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校本研修活動設計方案

來源:文萃谷 1.56W

一、研究主題:在國小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國小數學校本研修活動設計方案

二、主題闡述

“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活動主體對現實的知識經驗和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或理論問題所產生的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等心理狀態,並在其驅動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國小生在數學學習中缺少問題意識,表現為學生不敢提問,不會提問,不能提有價值的問題。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大時,大疑則大進。”學則須疑,學起於疑。這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改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因此,把它作為校本研究課題,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又是使老師在校本研究中提升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三、研究思路

按照校本教研的要求,首先對研究的問題進行個人反思,尋求理論支撐,在組本教研活動中進行初步交流,集中意見,形成交流材料;其二,每個中心組選一個代表在校本研究中發言,並通過課例(或案例)進行深入研討,組織教師聽課,進行課堂教學觀察,驗證在個人反思基礎上形成的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其三,請校長(或專業人員)指導,提升研究的層次,並形成專題研究報告,供老師們繼續深入學習實踐。

四、研究原則

1.實踐性:堅持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領悟,在領悟中昇華。

2.互動性:在組本教研、校本教研中互動交流,激發教師參與意識和研究意識,使教師能夠在思想的碰撞中產生思維的火花。

五、研究流程

(一)制訂研究計劃(時間為一週)

1.研究目標:①調查國小生問題意識不強,課堂少問乃至不問的現狀。

②研究激發學生課堂提問的策略。

③研究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2.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課例研究法、課堂觀察法。

3.研究步驟:學習反思——互動交流——上課實踐——行為跟進——實踐提高——總結交流

(二)個人學習反思(時間為二週)。

圍繞下列問題組織教師反思。

1.學生為什麼不敢提問,不會提問?(設計調查問題)

2.對調查情況進行分析

3.通過學習理論,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①敢於提問的策略;

②善於提問的策略;

③巧於解疑的策略。

(三)同伴互助,合作交流(時間為一週)

在組本教研中進行交流,並形成中心教研組的交流材料。

(四)開展以“主題研討”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時間為一週)

1.主持人講話:主要説明本次活動目的及意義,活動方式及程序。

2.各備課組中的發言人發言。

3.專業人員評點。

4.總結,形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本策略。

(五)課例研究,反思改進(分二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1.按高、中、低段各選一個老師上課。

2.集中研討培養學生敢問的策略。

①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

②教給質疑方法;

③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零距離接觸;

④老師要以激勵性語言激發,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讓學生放開膽子問。

第二階段(善於提問的研究)

1.教師上課;

2.根據課堂觀察情況,進行集中研討;

①研究學生敢於提問,但問題沒有思維價值,明知故問的假問題多,不用考慮就能回答的`問題多等方面的內在原因。

②善於提問的策略研究。

A課前預習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B課中如何質疑。

C上完新課,如何質疑。

(六)總結提升

1.老師撰寫個案。

2.形成校本教研總結報告。

3.校本研究成果推廣。

國小數學校本研修活動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主題

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是指在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等教學以及科研課題各環節中,教研組長引導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教研組集體探索實踐和專題研討,經過組內教師集體的思維碰撞後,提煉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使教研活動“專題化”。以此喚醒教師的教研主體意識,促使教師在教研組內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驗證成果”的良好教研氛圍。

二、活動目的:

探究怎樣使教研組活動發展成教師集體參與、主動實踐、專業支撐、共同反思、深度研修、富有成效的教師研修活動,使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有所體驗、有所思考、有所提高,使教研活動成為廣大一線教師歡迎的活動。

三、活動流程:

1、活動組織

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學科教研組和跨學科的教研組研修為平台,每週開展一次常規的學科教學研修活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解決本校教學和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上。

在內容上堅持以理論學習為先導,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立足點,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在課堂教學現場研討活動中,為上好每一堂研討課,學科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在活動中,執教教師説課、上課、反思,聽課教師則通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形成“備課----説課----上課----反思----評課”一條龍的教學研討流程。這個過程中研修的主題多層次、反覆的在教師中深化,通過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手段,使校本研修能夠真正以教帶研,以研促教,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2 、活動模式

⑴、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素養的抓手,是實施校本研修,落實校本研修的有效載體。通過課堂教學的實錄、已有的課堂教學錄相帶或教師曾經在教育教學中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使教師以此為起點,能進行主動的、有目的、有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一是反

思提供的案例,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有針對性的改進,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特點個性化的施教方案。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對比,尋找差距,尋求解決的辦法,更好地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⑵、專家引領:為進一步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為校本教研提供有力的支持,專家進行更高層次地指導,進行有效地引領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們依託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專家來校做主題報告和專題輔導的形式,使教師在理念上進一步得到提升。

⑶、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的方法,使教師對校本研修中形成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這些課題都來源於教師的教學實際,通過專題式的校本研修,使課題能深入地開展,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3 、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的延續性、系列化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課改新的理念要求教師都要面對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更新,而由理論向實踐、向課堂轉移的過程中,教師的反思是教師發展的內動力。教師通過反思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所以“專題式”教研活動為教師的反思和行為跟進創設了延續性和系列化的平台。

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使教研活動得以延續性、系列化,使教師在反思和實踐中不斷成長。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中,通過反思已有行為與先進理念、先進經驗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飛躍;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通過反思理想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獲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為的轉移。

四、理論學習

具體內容從略

五、個人反思

1、教研組長是既是教研活動的組織者又是教研活動的策劃者,所以教研組長在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2、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使教研組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通過開展“同伴互助”發揮集體智慧形成合作共進的教研組工作團隊。每週教研組活動都排進學校的工作日程中,在時間和人員上保證教研組

的順利開展。初步總結出教研活動的“三有、三能、一要”的要求,即有主持、有主講、有主題;能共享、能應用、能總結,要反思

3、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是我在校本研修要求下的一種設想,主要是希望改變以往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激發了教師的創造力、主觀能動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如果缺乏專業引領,那將會影響教研的效果,所以目前學校專業引領資源的缺失,成為制約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發展的瓶頸之一。其次,專題式校本研修活動是動態的發展過程,怎樣建立教研組活動的評價指標,調動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自我約束力和工作積極性,也是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

在本次的校本研究活動中李勇,冉玖宏,張奇,羅紹華,景仕吉,莫介書幾位老師一起擔任組織和評審工作,得到了學校老師的認可和領導的高度讚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