分邊説。師引導: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來是5

3、把自己分的説給同桌聽聽。

4、彙報

創設情景二、7個氣球分給2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

生邊説邊動手分,彙報發現規律

師板書:123456

654321

三、練習

1、六本書放在兩個書架上,應該怎樣擺?

生先擺一擺,再説一説

2、裏填幾。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個圍,左手拿2個,右手拿( )個

(2)有6個圍棋子,左手拿( )個,右手拿( );7個哪?

4、小結:

今天,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好,希望你們能把物體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檢查兩份合起來是不是原來的整體。

四、作業

書23頁第2、3題

五、板書

分與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創設情景,讓學生動手分小棒,學生邊分邊説,對數的分與合掌握的較好。在訓練中,啟發學生可以按順序分,以免漏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