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國小語文課改彙報材料

來源:文萃谷 3.13W

現對我校教學常規執行情況和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情況作一彙報。

北街國小語文課改彙報材料

“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的改革與實施強調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經驗,加強課程與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重視發展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校依據縣教體局、鎮中心校統一部署,通過多次學習與培訓依據本校實際情況總結出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優化的三種策略。

(一)自主學習,體現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有序組合,體現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1、重組教學知識點。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有機調整教學主題

(三)有機整合,體現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語言框架,是靜態的文字、簡單的情景。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給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教學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給學生呈現豐富靈活的生活語言,讓他們在生活化的課堂上充分內化語言。這樣,教學過程就會變得生動、活潑、有效,同時也彰顯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1、將生活場景引入課堂教學。

將生活實際引入教學,能夠激活靜態的語言,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提升他們主動探究的慾望,促進他們的實踐能力。通過看——議——説等活動,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熱烈討論,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形式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和充分發揮。

2、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實際生活。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讓學生獲得的學習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讓課堂教學在生活中延續,讓課堂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精彩篇章。

3、捕捉生活氣息完成課堂教學。

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只要善於發現並捕捉生活相關聯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課堂教學。

(四)語感積澱,體現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素養

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活動,圍繞什麼而進行和為了什麼而進行,不同學科的回答是不同的。語文以其學科特質,其活動顯然是立足於語文學習,是為了使學生獲得語言文字基本功和語言素養。這種基本功從素質內藴的角度講,即是語感積澱。語感對於感受主體而言,是語言的感受力(對感受客體而言,是語言的感受性),是一種心智能力。

當然在課改的路上也出現過多多少少的問題:家長不理解;學生積極性太高,難已控制;班內學生較多,課堂時間有限,無法讓所有學生都得到展示的機會;教師備課太複雜,導學案打印耗材太大;農村學生大環境有限,沒有更多收集材料的條件,教輔材料更是有限,導致課堂上學生出現疑難問題過多等等。

我們只有仰望天空,腳踏實地,以高遠的立意和紮實的工作勤勉奉獻,鋭意進取,與時俱進,才能在課改這片熱土放飛自己的夢想。

北街國小語文課改彙報材料 [篇2]

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老師的'理念轉變,但是很多老師固有的思想很難改變。認為教還不會。教師若不教學生就更不可能學會。教學改革沒有行政推動不行,單靠行政推動也不行,必須激發起老師們的改革慾望。打破教師的固有觀念,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我們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這次課改工作的實施以來,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取得成績和遇到了困惑進行了集中研討。所有語文老師都積極參與,認真總結過去,從不足入手。探討出了符合我校特點的課改新思路、新方法。

我們通過“五步三查”模式的運用。課堂上我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真切的還給了學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展示自我的舞台。學生當小小講解員發揮的特好。我們努力是自己成為學生的親密的朋友。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質疑,可以組間交流。學習過程變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得活潑開朗有個性,真正讓學生在學中有樂、樂中有進步。

導學案方面的優點是:能資源共享,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以為他是集中了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節節課目標明確,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使得課堂更有序、更高效。這個導學案的制定,同時也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平台,使自主學習有了導向。逐漸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不再是老師備課。自己駕馭課堂。

學生啞口無聲,課堂死氣沉沉,結果老師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學生卻一無所獲。

導學案方面我們認為也有不足之處,課堂環節多,不利於自主發揮,尤其是還有些課型根本不需要導學案。有了導學案,反而是課堂的累贅。優勢學生方面,優生“吃不飽”後生“吃不了”,尤其是我校優生不優,再讓他們吃飽還有什麼質量可言。還有過多的展示過程浪費了很多時間。反之,我校學生本來學生思維能力就很差,所以如果沒有老師的精闢論證和引導,他們的思維能力很難提高。

大量使用導學案,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收效與之不可能不能成正比有時甚至相反。

在小組建設方面,通過這次課改最大的改變。首先就是小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座排列。這樣給學生一種互助感。在實際中學生之間慢慢建立了集體榮譽感,同學之間的矛盾也少了,團結的力量增大了,同學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了。男女之間敢於敞開心扉,交流各自建議。可以説學會合作是當今時代“人之為人”的基本需要。合作行為不僅能夠激發人們的社會行為,而且能夠激發認得智力行為。未來社會的人才應該是會關心會合作這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關鍵所在。針對傳統教學中忽視同伴相互作用,着眼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普遍性。將合作性的團體結構納入課堂教學之中,構建以生生互動為基本特色的課堂教學結構。通過組織開展學生小組合作性活動來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並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羣體的協同發展,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時代要求。合作不只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學習內容、一種生活

態度。在小組組建中,我們必須讓學生意識到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彼此的接納和欣賞。互相取長補短和共同攜手進步。小組的建立需要秩序。這個秩序每班設定了評分,但是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怎樣合理制定出一個評分方案,每班加之推廣,管理班級,成為每個班主任的頭疼之事。

以上這些使我們校課改教學中,取得的經驗,及存在的困惑。當然我們都很有信心在課改工作中繼續深入實踐,做到“改必行,行必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