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案4篇

來源:文萃谷 1.7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4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遊戲中認識左和右,體會左、右的相對性.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難點

體會左和右的相對性.

教學設計

一、初步認識左和右.

(一)活動一:認識漢字.

1.教師:老師早知道你們沒上學的時候就認識好多的字,對不對?

出示漢字:左右

2.教師:誰認識?都誰認識左和右?把手舉得高高的.

3.教師:你們真棒!那麼多同學都認識!你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那隻手呢?你用右手做什麼?

(二)活動二:通過左和右介紹自己

1.教師提問:誰能把你的手舉得高高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幫你做什麼?

2.教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的身上還有沒有這樣成對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學們介紹介紹?(眼、耳、腳……)

(三)活動三:找朋友遊戲.

1.教師:我們的身上有那麼多的好朋友,下面咱們就來找一找這些好朋友,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

2.教師説明遊戲規則

我一説左手,你立刻把左手舉起來,一説左腿立刻指左腿,説哪指哪,看誰反應最快,指得最準確.

3.放“找朋友”的音樂,慢到快,由有規律到無規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動四:找位置.

教師過渡語:愛吃水果吧?桌面上每個袋子裏都裝了一些水果,輕輕倒出來.

1.看見什麼了?

2.請像我這樣擺上三種水果.(蘋果、桔子、梨)

教師提問:最左邊是什麼?最右邊是什麼?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蘋果挨着,放在蘋果的右邊.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們説放在哪兒?桔子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4.蓋住三個水果貼在右邊,告訴學生從右數梨是第四個,能猜猜白紙後面藏着幾個水果?為什麼?現在一共有幾種水果?

(五)活動五:找同學家.

教師過渡語:左和右的用處太大了,你們看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1.出示圖片:找朋友

教師:小龍到好夥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邊,到底是幾號呢?他犯難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二、進一步認識左和右,使學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對的.

(一)活動一:討論.

1.指定學生和老師一起玩.

2.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右邊正好反着,到底誰做錯了?

3.把你們的右手舉起來,判斷一下我們倆誰做得對?

4.怎麼辦?

教師:由於老師與你們站的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咱們的右手剛好相反.(玩拍手遊戲.)

(二)活動二:幫一幫.

1.出示圖片:上學路口

教師:小明上一年級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學,於是,媽媽欣然同意了,媽媽把上學的'路線告訴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難住了,你們能幫幫他嗎?

2.找人來指一指.像小明這樣站好指右邊.

(三)活動三:上下樓梯.

1.出示圖片:少年宮

1.教師提問:這些小朋友是靠右邊走的嗎?

2.展開討論.

3.學生體驗.五人模仿上樓,五人模仿下樓.想想靠哪邊走.中途停.

(1)老師提問: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老師提問:(親自體驗上下樓的同學)你們是靠右走的嗎?

那你的右邊怎麼一會兒在這邊,一會兒又在那邊呢?

4.除了在樓道里行走時我們要靠右行之外,還有幹什麼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靠右?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頁,當前在第1頁123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後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讓學生掂數學教科書和語文教科書,用天平稱物體的重量,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下去教材分別説明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並通過着重給學生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着重給學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通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稱一稱等實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法建議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

1.在複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為了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教師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書中沒有説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學時可以給予適當的説明.除天平之外,教師還應介紹其他的稱量工具,如枱秤、電子秤等,並簡單説明它們的用法.

3.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分克與千克.

本節課建議採用分組授課,這樣便於準備學具,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天平(自制天平)、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一樣重,梨比蘋果重些.)一個2分幣、一些黃豆、15個圖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一個梨和一個2分幣.

  教學過程

  1.新課

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或播放視頻"誰重誰輕"下載),掂一掂.再提問:哪個重一些?(學生意見不一.)

教師:究竟哪個重些,哪個輕些,光靠手掂很難説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來幫忙(出示天平),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圖或播放視頻"天平的結構"下載)邊指點邊講解:天平像一位機器人,它長着一對長長的手臂,兩隻大手託着兩隻盤子,可以上下襬動,頭上長着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裏物品一樣重時,指針指向中間的刻度線;如果左邊物品的重量比右邊重,指針就向左偏;如果右邊物品的重量比較重,指針就向右偏.

教師演示(或播放視頻"天平的使用"下載):先拿出兩個蘋果,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個盤裏,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並指出:當指針在標尺中間時,天平兩端平衡,表示兩個蘋果重量相等.

教師指出:天平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拿出一個2分幣,提問:

這個2分幣有多重?説明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單位.

板書:克.

1克有多重?

向學生介紹1克的砝碼.並説明用天平稱東西重量時需要用砝碼.一般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東西,右邊盤內放置砝碼.

教師將一個2分幣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邊盤內,讓學生觀察天平上指針的情況(或播放視頻"稱硬幣"下載).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指出,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天平平衡,表示這個2分幣與1克砝碼同樣重.

那麼這個2分幣重多少克?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2分幣,用手掂一掂.

現在我們來稱出1克黃豆.

教師從天平左邊的盤子裏取出2分幣放入黃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針指在標尺的中間,天平平衡.

提問:這些黃豆重多少?

請一位學生來數一數1克黃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黃豆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拿出15個圖釘:這裏有15個圖釘,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有多重.

教師在天平左邊的盤子裏放入圖釘,在右邊的盤子裏放砝碼,從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個圖釘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圖釘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按照稱圖釘的方法,稱1支粉筆、1本數學教科書、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稱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鉛筆等.有些物品稱完之後,仍讓學生掂一掂,如數學教科書.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瞭解了用天平稱東西的方法,還親自掂了掂1克東西的實際重量.

  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第2、3題(學生做第3題時,要提示學生:式題中有單位名稱的,得數也應寫單位名稱).

2.一支鉛筆重7克,8支這樣的鉛筆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課後作業

練習十一第1題.讓學生向家長或售貨員瞭解題中物品的重量後把得數填在練習中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 理解積的乘方法則。

2、 會計算積的乘方。

3、 會進行簡單的冪的混合運算。

學習重難點 重點:積的乘方法則。

難點:積的乘方法則的推導過程。

  自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看一看

1、積的乘方法則:

2、完成課堂作業部分(寫在預習本上)

  二、做一做:

1、看看運算過程用到哪些運算律?運算結果有什麼規律?

(ab)2=(ab)(ab)=(aa)(bb)=a( )b( )

(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

(ab)n=(ab)(ab)(ab)=aaabbb=anbn

即:(ab)n=__________(n為正整數)

2、計算:

(1)(2a)3= (2) (5b)3=

(3) (xy2)2= (4) (2x3)4=

3、下面的計算對不對?如果不對,應怎樣改正?

(1)b3b3=2b3

(2) x4x4=x16

(3)(a5)2=a7

(4)(a3)2a4=a9

(5)(a3)2a4=a9

(6)(ab2)3=ab6

(7) (2a)2= 4a2

(8)x3+x4=x7

(9) y22y2=2y4

(10) (a2b)3=a6b3

(11) a42a3=3a7

4、計算:

(1)(x5)2+(x2)5=___________

(2) (3102)2=___________

(3) (x3)( )x2=x14

(4) (2a2y4)3=

(5) m2m3=

(6) (a2b2)m=

(7) (2104)2=

(8) (6xy)2=

(9) (x2y)3(xy3)2=

(10) (x2y3)4(x)8(y6)2=

5、( )20xx(-3)20xx =

6、0.12530(-8)30=

7、2444(-0.125)4=

8、若xn=2,yn=5,則 (xy)n=________

9、已知 48m16m=29 求m的值

10、已知 x+y=a

求(x+y)3(2x+2y)3(3x+3y)3的值

  三、想一想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請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習展示:

1、根據乘方的意義(冪的意義)和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46)3表示什麼?

2、那(46)5,(ab)3又等於什麼?

由特殊的(ab)3=a3b3出發,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嗎?

猜想:(ab)n=anbn

(abc)n= (n為正整數),為什麼?

應用探究:

1.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A.

D、

2.計算下列各題

3.計算下列各題

4、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5、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體。已知木星的半徑大約是7104km,木星的體積大約是多少km3(п取3.14)。

  拓展提高:

若n為正整數,且 ,求

的值.

  堂堂清:

1. 若(9 ) =3 ,則正整數m的值為 .

2.若將稜長為2的正方體切成8個稜長為1的小正方體,則所有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是原正方體表面積的_______倍; 若將稜長為3的正方體切成27個稜長為1的小正方體,則所有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是原正方體表面積的_______倍; 若將稜長為n(n1,且為整數)的正方體切成n3個稜長為1的小正方體,則所有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是原正方體表面積的_______倍.

3. 化簡求值:(-3a2b)3 -8(a2)2(-b)2(-a2b),其中a=1,b=-1.

4. 已知xn=2,yn=3,求(x2y)2n的值.

教後反思 這節課又學習了一節新的運算:積的乘方,有了前面學習的過程,那麼這幾課也採用前面的教學過程,學生接受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學生對於單獨的一種運算還可以做的遊刃有餘,但是對於多種運算在一起的混合運算就有點難度。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初步瞭解加法的含義。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在老師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意義,溝通加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五朵花、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圖,讀懂圖意。

2、模仿做一做,邊説邊做。

3、指名説一説一共有幾支鉛筆。

4、集體交流數“一共有幾支鉛筆的方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清楚表達。

二、實物操作

1、出示熊貓圖,説説圖上講的是什麼故事?

有3只熊貓在吃竹子,有2只熊貓在玩球,一共有幾隻熊貓?

2、用學具代替熊貓擺一擺,數一數。

3、和同桌説一説後集體交流,鼓勵孩子認真傾聽。

三、符號表達

1、小結:這兩個數學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個數表示什麼意思?“+”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3、教師介紹加號、等號、算式的讀法。

4、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説説算式表示的意義。

5、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境可以用這個算式表示。

6、寫一寫算式。

7、擺一擺、算一算。説説加法算式在圖中表示的意義。

四、鞏固應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導學生完整説圖意,重點説出“又開來一輛”“又飛來一隻”

2、説一説。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1+4=5來表示?

(2)觀察情境圖,交流書中呈現的實例。

(3)讓學生結合不同情境解釋算式的意義。

(4)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結。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

4、練一練,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全班交流。

五、總結,佈置實踐作業:在家裏説説加法問題,並把算式記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