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塞翁失馬》公開課學案

來源:文萃谷 3.04W

《塞翁失馬》選自《淮南鴻烈集解》。《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 等人所著。文本中的一個典故,後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特指禍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六年級語文上冊《塞翁失馬》公開課學案

[教學目的]

1.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辯證地看待人事,培養樂觀的生活觀。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閲讀的中心環節;最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並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閲讀的目標。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生齊讀“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並用自己的話説説大意,引出《邯鄲學步》,引出古代寓言故事。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託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二.初讀¬——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讀準字音

近塞(sài)上之人有善術者

此何遽(jù)不為(wéi)福乎?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hào)騎,墮(duò)而折(zhé)其髀(bì)

丁壯者引弦(xián)而戰

此獨以跛(bǒ)之故

2、讀出節奏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譯讀,字字落實,讀通文意

(1)文言知識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靠近,臨近)(擅長,善於)

馬無故亡而入胡(原因,緣故)(逃跑)

人皆吊之(安慰)

此何遽不為福乎?(怎麼)(就)(判斷動詞,是)

家富良馬(形容詞作動詞,富有,多)

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動詞,喜歡)(折斷)(大腿)

丁壯者引弦而戰(代詞,……的人)(拉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唯獨,只有)(介詞,因為)(瘸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