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案【薦】

來源:文萃谷 2.38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語文教案【薦】

國小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等十個生字,認識“父”“人”等5個偏旁,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3、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係,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

教學重、難點

1、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教學準備

學生:觀察生活環境中的樹木,把喜歡的樹畫下來,準備張貼。

結合自己的觀察,向爸爸媽媽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

教師:查找有關樹木的資料,以及人類保護樹木的各種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等十個生字,認識“父”“人”等5個偏旁,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二、教學重點: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

三、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學生朗誦表演《輕輕地》。問:小朋友還記得小兔、小狗是怎樣愛護小草的嗎?一起朗誦。

2、出示課題。談話:大家這麼愛護小草,又是怎樣對待樹木的,齊讀課題。

3、啟發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記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穿、暖、冷、傘、熱”。

3、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4、檢查朗讀。

(1)認識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指導。

教師通過範讀或領讀指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輕聲詞語。

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頓。

5、齊讀課文。

(三)、認記生字

1複習“木、日、 、穴”4個偏旁。(指名認讀)

2指導認識“ 、 、 、 、 ”5個新偏旁。

3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不、開”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不、開”的筆順,按筆順先描寫,再獨立寫兩個。

2、展評:學生自查字糾。

五、作業佈置: 把“不、開”每個字

六、板書設計:不、開

七、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2、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係,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

二、教學重點: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

三、教學過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做“開火車”遊戲,認讀要求會寫的字。

2、聽寫生字“不、開”。

(二)、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交流讀懂了什麼?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

2、討論第二段。

(1)出示“掉光葉子的小樹”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話。問:小樹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2)出示“爺爺為小樹穿衣服”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話。問:爺爺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找出寫爺爺保護小樹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問: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4)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麼。啟發想象:這時候,小樹的心情怎樣?如果你是小樹,會對爺爺説什麼?

(5)指導朗讀,師範讀,學生模仿。

3、學習第三段。

(1)看圖説話。出示“枝繁葉茂的小樹”圖,指導學生觀察。問:這是什麼季節,小樹有什麼變化?

(2)討論過渡:小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那小樹又是怎樣幫助爺爺的?

(3)四人小組自讀第三段。看圖體會爺爺和“我“的心情,讀出高興的語氣。

4、朗讀全文。指名分段讀,分男女生讀,齊讀。

(三)、指導書寫生字“四、五”

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認識“四”中的新筆畫“豎彎”,知道“五”的第二筆“豎”

要斜一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導學生書空筆畫筆順,先描紅再獨立寫。

3、展評:學生自查自糾。

(四)、擴展活動

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哪些事,樹木又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五、作業佈置: 把“四、五”每個字帶拼音寫兩行。

六、板書設計: 四、五

七、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係,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

二、教學重點: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

三、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四、五”

2、朗讀課文比賽。

(二)、實踐活動。

1、引導學生積累詞彙。

(1)出示課後“讀讀説説”中左邊的詞組: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漂亮的衣服、雪白的雲朵。指名讀,並用這些詞組練習説話。

(2)出示“ 讀讀説説”中左邊的詞語,完成詞語搭配。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暖和的。問:還有什麼是暖和的?

四人小組補充完成“綠色的。漂亮的。雪白的”

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選擇自己喜歡的詞組練習説話。

(3)擴展練習。

完成詞語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彎彎的可愛的

四人小組練説“什麼樣的什麼”形式的詞組。

四人小組派代表在班級交流。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在全班表演。

3、開展“小記者採訪“的活動,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樹木又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挑選幾名“小記者“在班中自由採訪,教師巡視點撥。

挑選幾對在班中展示採訪過程,引導學生評價。

(三)、練習

五、作業佈置: 練習説話:人與自然。

六、板書設計:和諧

七、課後反思:

國小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通過看圖認識“箢箕、鐵杴、豌豆、 萵筍”這四個學生感到困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堅毅和勤勞。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菜園嗎?你見到的菜園是什麼樣的?

2、我也曾看過無數的菜園,但其中有一個菜園讓我至今難忘。你們想跟我一塊去看看嗎?好,讓我們一起踏上新修的公路,一直往大山裏走。走呀走呀,繞過無數荒涼的大山,抬起頭來,就能遠遠地看見那菜園了。(出示句子)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a大家靜靜的望,望見一個怎樣的菜園了?還望見了什麼?

(結合理解“翡翠”,感受菜園綠得可愛,綠得通透;知道菜園建在一塊荒山上)

3、讓我們走近它,細細的觀察它的樣子(出示句子)

“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劃出生字新詞,標上小節號。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檢查

1、師:我們來讀讀新詞

2、課文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事。寫父親開墾菜園的是2——10節。

3、這部分中有兩句話,我們先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兩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瞭解到一些什麼?

課件出示兩句話。

望着這一塊貧瘠()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點貧瘠出現 可怖的巖石 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 出現圖片1我們認識一下這一塊貧瘠的土地。讀句子。

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讀讀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

貧瘠—?—“碧綠的翡翠”

(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

四、學習課文(2--10節)

快速瀏覽課文2——10節,根據 “開地”“填石”“肥土”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個層次。

指名三位同學讀三個層次。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 )這一部分。

1、劃出這部分中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2、劃出這部分中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3、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4、我們小組推選( )代表發言。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小組學習其中的一個部分,去了解這位不尋常的父親。

開地:

1全家人都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3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板書:

開地 從早到晚

師讀困難的句子,你們讀父親的決心。

填石:

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個了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

國小語文教案3

教材分析

《狐狸和烏鴉》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狸為得到烏鴉叼着的肉,連施三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狸叼起肉回到了洞裏,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者的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設計理念

1、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應是閲讀教學的根本。

2、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啟迪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設計思路和特點

1、注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就必須立足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牢牢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2、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髮展的根本後勁。語文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充滿鮮活生命力,因為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底子、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複雜性。加之新課程標準減少了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所以,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也要納入很多彈性靈活的成分。本教學設計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裏,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靈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通過想像當時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體會不同的情感;通過表演故事,續編故事,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裏振翅翱翔,盡顯風采。

3、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閲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閲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則是學生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設計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並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閲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目標

1、抓住狐狸説的三次話,體會狐狸是怎樣騙到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在理解寓言的基礎上,能對寓言或寓言中感興趣的人物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於與人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狐狸和烏鴉頭飾。

2、蒐集有關狐狸和烏鴉的信息資料。

教學設計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然後再輔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講述故事(課文內容)。

聽完故事後,問:你聽懂了些什麼?有什麼問題想問嗎?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故事和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創設了輕鬆、愉悦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同時,從學生的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於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喜歡的地方要帶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

(教學提示:自讀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高聲讀、小聲讀、默讀、與同伴齊讀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閲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瞭解初讀效果。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指名讀、師生評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瞭解自讀效果。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於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三、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教學提示:本環節,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狸説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並劃出狐狸説的話。

2、指名一個學生當狐狸,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教學提示:這一教學環節中,只要求學生把三句話讀出來,而對怎樣讀沒有做具體的要求,因此,學生在讀時對語調的把握比較平淡。這裏,老師要相機發問:狐狸這樣説,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促使學生深入研讀狐狸所説的三句話。)

[設計意圖:狐狸這樣説,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可以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自然會去仔細琢磨狐狸説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研讀第一句話。

多媒體打出:

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讀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狸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學生在書中勾劃出:想了想、笑着。)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麼?又為什麼要笑着説?

(教學提示一: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教學提示二:引導學生能讀出語味,讀出狐狸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狸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烏鴉有什麼反應?為什麼不做聲,它可能怎麼想?

(教學提示: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能説多少就讓學生説多少。)

4、研讀第二句話。

多媒體打出: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⑴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樣讀效果比較好。

(教學提示: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於第一次。)

⑵想烏鴉有什麼反應?你怎麼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

(教學提示:要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狸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5、研讀第三句話。

多媒體打出:

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⑴讀先小組讀議,然後讓學生扮演狐狸和烏鴉分角色讀。

⑵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教學提示:引導理解得意極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裏後,烏鴉會想些什麼?

⑶教師演示課件: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教學提示:引導體會狐狸的用心。)

⑷小組交流評議。

⑸彙報。

(教學提示:小組讀議和交流評議時要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試着讀一讀、説一説,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然後推選比較好的在全班讀一讀、説一説。)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四、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學生自主推薦,自己找合作伙伴帶頭飾表演。可以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並加入一些動作、表情。

2、評議。引導學生説説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可以怎麼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五、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麼收穫或想法,讀後在小組議一議。

2、小組彙報交流。

(教學提示:談收穫時,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狡猾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見解,老師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多鼓勵。)

3、擴展閲讀。

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狐狸和烏鴉的信息,老師也提供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

4、續編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鑽進洞裏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狸為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於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國小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就應熱情幫忙,新世紀的小主人就就應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喜歡鼓勵性的語言,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其主要資料就是在小刺蝟和小獾的相互鼓勵中,小獾獲得了自信,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設計理念:

本課我着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教學中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等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資料的領悟代替教材的講解分析,使學生創造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

我的具體做法是:

1、創設情境?D?D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在導語部分,我的隨機稱讚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精神集中到課堂上來,而且還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本課的教學中。並且在這部分我還透過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心理滲透教育。

2、營造課堂氛圍?D?D創新課堂的“催化劑”。我帶着笑容、稱讚、鼓勵來到課堂,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言説、其樂融融、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做一名大度智慧的引導者,巧妙地運用激勵手段,催化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教學中,針對兒童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插入小刺蝟和小獾的圖片,活躍了課堂氣氛。透過觀察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他們的體態特徵,這樣既培養了觀察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也為營造氛圍作了鋪設。

3、挖掘空白點,激活學生想象力?D?D這是創新的“動力源”。在第二部分第6個環節“聽了小刺蝟的稱讚,小獾高興極了,它之後會怎樣做呢?如果小刺蝟不稱讚他,小獾又會怎樣樣?”不僅僅培養了想象力和逆向思維的潛力,同時滲透創新的方法。

4、開展實踐活動,給學生一個創新的舞台。喜好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表演活動更是他們喜歡嘗試的實踐活動,根據兒童這一特點,我精心設計了分主角表演這一活動,培養了表演潛力和合作潛力。

5、課堂延伸活動,把學生創新的意識帶到生活當中,使學生了解創新活動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教學思路:

1、課前透過學生欣賞4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取喜歡的段落讀,然後在分主角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能夠喚起學生的想象,鍛鍊學生的思維潛力和表達情感的潛力。

3、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資料表演。學生透過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進行主角表演。這個過程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潛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二課時,本節課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初讀課文。(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透過學生的閲讀實踐,理解課文資料,體會課文的情感。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隨機表揚:

(同學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向在注視着老師,老師稱讚你們!你們真棒!)

出示課件:同學們都看到了這個大屏幕上也有老師平時稱讚同學們的話,請你選取你喜歡的一句讀一讀吧。

聽了老師的稱讚,你心裏感覺怎樣樣?以後會怎樣做?

2、我明白你們都十分的聰明、能幹,平時得到的稱讚必須不少。你們表現得好,就就應得到稱讚。我們發現別人的優點,也就應及時地去稱讚他。這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齊學習一篇以“稱讚”為題目的小童話故事。(板書:稱讚)。

二、學習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欣賞課文:

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塊來欣賞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兩隻小動物都是誰?(指名回答)。你喜歡它們嗎?它們都長什麼樣貌?老師邀請同學們一齊來看一看。

看圖片:圖片上的這隻小動物是誰?你能説一説它的樣貌嗎?(指名形容刺蝟的樣貌)我們對刺蝟已經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了!可對於獾我們並不瞭解,那就跟老師一齊再看看它的長相吧!(教師利用課件介紹三種獾)。誰能形容一下獾的樣貌?

2、自由朗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跟老師一塊欣賞了這篇文章,人家讀得好不好?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在讀的過程中完成老師提出的1個小問題好嗎?(出示課件,指名讀問題)

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你們完成任務了嗎?那麼小刺蝟和小獾是怎樣互相稱讚的呢?誰能讀一讀?(指名讀)你讀得可真流利。同學們想一想,你在稱讚別人的時候是懷着怎樣的情緒呢?(愉快、誠懇)那就帶着這樣的語氣再來讀讀吧。(指名讀)

(老師注意到了,他把“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從來沒有見過”這些地方讀得可真到位,一下子就讀出了稱讚別人的語氣,你真棒!)(誰願意再來試試)

3、這樣的稱讚會起到怎樣神奇的效果呢?請同學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小獾是怎樣説得。(指名讀出來,學生找準確以後,教師用課件演示小獾説的話。)

小獾拉着小刺蝟的手,説:“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氣”一詞,並指名説説它的意思。

自由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小獾很感激小刺蝟,在它泄氣的時候給它鼓勵,讓它有了自信。)。再齊讀。

4、請同學快速讀讀1-3小節,找找小獾在什麼狀況下感到泄氣了?(出示課件)

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理解生字“粗糙”。然後齊讀。

5、看着這樣一個個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當時會怎樣想呢?

師:是啊!小獾雖然做得並不怎樣,但當時的他卻更需要別人的稱讚啊!這時,是誰發現了小獾的優點?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蝟稱讚的話)引讀:

6、聽了小刺蝟的稱讚,小獾高興極了,它之後會怎樣做呢?

師:是啊!別人做得好我們需要稱讚,當別人做得並不理想,有困難時,我們就更就應稱讚,因為稱讚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下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不但做成了板凳還學會做椅子了。

如果小刺蝟不去稱讚小獾,而是去挖苦,諷刺它,你想想小刺蝟會怎樣説呢?

7、那麼,當小刺蝟把蘋果送給小獾,聽了小獾的稱讚後,他的情緒又是如何呢?出示課件,齊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決不能吝嗇對別人的稱讚,因為稱讚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為稱讚能。(學生自由發揮説)

8、是啊!稱讚多有魅力啊!綜合剛才小朋友説的,我們一齊來記一記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稱讚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稱讚帶給我們進步,稱讚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悦。齊讀。

三、分主角表演讀。

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朗讀比賽的小遊戲,找兩個同學分別給小刺蝟和小獾配音,下面的同學可不是沒事幹啊,你們要仔細地聽,給他們當評委,看看誰讀得最棒。

四、總結:

稱讚給予我們那麼多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那麼多的歡樂,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去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給予周圍人更多的稱讚。

五、拓展延伸:

1、自已選一個同學,誇誇他的優點。

2、回家選取適宜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着稱讚你的家人。

教學反思

《稱讚》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不僅僅是一篇語言質補、不失生動、寓意深刻的文章,更是一篇能夠讓孩子透過朗讀課文去感受稱讚的神奇魅力的文章!從創新評比課堂上走下來以後,品味着和孩子們的真心交流,我從中嚐到了收獲的喜悦也感到有許多不足。現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

1、學生能處在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他們就會主動參與,用心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始終面帶微笑,對學生用心的發言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愉悦的學習氛圍,比如在課一開始的時候,我對學生用心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向注視着老師!老師稱讚你們!你們真棒!)。針對孩子們喜歡動物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用課件展示刺蝟和獾的圖片,這不僅僅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了“刺蝟”和“獾”這兩種小動物,更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習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這樣孩子們有了興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愉悦的氛圍。學生樂學,愛學。

2、新課程標準提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我充分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在文本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交流的平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加強了朗讀練習,如自讀、指名讀、比較讀、分主角讀、選取重點段落讀等。在朗讀的同時,加深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比如“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氣”一詞的含義,並且讓學生談一談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重點理解“粗糙”的含義以及理解小獾看着這樣粗糙的板凳心理的感受是什麼。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潛力,使學生在讀中品詞品句。在此基礎上我還重點加強了對學生朗讀課文情感的培養。比如:他對小獾説:“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説:“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部分學生在讀此段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地、誠懇地、愉快地稱讚別人的語氣讀得不是很到位,在此我進行點撥,把讀得語氣到位的學生樹為榜樣,其他學生模仿讀,學生一下就找到了感覺,把稱讚的語氣讀出來了,增強了語感,體會到

真誠的稱讚能帶給人們自信,激勵了學生敢讀、想讀、愛讀的學習精神,促進了情感的交流。學生從中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在教學中,我時常注意稱讚學生的感悟理解,點滴進步。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參與者,為學生更用心地投入學習注入了不截的活力。

此刻反思課堂,我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學了《稱讚》這篇課文以後,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説一説在生活中,我們同學就應怎樣去做呢?這一問題創設有些空洞,就應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説一説怎樣發現別人的優點,或者當別人做得並不太好的時候,我們怎樣去發現閃光點,及時地給予稱讚。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説,説起來也會更加具體。

2、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我還不能完全的放開手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着,教師成為引導着和參與者,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受到必須的約束。

3、整節課我都重在挖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顯得有些繁瑣。忽視了利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滴進行有效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有些形式化,即感悟道理多,親身實踐少。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克服以上不足,轉變教師的主角,從“領導者”變為“引導者”。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提升語文素養,深挖教材資料,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藴含的意思。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老師小時候的事情導入。

2、引出課題《生命生命》

3、指導對課題的朗讀,請生讀,師範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新詞,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理解課文中詞的意思。

2、找一找課文寫了哪幾個事例。

板書:

1、飛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三、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覆地讀一讀。

交流:

1、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決:

震驚,什麼讓我震驚?

飛蛾那求生的慾望指什麼?

掙扎什麼意思?我們什麼時候會掙扎?

飛蛾一開始“極力鼓動”,後來怎麼又變成“躍動”了呢?

2、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解決: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但它卻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麼?

有一個字很好地寫出來了,“竟”表示不可思議,出乎意料之外。

3、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解決:

好好地使用,指什麼?

白白地糟蹋指什麼?

4、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解決:

有限的生命,你怎麼理解?

無限的價值你怎麼理解?

怎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

四、師總結,出示關於生命的名言

五、小練筆

國小語文教案6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感受課文的音韻美;體會大海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大海的學生的思想感情。

2、藉助漢語拼音或其他辦法識字12個。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構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發展的師生關係,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於樂,讓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教師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他們有充分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選擇中主動體驗學習,在生生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小螺號》歌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你們想聽嗎?我們趕快來聽一聽是什麼歌?會唱的同學可以一起唱。[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歌曲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以歌曲導入新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進一步學習新課打好基礎]

2、談話:這首歌裏唱了什麼?誰能告訴老師你大海是什麼樣的?

3、出示課件:老師課前為你們找到了一段關於大海的錄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大海美富饒的風光畫面,並配上優美的音樂)[設計意圖:學生對形象直觀的圖片非常感興趣,通過播放美麗的大海圖片,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導入課題:(1)大海多美啊!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他家就住在大海邊,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他的家鄉去看一看《》

(2)板書課題:誰能來讀讀課題?

(3)識字:在這裏你們認識了哪兩個新朋友?出示識字卡:住、邊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丁丁的家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6頁,自己試着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不認識的字,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從而培養學生在探究意識和主人翁精神]聽錄音。剛剛同學們都讀了課文,下面我們來聽聽電腦裏的老師是這樣讀的?請同學們用手指着課文,認真聽、仔細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在聽讀中識字的能力]

2再聽錄音:剛剛同學們都聽得很仔細,老師都看到了,我們再來聽一遍,這一次可以跟着電腦裏的老師小聲地讀一讀。

3小組合作讀書。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會讀的同學給不會讀的同學當“小老師”,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設計意圖:教師在巡視的過程當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習小組當中,以自身的行為引導學生樂於幫助別人,學會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到實處。]

4詢問各小組合作的方式,並做簡單評價。能告訴老師你們剛剛是怎樣讀的嗎?[設計意圖:及時、正確的引導和評價,更有助於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5指名讀。哪組同學願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後給他們評一評,比比哪個同學聽的最仔細?

6指名説説喜歡的句子。我們來數一數這篇課文有幾句話?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哪句話。[尊重學生的]

7齊讀課文。

8唱歌。老師把這篇課文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三、隨問識字。

1、出示生字表(多媒體課件)。自己試着讀讀生字。

2、讀給好朋友聽。找到你的好朋友,讀給他聽,如果他不會讀你就教教他。

3、分男、女生比賽。

4、生字遊戲。氣球寶寶一飛出來你就趕緊把他的名字叫出來,比比誰的眼力好。

[設計意圖:比賽、做遊戲等活動,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生字,享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國小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積累、傳承古文化。

2、藉助註釋,工具書理解詩詞的內容。

3、在誦讀基礎上體會講壇的意境,體驗作者的感情。

4、運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根據詩意展開聯想與想象作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程設計

一、古詩引路,揭示課題

1、引導背誦宋代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並指名説説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師吟唱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並介紹詩的大意。

3、出示王昌齡又一詩篇《出塞》,並簡要交代詩的歷史背景。(秦→漢→唐)

二、誦讀詩句,瞭解內容

1、教師範讀(放錄音),學生標出節奏。

2、指導學生按節奏自由讀詩。

3、師生齊讀,男生女生輪流讀,指名讀,指名式背誦。

4、同桌合作,詩句、註釋,插圖三合一體會詩意。

5、請學生説説讀書收穫,交流詩之大意。

三、品讀詩句,體驗感情

1、教師領導填補式讀詩句。

2、學生有感情地邊齊誦詩篇,邊思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3、引導學生品味“未還”、“在”與“度”的用詞之精妙。

4、引導學生總結詩人抒發的感情。

四、賞讀想象,依詩作畫

1、學生邊讀詩句,邊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2、交流所畫景物詞:明月、關塞、飛將、胡馬、阻山。

3、激發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畫,或用圖文説明。

國小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台。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麼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看來你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葉聖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麼觀察的,又是怎麼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聖陶爺爺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麼特點?你有什麼感受?葉爺爺為什麼會把爬山虎寫得那麼生動具體?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具體瞭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緻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麼?

2.有什麼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説説嗎?

4.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麼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採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後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繫,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説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麼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b、找出爬的動作詞;

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麼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麼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演示説出怎麼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出另一隻腳,再巴住牆,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聖陶爺爺説,“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隻往上爬的?你怎麼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牆,所以才有葉聖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

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又怎麼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自由説)

(沒觸着牆的腳萎了,觸着牆的牢固,腳與牆有密切關係。)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説明了這種關係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麼?

2.你要向葉聖陶爺爺學習什麼?(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説説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説)

國小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説説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學會生字、多音字,理解詞語。

3、背誦、默寫第一節;能從閏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閏土的特點。

4、學習本課抓住人物的特點的寫作方法。

5、瞭解閏土是聰明、能幹、活潑可愛又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點。

2、難點:

聯繫上下文及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磁帶、投影片。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閏土守瓜幻燈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2、指名講述畫面內容。揭題。

3、簡介魯迅及小説《故鄉》。

二、自學課文

1、輕讀課文,讀準讀通。理解:

彷彿、無端、素不知道、伶俐。

2、分段。

三、討論質疑

四、檢查自學

認讀生字理解新詞:

1、理解:

其間、一望無垠、祭祀、彷彿、無端、素不知道。

2、完成作業本⑴。

五、彙報分段情況,説出理學習第一段

1、輕讀,思考:

作者首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是怎麼寫的?好在哪裏?

2、再次看幻燈,結合課文指圖複述。

(能運用“深藍、金黃、碧綠、捏、刺”等詞語。)

3、齊讀第一節。

六、作業

1、熟讀並背誦第一節。

2、作業本2、3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導入新課

閏土月下看瓜這件事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我與閏土相識時,閏土是什麼樣子?

三、學習第三段

1、輕讀,邊讀邊劃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思考討論:

這些描寫反映閏土什麼樣的特點?

根據問答板書:

外貌特點

紫色的圓臉 健康的海邊少年

頭戴小氈帽 農村孩子

明晃晃的銀圈 大人疼愛

(見人很怕羞) 樸實天真

2、根據板書完成作業本5題⑴。

四、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課文,找出本段中心句。

(閏土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

2、閏土心裏到底有哪些希奇事?用“/“將第四段分為4層,並用小標題概括每一層的意思。

(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魚。)

3、討論:

這四件事中反映出閏土什麼特點?

4、交流,完成作業本5題⑵。

5、閏土給“我”講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給“我”印象最深?教師和學生配合角色朗讀這件事。

五、理解含義深刻句子

1、“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卻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往常的朋友是那些人,他們不知道什麼?

(練習用排比的句式説話。)

2、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請學生看課後習題2,先回答括號裏的3個問題,再將答案連起來説説含着的意思。

六、小結

通過以上兩段課文的學習,你覺得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課文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的?

七、作業

完成作業本4,並熟讀課文三四段。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幾段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閏土是個機智勇敢、見多識廣、活潑可愛的少年,大家讀了課文後也和“我”一樣想和閏土交朋友,那麼誰知道“我”是怎樣和閏土認識的呢?課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二、學習第二段

1、閏土是因為什麼到我家來的?“我”和閏土之間是什麼關係?

2、自學、彙報。

三、學習第五段

1、課文哪些詞説明“我”和閏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劃出。

(急、躲、哭、託、送。)

2、感情朗讀最後段。“但從此沒有再見面”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四、總結全文

五、模仿課文,寫一個人的外貌。要求寫出人物特點

國小語文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課位於第五單元,教學訓練重點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但考慮到課文內容較多,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本課中只起到了練習和鞏固作用,因此決定將此放於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的品質。

2、練習用歸納段意的方法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閃爍”“鍛鍊”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

1、聯繫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2、練習用歸納段意的方法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

四、教具使用:

自制課件、小黑板。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根據課文內容分段,歸納段落大意,為第二課時抓課文內容做下鋪墊。

2、瞭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意志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目標:温故知新,導入課題。

1、出示“綠色的辦公室”的圖片

2、導語:十月革命前,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仍堅持革命工作。是什麼力量使他克服困難,如此頑強?[略停頓]

3、今天學習一篇同樣背景的關於列寧的課文(板書課題:17.登山,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目標:從多方面彙報預習情況,教師可針對此教學過程做適當調整。

步驟: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書上的語系標記,彙報你的預習情況。

(1)分段;

(2)兩次經過那條危險的小路;

(3)路很危險;

(4)根據預習要求畫出了含義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畫出了(出示小黑板)

這段話在課文中確實有很深的含義,還有哪些同學也畫出了這段話,一起來讀。

[方案二]沒有畫出

預習要求中要求同學們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你畫了嗎?

(5)質疑問難

(注:以上幾個小步驟均可打亂,對於同學沒有匯報到的內容,老師可做適當點撥。隨機板書:第一次、第二次)。

2、小結:聽了同學們的預習彙報,老師發現許多同學在課前就做到了一邊讀一邊想,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對於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邊學邊理解,也可隨時提出。

3、過渡:預習彙報中,有幾位同學曾經提到列寧兩次經過了一條危險的小路,請同學們自讀(2-18)自然段,從書中畫出直接寫小路險的句子。

(三)重點學習課文內容:

目標:第二段通過抓住重點詞,體會小路的險,是第一目標;感受到列寧的害怕是第二目標;體會列寧的勇敢是第三目標。第三段,重在分析兩次走過小路的不同,體會列寧話的深刻含義。步驟:

1、學習第二段

(1)哪位同學能夠讀一讀你從書中畫出的句子。(出示“路寬……。”)

(2)自己讀一讀,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出什麼?

(3)重點詞下加點(“容”、“峭壁”、“深淵”)。

(4)結合課件,談理解。

(5)指導朗讀。(個別→齊讀)

2、小結:剛才,我們從課文中直接描寫小路的句子,體會出小路的險。(板書:路險)

3、過渡:這是課文中直接描寫小路險的句子,看看課文,你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險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話。

(1)抓住“背貼”、“扭轉”、“不去看”、“碎小”、“移動”這幾個重點詞體會路險。

(2)自己體會讀,感受路險。(自己讀→個別讀)

(3)文中還有寫巴果茨基的句子嗎?體會出什麼?(聯繫上文“走過幾次”,體會出巴果茨基緊張的心情。)

(4)過渡:小路太險了,已經走過幾次的巴果茨基在經過小路時仍舊那麼緊張,那麼小心翼翼,這是我們從巴果茨基經過小路時的情景體會出小路的險。還從哪裏可以體會出險呢?

5、出示“列寧跟……。”

(1)體會“路險”

(2)列寧害怕了。(自己體會着讀)重點抓住“頭昏目眩”

(3)過渡:小路太險了,列寧頭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過去,從這裏你看出什麼?(列寧很勇敢)能讀出來嗎?(個別讀→齊讀16自然段)

(注:學生在體會列寧勇敢時,還可以聯繫自己。)

(4)小結:經過剛才的理解,我們發現這條小路太險了。走過小路,列寧輕輕地舒了口氣,與巴果茨基向山頂走去。

6、(出示課件:日出時動態景色)教師配樂朗讀,使學生如臨其境。

總結:走過令人膽戰心驚的小路,列寧與巴果茨基站在山頂,欣賞着美麗的景色,他們心中充滿了愉悦。(隨機加上對話表演)他們用勇敢迎來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峯啊!

7、學習第三段

(1)過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條危險的小路了,但列寧仍舊選擇了它。列寧這一次走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們默讀(19-28)自然段,然後展開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邊説,教師隨機板書。

(3)過渡:通過分析列寧兩次經過小路時的不同,我們知道列寧這一次不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決然地走了過去。

(4)出示“這一次我先走。……走了過去”。誰能讀讀這句話?

(評讀後,齊讀)

(5)這一次,列寧怎麼毅然、決然地走過這條危險的小路呢?書中沒有具體地寫出來,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展開想象,補充出來。以四人小組展開討論,由一位同學執筆把它記錄下來。(也可根據圖,注意圖上列寧的神態)

(6)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7)簡單小評之後,以插入語的形式、帶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8)從列寧兩次經過這條小路的不同表現,你能體會出什麼?請同學們用簡單的一兩句話記錄下來。(選取一位同學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寫完後,站起來直接讀。)

(9)過渡:同學們剛才所寫的,正是列寧要説的這段話中的真正含義!

(10)哪位同學願意讀讀列寧説的這段話?(出示“一個革命者……。”)

(個別讀→齊讀,讀時把列寧戰勝困難的勇氣讀出來。)

(四)全文總結

同學們,列寧兩次走過這段危險的小路,正是在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啊![停頓]

十月革命前,列寧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仍堅持革命工作。這需要多麼頑強的意志啊!當面對一條令人生畏的小路時,革命者的腳步豈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戰勝困難,戰勝自我,勇敢地走了過去。因為他堅信:

走過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難就是勝利!

只有登上險峯才會迎來曙光!

教師(用課件)出示列寧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進就是後退,應當不顧一切,勇往直前!(學生齊讀)

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寧一樣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書設計:

17.登山

路險第一次必須走在後停住

第二次仍舊走在前毅然決然

(學生板書)

國小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意目標: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難點: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關於蜻蜓的圖文資料,配套光盤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落。

知識目標:學習生字新詞;學習課文1、11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脈落。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扣題引發,理清脈絡。

1、板書:蜻蜓。你對蜻蜓有哪些瞭解和認識。學生交流。

2、揭題、讀題,讀好蜻蜓這兩個後鼻音。啟發猜想:讀了課題之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個別回答。

3、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這個和小朋友們説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4、初讀,理清脈絡:

(1)第一遍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閲讀,掃除障礙,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遍讀,聯繫上下文或、詞典弄清詞語意思。

(3)第三遍讀,根據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讓學生填上恰當的詞,弄清文脈。

5、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陶行知慈愛撫摸七嘴八舌搶着蒼蠅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結構複雜成千上萬入神

二類字帶的詞語:翠貞田埂平衡據説孑孓一撅一撅的

會的學生教讀,不會的直接出示拼音讓學生讀。

(2)你在讀課文時覺得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讀不準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檢查對課文的朗讀,相機正音。指導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

(4)多種方法理解詞義。學生交流。説近義詞:慈愛撫摸入神説反義詞:複雜

(5)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脈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談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朗讀,瞭解大意,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學習第11自然段。

(1)自己讀一讀這一段,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蜻蜓了?紛紛

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

(2)從孩子們的舉動中你體會到了他們是怎樣的心情?

3、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羣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隻蜻蜓,為什麼最後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課題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羣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描紅、記憶字型。

3、教師範寫:陶、慈、搶(強調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3、查找關於蜻蜓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瞭解掌握蜻蜓的習性和特點。

情意目標: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掌握蜻蜓的習性和特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陶行知先生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問題導入。

1、檢查詞語(出示詞語)。

2、請學生簡要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導他們認識蜻蜓是人類的朋友,最後孩子們放了蜻蜓。

3、根據主要內容來設計問題:

陶先生是怎樣引導孩子們認識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給課文第二部分分層。

1、陶先生引導孩子從幾個方面來認識蜻蜓、瞭解蜻蜓的?

2、自由讀(210節),思考。找出他引導的兩句問話。指導分層。

(二)學習(2?6)自然段。

1、在這一部分中,你瞭解了蜻蜓的什麼特點?你從哪裏知道的?

2、通過閲讀,你感覺陶先生是個怎樣的人?相機出示:和藹可親熱愛孩子循循善誘平等相待

3、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引導學生抓住慈愛、撫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藹可親,讀好第二自然段。模擬好陶先生説話的語氣。

◇引導學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説蜻蜓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為什麼不這樣説呢?

◇引導學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搶着説這此詞語,體會人物的不同個性。練習讀好孩子們的話。

4、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學生評議。

(二)學習(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談了蜻蜓吃什麼,還談到了些什麼?歸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從他們的談話中,你對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瞭解?

指導他們瞭解眼睛、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還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蜻蜓的尾巴點水,實際上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蜻蜓的大複眼,幾乎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半,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9米開外,處於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位,還能看見在千米外飛行的同類。

3、在這一部分中,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對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誘的?

交流:◇説,又説

◇用商量的口吻説

◇把蜻蜓還給翠貞

他讓孩子們保護蜻蜓,自己又是怎麼做的?引導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則,充滿愛心。

◇取過蜻蜓,高高舉起

◇小心地翻過去

(三)整體感悟,角色朗讀。

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啟發小結。

師:為什麼這羣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後,會自覺自願、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才同學們的發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教師點評)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為什麼?

2、如果看到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麼辦?會採取哪些方法勸阻或進行社會宣傳和呼籲?

3、我們已經學習了板報稿的寫法,你能結合課文介紹的關於蜻蜓的知識,寫一篇板報稿嗎?

4、學生口述,教師出示相關內容,進行演示修改。

板書:

放飛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循循善誘

蜻蜓

和藹可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課後研究性學習:

陶行知先生説: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説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

(組織學生結合問題查找資料,展開交流。)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放飛蜻蜓》教案之四,放飛蜻蜓,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小語文教案12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動詞的準確運用。

教學難點:

懂得為什麼説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1.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祕。

2.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3.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

4.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把課中出現的生字圈起來讀一讀。

(2)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自然段號。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學習1、2自然段。

(1)全班讀1、2自然段,説説祖先的搖籃是什麼樣子?

(2)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2.小組合作學習3、4自然段。

(1)嬰兒在搖籃中生活、成長,那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這搖籃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組討論討論,把表示動作的詞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彙報。

動作的詞有:摘、搭、打、點、逗、採、捉、逮。

(3)男女生分讀。

(4)我們祖先還在森林裏做什麼?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的作用,並展開想像説一説。

3.祖先們在這裏留下什麼?

(1)引讀第五至七自然段。

師:“濃綠的樹陰下”生:“留下……”

師:“寬闊的草地上”生:“迴盪……”

師:“林中的小路”生:“彎彎曲曲……”

(2)課件播放圖片,師深情朗誦8、9自然段。

(3)齊讀五至九自然段。

四、賞析句段

1.説説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配樂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激發想像力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裏做什麼?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連”。

板書設計:

動人的傳説

祖先的搖籃

天真的童謠

國小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於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麼,他的父親關於花生談了些什麼,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闢”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並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闢: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杴等翻鬆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穫: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麼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麼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後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穫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着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麼?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麼?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穫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穫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穫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穫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穫節。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説味美,哥哥説可以榨油,“我”説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説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裏。)

3.兄妹們所説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説明做人的道理。)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説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説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裏”“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裏,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鑽進土裏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麼?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裏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麼叫有用的人?什麼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説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説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説明了做人的道理,讚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麼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穫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敍述完整。第二句説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説明了作者在收穫節上的收穫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穫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説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係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穫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着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説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

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國小語文教案14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藉助圖畫閲讀,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

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掛圖、生字卡片、動物頭飾、荷葉圖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㈠、創造情境,步入文境

1、談話導入:同學們,春天邁着輕盈的步子走遠了,夏天又笑盈盈的向我們走來了。老師發現我們的教師就象一個美麗的池塘,你們發現了什麼嗎?(教室中的荷葉道具)師: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認記“荷葉”二字。

教師一邊板書一邊引導學生説:大家看,“荷”字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我們班何靜的“何”,“葉”字左邊是口字旁,右邊是一個十字,口字旁要寫小一些,十字的一豎是懸針豎。

3、揭示課題

現在,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掛圖)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裏到處都是------(引導學生説出“荷葉”)

那誰能用自己的話誇誇荷葉呢?(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圓圓”)

學生齊讀課題。

㈡、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彙報學習生字的情況。

⑴、指名説説讀準“珠、翅、是、停、晶、坪”這六個字應注意的地方,指名帶讀。

⑵、組織學生以各種方式練讀其他六個生字。

3、再讀課文,檢查正音效果。

讓學生討論學習方法,並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讀課文,讀完之後説説自己的想法。

你們願意怎樣學習這篇課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吧。大家來再讀課文,這次要比剛才讀得更準確、更流利。

㈢、熟讀課文,激發情感

1、用看圖的方法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練讀“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這一句。

看圖:荷葉是什麼樣的?

師:剛才有同學提議用看圖的方法學習課文。來,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課文的插圖吧。大家仔細觀察,荷葉是什麼樣子的?(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圖,找出課文中提出的荷葉的好朋友。(指名説,全班一起説。)教師在黑板上粘貼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圖片。

⑶、激發興趣:同學們,你最喜歡誰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學習順序,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決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確定學習方法。

師:剛才有同學提議用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那有誰願意當一回小演員,演一演你最喜歡的小演員呢?

⑵、學生練習表演(指名戴頭飾表演)。

⑶、學生自評、他評。

師:(叫剛才表演的學生):剛才你是小演員,現在請你當主持人,説説你認為你剛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麼?(自評)台下的導演們,你們有什麼看法?(他人評)

⑷、理解“涼傘”。

師:小魚兒笑嘻嘻的,説明它非常高興,它為什麼這麼高興呢?同學們,你們先看一看這幅圖,再説一説。(學生討論)

齊讀“涼傘”,板書“涼傘”。

師:所以呀,小魚兒説------(生讀課文)

男女生分別讀,看誰最快樂。

⑶、表演讀背。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一邊表演一邊朗讀,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葉道具來表演,也可以藉助教室裏的課桌、書等來表演。

㈣、指導寫字

1、學生認讀本課生字。

2、重點交流“朵”、“我”等容易寫錯的字。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㈠、鞏固生字。

1、學生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

2、齊讀全文。

㈡、用讀一讀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書。

師:有同學提議用讀一讀的方法學習課文,誰願意來讀一讀小水珠這一段?

2、理解“搖籃”

⑴、用樹葉滴上水演示。

師:同學們,你們看,風一吹,荷葉輕輕擺動,荷葉上的小水珠怎麼了?(指名回答,板書“搖籃”,齊讀,説説“籃”與竹字頭的關係。)

⑵、學生進行讀書比賽。指名比賽讀,評議後,確定模仿對象。

⑶、學生分組有感情地練習讀。

⑷、全班一起做動作練習背誦課文。

㈢、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分組比賽,學習“蜻蜓和青蛙”兩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分成蜻蜓和青蛙兩組,任務有三項:⑴、組內進行朗讀、表演比比賽,選擇一位最佳選手上台表演。⑵、組內根據課文確定幾個問題,向對方提出。⑶、熟讀本組內容,對對方的提問做好充分準備。

2、學生上台表演,並根據對方的提問進行回答。

3、看圖,理解“停機坪”和“歌台”。(讀一讀,説一説,教師板書。)

4、看圖,温習古詩《小池》。(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什麼?)齊背古詩。

5、學生邊表演邊讀這兩段課文。

6、小結:我們不僅讀了課文,表演了課文內容,孩童國回憶學過的古詩更好的記住了課文,知道了荷葉是圓圓的、綠綠的,是---的---。大家的學習方法可真多,收穫可真大呀!

㈣、複習鞏固,昇華情感

1、全班同學邊演邊背誦。

2、實踐練習:荷葉在你們眼中是怎樣的呢?

七、作業設計

回家以後,請同學們將自己眼中的荷葉畫下來,我們進行一次繪畫比賽,看誰眼中的荷葉最美。

板書設計

小水珠的搖籃

小蜻蜓的停機坪—荷葉圓圓—小青蛙的歌台

小魚兒的涼傘

國小語文教案15

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是個世界級的重量博物館,收藏多達十萬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博物館一樓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順時針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薩運來的孟卡拉王三人組雕像,及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繪畫雕塑。二樓的重點展品是圖坦卡門、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東北藝廊。圖坦卡蒙是最具傳奇性的法老王,九歲即位、十八歲便駕崩,這裏展示有他的黃金面具,還有四具鍍金木質神龕,內層套着金質的棺木;樓上精品展示櫃裏有象牙、鍍金或黑石製成的小型雕像。

尼羅河

全長6700公里,長度為世界第一,水量為世界第二。尼羅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兩岸形成3-16公里寬的河谷,到開羅後分成兩條支流,流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形成了尼羅河三角洲,面積24000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饒的地區,人口占全國總數的99%,可耕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幾乎完全來自尼羅河。尼羅河上有許多遊船,其中仿法老時期船隻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法老船泛舟河上,可觀看兩岸旖旎風光,船上有著名的東方舞表演。

吉薩金字塔區

埃及境內共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其中以吉薩地區最有名。這裏有三座大型金字塔、人面獅身像及許多小金字塔組成。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卡夫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小,但因地基較高、頂端保持得較完整,所以乍看之下好像較大。最小的一座是孟卡拉金字塔;胡夫、卡夫爾及孟卡拉三位法老王是祖孫三代,孟卡拉體恤百姓的辛苦,金字塔建得特別小,但建築較華麗。

胡夫金字塔後有一座太陽船博物館,太陽船可能是運送法老王木乃伊的交通工具,雖值一看但門票最貴。胡夫金字塔東邊有三座高20公尺的小金字塔,是胡夫妻子及妹妹的墓地。

孟卡拉金字塔東面山坡下500公尺處就是斯芬克斯人面獅身像,是過去王權的象徵。吉薩區著名的夜晚聲光秀就在人面獅身像正面舉行,是欣賞金字塔的另一種方式。

度假勝地——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地中海岸的度假勝地、歷史古城。亞歷山大於西元前332年建城,因為終年氣候温和,是埃及的夏都;在托勒密王朝時人文薈萃,是孕育各類學者及文學家的搖籃。亞歷山大港的古蹟不少,但大多已不復舊觀,所以不妨帶着度假的心情前來:參觀古蹟外也可欣賞海景、品嚐海鮮及逛街購物。

亞歷山大的燈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遺址在法羅斯島東端。燈塔巧妙的設計原理至今都還是個謎,十一世紀時遭戰爭及地震破壞而蕩然無存,只有碉堡西北角的石材中,還混雜些許當年燈塔的碎石。

龐貝柱又稱騎士之柱,是個高27公尺的粉紅色亞斯文花崗巖石柱,建於西元297年。原是為紀念戴奧克雷軒皇帝,後來卻成為航海者的指標。從龐貝柱後方步行約10分鐘,就是空修卡發墓窖。自羅馬時期起就是埃及最大的墓地,可溯至西元一至二世紀。墓分三層,有融合希臘及羅馬美術風格的華麗浮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入門處四個紫色花崗巖的精美石棺。由王宮出口右轉,便是通往猶太區的曲折小弄堂,吊掛在陽台上或鐵窗上五顏六色的小花一路伴你隨行,小酒館、小飯館和咖啡屋擺設的可愛優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