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蘇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來源:文萃谷 1.85W

教學內容: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蘇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例9、例10和“練一練’’,第45頁練習七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100以內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因數及公因數之間的關係。

2.使學生藉助直觀認識公因數,理解公因數的特徵;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穫,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鋪墊準備

1.直觀演示,作好鋪墊。

出示邊長6釐米和邊長5釐米的兩個正方形。

提問:觀察這兩個正方形,哪一個能正好分成邊長都是2釐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課。

談話:根據上面我們看到的,如果一個長度是原來邊長的因數,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現在就利用這樣的認識,學習與因數有密切聯繫的新內容,認識新知識,學會新方法。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因數。

(1)出示例9,瞭解題意。

啟發:觀察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和長方形的長、寬,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正好鋪滿?先在小組討論,説説你的理由。

交流: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你是怎樣想的?

結合交流進行演示,引導觀察用正方形紙片鋪的結果,理解邊長6是長方形兩邊12和18的因數,能正好鋪滿;(板書:12÷6=2 18÷6=3)邊長4是12的因數,但不是18的因數,就不能正好鋪滿。(板書:12÷4=3 18÷4=4......2)

(2)啟發:想一想,還有哪些邊長是整釐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為什麼?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説一説,並説説你的理由。

交流:還有哪些邊長整釐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鋪滿?你是怎樣想的? 你發現正方形邊長的釐米數符合什麼條件,就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

(3)引導:現在你發現,哪些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指出:大家發現,1、2、3、6這幾個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數,我們稱它們是1 2和18的公因數。(板書)

追問:4是1 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麼不是?

2.求公因數。

(1)出示問題。

引導:我們已經知道,兩個數公有的因數,是它們的公因數。那如果已知兩個數,你能不能找出它們所有的公因數呢?接着看一個問題。

出示例10,讓學生明確要找出8和1 2的所有公因數,並找出其中最大的一個。

(2)探索方法。

引導:先想想怎樣的數是8和12的公因數;再想怎樣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數。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們的公因數,並找出最大的一個。

學生思考、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是怎樣找8和12的公因數和最大的公因數的?

結合交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書過程)

① 分別找出8和12的因數,再找公因數,並確定最大的一個。

②先找出8的因數,再從8的因數裏找1 2的因數,並確定最大的一個。 提問:為什麼可以這樣找8和12的公因數?

③先找1 2的因數,再從1 2的因數裏找8的因數,並確定最大的一個。 追問:這種方法是怎樣想的?

小結

3.用集合圖表示公因數。

出示兩個圈:8的因數 12的因數(圖略) 讓學生分別説出8和12的因數,教師板書。

引導:如果要在圖裏既看出8的因數和12的因數,又能把公有的因數寫在共同的部分,這兩個圈怎樣合併到一起比較合適?小組裏討論討論。

4.回顧內容。

提問:回顧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哪些內容?(板書課題) 什麼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1題。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檢查板演過程,説明最大公因數;有錯訂正。

4.做練習七第2題。 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提問:能根據算式説説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嗎?

四、小結收穫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在學習過程中你還有哪些體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