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來源:文萃谷 1.06W

培養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責任。這個過程父母要拿出多點耐心和愛心,先從傾聽孩子的心聲開始,再在溝通中引導,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由於處於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與心理感受。如果要互相理解、溝通良好,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否則就會如上例那樣造成誤解、衝突乃至對抗。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理解和感受對方的心理,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樣;説白了就是將心比心,用對方的眼睛來看世界,用對方的心靈來體驗世界,與對方進行心理互換。例如,孩子回家後説:“今天紅紅語文考了不及格。”她的意思很可能是在試探父母的態度,其潛台詞是:如果我也考得不好,你們會怎樣?又如,當父母批評孩子不該與傳達室的大伯頂撞時,孩子口頭上是答應了,但臉上卻流露出不屑或委屈等表情,很可能事情就沒有父母所想的那麼簡單,孩子心中另有想法。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剎那間的沉默、不經意間的歎氣、不易察覺的一絲眼神,都在反映他內心的“天機”,如果我們都能仔細地去體味,細心地去捕捉,就能破譯其中的“隱義”,讀懂他的內心,這,就是同理心。

如何培養同理心?

首先,要學會傾聽。

要尊重孩子,讓孩子説話,不要認為小孩子啥也不懂,要認真、專注地聽他講話。

傾聽首先是要聽,不要老是自己説,要給聽留出一定空間。有了這個空間,才會有親子交流的存在。聽的時候還要專注,所謂側耳傾聽,講的就是專注地聽入神地聽的意思,只有聽得專注,聽得投入,才能讀懂孩子的話語,也才能讓孩子感到理解與尊重。

聽的時候還要有應答,要有接聽詞,接聽詞有兩種,一是短詞短語,如,嗯,啊,這樣啊,不錯等,以表示自己的關注與理解。一是概括句,即在理解孩子話語的基礎上,將其話語的實際意思“翻譯”概括出來,這會起到“鏡子”的作用,讓孩子“照見”自己的心態,也有助於父母進一步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如:“你的意思是老師誤解了你,你感到很委屈。”“你覺得這個大伯太兇,做事又不公平,心中不服,所以就頂撞了他。”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可用問句的形式來表達,直到揣摸出孩子的心思為止。如“紅紅”例,可以這樣回答:“真的啊,你對這件事怎麼看啊?是感到擔心呢還是感到惋惜呢?”視孩子的回答情況再作進一步處理。在用概括句表達時,要注意澄清孩子的內心感受,是委屈、氣憤還是傷心?因為不同的感受反映着不同的心態,也潛藏着不同的想法。

其次,要換位思考。

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怎麼想?如果我在孩子的位置上,將會有什麼感受?

一是要注意放棄,即放棄主觀臆測。父母往往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與心理定勢對孩子的狀況有一個主觀的判斷,如:“考得這麼差,一定是粗心的緣故!”“注意力這麼不集中,肯定是不想學。”等等,其實並不一定符合實際。

二是要注意轉換,即多做角色轉換練習。對生活中、電視上出現的情景,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受到這樣的對待,將作如何感想?”“如果我是他,會怎麼做呢?”家庭成員之間還可以適當做角色互換,讓父母做“一日孩子”,讓孩子做“一日父母”,加強親身體驗,形成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良好氛圍。

三是要理解“古怪”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別人,是因為他感到自卑,以此來獲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愛頂撞人,是因為他覺得不這樣就顯得自己是個“軟蛋”;有的孩子愛圍着老師轉,是因為他覺得這樣做才會讓老師喜歡自己。如果單純地從道德的角度去評判,對此作一番道德説教,效果是不好的。

再次,要識別情感。

能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抓住蛛絲馬跡,對孩子的真實情感加以識別。有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與其潛藏着的情感並不一致,這需要父母去作細心的體察,理解其中的隱義。如,孩子對父親説:“聽隔壁的明明説,動物園來了一頭大象。”其實,孩子並非只是陳述這樣一個事實,他其實很想父親帶他去看大象,只是不敢説或不好意思直説罷了。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情感覺察力不高,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加以提高。“猜感情”就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如:對電視中或漫畫中的人物,根據其表情、姿態,猜猜其內心的想法與感覺,猜測他也許會説的話;也可以到生活的實景中去觀察與猜測。在家庭中,可做“感情單詞”遊戲,即在卡片上寫下不同的感情單詞,輪流抽出一張,讓每個人用身體表演出卡片上的感情,不準説話,其餘的人猜正在被表演的感情。

最後,就是要經常與孩子保持溝通,建立起一條動態性的交流回路,以上所有的方法或途徑,都要通過這條迴路才能發生積極的作用。

如果我們對孩子內心的解讀都發生了錯誤,就談不上有效的引導與教育。所以,同理心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父母要在這方面多注意、多學習。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篇2]

下面的步驟可以幫助你。

第一步:留意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問孩子一些關於他的朋友及熟人的具體問題,“午飯的時候誰坐你對面?”“今天和蘇姍聊了些什麼?”“課間的時候,你喜歡玩什麼?”這些問題讓孩子瞭解到周圍發生事情的重要性以及人際關係需要發展和維護。

第二步:提醒孩子思考別人的感受和反應。讓孩子去思考他人的需要。例如“你覺得丹尼推喬伊的時候,喬伊會有什麼感受?”“你為什麼認為瑪麗沒有邀請傑克參加生日聚會?”孩子回答的時候,你要確保自己能冷靜迴應。在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前,先聽孩子把話説完。

第三步:幫助孩子掌握更豐富、更細緻的表達情緒的詞語。先從簡單的開始,例如:生氣、難過、高興,然後再過渡到較難的詞語,例如:沮喪、失望、困惑。如果孩子表現出這種情緒,就告訴孩子。你對自己情緒的表達,也讓孩子能進一步探索自己的情緒。

第四步:幫助孩子瞭解肢體語言和麪部表情。例如:面紅耳赤,説話聲音很大表示他很憤怒,或者睜大眼睛和嘴巴表示很吃驚。你可以和孩子討論,當一個人產生上面所説的情緒時,會有什麼樣的面部表情。

第五步:幫助孩子留意話語當中給出的暗示。在這方面孩子們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當別人讓他們停止某種行為的時候,他們不予理睬。這種情況在兄弟姐妹之間更常見。

第六步:鼓勵孩子多一些幽默感。吃飯的時候講些笑話,帶孩子一起看喜劇片。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如何自我解嘲。

第七步:教導孩子用同理心來回應他人。即使孩子不太理解別人表達的細節,他也要做出似乎理解的樣子來回應,這一點很重要。

第八步:鼓勵孩子靈活地接納別人的感受。幫助孩子通過禮貌的方式來認同和體會別人的感受。讓家裏的客人來選擇他們想玩的遊戲。提醒孩子順應形式的重要性。讓孩子告訴你他的朋友喜歡玩什麼,或者願意做什麼事情。鼓勵孩子要接納別的孩子,而不要排斥他們。不鼓勵搞小團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