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教案

來源:文萃谷 1.76W

  一、詞語積累

《論語》十則教案

  (一)常規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時習]時常地複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温習、複習、實習。[朋]同門,這裏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從。[(不)知](不)瞭解。[愠(yùn)]生氣,發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為(wèi)]替,給。[謀]謀劃,指辦事。[忠]盡心竭力。[交]結交,交往。[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故]指學過的知識。[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殆(dài)]有害。[誨(huì)]教,教導。[知(之)]知道(它)。[是]此,這。[賢]賢人,有才德的人。[齊]看齊,一齊。[內]指內心。[善者]指長處。善,好。[從]跟從,這裏指學習。[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裏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óng)毅]剛強,勇毅。[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重]重大。[已]停止。[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凋(diāo)]凋謝。[行]奉行。[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古今字:[説]“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願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

1.《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三、閲讀探究

  1.第一則:

(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度)和為人態度(個人修養)?

①學習方法:學後要時常複習。②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③為人態度:對不瞭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學後複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麼説是愉快呢?

在複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穫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説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麼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學習孔子什麼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第二則:

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麼?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第三則: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並列關係?作者強調了什麼?為什麼?

不是。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説:“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複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所以,關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在學習中要及時温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現,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第四則: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容?你從中掌握了什麼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麼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2)為什麼説謙虛是一種智慧?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6.第六則、第七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度?

要善於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鑑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則:

(1)孔子説這番話的目的是什麼?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麼要強調“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併為之奮鬥。

  8.第九則:

怎樣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則:

(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關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恕”的詮釋。

(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在看來,有其現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也可談其消極成分,略。)

  四、總結遷移

1.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給十則語錄歸類。

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學習態度:有朋自遠方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養: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2.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製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又要重新佈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牆壁上。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5.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