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話語能力

來源:文萃谷 2.35W

語言表達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經過不斷訓練才能達到。新課改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實的要求。因此,我們要運用新的理念,為學生搭建各種語言實踐平台,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去做呢?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話語能力

一、在模仿中學語言

人類的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國小生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卻很強。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一點,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語言。

(一)言傳身教。

老師常是學生模仿的對象,特別是國小生,他們的模仿力特別強,老師又是他們心中的“偶像”,老師的言行是他們心中的“行為準則”,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這一點,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表述要清晰,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也才能給學生做好榜樣。

(二)以例引路。

按照例樣的語言形式,順例樣的思路仿寫,讓同學們在分析中去領略語言的精彩,在仿寫中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與練習中,我們可以出示一些例樣,讓學生在模仿中學語言。

例如:這座山真高啊,快要把青天刺破了。要求:照樣子,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1)天-安-門廣場真大啊,。(2)這條馬路真寬啊,。答案可以分別是:一眼望不到邊。四五輛卡車可以並排行駛。(設計意圖:讓學生分析例句的寫法,領悟到要把句中的“大”以及“寬”寫具體,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把句子説具體的能力)

課文中也常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形式,如《明天,我們畢業》一文中,“一到這個時候,我們便奔向各自喜愛的天地,有的學習電腦,有的排練合唱,有的外出寫生,有的製作標本……”我們在上課時不能輕易放過這個讓學生練習的機會,而要讓他們結合前面的內容接着説幾句,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好詞,要讓學生學着造句;課文中出現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也可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句式説一句話等。

二、在情境中發展語言

説話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輕鬆、和諧的的環境,才能激發孩子去思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學語言,發展語言,想説話,會説話。葉聖陶先生説過:“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是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説話慾望。要鼓勵學生説、問、評,突出雙向互動的特點……能力只是通過語言實踐活動獲得。”對於學生的發言還要給予恰當的評價,激發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發言的積極性。

三、在比較中提煉語言

採用比較法是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的有效途徑。通過引導學生品詞品句,來品味其語言的典範性和藝術魅力,可將學生濃烈的興趣誘發出來。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換詞比較

這種做法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用到,這是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的很好機會,我們不要輕易放過。例如,在學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對於句中“綠”字的`妙用,我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綠”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分別換成“到”“吹”“來”等,我讓他們將換後的詞帶進句中讀一讀,並體會句子的意思,並和原來的句子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感悟到,用“綠”的妙處。

(二)換句比較

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也極易讓學生感受到一些修辭方法在語言表達中的妙用。如在教學《煙台的海》時,我出示下面兩段話讓學生比較,討論:那一段寫得生動?1.小山似的湧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捨的撲向堤岸。2.波浪湧向岸邊。學生經過讀並討論,一致認為第一句寫得生動。因為它形象的寫出了浪頭大、浪頭多,來勢猛。學生通過比較,不僅提高了品味語言文字的能力,更領悟到了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三)增刪比較

在課文中,有很多詞句用得準確生動,包含着思想感情,是作者經過反覆推敲之後寫下來的。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品味,那麼,學生對作者是怎樣表達這些思想內容的,就會缺乏比較具體的、全面的瞭解。而培養和提高這方面的分析能力,這應是教學的重點所在。例如:在教學《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説着,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我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似乎“能否去掉,為什麼?學生通過朗讀和思考,得出不能去掉,藏着祕密的蠟燭吹熄了應當是危機過去;但是,隨後德國人又點起了蠟燭。此處的“似乎”準確地表達了這一情況,也表明當時多變的現實環境。通過這樣抓重點詞刪除比較,不但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讓學生知道:作者是運用這些詞句去準確表達內容的。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話語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