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2.14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局外人》讀書心得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局外人》讀書心得

《局外人》讀書心得 1

主人公莫爾索對生活的態度實在是令人感到頭疼和費解的,難道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人?

莫爾索一直是個局外人,不只是犯罪後,從一開始他便用一種冷漠的態度對待世界,對於關乎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世界與我毫無關係,我的存在毫無意義,至於是死是活,似乎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對自己的人生規劃,莫爾索也是一片模糊,不僅如此,在交友、結婚、工作等等各方面都是這樣。但矛盾的是他又是真實地活着,完全不虛假地度日,對於有關自己的事完全誠實。

對於生活,他應該是愛的,他愛的`不是某種形而上的主義,某種神聖的力量,而是真實的自然,真正的情慾感受。陽光,海灘,女郎,空氣這些他都愛,在這點上他是俗人一個,又同時讀者可以看到,這種俗並不低俗。聽煩了他人的長篇演講,便承認他是對的,無所謂自己的立場。用這種懶散的態度應付許多事,習慣性沉默,莫爾索不懂也不想懂。

《局外人》讀書心得 2

本次旅途有一天的自由時間,所以帶上了kindle,新買了一本加繆的書,看了書評是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中早期的最重要作品之一,篇幅不長,在博卡拉的fewa湖邊看完了,有種意猶未盡但又不知所措的感覺,因為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事兒的事情,經過所謂的現代司法進行解釋和闡述之後竟然變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在制度上無法將默爾索意志徹底摧殘之後,便使用了精神上的'軟暴力,讓神甫在其生存絕望之際逼迫其對自己莫須有的罪名向上帝懺悔,對於一個意志自由的人來講,荒誕的意識形態和世俗觀念是其精神世界葬送的根源。

默爾索不耍花招,拒絕説謊,他坦誠,喜愛光明正大……他就成了他所生活的社會的局外人。

關於默爾索的罪名審判,不是他意外殺了人,而是他在為母親守靈的時候沒有哭且抽了一隻煙喝了一杯加了牛奶的咖啡……整個審判根本無視事件本身,而是用道德,用意識形態,用世俗觀念去審判一個在他鄉生活和工作中充滿了異己感,陌生號和虛無絕望的年輕人。

默爾索是他周遭社會的局外人,他同樣是他殺人事件的局外人,為什麼那些理直氣壯的代表默爾索説出不是默爾索想要表達的話語的律師,預審官,神甫,最後還要求對他們的所謂辛苦工作大加讚賞,投以最誠摯的感謝?或許默爾索就是一個比較內向,對事情比較木訥或者淡然的人,用作者的話説是安靜的絕望者,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詞是看透了人生,對一切釋然了而已,但他的這種默然卻把他送上了斷頭台?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的現代司法虛偽性和邪惡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吧。

《局外人》讀書心得 3

容納與寬恕,荒誕與可笑,孤寂與沉淪,自由與拘禁。面對世界這樣的現狀,於他,本就是無所適從,究竟該何去何從,或許,放手和屏蔽是他的選擇,於是成了局外之人――題記

在最後的法庭上,默爾索,被控告殺人的主人公,面對眾人譴責,法官的赤耳面紅,他,一再沉默,安靜的與世無爭,沒有彷徨,也沒有畏懼,就那樣淡然地環顧着四周,靜靜地聽着律師和檢察官激烈的言辭。曾相信自己有一線生機,但判決卻是死亡。他不畏懼死亡,卻恐懼社會對自身的掩飾。

我尚記得,默爾索曾多次與社會“脱節”,沒有在為母親送葬時痛苦,第二天反而與女友温存。這樣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局外之人,倒不如説是他先拋棄的社會,他赤城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卻算不過眾人眼中自己不過是妄自菲薄。社會掩飾它的,那他仍要熱愛屬於自己的光明。

然而文末,默爾索説:“長久以來第一次,我想起了媽媽。”這聲媽媽,喊的有多心酸又或是多麼親切,這個社會不理解他,壓垮了他內心最後一根稻草,只剩軀殼苟延殘喘。他本也是一個常人,一個能享受社會温暖的人,歷經滄桑,最後無可奈何的接受了社會對他的罵名,接受在他人眼裏自己就是異類。這就是現實,讓一個真實的正直的人面對社會的譏諷?這就是一個人該有的權力,連死亡之前,還要受到神靈的精神壓制?

還記得曾經,默爾索何曾不享受過屬於自己的温柔,女友瑪麗和好友雷蒙,他們本不是同樣的人,卻還是成了同樣的人,要説無辜,誰不無辜只是他們在最後使他感到蒼白無力。只因他離經叛道,這抹温柔轉而暗藏冷鋒,是刺骨的冷漠啊。可默爾索究竟離哪本經,叛的是何方道?我們不能説那時的社會有多麼的虛偽和現實,沒有掩飾的社會不過是一座空有支架的城市罷了,一個容不得獨特的社會,最終可憐的'是與社會背道而馳的局外之人。

那個只留有一抹孤影,站在監獄牆壁前的默爾索,面向黑暗卻想到無比廣闊的天際和季風吹向大海時的情景也許只剩下了被塵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至少這雙眼能在他人生的結尾增添些許色彩。其實生命,早已一無所有。最後的最後,塵埃揚起,任污垢瀰漫,飄飛,卻抵不過一束陽光,就此渙散。

在世界上有多少個“局外之人”,有時懷疑自己是不是異類,他們生活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他們不善言辭,不輕易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不讓別人看破自己,可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孤獨而脆弱,他們鮮少流的淚,也都流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在面對人多的場合下,他們默默的走向角落,與其説是畏懼,不如説是內向,可人生而無畏不是嗎?就像默爾索一樣,他們這羣人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光和熱。

千千萬萬,每個孤獨的背影,都詮釋了生存的荒誕和無奈。人何以無際,只是塵灰太多,局中之事尚未明瞭。

《局外人》讀書心得 4

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來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冷淡,孤僻。到頭來面對生死的時候,自己竟也成了局外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諷刺。

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想輕鬆點兒,想痛苦少一點兒,煩惱少一點兒,所以就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有錯嗎?不信仰上帝有錯嗎?我的生活方式你們覺得不符合社會道德和規範,這,有錯嗎?是我錯了嗎?不,我沒錯。

我只不過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開心就是開心,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愛就是愛,不想哭就是不想哭,怎麼了?就因為我沒有表現出應該有的情緒和態度,所以你們覺得我是個不合常理的存在,要審判我,要斬殺我?

這種感覺特別像朋友去世了,但是我沒有發微博,朋友圈表示我悲傷的心情,所以認定我是一個無情的人。關鍵時刻沒有轉發愛國的微博,也會有鍵盤俠來質問“我”是不是不愛國!什麼時候我們的內心需要這種外在的東西來判定了,一切情緒你都要表現出來,沒有表現出來,證明這件事情在你面前無足輕重,你要接受輿論的指責,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這是個問題。

最後,不管你們怎麼説,怎麼做,要怎麼對待我,無所謂了,生可以,死也可以,回顧我這一生我依然覺得我是幸福的,踏實實的工作着,過着自己的小日子,雖然有時會感到疲憊,但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人終難逃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就是死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就比較慘烈了,但是,無所謂了,死亡何嘗不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開始,再見了,各位!

我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閃爍,思緒穿過黑夜,我彷彿看到了另一個穿越時光而來的自己。

《局外人》讀書心得 5

《局外人》是法國著名作家阿爾貝·加繆所寫的第一部小説,小説分兩個部分有八十頁,描述了一個叫默而索的年輕人安葬母親之後,一直到因為防衞過當致人死亡而被判為死刑的那段日子。小説語言冷靜又幹脆,卻有那麼一點的單調敍述並揭示了默而索複雜的內心世界。

看了這部作品心裏起伏了一下,《局外人》的第一部分進展得很平坦,第二部分默而索被捕入獄後,矛盾步步升級。《局外人》是怎樣一則故事?介於上外史課對加繆的認識我很認真地讀了一下。作者先讓每一個角色都有嶄露頭腳的機會,並且寬待他們種種不良的舉止,使病態的社會得以繼續維持而又去展現。然而默而索是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他既與整個現實同污,又能堅持自己的沉默。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他可能在母親下葬的第二天與女友調情,但他絕不願意俯首於繁文縟節,甚至憎惡形式主義惡風無止境的繁衍。所有人都順從地做了形式主義沒有價值的犧牲品,而默而索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脆弱的鎖鏈關係當中重要的一環,隨之,作者巧妙地設計了默而索射殺阿拉伯人的場面。這一部分按時間順序敍述,像記流水賬,顯得有些囉嗦。我們看到的莫爾索是那麼冷漠,簡直只是個純感官的動物,沒有思考。莫爾索殺人僅僅是因為太陽,這看起來真的顯得荒謬,可事實就是這樣。

小説開頭一句即是:“今天,媽媽死了。”不知所措孩子一樣的口氣,大凡成人提到該類事,會尊稱母親,可是默而索卻不是。接着又是一轉:“也許是昨天?”不經意間,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經心和恍惚。接下來,讓人有點覺得不理解,他從頭到尾沒有哭,還在母親遺體前抽煙。第二天,他就遊玩的不亦樂乎,帶女友回家過夜。還幫一個名聲狼藉的鄰居懲罰他的情婦,因為“沒有理由不讓他滿意”。女友要和他結婚,他覺得“怎麼樣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愛她,他竟然説“大概是不愛她”。最後迷迷糊糊殺了人,對於法庭上的辯論也不關心,好像與他無關似的。默而索被判死刑,與其説是因為殺了人,不如説因為被指控“懷着殺人犯的心埋葬了母親”。在臨刑前夜,他拒絕神甫,卻想起媽媽。小説最後一句:“為了使我不感到不那麼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許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讓我們感到震驚!

這不禁讓我去想,默而索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從上面的簡述,默而索似乎是個冷漠的人,因為在母親下葬時候竟然不哭。默而索為什麼不哭?小説最後解釋道:“媽媽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解脱,準備把一切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默而索的冷漠似乎來自他的理性,但是正是這樣的“理性”使得他和整個社會道德系統脱節。

小説進行到將近尾聲時,我看到檢察官評判莫爾索的那段話,卻覺得這似乎是加繆借檢察官的口所説出的大多數人所能看清的一種判斷,也讓我開始去體會主人公的“接受”和“不在乎”。如:他説,陪審員先生們,他曾仔細探索過我的靈魂,結果一無所獲。他説實際上我根本就沒有靈魂,對於人性,對於人們心中的道德原則,我都是一竅不通。他補充道:“當然,我們也不能責怪他。他不能得到的,我們也不能怪他沒有。但是説到法院,寬容所具有的全然反面的作用應該轉化為正義所具有的作用,這不那麼容易,但是更為高尚,特別是當這個人的心已經空虛到人們所看到的這種程度,正在變成連整個社會也可能陷進去的深淵的時候。”

最後,他説他的職責是痛苦的,但是他要堅決地完成它。他説我與一個我連最基本的法則都不承認的社會毫無干系,我不能對人類的心有什麼指望,因為我對其基本的反應根本不知道。他説:“我向你們要這個人的腦袋,而在我這樣請求時,我的心情是輕鬆的。在我這操之已久的生涯中,如果我有時請求處人以極刑的話,我卻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到我這艱鉅的職責得到了補償、平衡和啟發,因為我已意識到某種神聖的、不可抗拒的命令,因為我在這張除殘忍之外一無所見的人的臉上感到了憎惡。”

我們活在社會,必須接受傳統的'價值觀,如愛情,事業,金錢等等。我們不能不遵守約定的風俗習慣,像母親下葬時候要慟哭,娶一個女人時候要説“我愛你”,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背離這一切,那麼就會成為社會這個“局”外面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的。

在社會拋棄了默而索,默而索也同時拋棄了社會。雖然生活在社會中,可是價值觀遊離在社會之外。默而索的悲劇在於——他沒有明確否認永恆,但是也不為永恆做一點努力,是一種含糊的態度。當大家都這樣解釋世界的時候,默而索卻要另外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難免成為局外人。

生存的無奈,往往在於精神往往和肉體的分裂,人和社會的背離生之無限渴望和死亡無限逼近的矛盾。於是生存就顯得就很荒誕。

小説是積極的,催人奮進的。作為一種哲學思想的闡釋很好,但是我覺得作者還是把人心想的太簡單了但事實真有這麼簡單麼?當然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特點和社會因素,一個人的生存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

《局外人》讀書心得 6

加繆的《局外人》寫了一個平凡的小職員默爾索,住養老院的母親病故後,他前往參加葬禮,由於面對母親的離世,默爾索成了一個“局外人”,因為他並未表現出特別的悲傷之情,而這使得周遭一羣人難以理解,也為後文他在法庭上的辯護埋下了伏筆。後來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一名阿拉伯人,遭到逮捕的`默爾索在法庭辯論時,面對辯護律師、檢察官、法官、陪審團、證人等,又再一次“失聲”,成為了一個“局外人”,最終被判死刑。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其實默爾索都有自己內心的“見地和辯解”,但只在最後法官問他有什麼想説的時候吐了兩個字“沒有”,失去了為自己辯解的最後機會。

整部小説,默爾索都很少説話,即使説話,也説很短、很不“中聽”的話,但説的卻是他真實的想法。比如:當養老院的人問他是否願意見一面棺材中的母親,他説不願意,再為他為什麼時,他説“我説不清”,他女友問他是否願意結婚,他説結不結婚都行,如果她要就結。一般我們都會推崇純真的、誠實的為人處世,但當這種純真和誠實成為近乎不加任何掩飾的行為時,我們是否真的願意接受?至少在這部小説裏,當默爾索做到的時候,其他人都難以接受,並用世俗觀念和刻板印象去審判他,給他定罪。這可以説是莫大的諷刺。

《局外人》讀書心得 7

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之後緊接着讀完《局外人》,不論是從我還沒從前者抽身的心理慣性上來説,還是從作品客觀內容本身來説,兩者都形成了一種偶然而有趣的對應。

同樣都以司法案件做下半部的情節主線(甚至《局外人》裏提到下一場案件就是弒父案,我差點以為就是米嘉的案子),不同程度的兩個冤案,一個入世而熱烈,一個冷漠而荒誕;一個虔誠地訴諸宗教,一個到死都清醒地拒絕上帝拒絕懺悔。我更渴望前者,嚮往前者,但似乎本質上更加接近後者。默爾索前期的人生是自己將自己置身事外,像伊萬一樣“無所不可”,後期則是本最應成為局內人的'自己被荒誕的司法程序、宗法觀念和意識形態擠到了局外。很喜歡尾聲部分默爾索的獨白,他頓悟到人類生存的荒誕性,與此同時又面臨着人類世俗與社會意識形態荒誕的致命壓力,這種悲劇感反而讓我感到了他身上的一絲人味兒,其實前期的他也充滿了人味兒,只不過那是現代人身上所特有的味道,“異化”的人味兒也是人味兒,但我還是更傾向那種為信仰熱淚盈眶的美好感情和古道熱腸,因為自身缺失所以心嚮往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