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學能力階段性小結

來源:文萃谷 4.25K

一、培養自學能力的基本過程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學能力階段性小結

國小生的知識少能力低,他們的自學能力需要一個逐步培養的過程,才可能基本形成。大體上要經歷教給方法、訓練輔導、獨立運用和總結提高四個階段。

1、教給方法。培養國小生的自學能力,語文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傳授給他們一系列的學習方法。教給國小生自學方法,教師要用國小生能夠理解的淺顯的語言,簡明扼要的講清要領,使國小生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2、訓練輔導。一種自學方法,要在反覆訓練中才能掌握。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給國小生介紹一種自學方法後,就要及時結合語文課本,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針對性較強的練習,多層次多側面地進行訓練,使他們儘快掌握這種自學方法。

3、獨立運用。獨立運用是培養國小生自學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師要為國小生的自學創造良好的條件,創設優越的情境,設計分量適宜的練習,佈置相關的作業,提出明確的要求,盡力調動國小生獨立運用自學方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在獨立運用中熟練掌握各種自學方法。

4、總結提高。國小生總結自學方法的過程是自我完善的過程,但仍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總結過程中,教師要自始至終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特別注重引導國小生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和“理論——實踐——理論”的認識事物的規律,認真總結出自己自學的方法。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國小生的自學能力不會自發形成,要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由國小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培養國小生的自學能力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教國小生學會查字典,培養自學能力

會查字典是國小生形成自學能力的基礎,是自學應該掌握的首要手段。只有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養成隨時翻閲字典查字的良好習慣,才具備了自學的條件。國小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並不難,難的是養成查字典的習慣。因此要培養隨手翻閲字典的良好習慣,就得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細水長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小的自學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會國小生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 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把知識的鑰匙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開啟知識的大門。

朗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通過朗讀可以領會作者的情感,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説朗讀可以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養成朗讀的習慣。

比較是一種系統的學習、掌握知識的好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學生通過知識的比較可以達到對知識牢固的掌握,可以説比較也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學生在閲讀中可以通過對事物性格的比較、正反兩方面等比較理解文章。為此教師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對

知識的比較,將方法傳授給他們,培養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只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閲讀實踐,適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得到有效的培養,自學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學能力階段性小結 [篇2]

數學自學能力是國小生的基本自學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學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今後學習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國小生的數學自學要求,能理解數學課本內容,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具有學習數學的習慣,獨立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那麼,如何讓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國小教師密切關注的問題。我認為教師應緊密聯繫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去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這樣才會使學生樂於學習,自發探究學習。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多樣,貴在教師組織、引導得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開展競賽、大膽創新等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主動學習

1.構建空間,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教學活動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積極進行問題情境之中,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簡單的數據整理”這一內容時,首先,安排了一個由學生全員參與的數學活動——“你最喜歡吃的早餐是什麼”。活動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學生們平時最最普通的生活經驗,是發生在自己身邊最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要學生們説出自己最喜歡吃什麼早餐,並不是件難事。很多學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歡吃的是方便麪、牛奶、豆漿、油條、雜格、粥……”(板書)。就這樣,在學生們主動參與的激情中,毫不費勁地就把遊離在學生們腦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來了,同時也誘發了學生們進一步探究的情緒。

2.重組教材,構建探索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現代教育思想提倡輕結論,重過程,要讓學生由聽眾變成“演員”,自己主宰學習的認識過程,通過自己親自實踐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去探索知識的奧祕,去發現和歸納、總結出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實踐、比較、思索,才能真正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一課,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哪個體積大,有的學生會説第一個,有的會説第二個,還有的學生會在二者之間徘徊,爭議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也使學生迫切需要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能準確地作出判斷進而引出本節的教學內容——《長方體的體積》(邊説邊板書)並引領學生循題而問,教師適時梳理出兩個關鍵問題即:1.長方體的體積如何計算?2.長方體的體積與什麼有關?於一引一問之中不僅培養了質疑精神,明確了課堂探究的`重點,把握了知識探索的關鍵。更點燃了學生心中探究的火種。教師通過適時引導,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長、寬、高與體積的關係;從數字的意義中抽象出體積公式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樣,就讓學生參與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獲得的表象順利上升為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操作、表達、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主動學習

1.課堂上創造競爭的環境,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學生產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身心的巨大潛能去克服困難,去積極思維,去大膽實踐。如在計算教學中經常設計“爭當速算標兵”、“奪紅旗”、“開火車”、“數學接力賽”等遊戲活動,學生對這些遊戲特別感興趣,並且在競爭中把個人與集體融合起來,形成了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質。在應用題教學中設計一些“解題能手”、“爭當智慧星”、“評選優勝組”等競賽活動,培養了學生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更鼓勵了那些肯動腦筋、勤于思考、勇於攀登的奮鬥精神。

2.設置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沿着健康軌道開展競爭。在學習上不僅賽知識、技能,還要賽習慣、意志力,賽學習方法,賽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獨創性,賽語言的表達是否流利、簡潔、完整、準確。不把考試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經歷了艱苦努力,取得了進步,與考試分數第一名的同學同樣得到肯定和讚揚。對取得同樣高的分數的同學,還要評比誰的方法更優越、誰的解題思路更簡捷。從而讓學生朝着更高的標準努力。

三、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創新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紀民族之林。”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從國小教學開始抓起,在教學中對國小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主要是指激發學生創造慾望、創新意識,形成有利於創造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和獲取嘗試創造的初步方法,主動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過程是主動學習的真實體現。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需要營造創新氛圍,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敢想敢説,樹立自信心,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不怕説錯。大膽放手,展開思維空間,培養創造性思維。

國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總之,在自主教學中,必須把握好一個宗旨: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者。誠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還有待不斷探索、嘗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