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1.99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5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

聽影片名感覺挺趣味的。可是,在學校只放了一點,因為還要上語文課的緣故,就停止了。回家,對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讓我忘不掉的就是魏教師找張慧科的那一段。

魏教師看起來還是一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卻擔任了水泉國小的代課教師,並且做好“一個都不能少”的職責。

魏教師千方百計的湊錢到城裏去找張慧科,坐上車了,可是中途被人發現,被別人趕了下來,其實我想:明明就能夠往回走,掙好錢在買票坐車去城裏的。可是她沒有,而是走路到了城裏。到城裏他找到了帶張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張慧科走丟了,我想這時她心裏肯定很難過吧!他沒有放棄,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張慧科的心態。

魏教師,他為了張慧科想出了很多辦法:去火車站播廣播,看到大街上張貼尋人啟事她也去買筆和墨寫尋人啟事,最終得到一個人的指點來到了電台。

因為他沒有證件,沒有推薦信,沒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長,所以活生生的被趕了出來。可是,魏教師不僅僅沒有放棄,在電台門口等了一天半,他的心裏僅有一個念頭:一個都不能少。

從電台裏走出一個戴眼鏡的,魏教師問道:“你是台長嗎?”這個台長心地很好,不僅僅讓他上電視,還使富有的人捐了許多粉筆,錢,學習用品等。他和張慧科一齊開開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國小。

最終一幕,在講台上擺了好多粉筆,還是水彩的,張慧科問:“我能多寫幾個字嗎?”魏教師説:“當然能夠”於是,張慧科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魏教師。

此刻的我們,與他們完全不一樣,我們條件比他們的好多了,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學習機會。魏教師對學生的關心遠遠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們應當多尊重教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2

昨日,楠哥給我們放了一部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説實話,這種題材的電影,在我一個人的情景下是不會去全部認真的看完。但在碼神和大家一齊看完之後,異常在大家都分享出自我的看法之後,我有了很多感想。

毫無疑問,我的第一感覺是感動,魏教師從一開始的純粹為了錢去幫忙看管學生,一天被班裏的一個學生的日記感觸到,開始慢慢的對學生有了感情,最終經歷千辛萬苦之後最終找到了跑丟在城裏的學生。而從走丟的小男孩來説,一開始他是最調皮的,刻意的去為難教師,搗亂,當他在電視屏幕看到落淚的魏教師的時候,他也瞬間就落淚了,他明白教師為了他在城裏付出了很多,吃了好多苦。在電影的最終,他在黑板上寫上了魏教師三個字。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學習心裏都認可了魏教師這個臨時的代課教師。

除了感動以外,我還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性。魏教師一向都在堅持找到那個走丟的小男孩,從一開始讓學生一齊搬磚賺去城裏的車費,然後到城裏的廣播站門口等了一天,然後在車站通宵寫尋人啟事,再到電視台門口等了一天半,最終才等到台長經過節目去找到男孩。如果説魏教師在這隨便一個環節中放棄了,她可能再也不會見到小男孩了。堅持不必須有結果,但不堅持就必須不會有結果。正是這份職責感的促使,魏教師堅持了下來,種因得果才能夠最終大團圓結局。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為了找到那個在城裏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台的台長,然後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台長?她為了等到那個台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台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杆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啟事放在一邊。

她為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啟事,然後又去了電視台……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台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牀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教師的牀卻要用椅子墊着,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牀,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才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杆,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後轉鬥不準的,旗杆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麼簡陋啊!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裏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説:“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説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麼的讓人感動啊!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好,農村的生活多麼苦啊,連教室也那麼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能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還處處為他們自己的學生着想!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4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裏,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教師,她答應原先的教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我帶的28名學生的幫忙下,魏教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我僅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為:“不懂事兒”。可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職責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為電影裏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教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教師。儘管影片裏高教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牀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啟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教師説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教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裏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所以,必須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應當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裏理解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5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裏,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為:“不懂事兒”。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現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為電影裏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儘管影片裏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牀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啟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説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裏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應該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裏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

在上星期的電影課上,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它是著名的導演——張藝謀的作品。

水泉國小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娘棉桃,不幸落入土匪劉八爺手中,病重的母親,村裏只有這一個老師,棉桃逃跑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劇情被追逼無奈跳入村長從鄰村找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替高老師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嫌她年齡小,怕她上不了課,村長説找個人很不容易,能湊和一個月就行了。一個都不能少介紹水泉國小原有學生三四十人,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只剩下28個人了,高老師臨走再三囑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沒有你劇情介紹魏敏芝每天讓學生抄課文,清點人數,誰要把學生弄走就跟誰急,連村長也不例外。學生們見她人小,又不會上課,一個都不能少故意跟她搗亂,教室裏亂哄哄的,魏敏芝只是守在門口,不到時間不讓學生走。十歲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母親常年卧病在牀,一個也不能少家裏欠債無力償還,他不得不到城裏打工掙錢。一個不能少電影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她隻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歷盡各種艱辛,遇見各式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不辱使命,將她的學生找了回來。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發現,如果你經受不了挫折而放棄,最終就會一事無成。

毅力可以改變一切,讓我們現在開始磨練意志,據有和魏老師一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毅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雖然它很坎坷,但我們可以用毅力把坑窪的地方填平,我們要一起加油努力,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勝利的曙光正在迎接我們!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7

張藝謀將農村教育拍攝得真實,而純樸,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我們的教育現狀如何呢?校舍、師資力量、環境的優越性暫且不談,單講課堂授課,我覺得尚且不如電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數學課來的更生動,更真誠純樸,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於講求什麼教法、課堂紀律、教具準備,因此講課講得抽象有餘,而情感吐露不足,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己高超教學基本功”的舞台,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需求程度。

為什麼呢?

我覺得,究其原因應該是對於農村的現實沒有更清晰的認識,急於追求向城裏教育看齊,而在個方面造成趕鴨子上架的現狀。結果雖然給豬的鼻子插上葱,很有些像大象,但怎麼也擺脱不了農村孩子相比城裏孩子缺乏品德教養這一弊端。

沒錯,我們現在的師資力量確實相比過去要上一個大的台階,絕大部分教師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識儲備等各方面都高於貧困地區,但我們運用教法的宗旨、目標就是適合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會算(數學課)。可是我們這樣啟發,那樣規定,如此訓練,如此這般講解,不管學生是否愛聽,不管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強硬地施以我們認為成功的教育,結果是:教師不明就裏,學生如墜雲霧。

我們不妨站在旁觀者的地位來看孩子,將他們向電影裏的孩子一樣看。來揣摩他們的心思,來同他們進行真心的對話,共同實踐一個目標。真誠才是高超教學,實現各項教學目標的法寶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8

今天早上看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裏面的情節甚是感人,裏面的情節甚是感人,我不禁為那個執着的小魏老師而感動,一個也只有國小文化的臨時代課老師,教只比她小不了幾歲的學生,她自已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卻能為了尋找那個輟學的學生,從鄉下走到城裏,表現的那麼堅定、執着、頑強。就在小魏老師在電視台演播室把鏡頭當成學生説出自己的心裏話時,她哭了,我也哭了。

她哭着説:“張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你知道嗎?……。”,電影裏那幼稚、焦急而真情的聲音震撼了我的心,我淚流滿面,這也引起我的思索。或許在她的眼裏誠信是為人最重要的品質,為了遵守對高老師的承諾,她竭力的保持着集體的完整,不讓學生去縣城上學,把輟學的學生追回,所以同學們愛她,當同學們分喝那兩瓶3元錢的汽水,他們都想到了小魏老師,都異口同聲地説要給老師喝。

當小魏老師做了好多徒勞而得不到結果的事,我們往往認為她很傻,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傻有時候就是崇高。

小魏老師恰恰是這次汶川大地震中出了名的老師範跑跑鮮明的對照,地震來臨時,範跑跑這個北大畢業的高級老師,不顧一切的丟下學生就往外衝,跑到操場,一羣不知所措的學生的生死在他眼裏什麼少不少,他一點也不在乎,況且還厚臉無恥地在博客上炫耀“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範跑跑成名了,他沒有責任心和羞恥感造就了一個北大學生的無恥和缺德。與之相反,小魏老師為學生着想,在關鍵時刻,顯現出一個鄉村老師的樸實、可愛和真誠。

一個人都不能少,其實不能少的是一種心靈的純淨。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

看完這部電影,有幾個讓人思考的地方:

一,魏敏芝尋人的主要動機恐怕是為了自己的50塊錢(雖然後面可能有所變化),而她尋人本身這件事是不折不扣的一件好事,在中國,人們習慣認為做好事的人都出於一種於高尚的動機,所以後來電視台的主持人在車上會問魏敏芝"你為什麼一定要找到他呢"這樣的問題,她肯定下意識認為魏敏芝會説"他是我的學生,我不能讓他失學"之類的話,但是魏敏芝默然不語。

二,在魏的尋人過程中,有遇到好心人,比如叫醒在馬路上睡着的魏敏芝的中年男子,有碰過釘子,比如電視台值班室的那位阿姨,張慧科也遇到一個還算不錯的小飯館老闆,這些人都出於一種正當的理由沒有給魏敏芝和張彗科進一步的幫助,比如那位中年男子可能趕着要去上班,那位阿姨是按規章制度辦事,對那位飯館老闆來説,能賞給小彗科一口飯算不錯了,這些姑且稱之為一種"正當的冷漠"。似乎無可指責,但總讓我們心裏感覺不是滋味。

三,影片最後,電視台出面,好心人響應,捐錢捐物,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今天我們仍然可以不斷看到這樣搞運動般的情景,一般是一些病人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捐助,脱離了困境,可是我們大家都明白,需要幫助的遠不止這些人,而依靠媒體搞捐錢活動的這種方式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0

當我們埋怨家長做的菜不好吃時,你有沒有想過山裏的孩子都吃些什麼;當你把家中舊的筆扔掉時,你有沒有想過山裏的孩子連一根粉筆都捨不得扔掉……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講在大山裏發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國小”。這是村裏唯一一家國小。由於唯一的一位高老師要回家探親一個月,於是,村長就招了一位13歲的姑娘做他們的代課老師,工資為50元。這所國小其實就是一間小平房,裏頭只有桌椅、黑板,破舊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呼她“魏老師”。全班有28個學生,高老師臨走前囑咐過她一個都不能少。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張惠科卻不見了。於是魏老師便踏上了艱辛的尋人之路。經過四天不分晝夜的努力,身無分文的魏老師終於找到了他。這事感動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車送他們回去,而且還捐獻了不少錢和學習文具。

“一個都不能少”!就因為高老師的一句話,讓魏敏芝為孩子們付出了這麼多。這真是一個及有責任心的老師!

一個13歲的小姑娘,就有這麼大的責任心和不屈不饒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到欽佩啊!

電影中的魏老師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如果擁有了責任心,你還怕做不成事嗎?如果擁有了不屈不饒的精神,你還怕學習成績不好嗎?讓我一起向魏老師學習,做一個向她一樣的人吧!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1

上個星期,我在學校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個都不能少》。一開始,我還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到底是什麼,一個都不能少呢?可看了以後,我感慨萬千。

記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小孩因為沒錢上學,他的爸媽就讓他和一些人一起去省城打工,可到了火車站,因為那裏人山人海,他走丟了。後來他僅十幾歲的老師知道他去省城打工,連夜走到了省城去找他。後來,他經過電視台台長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她的學生,她很高興,她的學生也很高興。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這部片子是假的,但是,我告訴你,其實它裏面的人物真的是鄉村裏面的人,而且他們還是第一次演,就能演得這麼好,可見鄉村裏真的發生着這些事情,還可以看見鄉村裏面的人是多少可憐、多麼窮和苦啊!

現在,再回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來,我們是多麼幸福,有吃有喝、豐衣足食,你想要什麼,你的爸媽都會盡量滿足你的願望。我們現在和鄉村裏的孩子真是天壤之別!

在《一個都不能少》中還有令我感動的事,如:那個魏老師為了要去找電視台台長,竟然在電視台門前整整等台長等了一天半,而且晚上為了充飢,吃別人吃剩下的東西,晚上睡覺就露宿街頭,最終,終於見到了台長。在魏老師在拍一個新聞的時候我又感動了,她在拍電視時説到:“張圍科我找你找了三天了!”。説完,眼淚“刷刷”地往下掉。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鄉村的孩子是那麼可憐,那麼窮,有些連學都上不起,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天壤之別,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2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導演張藝謀於1998年拍攝的一部老電影,由魏敏芝和張慧科主演,獲得了金雞獎、金獅獎等一系列大獎。

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山區裏有個水泉村,是一個貧困的村子。水泉村裏唯一的一所國小——水泉國小迎來了一位新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因為魏敏芝還 只有十三歲,原先的老師高老師總是放心不下,只讓魏敏芝代課一個月,並再三叮囑她一定要看好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新來乍到,同學們都不聽她的話,總想跑出去玩,她索性就坐在門口不管了。不久後,班裏最愛調皮搗蛋的同學張慧科因為家境貧寒還 不起帳,母親又生病而去城裏打工賺錢。魏敏芝深記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的叮囑,立即動身去城裏尋找。她沒有足夠的錢買車票,只好混車去。到了城裏,魏敏芝用了各種辦法,都行不通,最後多虧了電視台台長的幫忙,不僅找回了張慧科,還 獲得了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魏敏芝與張慧科之間的愛。魏敏芝會幫助關心張慧科,張慧科感恩的品質也在最後一點一點地顯露了出來。魏敏芝雖然只有十三歲,但她卻比同齡人早一步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張慧科雖然像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但“孫悟空”最終還 是有斬除妖魔鬼怪的好的一面,張慧科的種種優點還 是被埋在內心深處,只是還 沒有被挖掘出來而已。

《一個都不能少》雖然是一部老電影,但內容非常感人,非常能教育人,值得大家去欣賞。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3

看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師魏故芝,僅僅13歲,國小剛畢業,如今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內因使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教芝帶來不小的壓力。第一次縣裏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張慧科因家庭貧困,突然離校迸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

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人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長途車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寫了尋人啟事,又進電視台……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動着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13歲了,馬上就要畢業升中學了。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4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卻越來越差了。本來我也沒有認識到“堅持”這一點,是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是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部由名導——張藝謀拍攝的電影,它主要記敍了一位13歲的山村小姑娘為了得到50塊錢而來到一個校設施極差的學校當代課老師,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這其中的一件事情,深深打動了我。

這位老師代了兩天課後,發現班裏那位調皮的男生——張會科不見了。因為高老師臨走前,讓他看好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他就去尋找張會科,張會科的母親告訴這位代課老師會科去城裏打工了。這是,她踏上了尋找會科的道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位女老師卻因為缺少資金而遲遲不能出發。她最後發動全班同學去搬磚,得到了幾塊錢,可這些錢遠遠不夠。她只好步行去城裏。經過一夜的長途跋涉,她終於來到了城裏。她找門路、求領導卻都沒能找到張會科,最後她在電視台門口苦等台長,求得他的同意在電視台播放了由她做嘉賓錄製的節目。張會科找到了,同時也讓社會了解了鄉村簡樸的教學環境。山村女教師帶着張會科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贈回來了。她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是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氣餒、不退縮、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跨越一切障礙!

永遠秉承我們29班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5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國小老師因為要回鄉一個月,所以叫村長找一個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並答應給她50塊,囑付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因為其中一個學生跑得快,所以要到縣裏去上學,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可能我們大家會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不僅能為那個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更能為這所學校爭光。而魏敏芝卻不答應。這是一份執着,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諾言,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責任心。

可沒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學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那位同學張慧科到城裏打工了,於是另外的一份堅持和力量推動她去城裏找張慧科,魏敏芝先是傳到小廣播裏去,再用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買筆和紙寫尋人啟事,然後竟在電視台等了一天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了台長,找到了她的學生。最後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國小許多錢和學習用品。故事圓滿的結束了。

這部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透露出師生的情感,而是告訴我們要多多關注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而水泉國小隻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彌補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們關注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太多了!據資料顯示:中國有13億人口,而農村中的人就佔有8億,上不起學,輟學的兒童數目很大。讓我們關注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吧,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資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