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學設計分析

來源:文萃谷 2.2W

本文是由小編上傳的:《木蘭詩》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原文!

木蘭詩教學設計分析

【教學目的】

體會恰當詳略敍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於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敍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育和背誦。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第一課時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後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後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讚之辭。它敍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户曉的人物(板書:木蘭)。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我們用不着追究。讀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見義”,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説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3、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閲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點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① 機杼:zhù,織布梭子。

② 可汗:kèhán專用名詞。

③ 鞍韉:,馬鞍下的墊子。

④ 轡頭:pèi,僵繩。

⑤ 燕山:yān。

⑥ 胡騎:jì,戰馬。

⑦ 戎機:rǒng,軍事。

⑧ 朔氣:shuò,北方。

⑨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⑩ 著我舊時裳:zhuó,穿。

⑾ 傍地走:bàng,臨近,臨沂,此處引申為貼着。

5、教師範讀全詩。引導學生認識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⑴ 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有怎樣的特點?

(開頭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用的是民歌中起興的手法;結尾讚美木蘭,用的是比喻)

⑵ 民歌中敍事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① 對偶,有“朔氣”兩句、“將軍”兩句。

② 排比,如“東市”一節“爺孃”一節;

③ 頂真(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⑶ 關於“互文”的解釋:

① “東市買駿馬”四句,意思是緊張地備辦鞍馬,突出木蘭的英雄形象,不是一個市場買一件可需之物。這是民歌敍事的特色,如果只説一處,則淡乎寡味,讀幾遍就能體味出來。

② “開我東閣門”兩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過去坐坐,不是開了東閣門而不進去,卻轉身跑到西閣的牀上坐着。

③ “當窗”兩句,意思是當着窗子,對着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④ “將軍”兩句,前面已説過,無須重複。

四、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4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奔赴戰場,概述十年戰鬥生活和勝利後歸來;第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入朝受賞,辭官回家);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讚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五、引導學生記誦

要領如下:要一邊誦讀一邊思考,用心領會作者的意圖。這一步關係到學生能否進入詩中的境界,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作精心準備,反覆練習,使自己的誦讀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講幾個要點,供教師參考:

1、前兩段是情節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答父問表現了憂國憂家之情,要讀深沉些,至“願為’調句轉為堅定。

2、第3段第五節寫出發前的準備,節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3、第4段的基調是悲壯,讀時頭腦裏要有“平秒列萬幕”的視象,每兩句作一氣讀,速度更慢──須知,十年艱苦作戰的種種經歷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節,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奏可稍稍加快;後一節是正意所在,要放慢節奏,讀得親切、和悦、樸實,使前後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毫無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奏有變化:第1節節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節奏放慢,要表現木蘭恢復女兒粧時輕鬆、喜悦的心情,本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再加快節奏,着力表現夥伴的驚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讚辭,最後一句慢讀,使有餘韻。

六、留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翻譯本文。

第二課時

(討論木蘭的英雄形象)

一、品味賞析

這首詩流傳一千多年,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裏?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麼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瞭解他都説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心裏又在想些什麼。這麼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麼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裏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1、生:木蘭征戰回家時,“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麼多年,擔心了這麼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2、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着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師: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把表現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

3、生:木蘭辭官還鄉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孃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場;為了孝順,她捨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師:從大家的發言中,我感到大家與木蘭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蘭的生活理想是什麼?

生:孝敬爹孃。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師:是的,這本是很容易實現的,可戰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為了更多的人能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小結一下,木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生: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麼多優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師: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好。齊讀詩歌

二、問題探究

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麼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1、我在讀這首詩時遇到一個問題,作為保家衞國的巾幗英雄,木蘭是光明正大的,為什麼要隱瞞性別?請同學們仔細讀書,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你們在讀書中有哪些問題不明白也可以提出來,同學們一道幫助他解決。

(學生可能的想法:男尊女卑;在古代,我國是重男輕女的,在這種緊急時刻,只能讓男子出征,因此木蘭要化裝成男的;書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上看,當時要木蘭的父親去征戰,父親年邁,木蘭勇敢替父親出征,只能冒名頂替。在古代,女性都是受壓迫的,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

師:(語重心長地)是啊,在中國的確是婦女的地位低。我到過鄒城的孟廟,從我們熟悉的“孟母擇鄰教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孟母為孟子的成才費盡心思,但是孟廟中,早就去世的孟子父親的廟規模宏大,內有孟子父親的塑像,而孟母的廟在其後面,矮小,簡陋,只有一個不起眼的牌位,因為她是個女的。

(生還可能的想法:木蘭女扮男裝是怕別人嘲笑,不讓她去。師:也有一定道理。打仗讓女人走開,是不是對女性的關愛?生異口同聲地説:“不是!”看來只有今天的中國在各方面是尊重和愛護婦女的。男同學在學習生活中要關愛女同學 )

(問題探究一)師:你們看書時有發現什麼問題嗎?

生:男女其實性別差異很大,為什麼木蘭打了十幾年的仗,沒有人發現木蘭是個女兒身吶?

(生可能的答案:打仗是艱苦的,戰鬥是激烈的,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以看出戰鬥頻繁,沒有時間顧及這類生活小事。“寒光照鐵衣”這個句子看出出征的將士都是穿着鐵甲衣,那種鐵甲衣都很肥大,很多電影中都是,這就掩蓋了木蘭的女性特徵,因此就很難發現;木蘭是騎馬的兵,因為她在準備征戰用品的時候先去買的`馬,在馬上很容易掩蓋她的女性特徵)

師:看來大家都能夠認真讀書,並積極思考,這幾個同學説的都有道理。

(問題探究二)為什麼木蘭不去做官,這不白打了那麼些年嗎?

(生可能的答案:木蘭害怕被皇帝知道,那樣她就犯了欺君之罪,弄不好就得殺頭,因此木蘭“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就是要快點回家,逃離是非之地;我認為木蘭十分思念家人,不願再裝下去了,從“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看出,木蘭十分高興,表現出木蘭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耕生活 )

師:大家説的都有道理,木蘭是熱愛生活的,但更重要的一條是怕犯“欺君之罪”,因此她寧願拋棄,回到故里去過她的平民生活,她這種淡泊名利的思想值得我們思考,因為這是一種幸福,但這種幸福不是一種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種人生的取捨,她放棄了厚祿,回到平民中,她在享受着平凡的人的幸福。當然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各個角度去理解,但有一點就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再大的困難留給自己克服,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木蘭的可貴品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個人的選擇,保家衞國,義不容辭,這種犧牲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源遠流長,千古流傳,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值得我們後人發揚光大。

三、拓展

1、然而歷史上不獨有這一個巾幗英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讓我們仰慕,你還能再舉出一些中外歷史上巾幗英雄的例子嗎?

例如:居里夫人終生追求對於科學的探究,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劉胡蘭面對屠刀無所畏懼;穆桂英、佘老太君等楊家女將;王昭君出塞;秋瑾為了推翻清朝政府而犧牲;英國的撒切爾夫人;……

師:看來性別不是成功的障礙,只要有自信,就能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戰爭是殘酷的,木蘭能夠活着回來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十分不容易。

2、古代描寫戰爭的詩歌有很多,有那位同學能給大家背誦一下描寫戰爭的詩?

例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我們要在平時多積累,才能運用自如。

3、我們現在也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內安靜的讀書,真是一種幸福,然而我們平時並不在乎,覺得這很平常,可是世界並不太平,很多地區依然硝煙戰火,大家想一想,戰爭給誰帶來的災難最大?

(生:人民,老百姓。)

師:是啊,每次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最為痛苦的,每個愛好和平的人都在為和平祈禱。

師:我們也該居安思危,現在有些人故意製造“中國威脅論”,對中國虎視眈眈,我們應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美國仗勢欺人,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必須使中國強大起來,那樣才不至於捱打)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中涉及到的修辭方法,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國家的強大才能讓人民安居樂業,但是一旦國家有難,每個人都應當義不容辭的挺身而出,這樣才能保衞我們的和平生活,木蘭是一個古代的巾幗英雄,保家衞國,英勇堅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六、留作業

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想象一段故事。

1、木蘭在戰場上。

2、木蘭在回故鄉的途中。

3、木蘭到家第二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