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巢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6.56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鴿巢問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審定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廣角 鴿巢問題》,也就是原實驗教材《抽屜原理》。

設計理念

《鴿巢問題》既鴿巢原理又稱抽屜原理,它是組合數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明確提出來的,因此,也稱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為直觀。“總有一個筒至少放進2支筆”這句話對於學生而言,不僅説起來生澀拗口,而且抽象難以理解。怎樣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呢?我覺得要讓學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體操作中理解“總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證“至少”的最好方法。通過操作,最直觀地呈現“總有一個筒至少放進2支筆”這種現象,讓學生理解這句話。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在證明結論的過程中探究方法,總結規律。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特別是這種原理的初步認識,不應該是教師牽着學生去認識,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所以我認為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來證明他們的結論是否正確,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再者,適當把握教學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同奧數,因此在教學中不需要求學生説理的嚴密性,也不需要學生確定過於抽象的“鴿巢”和“物體”。

教材分析

《鴿巢問題》這是一類與“存在性”有關的問題,如任意13名學生,一定存在兩名學生,他們在同一個月過生日。在這類問題中,只需要確定某個物體(或某個人)的存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指出是哪個物體(或哪個人),也不需要説明通過什麼方式把這個存在的物體(或人)找出來。這類問題依據的理論,我們稱之為“鴿巢問題”。

通過第一個例題教學,介紹了較簡單的“鴿巢問題”:只要物體數比鴿巢數多,總有一個鴿巢至少放進2個物體。它意圖讓學生髮現這樣的一種存在現象: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筒至少放進2支筆。呈現兩種思維方法:一是枚舉法,羅列了擺放的所有情況。二是假設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慮“至少”的情況。通過前一個例題的兩個層次的探究,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證“至少”的情況,能用這種方法在簡單的具體問題中解釋證明。

第二個例題是在例1的基礎上説明:只要物體數比鴿巢數多,總有一個鴿巢裏至少放進(商+1)個物體。因此我認為例2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儘量平均分”,並能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維的過程。

學情分析

可能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瞭解了鴿巢問題,他們在具體分得過程中,都在運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個具體的問題得出結論。但是這些學生中大多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平均分能保證“至少”的情況,他們並不理解。還有部分學生完全沒有接觸,所以他們可能會認為至少的情況就應該是“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會用“鴿巢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滲透“建模”思想。

2.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過“鴿巢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鴿巢問題”,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相關學具(若干筆和筒)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初步體驗。

遊戲規則是:請這四位同學從數字1.2.3中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字寫在手心上,寫好後,握緊拳頭不要鬆開,讓老師猜。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後面問題的研究中。]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1.具體操作,感知規律

教學例1: 4支筆,三個筒,可以怎麼放?請同學們運用實物放一放,看有幾種擺放方法?

(1)學生彙報結果

(4 ,0 , 0 ) (3 ,1 ,0) (2 ,2 ,0) (2 , 1 , 1 )

(2)師生交流擺放的結果

(3)小結: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不會説,“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

[設計意圖:鴿巢問題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特別是“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這句話的理解。所以通過具體的操作,枚舉所有的情況後,引導學生直接關注到每種分法中數量最多的筒,理解“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質疑: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次,也能得到這個結論的方法呢?

2.假設法,用“平均分”來演繹“鴿巢問題”。

1思考,同桌討論:要怎麼放,只放一次,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彙報

2彙報想法

預設生1: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筒裏放1支筆,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筒裏,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有2支筆。

3學生操作演示分法,明確這種分法其實就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在枚舉法的基礎上,學生意識到了要考慮最少的情況,從而引出假設法滲透平均分的思想。]

三、探究歸納,形成規律

1.課件出示第二個例題:5只鴿子飛回2個鴿巢呢?至少有幾隻鴿子飛進同一個鴿巢裏?應該怎樣列式“平均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平均分思想,並能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維的過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2=2……1

(學情預設:會有一些學生回答,至少數=商+餘數 至少數=商+1)

根據學生回答,師邊板書:至少數=商+餘數?

至少數=商+1 ?

2.師依次創設疑問:7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8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9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根據回答,依次板書)

……

7÷5=1……2

8÷5=1……3

9÷5=1……4

觀察板書,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嗎?

得出“物體的數量大於鴿巢的數量,總有一個鴿巢裏至少放進(商+1)個物體”的結論。

板書:至少數=商+1

[設計意圖:對規律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在初次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從“至少2支”得到“至少商+餘數”個,再到得到“商+1”的結論。]

師過渡語: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為“鴿巢問題”,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也稱為“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鴿巢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四、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件出示習題.:

1. 三個小朋友同行,其中必有幾個小朋友性別相同。

2. 五年一班共有學生53人,他們的年齡都相同,請你證明至少有兩個小朋友出生在同一周。

3.從電影院中任意找來13個觀眾,至少有兩個人屬相相同。

……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常事中也有數學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對數學的熱情。]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有趣的規律?請學生暢談,師總結。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鉛筆、文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老師組織學生做“搶凳子的遊戲”。

請4位同學上來,擺開3張凳子。

老師宣佈遊戲規則:4位同學跟隨着音樂(甩葱歌)圍着凳子轉圈,音樂“停”的時候,四個人每個人都必須坐在凳子上。

教師背對着遊戲的學生。

師:都坐下了嗎?老師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張凳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學。老師説得對嗎?

師:老師為什麼説得這麼肯定呢?其實這裏面藴含一個深奧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鴿巢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1、觀察猜測

多媒體出示例1:4枝鉛筆,3個文具盒。

師:4個人坐3張凳子,不管怎麼坐,總有一張凳子至少坐兩個同學。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呢?

【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枝鉛筆。】

師: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會這樣呢?你能給大家解釋這一現象嗎?

2、自主思考

(1)獨立思考:怎樣解釋這一現象?

(2)小組合作,拿鉛筆和文具盒實際擺一擺、放一放,看一共有幾種情況?

3、交流討論

學生彙報是用什麼辦法來解釋這一現象的。

學情預設

第一種:用實物擺一擺,把所有的擺放結果都羅列出來。

學生展示把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裏的幾種不同擺放情況。

課件再演示四種擺法。

請學生觀察不同的放法,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每一種擺放情況,都一定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鉛筆。也就是説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第二種:假設法

教師請只擺了一種或沒有擺放就能解釋的同學説説自己的想法。

師:其他學生是否明白他的想法呢?

學生在交流中明確:可以假設先在每個文具盒中放1枝鉛筆,3個文具盒裏就放了3枝鉛筆。還剩下1枝,放入任意一個文具盒,那麼這個文具盒中就有2枝鉛筆了。也就是先平均分,每個文具盒中放1枝,餘下1枝,不管放在哪個盒子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文具盒裏至少有2枝鉛筆。

你可以列個算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

4、比較優化。

請學生繼續思考:

如果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結果是否一樣呢?怎樣解釋這一現象? 請學生繼續思考:

把7枝鉛筆放進6個文具盒裏呢?

把10枝鉛筆放進9個文具盒裏呢?

把100枝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裏呢?

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放的'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1,不論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裏至少放進2枝鉛筆。

5.請學生繼續思考:如果要放的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2呢?多3呢?多4呢?

討論:把6支筆放在4個文具盒裏,會有什麼結果呢?

繼續思考: 把7支筆放在4個文具盒裏,會有什麼結果呢?

把8支筆放在4個文具盒裏,會有什麼結果呢?

出示計算絕招:

至少數=商數+1

整除時 至少數=商數

6.其實這一發現早在150多年前有一位數學家就提出來了。課件出示你知道嗎。

“ 抽屜原理”又稱“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三、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1.解釋課前所做的搶凳子游戲。

2.師拿出撲克牌,問:對於撲克牌,你有哪些瞭解?

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找5名學生,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5張,讓其他同學猜抽牌的結果,並説明理由。

3、、第70頁“做一做”。

(1)課件出示:5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裏。為什麼?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3)交流,説理。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懂得了什麼原理?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1。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會用鴿巢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候課閲讀分享:

同學們,大家好,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有關“鴿巢問題”的閲讀資料,現在就某某同學的閲讀在這候課的幾分鐘內與大家分享一下。

(二)激情導課

好,咱們班人數已到齊,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五單元鴿巢問題,這節課通過數學活動我們來了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你準備好了嗎?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

(三)民主導學

1、請同學們先來看例1。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1個筆筒裏至少有2只鉛筆。

請你再把題讀一次,這是為什麼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我們再思考這一句話中,總有和至少是什麼意思?

對總有就是一定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至少有兩支鉛筆,就是説最少有兩支鉛筆。或者是説,鉛筆的支數要大於或等於兩支。

那你能現在説説,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兩支鉛筆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對,這句話就是説,一定有一個筆筒裏最少有兩支鉛筆,或者是説一定有一個筆筒裏的鉛筆數是大於或等於兩支的。你説對了嗎?

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完成前置性作業,就“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有幾種擺法呢?”這兒老師收集到了各組組長整理出的大家的各種擺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方法一:用“枚舉法”證明。也可用“分解法”證明把4分解成3個數。我們發現有(4,0,0)(0,1,3)(2,2,0)(2,1,1)四種不同的'方法。

剛才的兩種方法無論是擺還是寫都是把方法枚舉出來,在數學中我們叫它“枚舉法”。

那大家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情況呢?

方法二:用“假設法”證明。

對,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在每個筆筒中放1支,先放3支,剩下的1支就要放進其中的一個筆筒。這時無論放在哪個筆筒,那個筆筒中就有2支,所以總有一個筆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平均分)

方法三:列式計算

你能用算式表示這個方法嗎?

學生列出式子並説一説算式中商與餘數各表示什麼意思?

2、把5支鉛筆放進4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

這道題大家可以用幾種方法解答呢?

3種,枚舉法、假設法、列式計算。

3、100支鉛筆,放進9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要放進多少支鉛筆呢?

還能有枚舉法嗎?對,不能,枚舉法雖然比較直觀,但數據大的時候用起來比較麻煩。可以用假設法和列式計算。

4、表格中通過整理,總結規律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當要分的物體數比鴿巢數(抽屜數)多1時,至少數等於2“商+1”。

5、簡單瞭解鴿巢問題的由來。

經過剛才的探索研究,我們經歷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思維過程,我把我們的這一發現,稱為筆筒問題。但其實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不是我們,而是德國的一個數學家“狄裏克雷”。

(四)檢測導結

好,我們做幾道題檢測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

1、隨意找13位老師,他們中至少有2個人的屬相相同。為什麼?

2、一副牌,取出大小王,還剩52張,你們5人每人隨意抽一張,我知道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嗎?

3、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4、育新國小全校共有2192名學生,其中一年級新生有367名同學是2008年出生的,這個學校一年級學生2008年出生的同學中,至少有幾個人出生在同一天?

(五)全課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

(六)佈置作業

作業:兩導兩練第70頁、71頁實踐應用1、4題。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鴿巢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會運用鴿巢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列舉、假設、推理等活動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使學生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學重點

經歷鴿巢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鴿巢原理,並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撲克牌嗎?這裏有一副牌,拿掉大小王后還剩52張,5位同學隨意抽一張牌,猜一猜:至少有幾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指名回答)

2、師:大家猜對了嗎?其實這裏面藏着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學問題,叫做“鴿巢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師: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通常從簡單一點的.情況開始入手研究。請看大屏幕。(生齊讀題目)

1、教學例1: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

(1)理解“總有”、“至少”的含義。(PPT)總有:一定有至少:最少

師:這個結論正確嗎?我們要動手來驗證一下。

(2)同學們的課桌上都有一張作業紙,請同桌兩人合作探究: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裏,有幾種不同的擺法?

探究之前,老師有幾個要求。(一生讀要求)

(3)彙報展示方法,證明結論。(展示兩張作品,其中一張是重複擺的。)

第一張作品:誰看懂他是怎麼擺的?(一生彙報,發現重複的擺法)

第二張作品:他是怎麼擺的?這4種擺法有沒有重複的?還有其他的擺法嗎?板書:(3,1,0)、(4,0,0)、(2,2,0)、(1,1,2)

師:我們要證明的是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4種擺法都滿足要求嗎?(指名彙報:第一種擺法中哪個筆筒滿足要求?只要發現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就行了。)總結: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一共只有四種情況,在每一種情況中,都一定有一個筆筒中至少有2支鉛筆。看來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師:像這樣把所有情況一一列舉出來的方法,數學上叫做“枚舉法”。(板書)

(4)通過比較,引出“假設法”

同桌討論:剛才我們把4種情況都列舉出來進行驗證,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單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就能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引導學生説出:假設先在每個筆筒裏放1支,還剩下1支,這時無論放到哪個筆筒,那個筆筒裏就有2支鉛筆了。(PPT演示)

(5)初步建模—平均分

師:先在每個筆筒裏放1支,這種分法實際上是怎麼分的?

生:平均分(師板書)

師:為什麼要去平均分呢?平均分有什麼好處?

生:平均分可以保證每個筆筒裏的筆數量一樣,儘可能的少。這樣多出來的1支不管放進哪個筆筒裏,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如果不平均分,隨便放,比如把4支鉛筆都放到一個筆筒裏,這樣就不能保證一下子找到最少的情況了)

師:這種先平均分的方法叫做“假設法”。怎麼用算式表示這種方法呢?

板書:4÷3=1……11+1=2

(6)概括鴿巢問題的一般規律

師:現在我們把題目改一改,結果會怎樣呢?

PPT出示:把5支筆放進4個筆筒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幾支筆?……(引導學生説清楚理由)

師:為什麼大家都選擇用假設法來分析?(假設法更直接、簡單)

通過這些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交流總結:只要筆的數量比筆筒數量多1,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進2支筆。

過渡語:師:如果多出來的數量不是1,結果會怎樣呢?

2、出示: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裏至少飛進了幾隻鴿子呢?

(1)同桌討論交流、指名彙報。

先讓一生説出5÷3=1……21+2=3的結果,再問:有不同的意見嗎?

再讓一生説出5÷3=1……21+1=2

師:你們同意哪種想法?

(2)師:餘下的2只怎樣飛才更符合“至少”的要求呢?為什麼要再次平均分?

(3)明確:再次平均分,才能保證“至少”的情況。

3、教學例2

(1)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把筆放入筆筒、鴿子飛進鴿籠這樣的問題就叫做“鴿巢問題”,也叫“抽屜問題”。它最早是由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發現並提出的,當他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決定繼續深入研究下去。出示例2。

(2)獨立思考後指名彙報。

師板書:7÷3=2……12+1=3

(3)如果有8本書會怎樣?10本書呢?

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8÷3=2……22+1=3

師:剩下的2本怎麼放才更符合“至少”的要求?

為什麼不能用商+2?

10÷3=3……13+1=4

(4)觀察發現、總結規律

同桌討論交流:學到這裏,老師想請大家觀察這些算式並思考一個問題,把書放進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本書?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去找到這個結果的?(假設法,也就是平均分的方法)用書的數量去除以抽屜的數量,會得到一個商和一個餘數,最後的結果都是怎麼計算得到的?為什麼不能用商加餘數?

歸納總結: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可以放“商+1”本書。(板書:商+1)

三、鞏固應用

師:利用鴿巢問題中這個原理可以解釋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問題。

1、做一做第1、2題。

2、用抽屜原理解釋“撲克表演”。

説清楚把4種花色看作抽屜,5張牌看作要放進的書。

四、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感想?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68頁例1及做一做。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單元用直觀的方法,介紹了“鴿巢問題”的兩種形式,並安排了很多具體問題和變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學會利用“鴿巢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實際上,通過“説理”的方式來理解“鴿巢問題”的過程就是一種數學證明的雛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後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

就課時劃分而言,《鴿巢問題》的例1和例2既可以用一課時完成,又可以分兩課時完成,我之所以選擇後者,是因為在《鴿巢問題》中,“總有”、“至少”這兩個關鍵詞的解讀和為了達到“至少”而進行“平均分”的思路,以及把什麼看做物體,把什麼看做抽屜,這樣一個數學模型的建立,學生學起來頗具難度。而且例1是學好例2的基礎,只有通過例1的教學,讓全體學生真實地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把他們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困難,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才能更好地學習鴿巢問題

(二),才能靈活運用這一原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

1、年齡特點:六年級學生既好動又內斂,教師一方面要適當引導,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

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思維特點:知識掌握上,六年級的學生對於總結規律的方法接觸比較少,尤其對於“數學證明”。因此教師要耐心細緻的引導,重在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結論,要讓學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性目標:初步瞭解“鴿巢問題”的特點,理解“鴿巢問題”的含義,會用此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性目標:經歷探究“鴿巢問題”的學習過程,通過實踐操作,發現、歸納、總結原理,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情感性目標:通過用“鴿巢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成“鴿巢問題”。

教學難點:找出“鴿巢問題”解決的竅門進行反覆推理。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上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設疑激趣法、講授法、實踐操作法。根據六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為使課堂生動、高效,課堂始終以設疑及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採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進行啟發式教學。

學法上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經驗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交流等數學活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六、説教學流程

在教學設計上,我本着“以學定教”的`設計理念,把教學過程分四環節進行:設疑導入,激發興趣——自主操作,探究新知——歸納小結,形成規律——迴歸生活,靈活應用。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在導入部分,通過抽撲克牌“魔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知。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根據學生學習的困難和認知規律,我在探究部分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數學活動。

(一)實物操作,初步感知。

學生通過例1要求通過“把4枝鉛筆放入3個筆筒”的實際操作,解決3個問題:

1、怎樣放?

重點是讓學生明確如果只是放入每個筆筒中的枝數的排序不一樣,應視為一種分法,並引導其有序思考,為後面枚舉法的運用掃清障礙。

2、共有幾種放法?

這裏主要是孕伏對“不管怎樣放”的理解。

3、認識“總有一個”的意義。

通過觀察筆筒中鉛筆枝數,找出4种放法中鉛筆枝數最多的筆筒中枝數分別有哪幾種情況,理解“總有一個”的含義,得到一個初步的印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放的枝數是最多的,分別是2枝,3枝和4枝。

(二)脱離具體操作,由形抽象到數。

通過“思考:把5枝鉛筆放入4個筆筒,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由學生直接完成表格,達成三個目的:

1、理解“至少”的含義,準確表述現象。

(1)通過觀察表格中枝數最多的筆筒裏的數據,讓學生在“最多”中找“最少”。

(2)學會用“至少”來表達,概括出“5枝放4盒”、“4枝放3盒”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入2枝鉛筆的結論。

2、理解“平均分”的思路,知道為什麼要“平均分”。抓住最能體現結論的一種情況,引導學生理解怎樣很快知道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是幾枝的方法——就是按照筆筒數平均分,只有這樣才能讓最多的筆筒裏枝數儘可能少。

3、抽象概括,小結現象。

通過“4枝放入3個筆筒”、”5枝放入4個筆筒”等不同的實例讓學生較充分地感受、體驗、發現相同的現象,讓學生抽象概括出“當物體數比抽屜數多1時,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入2個物體”,初步認識鴿巢原理。

(三)學生自選問題探究。

首先設下疑問:“如果物體數不止比抽屜數多1,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鉛筆盒中至少要放入幾枝鉛筆?”這一層次請學生理解當餘數不是1時,要經歷兩次平均分,第一次是按抽屜的平均分,第二次是按餘下的枝數平均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讓“最多的盒子裏枝數儘可能少”的目的。

三)歸納小結,形成規律。

在學生經歷了真實的探究過程後,我將本節課研究過的所有實例通過課件進行總體呈現。讓學生通過比較,總結出抽屜原理中最簡單的情況:物體數不到抽屜數的2倍時,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抽屜中至少要放入2個物體。

四)迴歸生活,靈活應用。

研究的問題來源於生活,還要還原到生活中去。

在教學的最後,請學生用這節課學的鴿巢原理解釋課始老師的魔術問題,進行首尾的呼應;再讓學生應用“鴿巢原理”解決的生活中簡單有趣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讓學生能正確地找出問題中什麼是待分的“物體”,什麼是“抽屜”,讓學生體會抽屜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五)板書的設計。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第68~69頁。

教材分析:

鴿巢問題又稱抽屜原理或鴿巢原理,它是組合數學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從這個原理出發,可以得出許多有趣的結果。這部分教材通過幾個直觀的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了“鴿巢問題”。學生在理解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會用“鴿巢問題”解決問題,促進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

學情分析:

“鴿巢問題”的理論本身並不複雜,對於學生來説是很容易的。但“鴿巢問題”的應用卻是千變萬化的,尤其是“鴿巢問題”的逆用,學生對進行逆向思維的思考可能會感到困難,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難找到切入點。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的緊密聯繫,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這是《標準》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課的編排意圖和價值取向。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推理等活動,初步瞭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運用鴿巢原理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鴿巢原理的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鴿巢原理,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態度:通過對鴿巢原理的靈活運用,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鴿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教學難點: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合作探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課:

1、遊戲:

一副撲克牌取出大小王,還剩52張牌。

自己動手洗牌。隨意抽出五張牌,至少有兩張牌是相同的花色。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2、把3枝筆放到2個筆筒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不管怎麼放”也就是説放的情況X“總有一個”也就是指X的意思。 “至少”也就是指X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一)枚舉法

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了3支鉛筆。

1、小組合作:

(1)畫一畫:藉助“畫圖”或“數的分解”的方法把各種情況都表示出來;(2)找一找:每種擺法中最多的一個筆筒放了幾支,用筆標出;(3)我們發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了(?)支鉛筆。 2、學生彙報,展台展示。交流後明確:

(1)四種情況:(4,0,0)、(3,1,0)、(2,1,1)、(2,2,0)(2)每種擺法中最多的一個筆筒放進了:4支、3支、2支。(3)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了2支鉛筆。

3、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畫圖”、“數的分解”兩種方法列舉出所有情況驗證了結論,這種方法叫“枚舉法”,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找到“至少數”呢?

(二)假設法

1、學生嘗試回答。(如果有困難,也可以直接投影書中有關“假設法”的截圖)

2、學生操作演示,教師圖示。

3、語言描述:把4支鉛筆平均放在3個筆筒裏,每個筆筒放1支,餘下的1支,無論放在哪個筆筒,那個筆筒就有2支筆,所以説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了2支筆。(指名説,互相説)

4、引導發現:

(1)這種分法的實質就是先怎麼分的?(平均分)

(2)為什麼要一開始就平均分?(均勻地分,使每個筆筒的筆儘可能少一點,方便找到“至少數”),餘下的1支,怎麼放?(放進哪個筆筒都行)

(3)怎樣用算式表示這種方法?(4÷3=1支……1支? 1+1=2支)算式中的兩個“1”是什麼意思?5、引伸拓展:

(1)5只鴿子飛進4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只鴿子。(2)6本書放進5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本書。(3)100支筆放進9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筆。學生列出算式,依據算式説理。

6、發現規律:剛才的這種方法就是“假設法”,它裏面就藴含了“平均分”,我們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過程簡明的表示出來了,現在會用簡便方法求“至少數”嗎?

(三)建立模型

1、出示題目:17支筆放進3個文具盒?17÷3=5支……2支學生可能有兩種意見:總有一個文具盒裏至少有5支,至少6支。針對兩種結果,各自説説自己的想法。 2、小組討論,突破難點:至少5只還是6只?

3、學生説理,邊擺邊説:先平均分給每個文具盒5支筆,餘下2只再平均分放進2個不同的文具盒裏,所以至少6只。(指名説,互相説)

4、質疑:為什麼第二次平均分?(保證“至少”)5、強化:如果把筆和筆筒的數量進一步增加呢?(1)28支筆放進11個筆筒,至少幾支放進同一個筆筒?28÷11=2(支)…6(支)? 2+1=3(支)

(2)77支筆放進13個筆筒,至少幾支放進同一個筆筒?77÷13=6(支)…12(支)? 6+1=7(支)

6、對比算式,發現規律:先平均分,再用所得的“商+1” 7、強調:和餘數有沒有關係?

學生交流,明確:與餘數無關,不管餘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是加1.8、引申拓展:剛才我們研究了筆放入筆筒的問題,那如果換成鴿子飛進鴿籠你會解答嗎?把蘋果放入抽屜,把書放入書架,高速路口同時有4輛車通過3個收費口……,類似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解答。

三、鴿巢原理的由來

微視頻:同學們從數學的角度分析了這些事情,同時根據數據特徵,發現了這些規律。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和一位數學家發現的規律一模一樣,只不過他是在150多年前發現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德國數學家?“狄裏克雷”,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從這麼平凡的事情中發現的規律,就把這個規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裏克雷原理”,由於人們對鴿子飛回鴿巢這個引起思考的故事記憶猶新,所以人們又把這個原理叫做“鴿巢原理”,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抽屜原理”。

四、解決問題

1、隨意找13位老師,他們中至少有2個人的屬相相同。為什麼?2、11只鴿子飛進了4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3只鴿子。為什麼?3、5個人坐4把椅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為什麼?

4、把15本書放進4個抽屜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4本書,為什麼?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頁例3及練習十三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簡單的“鴿巢原理”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用此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把實際問題轉化為鴿巢問題的過程,瞭解用“鴿巢原理”解題的一般步驟,恰當運用“鴿巢原理”解決問題。

3.通過用“鴿巢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鴿巢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根據題意設計“鴿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複習導入

1.課件出示下列問題。

(1)把5只鴿子放進4個籠子裏,總有一個籠子裏至少放進()只鴿子。

(2)把7本書放進4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本書。

(3)體育課上,10個小朋友進行投籃練習,他們共投進51個球。有一個小朋友至少投進幾個球?

2.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鴿巢原理”,這節課我們就用“鴿巢原理”解決問題。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説説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麼問題)

三、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3:盒子裏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學生提出猜想。

分組討論:如何把這道題轉化為“鴿巢問題”?

這道題其實就是把摸出的球(鴿子)放在兩種顏色的“鴿巢”中,結論就是有一個顏色“鴿巢”中至少有2個。

根據“鴿巢原理”(一),只要摸出的球的個數比它們的顏色種數多1,就能保證一定有2個球是同色的,所以答案是至少要摸出3個球。

有兩種顏色,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2.引導學生總結用“鴿巢原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1)確定什麼是鴿巢及有幾個鴿巢。

(2)確定分放的物體。

(3)用倒推的方法找到答案。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2題。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三第3、4題。

五、拓展提升

一副撲克牌(不包括大、小王)有4種花色,每種花色各有13張,現在從中任意抽牌。

(1)最少要抽(13)張牌,才能保證一定有4張牌是同一種花色的。

(2)最少要抽(14)張牌,才能保證一定有2張牌是不同種花色的。

(3)最少要抽(14)張牌,才能保證一定有2張牌是數字相同的。

六、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了“鴿巢原理”,並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七、作業佈置

教材練習十三第5、6題。

獨立回答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討論怎樣用“鴿巢原理”解決這些問題。

板書設計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8

數學廣角的教學是為了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探究“鴿巢原理”的過程,初步瞭解了“鴿巢原理”,並能夠應用於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讓四人玩“搶凳子”的遊戲,這個遊戲雖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鴿巢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二、活動中恰當引導,建立模型

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鉛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通過擺一擺、畫一畫或寫一寫等方式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鴿巢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至少裏有2枝筆”。

在例2的教學時,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列舉法適用於數字較小時,有侷限性,而假設法應用範圍廣,假設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鴿巢原理”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鴿巢原理。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説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三、通過練習,解釋應用

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並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如“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18張,至少有幾張是同花色的。任意抽出20張,至少有幾張是數字相同的。練習內容緊密聯繫生活,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練習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練習中,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隻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本書?”對於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幾本書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説,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發現並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增強提問的指向性、目的性。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6

二、教學目標

1、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會用“鴿巢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通過“鴿巢問題”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難點:理解“鴿巢問題”,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紙杯

吸管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引入。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劉謙嗎?你們喜歡魔術嗎?今天老師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初次見面,所以老師特地練了個小魔術,準備送給大家做見面禮。孩子們,想不想看老師表演一下?

生:想

師:我這裏有一副撲克牌,我找五位同學每人抽一張。老師猜。(至少有兩張花色一樣)

師:老師厲害嗎?佩服嗎?那就給老師點獎勵吧!想不想學老師的這個絕招。下面老師就教給你這個魔術,可要積極學了。有沒有信心學會?

二、通過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根小棒放進2個紙杯裏。

(1)要把3枝小棒放進2個紙杯裏,有幾種放法?請同學們想一想,擺一擺,寫一寫,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反饋:兩種放法:(3,0)和(2,1)。(教師板書)(3)從兩種放法,同學們會有什麼發現呢?(總有一個文具盒至少放進2枝鉛筆)你是怎麼發現的?(説得真有道理)

(4)“總有”什麼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麼意思?(不少於2枝)

小結:在研究3根小棒放進2個紙杯時,同學們表現得很積極,發現了“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紙杯裏放進2根小棒)

2、研究4根小棒放進3個紙杯裏。

(1)要把4根小棒放進3個紙杯裏,有幾種放法?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反饋:四种放法:(4,0,0)、(3,1,0)、(2,2,0)、(2,1,1)。(3)從四种放法,同學們會有什麼發現呢?(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2根小棒)

(4)你是怎麼發現的?

(5)大家通過枚舉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發現“總有一個紙杯裏放進2根小棒”。

師:大家看,全放到一個杯子裏,就有四個了。太多了。那怎麼樣讓每個杯子裏都儘可能少,你覺得應該要怎樣放?(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每個紙杯裏都先放進一枝,還剩一枝不管放進哪個紙杯,總會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2根小棒)(你真是一個善於思想的孩子。)

(6)這位同學運用了假設法來説明問題,你是假設先在每個紙杯裏裏放1根小棒,這種放法其實也就是怎樣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麼處理?(放入任意一個文具盒,那麼這個文具盒就有2枝鉛筆了)

(7)誰能用算式來表示這位同學的想法?(4÷3=1…1)商1表示什麼?餘數1表示什麼?怎麼辦?

(8)在探究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的問題,同學們的方法有兩種,一是

2枚舉了所有放法,找規律,二是採用了“假設法”來説明理由,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明瞭更簡單?

3、類推:把5枝小棒放進4個紙杯,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幾根小棒?為什麼?

把6枝小棒放進5個紙杯,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幾根小棒?為什麼?

把7枝小棒放進6個紙杯,是不是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幾根小棒?為什麼?

把100枝小棒放進99個紙杯,是不是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幾根小棒?為什麼?

4、從剛才我們的探究活動中,你有什麼發現?(只要放的小棒比紙杯的數量多1,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放進2根小棒。)

5、小結:剛才我們分析了把小棒放進紙杯的情況,只要小棒數量多於紙杯數量時,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放進2根小棒。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鴿巢問題,也叫抽屜原理。既然叫“抽屜原理”是不是應該和抽屜有聯繫吧?小棒相當於我們要準備放進抽屜的物體,那麼紙杯就相當於抽屜了。如果物體數多於抽屜數,我們就能得出結論“總有一個抽屜裏放進了2個物體。

小練習:

1、任意13人中,至少有幾人的出生月份相同?

2、任意367名學生中,至少有幾名學生,他們在同一天過生日?為什麼?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幾人的屬相相同?”

6、剛才我們研究的是小棒數比紙杯多1的情況,如果小棒比紙杯數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結論:“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有2根小棒。”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鴿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

出示一副撲克牌。

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取出大王和小王,還剩下52張牌,下面請5位同學上來,每人隨意抽一張,不管怎麼抽,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同學們相信嗎?

5位同學上台,抽牌,亮牌,統計。

教師:這類問題在數學上稱為鴿巢問題(板書)。因為52張撲克牌數量較大,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先來研究幾個數量較小的同類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魔術”入手,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把3支鉛筆放到2個鉛筆盒裏,有哪些放法?請同桌二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説一説結果?

預設:一個放3支,另一個不放;一個放2支,另一個放1支。(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兩種結果)

教師:“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説得對嗎?

教師:這句話裏“總有”是什麼意思?

預設:一定有。

教師:這句話裏“至少有2支”是什麼意思?

預設:最少有2支,不少於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設計意圖】把教材中例1的“筆筒”改為“鉛筆盒”,便於學生準備學具。且用畫圖和數的分解來表示上述問題的結果,更直觀。通過對“總有”“至少”的意思的單獨説明,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

(2)教師:把4支鉛筆放到3個鉛筆盒裏,有哪些放法?請4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説一説結果?

學生:可以放(4,0,0);(3,1,0);(2,2,0);(2,1,1)。(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四種結果)

引導學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裏至少有2支鉛筆”。

假設法(反證法):

教師:前面我們是通過動手操作得出這一結論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得到這個結論呢?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進行組內交流,再彙報,教師進行總結:

如果每個盒子裏放1支鉛筆,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裏,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首先通過平均分,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盒子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從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設法來説理,從實際操作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加深理解。

教師:把5支鉛筆放到4個鉛筆盒裏呢?

引導學生分析“如果每個盒子裏放1支鉛筆,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裏,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首先通過平均分,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盒子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

教師:把6支鉛筆放到5個鉛筆盒裏呢?把7支鉛筆放到6個鉛筆盒裏呢???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只要鉛筆數比鉛筆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 教師:上面各個問題,我們都採用了什麼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將解題經驗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方法、理清思路。

(3)教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揭示本節課開頭的魔術的結果,你能來説一説這個魔術的道理嗎?

引導學生分析“如果4人選中了4種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選那種花色,總會和其他4人裏的一人相同。總有一種花色,至少有2人選”。

【設計意圖】回到課開頭提出的問題,揭示懸念,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4)練習教材第68頁“做一做”第1題(進一步練習“平均分”的方法)。 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3本書。為什麼? 先小組討論,再彙報。

引導學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個抽屜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個抽屜裏,都會變成3本,所以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3本書。”

(2)教師:如果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會出現怎樣的結論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xx

教師:觀察上述算式和結論,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數÷抽屜數=商數,餘數”“至少數=商數+1”。

【設計意圖】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鞏固練習

1、11只鴿子飛進了4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3只鴿子。為什麼?

2、5個人坐4把椅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為什麼?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呢?

我們學會了簡單的鴿巢問題。

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義來解答。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鴿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

出示一副撲克牌。

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取出大王和小王,還剩下52張牌,下面請5位同學上來,每人隨意抽一張,不管怎麼抽,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同學們相信嗎?

5位同學上台,抽牌,亮牌,統計。

教師:這類問題在數學上稱為鴿巢問題(板書)。因為52張撲克牌數量較大,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先來研究幾個數量較小的同類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把3支鉛筆放到2個鉛筆盒裏,有哪些放法?請同桌二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説一説結果?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兩種結果

教師: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説得對嗎?

教師:這句話裏總有是什麼意思?

教師:這句話裏至少有2支是什麼意思?

(2)教師:把4支鉛筆放到3個鉛筆盒裏,有哪些放法?請4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説一説結果?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四種結果)

引導學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裏至少有2支鉛筆。

假設法(反證法)

教師:前面我們是通過動手操作得出這一結論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得到這個結論呢?小組討論一下。

如果每個盒子裏放1支鉛筆,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裏,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首先通過平均分,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盒子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鴿巢問題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國小數學六年級第十二冊“數學廣角”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會用“鴿巢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通過“鴿巢問題”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鴿巢問題”裏的先“平均分”,再得出至少數的過程。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準備

若干個紙杯(每小組3個)、筆(每小組4根)、撲克牌1副

教學過程

一、撲克魔術導入。

請同學們看我表演一個“魔術”。拿出一副撲克牌(去掉大小王)52張中有四種花色,請一個同學幫我從中隨意抽5張牌,無論怎麼抽,總有一種花色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你相信嗎?

你能説明其中的道理嗎?老師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對不對?假如請這位同學再抽取,不管怎麼抽,總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同意麼?

其實這裏藴含了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究這個數學原理?(板書課題:鴿巢問題)

二、學習例1,列舉探究

1、用枚舉法深入研究4支筆放進3個紙杯裏。

(1)要把4支筆放進3個紙杯裏(紙杯代替),有幾種放法?請同學們想一想,小組擺一擺,記一記;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提醒學生左3右1與左1右3是同一種方法——不管杯子的順序)

(2)反饋: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觀察這四种放法,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呢?(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紙杯裏至少放有2枝鉛筆)讓孩子們充分地説。

板書:枚舉法

(4)“總有”什麼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本是什麼意思?(最少是2本,2本或者2本以上)。

2、假設法

①還可以這樣想:先放3支,在每個筆筒中平均放1支,剩下的1支再放進其中的一個筆筒。所以至少有一個筆筒中有2支鉛筆

②思考:為什麼要先在每個筆筒裏平均放一支呢?

③繼續思考:

6只鉛筆放進5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鉛筆。

10只鉛筆放進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鉛筆。

100只鉛筆放進9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鉛筆。

④通過剛才的分析,你有什麼發現?誰能試着説一説?

只要鉛筆數比筆筒多1,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進2支鉛筆。

3、介紹鴿巢問題的由來。

(1)抽屜原理是組合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最早由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Dirichlet)提出並運用於解決數論中的問題,所以該原理又稱“狄利克雷原理”。

(2)總結:把m個物體任意放進n個抽屜中,(m>n,m和n是非0自然數),若m÷ n= 1……a,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至少放進了2個物體。

三、鞏固練習:

1、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2、隨意找13位老師,他們中至少有2個人的屬相相同。為什麼?

四、總結全課: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上面點學生説一説,不全的老師補充)

五、設疑留懸念。

如果是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裏,那麼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本書。

如果有8本書呢?

六、作業佈置

1.完成教材課後習題p71第5、6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