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優秀教案範文

來源:文萃谷 9.97K

教學目標:

《論語》十則優秀教案範文

知識目標:

1. 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 能讀會寫“愠、殆、矣、誨、弘、凋、恕”等字詞;

3.積累、理解“温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三人行必有我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詞語。

能力目標:

1.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並熟練背誦、默寫全文;

2 . 理解、運用《論語》中名言警句。

德育目標:

1.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提高為人處世的思想修養;

2.體會課文豐富的內涵,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點評《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十則的意藴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熟讀成誦,在讀中理解、領會每一則語錄。

2. 探究法。在教學中,對課文的思想內容、語言文字質疑釋疑並加以評點,調動學習積極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從孔子對教育的貢獻、對世界文化的深刻影響入手)

設計1:

同學們,我們國家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不僅對我國,也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聯合國還有他的塑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孔子。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他關於學習和做人一些論述,看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設計2:

提及“朝聖”,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那長途跋涉、一路跪拜的虔誠的藏傳佛教徒向着布達拉宮或者伊斯蘭教徒向着麥加前行的壯觀情景。而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也叫做“朝聖”。同學們知道這其中的緣故嗎?人們多稱孔子為“聖人”,曲阜是他的家鄉。據説孔子“生而首上圩頂,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長九尺有六寸(約合現在6.4尺),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作為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在我國曆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後,人們在他的書籍裏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古聖的教誨。

設計3: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她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不少光輝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然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二、交流關於孔子和《論語》的知識

(可以投影顯示)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度。孔子學説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他被尊為聖人。孔子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寫的《春秋》加以刪修,使其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在我國曆史上,他是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第一人,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2. 《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叫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説話的環境和對象。清朝時有一個故事,文學家畢沅在陝西當巡撫,有一天到廟裏住宿,聽見一位和尚在念經,就問他:“一部《法華經》共有多少個‘阿彌陀佛’?”和尚説:“我是一個蠢人,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聰明的很,一定知道一部《論語》有多少個‘子曰’。”畢沅也答不出,因為‘子曰’太多了,誰也沒有統計過。課文第一至第第九則屬於這種體式;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課文第十則屬於這種體式;敍事體,其中多少有點情節,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三、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掃清文字障礙。

2、聽讀,聽老師示範朗讀,把握節奏語氣。

3、正音釋詞:

①論語(lún)

②説(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誨女知之乎:同“汝”,人稱代詞“你”。是知也:通“智”,聰明。(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象叫“通假”。但由於語言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間,現在已不同音了,朗讀中要讀本字的音)

③愠(yùn):生氣,發怒。

④三省(xǐng)吾身:察看,檢查。

⑤傳(chuán)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⑥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⑦弘(hóng)毅:強毅。

⑧凋(diāo):凋謝。

⑨矣(yǐ):語氣詞。

4、分則朗讀,疏通文意,並且翻譯。

四、研習課文,深層體悟

1、學生試作批註、概括、歸納每則內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①為每則語錄分別批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評語。

②學習筆記

A.成語類——

B.格言類——

3、問題設計:

①“學而”一則

三個反問,盡得三歎之妙,那麼“君子”指的是什麼人?一個人在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還配稱為君子嗎?聯繫孔子經歷,從中感受到孔子怎樣的人格呢?

②“温故”一則

有些老師知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説是好老師嗎?子曰:“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在掌握舊知識的同時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才可以為師。

③“誨女”一則

孔子説這番話的用意是什麼?

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的看法,聯繫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⑤“歲寒”一則

孔子用松柏後凋比喻什麼?

4、學生集體背誦全文。

五、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和格言,並説明理由。

2、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格言歸納並板書:

死而後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遠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