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點評作文合集五篇

來源:文萃谷 1.8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點評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點評作文合集五篇

點評作文 篇1

不管是生活在喧鬧的都市,還是在寧靜的鄉村,每個人對大自然都會懷有濃濃的依戀之情。某一次走進自然的行動,會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也許是觀賞萬頃碧波,也許是留意田間小路,也許是仰望當空皓月,也許是諦聽枝頭蟬鳴……自然的美妙讓你流連忘返,心醉神迷。

請以"_____讓我陶醉"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根據上述提示,在橫線上填上相應內容,補全題目。(2)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4)不要使用試卷中的閲讀材料。

試題點評: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的腦海裏一定會閃爍出思維的火花來。例如,什麼事物讓"我"陶醉?"我"是怎樣被它陶醉的?該事物為什麼會令"我"陶醉?等等。

下面我們做一些具體解説。

一、確定題目和寫作內容。針對文題不要把此題誤以為話題作文,不需要自己重新擬題。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首先要思考,你打算選擇什麼事物來寫。譬如,一幅畫、一張照片、某個工藝品、某處勝景、某本書、某首詩歌、樂曲、電影等,並把確定所要寫的事物填在文題的橫線之上。同時要明確選定一種文體後,就應該按照這種文體的要求寫下去。至於"話題內容",實質上就是整篇文章的題材。要先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後去組織安排好材料。

二、不要平行式的泛泛寫來,人和事的記敍、描寫要具體,取材時"以小見大",寫自己熟悉的生活。

三、注意寫出新意。作文,貴在創新。例如,內容新潁、結構精巧、語言鮮活等創新寫法都能引人入勝。這裏特別要注意:一般來説,文題的"導語"材料只當"引"文,不一定照搬抄寫。即便需要用時,也不一定大段照抄,可以概括地重新組織語言,為"我"所用。還要特別注意"不要使用試卷中的閲讀材料",不要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想成思維定勢,因為文題中明確規定了。否則,就會像蔣幹盜書"聰明反被聰明誤",吃力不討好。(朱慶和)

點評作文 篇2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它帶着蓬勃的生機來到了人間。就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作文班趙老師組織了春遊烏蘭山活動,讓我們盡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春天的到來。

早晨,我跟着春遊的隊伍,一路上説説笑笑來到了烏蘭山。站在山下,放眼望去,山上是葱綠蒼翠,在朝陽的照射下,景色更加迷人。走過六十多級石條壘砌成的台階,就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石碑上刻着“永垂不朽”四個大字,上面還有一位英雄的雕像。他目光深遠,揹着一杆長長的步槍,目不轉睛地望着遠方……

繞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就來到了甬路上,甬路正中的杉樹被園藝師修剪得各式各樣,有的像糧倉,有的像壽桃,有的像雨傘,形狀不一,大小各異,點綴在甬路上。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聯峯橋,透過柏樹的縫隙,可以看到一大片杏花,欣然放眼望去,杏花若白若紅,在和煦的春風裏,那淡淡的粉,多了一分妖嬈,少了一分嬌俏。那不染塵埃的白,端莊又素雅。微風吹過,有淡淡的花香襲來,一片一片的花瓣飄落下來,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們繼續往西折,就來到了高聳入雲的廣播電視發射塔下。

站在塔下,看着都感覺瑟瑟發抖,發射塔下有個小花園,花園的牆很特別,是用榆葉梅修剪的,榆葉梅正含苞待放,枝條上一片水紅,彷彿小姑娘害羞的臉。連翹花開得正豔,迎着金燦燦的陽光,本來就金黃的連翹更加燦爛,那一朵朵小花就像小喇叭,好像正在舉辦一場音樂會。春風吹來,它像一個仙女披着斗篷翩翩起舞,美麗極了!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鳥語花香亭。剛來到亭子,就聽見了清脆悦耳的鳥鳴,彷彿是在唱春之讚歌,這美妙動聽的歌聲為充滿春意的烏蘭山增添了不少生趣。微風吹過,一股淡淡的清香飄來,沁人心脾,真是名副其實的“鳥語花香亭”啊!

往下走,就來到了觀景台,這裏是俯瞰小城春景最好的地方。極目遠眺,小城春色盡收眼底,道路兩旁的樹木已經抽出了新的枝條,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大淩河猶如一條明亮的絲帶,飄向遠方,一輛輛汽車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置身於這美麗的春景之中,煦日當頭,色彩斑斕,怎不讓人歎服大自然的匠心,一剎那間變幻出比萬花筒更加多彩的畫面。

站在烏蘭山上,我看到了喀左生機盎然的春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多麼令人回味的春天啊!

 評語:作者用“移步換景”法,寫出了春遊的全過程,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烏蘭山上的景物像一幅幅畫似的展現在讀者眼前,文情並茂,給人以美的閲讀享受。豐爽作為四年級國小生,能寫出這麼優美的作文,真是很難得了。她在朝陽市首屆“天馬·時代廣場杯”首屆文學作品暨中國小生作文大賽中榮獲國小組三等獎。

點評作文 篇3

當我靜下來時,彷彿還能夠看到那棵葱鬱的槐樹。每當想起了它青翠的身影,感激之情總會在我心中迴盪着。它挺拔的樣子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這位父親是公平的,對每個孩子都會無償的饋贈。

夏日的太陽是一個脾氣暴躁的老爺爺,大地都被這位老爺爺烤的十分燥熱。這時,我總是會竊笑着藏到那棵槐樹下面。

我喜歡在炎熱的夏天藏在綠色的傘下。嬌小的身體微微倚着粗壯的樹幹,仰頭望着它翠綠的枝葉。那是我的心最為寧靜的時候,槐樹的樹葉扮演邊遮陽傘邊唱着它的歌謠。優美的音韻令人感到一陣寧靜,紛擾在它的歌聲中平息,夏日的酷暑也不在這麼熱了。

槐樹所籠罩的地方像是另一個世界般,涼爽的風來了一陣清香。抬起頭,原來在它青翠的枝葉間藏着一朵朵芬芳的花朵,風一吹便飄落下來。一朵潔白的槐樹花落在了我的肩膀,清香也在我的肩上滯留着。

這棵槐樹對我來説是最為獨特的存在。也許你會説,它和傘最為接近不是嗎?的確有幾分相像,但它卻比傘多出了許多東西。傘尖轉動,轉不出它那鮮明的顏色,轉不出它那沁人的芬芳。

當我再次來到這裏時,心中多了一抹惆悵。它的身影已經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了。但是卻永遠不會消失在我的記憶中,粗壯的樹幹,青翠的枝葉……每一個柔美的.線條,每一抹綺麗的色彩都在我的心頭深深地刻着。

時間過了這麼久,許多感情都漸漸的被沖淡了。但是我對它的感激卻沒有沖淡,反而越陳越濃。曾經,每一個夏天都為我充當遮陽傘,為我灑下一片芬芳。這樣的恩情我怎能忘記。

一切都需要感恩,我多麼想懷着這顆感恩的心,再次見見這棵槐樹,對那棵槐樹説一聲:謝謝。

點評作文 篇4

“哎,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愣愣地望着窗外,星星忽明忽暗,像母親捉摸不定的心。

不遠處,傳來鄰家小女孩的聲音:“媽媽,媽媽,星星為什麼會眨眼?”我突然痴了,思緒一下子飄出去很遠、很遠…… 那時候,也是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星光,寧靜而又温馨。我依偎着媽媽,呢喃嬌語,嬉笑不斷,媽媽手輕輕地滑過我的面頰,輕輕柔柔……呵,眼睛好累,酸酸的、澀澀的,也許是昨天沒睡好的緣故吧。我揉揉眼,手突然便濕了。時間過得奇快,一轉眼,我長大了,媽媽似乎也變了,變得陌生起來,看見媽媽,競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絲逃避的想法,為了什麼呢?是為了那本泰戈爾詩集,是為了我滔滔不絕談天論地。還是因為我在日記裏寫上了“愛情”這兩個字眼?是嗎,媽媽。是為了這些嗎?為什麼?我看見您的疑慮緊鎖在眉頭,您的懷疑閃現在眼裏,在擔心什麼呢?媽媽,女兒大了,該有自己的思想呵,您難道希望她永遠只是個漫遊仙境的小愛麗絲? 晚風輕輕地吹過,星星亮晶晶的,寧靜的夜晚,我的心海卻翻湧着波浪。“還是鎖起來的好。”朋友的勸告又在耳邊響起。是嗎?也許吧。默默地,我給抽屜加了一把鎖,小巧玲瓏。但鎖住了一切。 我不再笑語如珠了,我不再神吹鬍侃了。只是,靜靜地,當夜深人靜時,讓自己整個兒沉沒到書海里去,或者由着心的旋律在精美的日記裏徜徉,那裏方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地。我悠然自得。可是,媽媽,我敏感的媽媽呵,為何你的眉頭鎖得更緊,為何你的眼中競流出一絲淡淡的哀愁?為什麼?我的筆尖在日記本上劃過一串串深深的問號……

夜深了,一件衣服輕輕地披在了身上,母親不知何時踱到了我身邊,我一驚,下意識地蓋住了日記。抬眼看時,母親卻又默默地退了出去。我愣了愣。房間裏又靜了下來,心卻怎麼也難以平靜,筆尖無意識地從紙上劃過,窗外的蟋蟀響過幾聲顫顫的輕鳴,我的心忽地也微顫了起來。墨水滴落,洇染了一片。模糊了我的雙眼。依稀記得,兒時媽媽的手臂像温暖的搖籃,還有那啟迪智慧的温柔的眼眸……哦,媽媽!我合上日記本,輕輕地走出房門,可媽媽屋裏的燈光依舊亮着——媽媽在等待什麼? 我推開門,——“媽!”媽媽一抬頭,一絲絲驚喜,一絲絲詫異。“媽。今晚我陪陪你。”母親的眼角彎了,笑意從嘴角漾開。我看見有兩簇亮晶晶的東西在媽媽眼裏閃現。靠在媽媽的懷裏,我呢喃着,哦!多少天的猜疑迷惘!媽媽靜靜地聽,微微地笑:“孩子,你真的大了,知道嗎?媽媽只是擔心會失去你。”媽,女兒已經明白,媽媽一直沒變,仍是那份沉沉的愛心,仍是那份濃濃的愛意。“媽,我的抽屜再也不鎖了。”媽媽微微地笑了:“不,可以鎖,但不要鎖得太多。”温柔的手滑過我的臉頰,那感覺又好似回到了童年。 窗外,星星亮亮的,一如從前。

語言指津:

本文是在記敍中融入抒情的成功之作。作者意在抒寫母女之間的至真至親而又不無隔膜的情懷。在此過程當中,作者不僅將事情本身寫得具體細緻,而且善於借景物抒發對人的情感。注意細節描寫以及環境的烘托。文章中思緒飄飛時的“夜晚星光”,母親蓋衣後的“墨水洇染”等,描寫與抒情相結合,使這些精彩的細節描寫,都極富情感魅力,也使文章情景交融,有動人的感染力。

點評作文 篇5

竇桂梅老師的這一節課,展示了她獨特的教學魅力,讓我們體會到了古詩詞散發的迷人芬芳.在課堂上,她感情澎湃地將學生帶入了課堂,融入課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的導入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星”,因此,巧妙的導入無疑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基礎。一開始,竇老師由“居”導入,一步步引導學生,讓學生聯想到“居然之家”,然後讓學生從吳音瞭解吳國,並且讓一些學生髮言,讓他們親身説出吳儂軟語。

在她的課堂,學生可以想發言就發言。竇老師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氛圍。她總是在跟學生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加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竇老師從“溪上青青草”引發開去,引出韓愈、陶淵明、白居易等關於“草”的詩句,營造出濃濃的文化氛圍。著名文化學家皮爾森在《文化戰略》中説:“文化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我們都應該知道,文化是一種習得、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由外向內逐漸內化、濡染的過程。學生在此氛圍中耳濡目染,自我構建,逐步形成無論是知識的、精神的,還是語言內涵都十分豐富的文化心理結構。語文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她的課堂永遠不失活力,唱歌、手舞足蹈、角色扮演等,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的也不費力,相信對語文的喜愛也會越來越深。竇桂梅老師的教學風格就像她這個人一樣,身為一個北方人,她給人一種豪爽、不拘小節的感覺,而她的課也是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