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隨筆

來源:文萃谷 2.89W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隨筆

1、與學生交流。(同學們,星期天你們喜歡玩什麼?)

2、小明打破一塊三角形玻璃的情景。(課件出示)(學生猜一猜,他會帶哪一塊到玻璃店配玻璃)

3、介紹三角形內角及三角形內角和的含義。

4、設疑揭題。

從剛才的情境中,我們知道,破掉的三角形玻璃,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內角,就能配出和原來一樣的玻璃。究竟有什麼奧妙?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

設計意圖:以小明打破玻璃為載體,引入本課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想。

1、猜一猜。

猜一猜,它們的'內角和到底是誰的大呢?(板貼三種不同類型三角形)

2、量一量。

用量角器來量一量,算一算。

(1)合作要求:

三種三角形和一張表格,四人小組合作,你們覺得怎樣分工度量的速度會最快?

(2)提示:

①測量的同學:量出每個角的度數,把它寫在三角形裏面。三個角的度數都量好後,再彙報給記錄的同學登記。

②記錄的同學:監督小組其他同學量得是不是很準確、真實。不能改掉小組成員度量出來的數據。(開始)

(3)量一量、算一算不同類型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3、小組合作探究。

4、彙報交流。

學生彙報中可能會出現答案不是唯一的情況,如:180°、179°、181°等。

5、説一説。

師:觀察這些測量結果你能發現什麼(三角形內角和大約是180°左右)?

6、驗證。

(1)剪拼、撕拼。

用度量的方法驗證,得到的結果不統一。有沒有比度量更精確的驗證方法?也就是不用度量你能用別的方法驗證嗎?

學情預設:生: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成一個角。

(2)折拼。

用剪拼的方法是比較精確,美中不足就是把三角形給剪了或是撕了。有沒有更好驗證方法?(用折的方法—課件演示)

(3)觀察小結。

現在大家知道這幾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

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7、揭疑解惑。

小明為什麼帶只剩兩個角的三角形玻璃到玻璃店配玻璃?

設計意圖: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本環節以學生探索活動為主,讓學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中充分的探索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舉例驗證、建立模型,讓學生在“做數學”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空間。

四、鞏固深化。

師:學會了知識,我們就要懂得去運用。下面,我們就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相關數學問題。

1、選一選。哪三個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課件出示)

2、算一算。求出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課件出示)

猜一猜。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60°,猜一猜它是什麼三角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力求形式多樣,循序漸進,既鞏固新知,又促進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五、回顧實踐、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活動學習,説説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讓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你的收穫!

六、課後思考、拓展延伸。

一個三角形,剪掉一個角,剩下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對多邊形內角和的思考以及驗證,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使課堂的知識得以延伸。

七、設計思路:

1、設疑引題,激發探究意識。以“小明打破玻璃”為載體,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拉近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儘可能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課堂上突出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設置學生猜想、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自己驗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利於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將多媒體引進課堂,讓學生在遊戲中消除疲倦激發興趣,拓展學生思維。兼顧到智力水平發展較快的同學,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本着“學貴在思,思源於疑”的思想,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實驗、去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