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貓洞》教學教案推薦

來源:文萃谷 9.39K

教學內容

《大小貓洞》教學教案推薦

教學目標

1.瞭解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和論證方法。 .

2.學習作者敏鋭的觀察力。

3.學習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聯想。

4.學會多方面蒐集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重點

1.學會尊重客觀,全面考慮,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2.瞭解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中層層推進的論證方式。

4: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難點

1.學習多角度、全方位、辯證的思維方式。

2.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鞏固所學的議論文及議論文的特點,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總結。然後,從介紹大科學家牛頓人手,導人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向學生介紹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然後,用講故事的方法,向學生們講述關於牛頓給兩隻貓在門上開兩個洞的故事,並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品讀本文,細細體會。

1.回憶以前所學的議論文的知識,回答教師的提問。

2.交流自己瞭解的牛頓,如有的説,“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3.自由展開討論,積極進行思考,説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真假的認識以及這個故事説明了什麼。比如説:“牛頓想法不靈活,開一個洞就可以了,不然我們是不是也要給不同高矮的人都開不同的門嗎?”。

4.在品讀的過程中體會本文的寫作目的。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結合課文,説明本文作者對牛頓的看法,指出牛頓“尊重客觀,不由人的主

1.根據教師的講解,認識到牛頓不是思維不靈活,牛頓不是從人的一面觀,考慮事情全面”的思維方式,並與學生的看法進行對比。

2.轉人中國有關門洞的名人故事。可以先介紹一下晏子的機智多謀,提出問題:晏子是如何挫敗楚國人的?引導學生比較楚人和晏子的思維方式和出發點。

3.講解:作者轉人對中國曆來的楚國式的行為方式的批判。請學生思考什麼是楚國式,什麼是齊國式,並結合他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評述。

4.作者以中國最古的大學“泮宮”為例具體説明了中國曆來是楚國式;同時又舉了“北大‘狀元橋’上走的人不僅限於狀元,人人都可進”的例子。

請思考作者想説明什麼。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思維的角度 不同。

2.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楚人認為門以人準,晏子認為門以國為準,這是從兩個不同的座標出發看人和門的關係。

3.思考並回答:“楚國式”是指門以人為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齊國式”是指門以國為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學生應結合起來進行評述。

4.進行討論,進行發散思維,暢所欲言。回答:中國曆來的“楚國式”有了改變,人們不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人”了。

三、組織討論,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得到裏面有什麼道理”可以説是本文的落腳點,表達了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應在流傳的故事中挖掘新的道理。請學生結合自己知道的故事,看看是否真的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

分組展開討論,把自己熟知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大家思考其中的道理,並比較大家的理解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

四、總結

《大小貓洞》是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雜雜,東扯西扯,但是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給人啟迪,發人深思,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通過本文,學生應學習作者開闊的思路和質樸的語言以及作者表現的強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