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山行》的譯文與賞析

來源:文萃谷 2.32W

魯山山行 作者:梅堯臣

《魯山山行》的譯文與賞析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峯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註釋:

①魯山:在今河南魯山縣。 ②適:恰好。野情:喜愛山野之情。愜(qiè):心滿意足。

③野情:喜愛山野之情

④隨處改:(山峯)隨觀看的角度變化而變化。

⑤幽徑:小路。

⑥熊升樹:熊爬上樹。

⑦何許:何處,哪裏。

⑧雲外:形容遙遠。一聲雞:暗示有人家。

譯文

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千萬條山路崎嶇時高時低。

一路攀登的山峯,(山峯)隨着觀看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獨迷路。

傍晚,霜葉落下,熊爬上樹,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閒地在溪邊飲水。

人家都在哪裏?雲外傳來一聲雞叫,暗示着有人家,彷彿在回答(只是很遠很遠)。

主題

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向,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斕多姿的山景圖:深秋時節,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中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行人,詩人興致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着千姿百態的山峯和山間的種種景象。

鑑賞:

本詩是作者梅堯臣爬山的一個進程,首要表達的是爬山抒懷的一種高興,看到奇美的風光作者感到無比的驚喜與心曠神怡,可是到了最終作者才發現有人家的當地還很遠很遠。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個人也置疑這山裏是不是有人家寓居,不由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深思的時分,忽聽得從山間白雲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本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終一句“雲外一聲雞”,十分天然,的確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觸。

首聯:看見了山野十分喜歡,心中很滿意,羣山綿亙不絕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其時作者稱心如意的心境。

魯山千山萬壑,千峯競秀,一高一低,蔚為壯觀,正巧迎合“我”喜好大天然風光的情味。這即是最初兩句詩的意思,闡明所以要登魯山旅遊,是由於內合情味,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頷聯:美麗的山峯波濤崎嶇,走在幽靜的'小路上,似乎走進了迷宮似的,一個迷字,闡明詩人其時被小路模糊了的高雅心境。

走到一處能夠看到一種好峯,再走向另一處,又能夠看到另一種奇嶺,所以説“到處改”。“到處改”這個“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動,總是一個視點看山,好峯就不“改”了,由於“行”,所以好峯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以“改”字體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一個人在山間小路上行走,曲曲彎彎,走着走着,連個人也不知走到哪裏去了,有時竟迷失了方向。“幽徑獨行迷”,“迷”的緣由正是詩中説的,一是曲徑幽靜,簡單走錯路,二是獨行,個人一個人,無人指路,也簡單走錯路,所以“迷”了。這裏把一個人遊山的體會傳神地體現出來了。

頸聯:霜落了下來,模模糊糊如同看見熊在上樹,鹿在喝水,共同的視覺感觸,讓讀者如臨其境。

由於秋天才有霜,霜凍使得樹葉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樹木一棵棵都光溜溜的,好象空蕩蕩的。這種“林空”的感觸,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蕩,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溜溜的樹上;透過稀少的樹縫,還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飲水。這一聯勾畫出了一幅很動聽的秋日山林熊鹿圖。這畫面是動的,熊在爬樹,鹿在飲水,可是詩意卻是靜的,體現了山中人跡罕至、十分幽靜的境地,這也是所謂動中有靜的寫法。

尾聯:奇妙的運用了設問方法,寫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語境,移步換景,一幅原生態的畫面映入眼簾,表達出詩人超逸,恬淡的閒適安靜心態。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個人也置疑這山裏是不是有人家寓居,不由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深思的時分,忽聽得從山間白雲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本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終一句“雲外一聲雞”,十分天然,的確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