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公共營養師考點:鉛的基本概述

來源:文萃谷 6.98K

導語:早在7000年前人類就已經認識鉛了。它分佈廣,容易提取,容易加工,即有很高的延展性,又很柔軟,而且熔點低。在《聖經·出埃及記》中就已經提到了鉛。

二級公共營養師考點:鉛的基本概述

古羅馬使用鉛非常多。有人甚至認為羅馬入侵不列顛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康沃爾地區擁有當時所知的最大的鉛礦。甚至在格陵蘭島上鑽出來的冰心中可以測量得出從前5世紀到3世紀地球大氣層中的鉛的含量增高。這個增高今天被認為是羅馬人造成的。煉金術士以為鉛是最古老的金屬並將它與土星聯繫到一起。在人類歷史上鉛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金屬。

從1980年代中開始,鉛的應用開始驟然下降。主要原因是鉛的生理作用和它對環境的污染。今天汽油、染料、焊錫和水管一般都不含鉛了。

中國二里頭文化的青銅器中,即發現有加入鉛作為合金元素,並在整個青銅時代與錫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青銅器最主要的合金元素。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已被人類發現。在英國博物館裏藏有在埃及阿拜多斯清真寺發現的公元前3000年的鉛製塑像。在伊拉克烏爾城和其他一些城市發掘古蹟所獲得的材料中,不僅找到屬於公元前4000年間的各種金屬物件,而且有古代波斯人所用的契型文字的黏土板文件記錄。這些記錄説明,在公元前2350年已經從礦石中提煉出大量鐵、銅、銀和鉛。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巴比倫皇帝漢穆拉比統治時期,已經有了大規模鉛的生產。在中國殷代墓葬中也發現有鉛製的酒器卣、爵、觚和戈等。

中國在商殷至漢代青銅器中鉛的含量有增大的趨勢。青銅中鉛的增加對於液態合金流動性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使鑄件紋飾畢露。不過,古代人對鉛和錫的分別並不是十分明確。羅馬人稱鉛為黑鉛,稱錫為白鉛,以致後來它的元素符號定為Pb。中外古鍊金家和煉丹家們對鉛和鉛的一些化合物進行了實驗,例如在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中説:“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用今天的化學方程式表示就是:Pb3O4 + 2C ——→ 3Pb + 2CO2↑

直到16世紀以前,在用石墨製造鉛筆以前,在歐洲,從希臘,羅馬時代起,人們就是手握夾在木棍裏的鉛條在紙上寫字,這正是今天“鉛筆”這一名稱的來源。到中世紀,在富產鉛的美國,一些房屋,特別是教堂,屋頂是用鉛版建造,因為鉛具有化學惰性,耐腐蝕。最初製造硫酸使用的鉛室法也是利用鉛的這一特性。

鉛是一種有毒的金屬,它尤其可以破壞兒童的神經系統,它可以導致血液循環系統和腦的疾病。長期接觸鉛和它的鹽(尤其是可溶的和強氧化性的PbO2)可以導致腎病和類似絞痛的腹痛。有人認為許多古羅馬皇帝的老年痴呆是由於當時鉛被用來作為水管(以及鉛鹽被用來作為加入酒中的甜物)造成的。而且,鉛在人體裏積蓄後很難自動排除,只能通過某些藥物來清除。有這樣的`説法:海藻和木耳有清除重金屬的功用;在一定時間週期(比如半個月)內交替大量食用肉類和奶類,可以幫助排除鉛。

由於鉛被懷疑導致兒童智力衰退它的使用被縮減。在發達國家含鉛的油漆不再被出售。台灣的醫學研究顯示,對於體內鉛含量較高的腎臟疾病患者注射排鉛劑,能減慢腎病惡化速度,至少能延後洗腎四年;此研究很有機會有效降低台灣的醫療支出。

含鉛鹽的陶瓷製品有可能導致中毒,尤其是假如容器內的溶液是酸性的(比如果汁),這些溶液可以溶解陶瓷中的鉛離子。尤其對女孩子和年輕的婦女鉛的害處可能非常大。

慢性鉛中毒系重要職業病之一。鉛的吸收甚緩,主要經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後絕大部分沉積於骨中。沉積骨中的鉛鹽並不危害身體,中毒的深淺主要決定於血液及組織中的含鉛量,血中鉛含量如超過0.O5-0.1mg%,即產生中毒症狀。鈣與鉛的代謝有平行關係,凡能影響體內鈣代謝的因素也能影響鉛的代謝。鉛主要由腸與腎排泄,腸排泄量一般較腎多。尿中鉛量超過0.05-0.08mg/l時,應考慮有鉛中毒可能。慢性中毒症狀極為多樣化,特徵也多,主要有:腸胃道的紊亂如食慾不振、便祕(有時為腹瀉)、由於小腸痙攣而發生鉛絞痛,齒齦及頰粘膜上由於硫化鉛的沉着而形成的灰藍色鉛線等。神經系統受侵犯而發生頭痛、頭暈、疲乏、煩躁易怒、失眠,晚期可發展為鉛腦病,引起幻覺、譫妄、驚厥等;外周可發生多發性神經炎,出現鉛毒性癱瘓。中毒早期,血液中出現大量含嗜鹼性物質的幼稚紅細胞,如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多染色紅細胞等,一般認為這是骨髓中血細胞生長障礙的表現,晚期可抑制骨髓及破壞紅細胞而產生貧血。治療的特效藥為螯合劑依地酸鈣鈉,或青黴胺。二巰基丙醇療效常不可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