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

來源:文萃谷 1.32W

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中,當識別了工作場所潛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後,就必須選擇一種或多種對其控制的措施。要了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又必須對控制措施實施後進行控制效果的定量識別。

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

實施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應遵循優先工程措施、後管理措施和個體防護的原則。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應符合國家職業衞生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範的要求。當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與經濟效益發生矛盾時,在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經濟合理性的原則下,優先考慮控制措施的實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產生的特點和產生工藝條件的限制等情況,依次考慮替代、隔離或封閉、局部通風、全面通風(稀釋)、清潔生產、減少接觸時間、培訓、個人防護、醫療保健措施等。

1隔離或封閉

在職業病危害難用替代技術與手段進行治理時,可採用重新佈置工藝流程或設備、對危害因素髮生源進行隔離或物理屏蔽等措施。

2全面通風

對整個工房進行通風換氣稱為全面通風。全面通風一般用於改善車間的微小氣候條件和作為控制有害氣體的局部通風系統的輔助措施。只有在通風區域內有害氣體散發量很小且毒性低、散發不集中的情況下才可單獨考慮使用全面通風。根據通風方式不同可分為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和空調循環通風三大類。

3替代

用無毒或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用先進的工藝方法代替落後的工藝方法,用自動化生產線代替手工操作,用低噪聲設備代替高噪聲設備等替代技術與措施,是從源頭消除或減弱職業病危害最根本的措施。項目設計過程中應優先考慮。

4清潔生產

實踐經驗證明,貫徹清潔文明生產,避免生產過程中物料的跑、冒、滴、漏,可有效地降低職業危害的程度。

5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包括局部抽風和局部送風兩類系統。局部抽風是在有害氣體散發的源頭附近,安裝抽風系統將其吸入抽風罩後排出,防止其擴散污染工作崗位的方法。局部抽風系統的有效性與氣罩的設計形狀、尺寸、氣流速度、與污染源間的距離及污染物散發物理特性等密切相關。局部送風是將淨化後的清潔空氣直接送往工作崗位勞動者呼吸帶的通風系統。

6減少接觸時間

合理安排生產和作業制度,可有效地減少勞動者每個工作班的接觸總量,達到降低職業病危害程度的目的。值得指出來的是,在有害物毒性較大、濃度很高的情況下,即使短時間接觸,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職業病傷害。

7個人防護

個體防護措施一般只作為其他控制措施的輔助預防手段。如在採取上述各項控制措施後,還不能充分控制職業病危害風險時,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就是一種有效的防護辦法。

8醫療保健

通過上崗前體檢可以發現職業禁忌證;通過定期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健康損害,並得到及時的治療和調離崗位;配備足夠應急救援設施,可使急性中毒病人得到及時的救治。

9健康教育與培訓

加強健康教育與職業安全培訓,使勞動者養成較好的生活習慣和保持良好的個人職業衞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如定時洗滌和使用清潔的個體防護用具等,可以減小接觸有害物質的後果,增進勞動者抵禦職業病危害的能力。

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 [篇2]

職業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這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識別、分析與評價)是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切入點、首要任務,是開展職業衞生工作的前提,是職業衞生工作永恆的主題。這是由職業病危害因素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所處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它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用人單位依法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直接依據;是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的依據;是開展健康監護工作的針對性依據;是開展職業病診斷的先決條件;是設置職業病防護設施和職業危害警示標識的依據;是提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的重要依據;是實施行政處罰的重要證據等。

一、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

(一)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設有依法公佈的職業病目錄所列職業病的危害項目的,應當及時、如實向衞生行政部門申報,接受監督。”但在監督工作中發現有的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申報項目不如實,或根本未申報職業病危害因素,原因有:其一,不知道要申報;其二,不懂得申報,由於用人單位從事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人員大多為非專業人員,職業衞生知識相對缺乏,不明白哪些是職業病危害項目應當申報;其三,故意隱瞞不報,個別用人單位對申報工作認識不足,認為不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可以逃避監督;其四,已申報的絕大多數是在衞生監督部門的指引下被動式申報;其五,要如實申報離不開監測結果或化學品中文説明書,但這方面企業又常常不能提供。

《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