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2.47W

音樂之聲課文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天性活潑率直的姑娘,她在音樂裏浸着,在快樂裏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適的心靈棲息所;她拒絕接受條框規章對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經意間嘲諷了所有的壓抑與限制;她是那麼善良,毫無心機,她是那麼個性鮮明,讓人頭疼更惹人喜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之聲教案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之聲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徵;

2、學習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學習欣賞電影並加以評論。

  【學習重點】

學習欣賞、評論電影。

  【學習過程】

  一、導入

音樂,是人類發自內心世界和靈魂深處的藝術結晶,是人類情感最美好的表達方式之一。喜愛音樂的人是快樂的,有音樂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課文中將與我們見面的就是一個與音樂締結了生命聯盟的姑娘。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瑪麗亞形象。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的開頭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個比照,説説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瑪麗亞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現了這個人物。

課文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天性活潑率直的姑娘,她在音樂裏浸着,在快樂裏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適的心靈棲息所;她拒絕接受條框規章對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經意間嘲諷了所有的壓抑與限制;她是那麼善良,毫無心機,她是那麼個性鮮明,讓人頭疼更惹人喜愛……

應鼓勵學生對人物進行個性化的、獨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為我們的多元解讀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間。而電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現更為具體生動的面貌的同時,也終止了我們在頭腦中構思人物的過程。先給學生充足的'餘地去構想,然後談談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與電影中的形象加以對照,在吻合與不吻合的討論中,人物形象會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鮮明和立體起來。

  三、探討性閲讀

1、課文中的修女們用什麼來比喻瑪麗亞?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麼?你也試着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和“天上的雲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韻之所在!學生一定有更多新穎別緻充滿妙趣的比喻,盡情去欣賞和稱讚他們吧,因為孩子是與詩最接近的人。如果有的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點撥他從扣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入手,或強調她的靈動不羈,或強調她的能歌善舞,或強調她的不拘小節,或強調她的善良可愛──重在體會和表現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神似意會。

2、如果要你用一個詞來概括瑪麗亞的精神實質,它會是什麼?

也許那該是一個“愛”字吧。愛音樂、愛自然、愛孩子、愛生活,無處不得歡樂,無處不可放歌,這是一個與音樂聯誼的心中充滿愛的姑娘。她身上散發着聖潔的愛的光輝,是那麼光彩照人!

3、文中的場景描寫有什麼作用呢?如果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一片陰冷的愁雲慘霧之中,你認為怎麼樣?

文中有兩處場景,都很美麗。但山坡草地上的風光充滿野趣,而修道院裏的景緻優雅、肅穆。這樣的場景描寫一方面襯托了人物的行動與性格體現,另一方面又構成了一種對比。在兩相比照中,越發突出了身處自然風光中的瑪麗亞是多麼歡快活潑,也顯出身處修道院中的瑪麗亞收斂得何等艱難。

對於第二問,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學生認為故事發生在陰冷的場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樂天的性格,並使她的歌聲和容顏如陽光般具有驅散愁雲慘霧的功能,也是不錯的想法。不妨對他改換角度思考問題予以讚揚。

  四、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欣賞電影《音樂之聲》,品評譯名。

世界各國的人們在譯名上曾發揮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創作。香港的譯名是《仙樂飄飄處處聞》,強調影片中優美動聽的歌曲;台灣的譯名是《真善美》,道出該片的真諦;埃及的譯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譯名是《心靈深處的音樂》;泰國的譯名是《天樂的魅力》;西班牙的譯名是《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側重刻畫女主角的性格;德國的譯名是《我的歌,我的夢》……當你欣賞完這部影片之後,請你品評一下,你最喜歡哪一個譯名?你還有更好的譯名建議嗎?

2、為什麼《音樂之聲》能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你認為它堪當此殊榮嗎?出示電影海報,要求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段或就自己最感興趣的角度發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內容、音樂運用、場景設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阿爾卑斯山山麓,那裏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樂之鄉”之稱的薩爾茨堡是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故鄉,濃郁的音樂氛圍使這一片優美的自然景觀變得更具靈氣。影片中的許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於一身的獻給人類靈魂的高尚禮物,半世紀傳唱不衰。讓我們來學唱這些經典歌曲,在優美的旋律中獲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附:《音樂之聲》中的經典曲目:《哆來咪》(Do Re Mi)、《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雪絨花》(Edelweiss)。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