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89W

教學目標:

《位置》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1.認識“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上與下、前與後它們具有相對性,並能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學習活動中,藉助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抽象出四個方位詞,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把學生生活中的位置認識提升到數學化的認識,體會方位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空間觀念。

目標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上、下、前、後等空間方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不一定能準確地表述清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將學生的生活中位置經驗轉化為數學化位置的認識,能用四個方位詞準確的表達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後”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引入

(一)活動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學生按要求做: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鉛筆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

2.説一説:桌面上有什麼?數學書的上面有什麼?鉛筆盒的下面有什麼?

(二)活動中初步感受前後。

學生舉手發言:自己的前面有幾名同學?後面有幾名同學?

(三)揭示課題。今天學習上、下、前、後。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活動,初步感受上、下、前、後,從而揭示課題。】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導觀察,認識“上、下”。

1.課件出示主題圖: 江上大橋圖

2.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1)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你能用“上、下”這樣的詞説一説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嗎?

(3)大家一會兒説火車在上面,一會兒又説火車在下面,火車到底在哪裏呀?這是怎麼回事啊?

(4)怎樣才能説清楚呢?

3.小結:有時我們需要説清楚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這樣別人才能聽明白各種物品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在對這幅情境圖的觀察和表述中,根據輪船、火車和汽車三者的位置關係,認識“上、下”方位,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二)認識“前、後”。

1.課件出示動畫:汽車圖

2.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1)你又看到了什麼?

(2)你能用“前、後”這樣的詞説一説這些車的位置嗎?車頭開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會兒説卡車在後面,一會兒又説卡車在前面,這又是怎麼回事啊?

(4)怎樣才能説清楚呢?

3.小結:在説明位置時,有時需要我們説清楚是誰和誰在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在對轎車、卡車、大客車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認識“前、後”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後”方位的相對性。體會到對於兩個物體,它們之間“上、下”“前、後”的關係是一定的;對於三個物體,由於選擇的比較對象不同,造成位置關係不同,它們之間“上、下”“前、後”的關係也會不同。】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一)進一步認識前後。

1.説一説。

請你用“上、下、前、後”説一説教室裏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説清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後面。

2.課件:練習三第1題。

(1)説一説: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

(2)討論:小玉在小兵的前面還是後面呢?你是怎樣想的?

(3)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面”對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設計意圖:結合現實活動,讓學生對“前、後”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鞏固練習:做一做。

把鉛筆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數學書放在鉛筆盒的下面;請坐在***前面的同學起立;請坐在***後面的同學把手舉起來;……

(1)老師提要求,學生做一做。

(2)學生當小老師提要求,其他學生做一做。

【設計意圖:將練習轉化為在現實空間進行的活動,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正確辨認、使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四、靈活應用,拓展提升

把附頁中的小兔子和小烏龜貼在圖中,再看圖講故事。説一説,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設計意圖:結合熟悉的龜兔賽跑故事以及生活經驗,明確指向“終點”的方向是“前” ;同時讓學生在“平面圖”上辨認“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