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推薦】

來源:文萃谷 2.51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教案【推薦】

國小數學教案1

一、設計內容

國小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專門安排“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以往的義務教育教材相比,這部分內容也是新增的內容。

本課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與策略選擇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策略選擇]

根據確立的活動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學注重以生為本,教師注重角色的轉變,更好地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好地開展探究學習、開放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情境導入,適時引導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教師通過“家中來客人”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展開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並根據信息提出教學問題,使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主動參加學習過程。

2、設置認知衝突,探究最優方案

以“怎樣才能讓客人儘快喝上茶?”和“怎樣才能讓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餅?”這兩個問題衝突為線索,引起學生思維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蘿蔔帶出“泥”,而這“泥”恰恰是本課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探究最優方案。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硬幣、紙片。

五、活動流程設計及意圖

1、預設情景: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李阿姨來到小明家做客。(多媒體出示)

師:從圖上你瞭解到了什麼?誰來説給大家聽一聽。

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需要做這麼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才能讓客人儘快喝上茶?請同學們小組為單位,設計一種能儘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國小數學教案2

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訓練點

1、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㈢情感教育點

1、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2、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教具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盤秤、有獎競猜的物品、一個1角硬幣

(學生用)六人一組:10個1角硬幣、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蘋果、餅乾、石頭、米、花生米、果凍等......

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森林裏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好嗎?

生:好!

師:我們去看一看。

1、觀看課件演示:(熊貓森林超市開張情景)

咦,什麼聲音,這麼熱鬧?

噢,原來今天是熊貓森林超市開張的日子。

2、課件顯示(超市內部場景)

師:好,我們進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自由説出看到的商品名稱、質量、有數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4、請打開課本P86頁。

二、認識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

生:用秤來稱。

師:那麼你知道哪些稱呢?

生:(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枱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

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

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

師:大家真留意身邊的事物。

三、感覺體驗,形成質量觀念。

1、認識1克。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1角硬幣)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師: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請看屏幕。(播放錄像)

師:你們真棒,一枚1角的硬幣約重1克。請大家拿一枚1角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覺怎麼樣?

生:很輕。

師: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現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克。

生:乒乓球、小發夾、藥片、小螺絲、鈕釦、圖釘......

師:你們真利害能找到這麼多大約1克的物品,那你還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嗎?

生:......

師:大家真聰明,找到這麼多以克為單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師:請大家從籃子裏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組找得最快。準備開始。

師:大家都來感覺一下。

2、認識千克

師:剛才第二小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現在我們再來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準備開始!

師:找得好快啊!這是一包500克的鹽。(500克)

師:一袋鹽500克,那麼兩袋呢?(生答師板書:1000克)

師:我們在驗證之前一齊來認識盤稱。我們一齊來觀察一下。(觀察盤稱認識盤稱)

生:(彙報)

師:現在我們把兩袋鹽放在一起,用盤秤稱一稱。那麼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學生操作稱量)

生:1千克

師:1000克里面有幾個1克呢?(1000個)

師:那麼1000克和1千克哪一個重呢?(相等)我們一齊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到超市買幾樣東西你能幫幫老師嗎?(能)

[要求:請各組合作幫忙稱出1千克的物品]

學生彙報:我們組稱了6個蘋果是1千克......

師:通過稱量,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發現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乾多。

生:我發現雖然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乾多,但是他們的重量是一樣的。

師:你們的發現可真多!謝謝大家的幫忙。

師:現在我們每人輪流掂一掂,試一試這1千克的感覺,各小組也可以交換物品試一試。

師:感覺怎麼樣。

生:我覺得1千克很重。

生:我覺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覺得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真的嗎?好了,我們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師:感覺怎麼樣。

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克做單位。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86,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聯繫生活,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了這麼多知識,熊貓老闆很想請大家去他的超市幫忙,你願意嗎?聽聽熊貓老闆的'要求吧?(想成為我的職員可不容易,要經過三關的考驗。勇敢的小朋友請來吧!)你們有信心嗎?

第一關:1、書P88頁2。

2、書P89頁4。

3、書P89頁5。

第二關:判斷提。(學生用動作判斷)

(1)一個1角硬幣重1克,10個1角硬幣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輕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關:亮亮去春遊寫了一篇日記請小組合作找出不對的地方並改正。(課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遊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兩個,150克重的一個...他們班遊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裏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000克的、和脖子長達3克的。

五、有獎競猜活動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這麼好,老師想送些禮物給大家。請看,想要嗎?

師:呵呵,都想要,不過,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個小組猜對了獎品就是你們組的!

(每組一分物品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説出重量。)

六、小結。

國小數學教案3

單元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第一課時 認識圓

(1)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麼線圍成的?簡單説説這些圖形的特徵?

長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圓片圖形:

(1)圓是用什麼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2)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鐘面、車輪、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圓心、直徑和半徑。

1 、教師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圓紙片。

(2)課本第56頁動手摺一折。

折過2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再折出另外兩條摺痕呢?

(3)指出紙片的圓心、直徑和半徑。

2、自學,教師巡迴指點,發現難點。

3、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個別學生上台指出。

4、小組討論:

(1)什麼叫半徑?圓上是什麼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麼?

(2)什麼叫直徑?過圓心是什麼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然後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裏,

(2)58頁做一做第一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讓個別學生説出老師剛才是如何畫圓的。

學生自學課本第57頁並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3、小組內畫r=3cm的圓。組長檢查評比,然後全班評比。

三、當堂測評

1、判斷,並説明理由。(40分)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 )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4)圓的半徑都相等。 ( )

2、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釐米的圓。(30分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30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查看,發現疑難。

小組內評比,糾錯。組長組織解決存在問題

四、談收穫、講表現。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還有什麼提議嗎?覺得在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國小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P72-73頁的內容

教學要求:

1、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眾,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留心,就能發現許多關於數學的知識,不信你瞧(出示小華家到學校的場景圖)

1、小華家去體育館,每分鐘走46米,走了2分鐘,走了多少米?

(1)先讓學生説一説,根據剛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的什麼計算?(兩位數乘以一位數)

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要注意些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幾十就要向十位進幾)

2、談話:可是小華走着走着發現時間來不及了,比賽就快開始了,於是他就開始跑了起來。

出示應用題:小華跑步到體育館用了4分鐘,他每分鐘跑152米,小華跑了多少米?

談話:這道題你會算嗎?列出算式,不要計算。

152×4=

師:觀察這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的筆算乘法一樣嗎?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體會領悟

1、談話:你能列豎式計算出152×4的得數嗎?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先獨立嘗試計算,然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1)列豎式計算時,哪些是已經學過的`?哪些是新的問題?在解決新的問題時遇到了什麼困難?(積的百位上應該寫幾)

(2)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在學生回答後,指名板演。

(3)根據剛才的演算,在列豎式計算時,用一位數和另一個乘數十位上的數相乘時,怎樣表示從十位向百位進位?積的百位為什麼要寫6、

2、提問:看一看這道題的計算過程,聯繫以前學的兩位數乘以一位數,想一想,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在豎式的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等方面你發現了什麼?

3、教學"試一試"

(1)談話:這時,小華的同學大生也在騎車往體育館趕來,他也是趕來觀看體育比賽的,你看他是怎麼去的?

(2)出示情境圖:大生從家騎自行車到體育館用了4分鐘,他每分鐘行248米,大生家離體育館有多遠?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同桌互相檢查,並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一題的計算和上一題比起來,複雜之處在哪裏?什麼地方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展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在書上將豎式補充完整,做完後,同桌互相檢查,統計做對的人數。

2、算一算,看看積各是幾位數。

(1)261×3 (2)8×123

621×3 8×312

提問:為什麼積的位數不一樣?根據剛才的觀察和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列豎式計算。

131×7 612×8

3×493 4×541

4、動腦筋

1□3 □1□

× 4 × 6

4 9 2 1 9 1 4

四、總結提高,質疑反思。

提問: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説説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並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麼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課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3.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塗色的想法,並在學生講解後,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

5.得出結果

6.猜想計算方法

觀察這幾個算式,説説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可以怎樣計算?這個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中嗎?

國小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

2.記住每個月和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觀察、對比、概括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記住每個月的天數,瞭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

難點:理解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

教學準備:

不同年份的年曆、自學感悟、制月曆的表格

教學設計過程:

導入環節

(師生談話並出示地震和奧運會圖片)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xx年有許多日子讓我們難以忘記。還記得這是哪一天嗎?這一天呢?

(生述)

剛才敍述時間時用到了比時、分、秒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關於年、月、日,你們知道什麼?

(生述)

同學們説了許多,是不是你們説的這樣?這節課我們詳細研究一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板書:年月日)

自學感悟環節

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張年曆,下面我們對它進行仔細觀察並獨立完成自學感悟表上提出的問題。(生觀察並獨立完成)

彙報: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的觀察結果?(生述師板書)

預設:

生:一年有12個月

生:1、3、5、7、8、10、12月每個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師:你觀察的是哪一年的年曆?

生:xx年的。

師:誰觀察的不是xx年的?(生舉手)

師:那你們發現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説的是不是一樣?

生:一樣。

(師隨即介紹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師介紹平年和閏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師:你是怎麼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師: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學都是這樣列式的嗎?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於365天。

師: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還有366天。

師:因為平年閏年2月天數不同,所以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師:我們做個舉手遊戲:聽到大有舉左手,聽到小月舉右手。(師生共做)

師:我發現總有出錯的同學,誰有什麼好辦法能讓我們很快記住每個月的天數?

生:拳頭法。(生並做介紹)

師:書上也介紹了這種方法,和你説的是不是一樣?打開課本48頁,看誰看得最認真。

(生看)

師:會數了嗎?

(師生共同看大屏幕數一次)

師: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兒歌法。

師:(師課件出示)每人讀三次,看誰先讀完。

師:“臘”是什麼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麼意思?

自學檢測環節

師:下面檢測一下大家對剛才內容的'理解。

(課件出示練習題:)

重難點突破環節

(課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數統計表)

師:同學們,從這個表中你們能發現什麼?

生:每相鄰的4年中有一個閏年。

師:平年和閏年為什麼會這樣有規律地出現?

(出示小資料並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師:根據這一規律,有人發現平年和閏年的出現與4有這樣的關係:(課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師:通過這些算式看誰能找到平年和閏年的祕密?

生:年份除以4有餘數的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沒有餘數的這一年就是閏年。

重難點檢測環節

(課件出示練習題:)

國小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做個加法表。(教材第5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現加法表中的簡單規律。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現規律。

難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教具學具:

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以前是老師給你們講,今天請同學們自己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加法算式。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師:現在同學們先在小組內把我們學過的10以內的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

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國小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藉助已有經驗,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係。

2.提高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運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數乘整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算法

教學難點:小數乘小數計算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一、複習導入,新知鋪墊

1.師: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數×整數的計算方法,老師這裏有一道題,“4.6×8”你們能算出來嗎?快拿起課堂練習本算一算。

2.師: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把4.6擴大10倍得46,積也就擴大了10倍。46×8=368,積368縮小10倍變回原來的積368÷10=36.8。

3.師:我們通過將小數轉化為整數,成功解決了小數×整數的問題。那小數×小數呢?你們會計算嗎?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小數×小數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師:接下來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列出三道算式,等會我們挑選一組同學的算式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在列算式時要注意小數不宜過長,不然不方便計算。

預設:2.4×0.8(一位×一位)、1.92×0.9(兩位×一位)、0.45×0.6(兩個小數都不大於1)

2.師:這三道題你們會計算嗎?拿起練習本,嘗試獨立計算。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

3.學生獨立活動,指名扮演

3.師:這三個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先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因數擴大,積也就擴大了相應倍數。要求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出來的積縮小相應倍數。

4.師:那看來小數×小數的計算難不倒同學們。先按照積的變化規律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再將得到的積縮小相應倍數得到原來的積。

5.師:那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這三道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再與同桌交流交流。

預設:它們的相同點在於都是小數×小數;不同點在於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兩位小數×一位小數。

6.師:仔細觀察因數和積的小數位,説説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第一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是2位小數;後面2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都有3位小數,而它們的積都是3位小數。我發現在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等於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總和。

10.師: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後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三、聚焦問題,突破難點

1.探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麼點小數點。

(1)出示例4:0.56×0.04

師:這道題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

(2)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

(3)師:在計算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麼新問題?

預設:0.56是兩位小數,0.04也是兩位小數,那積應該是四位小數,可是現在乘得的積224是一個三位數,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點小數點。

(4)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可以藉助之前學過的知識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利用之前學過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用0來補足小數位數,再點上小數點。

2.探究積與因數的大小關係

(1)出示:“做一做”第2題完成版本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都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算式,將每組題的計算結果和第一個因數進行比較,與同桌交流你有什麼發現。

(2)全班交流、總結規律

預設:通過觀察,第一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2.4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2.4;第二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1.2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1.2。我發現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這個數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內化提升

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怎麼樣的收穫?

2.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並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後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當積的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還知道了積與因數的大小關係。我們通過自主探索,將小數×小數轉化為整數×整數進行思考。再一次成功藉助舊知識幫忙解決了新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點:

能準確描述平移,旋轉,軸對稱的過程

教學難點:

能利用所學知識設計漂亮的圖案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學具花瓣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欣賞2008年奧運會會徽,提問與之相關的常識;上網瀏覽部分歷屆奧運會會徽,思考這些圖案的設計各有什麼特點並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導學生分析花瓣圖案是如何由簡單圖形A經過圖形變換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圖過程,教師講授四花瓣圖案形成的基本知識;

(2)學生自主學習具體的操作步驟;注意將語言敍述完整,括號中是幾個關鍵詞。

如: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得到圖形B以(MN)為對稱軸做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B

(3)要求學生思考:四花瓣相鄰兩個頂點與圓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據媒體演示的方法,你能將一個圓周四等分嗎?

小結:圖案的設計可能是一種方法的連續使用,也可能是幾種方法的組合使用。

3、合作探究書本37頁(2),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演示讓學生搞清做圖的方法和關鍵。

三、嘗試創作

1、把學生分成7個小組完成下面一題:以給定的圖形“○○、 △△、= ”(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線段)為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

2、請用基本的幾何圖形(如直線、射線、線段、角、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圓弧等),為班級“學習專欄”設計一幅題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報頭圖案3作品互評展示學生所畫的圖案,就創意和構圖進行自評和他評。

國小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師:上節課,我們和1000以內的數交上了好朋友。你認識了哪些數?知道了什麼?

師:我們來找找自己身上的數,今年你幾歲?知道老師的年齡是幾歲嗎?

師:誰的年齡大?

生:老師的年齡大。

師:你怎麼比較的?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比較數的大小。(板書:比較數的大小)

二、教學新授

(一)出示教學掛圖

師: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師:你能想到些什麼?

師:杉樹和松樹比,哪一種多?你怎麼比較的?

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1、因為312是三百多,285是二百多

2、因數312是由3個百、1個十和2個一組成,它比300大,285由2個百、8個十和5個個一組成,比300小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312在285的後面,所以312大於285;

……

(二)試一試教學

師:柏樹279棵,比松樹多還是少?

師:和同桌説一説你是怎能麼想的?

師:如果要比較286和285的大小,你會怎能麼想?

(三)總結比較方法

師:怎樣比較兩個三位數的大小?先看哪一位,再看哪一位?最後看哪一位?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把每個計數器所表示的'數寫下來

對照計數器比較每組兩個數的大小。

説説思考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結合各題中具體數的特點,相應地總結比較方法;

3、想想做做第3、4題

看圖、讀題

師:這道題中已知的數量是什麼?

要我們選擇的數量是什麼?

這兩個數量之間是什麼關係?

你是怎能麼想的?

你為什麼選擇這個答案?別的答案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

4、想想做做第5題

師:選擇不同的方法比較大小,和同桌説一説你是怎麼比較的?

四、課堂作業

659○956100○1000290○209

103○98482○484559○480

國小數學教案11

設計説明: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中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結合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看到物體的面。教材以這些為起點,安排學生看一看、畫一畫。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這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有利於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圖形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體會“形”與“體”的聯繫,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於創新的意識,發展其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並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大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各一張,小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各數張。

學生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各一個,釘子板,每個四人小組一張吹塑紙,印泥(有需要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激趣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吧!今天第三隻小豬為自己設計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房子)

師:小豬的房子都是用什麼形狀的積木搭起來的?你會分分類嗎?

(學生把積木分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類)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學具袋裏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積木拿在手裏,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個面,跟旁邊的同學説一説自己感覺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長方體,這個面是長長方方的,摸起來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體,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來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圓柱,(手指圓柱底面)這裏是圓的,摸起來平平的;(手指側面)這裏摸起來彎彎的。

師:大家剛才看到的這些面都在物體上,你們有沒有辦法把它們記在紙上呢?

生:(考慮後回答)有!

師:請小朋友先獨立想想,再在小組裏説一説,最後用你們準備的工具試一試,比一比,哪個小組辦法多。

(學生開始活動,每組學生把記下的面貼在吹塑紙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師:下面,我們請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説一種辦法,注意聽仔細,説過的辦法就不再説了。

生1:我們是把長方體放在紙上,照樣子剪下來。

師:你的小手真靈巧。

生2:我們把圓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紙上一拓,就留下了這個面。

師:你們的辦法真方便。

生3:我們是把正方體放在紙上,照着它的邊畫下來的.。

師:你這個辦法真好,願意表演給大家看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操作)

師:小朋友真是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簡單又實用的方法。現在,請我們全班小朋友在三個立體圖形中找一個你最喜歡的,把它的一個面記在紙上,好嗎?

(全班動手畫圖,教師巡視,適時點撥)

師:看一看大家剛才記下的這些圖形,你們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嗎?

生:知道,有長方形,正方形,圓。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上,想一下它們的樣子。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於這一觀點,在這裏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如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再畫一畫,讓學生體會"面"與"體"的關係,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

2、幫圖形娃娃找房間

師:平面圖形這個大家庭裏有這麼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已經認識了,現在它們想回到自己的房間,小朋友願意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房間嗎?(生:願意)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課前準備的大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請部分學生給隨手貼在黑板上的圖形找相應的房間。

師:你能説説為什麼這個圖形應該在這個房間裏嗎?

、鞏固延伸,實踐運用

師:小朋友幫助這些圖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間。可是,還有幾個淘氣的圖形跑到了我們的書法室,小朋友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師:其實,在生活中,這些圖形常常與小朋友見面。請大家在周圍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形狀與這些圖形是相同的。

學生走出座位,在教室裏尋找並交流。

師:(課件出示一些交通標誌)這是我們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標誌,它們又是什麼形狀呢?它們提醒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四、動腦動手,自我創造

1、圍一圍

師: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麼多,那你能動手來創造這些圖形嗎?(能)讓我們在釘子板上來“圍一圍”。請你拿出釘子板,自己來圍一圍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學生圍)

交流展示,説説你圍的是什麼圖形。

2、畫一畫

師:小朋友的動手能力真不錯!你們想不想來畫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們就在方格紙來“畫一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覺得怎樣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方便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對,我們可以沿着方格紙的邊線來畫,就比較容易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課件示範畫長方形的一條邊。)

畫好後交流,説説自己畫的是怎樣的圖形。

五、快樂遊戲,鞏固深化

師:剛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細,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

生1:能。我可以用圖形拼各種物體。

生2:我還可以用圖形畫出其它物體。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你想怎樣玩就怎樣玩,自己選擇辦法,沒有想到的可以先參觀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選擇。比一比,誰的設計最美麗。

(學生自行活動,教師巡視)

六、全課總結,活動延伸

今天你認識了誰,你能來説一説嗎?

請把你們認為最好的設計帶過來,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參觀學習。

〖總評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這節客課的重點是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並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而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能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技能,學習知識,我在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一年級實驗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整節課以第三隻小豬搭房子的故事導入,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巧妙地回顧了前面的學習內容。在認識平面圖形後,又創設了給圖形娃娃找房間等情境,使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整個學習活動充滿樂趣,學生在樂中學,趣中悟。

2、分組合作,求異探索。本課教學中時刻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新課部分,學生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自主操作,探索知識,充分體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思考,並且培養了與人合作的意識及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師也鼓勵學生大膽彙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求異思維,樹立自信心。

3、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採用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多媒體計算機的圖象、聲音、文字的綜合運用、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並做到正確識別。

國小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知識的價值,並在此過程中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知識目標:通過活動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

3、能力目標:經歷把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單明瞭、抽象概括的特點和優勢。

教學重點:

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

教學難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用字母表示數,有哪些好處?但要注意什麼?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等。請學生結合字母表示的運算定律説説其含義。

3、用s表示面積,c表示周長,a表示邊長,b表示寬,寫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運算符號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寫出來。

二、新授。

(1)引導學生看書提問:從圖、表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紅大30歲。 b、當小紅1歲時,爸爸()歲,??

師:這些式子,每個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齡。

(2)啟發學生: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齡嗎?(可讓同桌的兩個同學小聲討論)

結合討論情況師適時板書:

法1:小紅的年齡+30歲=爸爸的年齡

法2:a+30

提問:比一比,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表示方法,為什麼?讓學生髮表各自意見。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麼?30表示什麼?a+30表示什麼?

(a表示小紅的年齡,30表示爸爸比小紅大的年齡,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齡)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數?a能是200嗎?為什麼?

(3)結合關係式解答:當a=11時,爸爸的年齡是多少?學生把算式和結果填在書上。

2、小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僅可以表示運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數量。

引導學生看書討論:(可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1)從圖、表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舉起的質量嗎?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

(4)圖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舉起的質量是多少?

請小組派代表回答以上問題。

3、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p48做一做集體評議。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身高、體重情況,算算自己的標準體重,並討論:比標準體重輕説明什麼?如果比標準體重重,又説明什麼?

3、獨立解答p49第4題做完後在投影儀上展示評議。(問問字母、式子表示的含義)

四、作業:

1、獨立完成p50第5題

2、獨立完成p50第6題

解答第6題時可提問:u =t =讓學生掌握三種量之間的數量關係。

注意巡視指導求式子值的書寫格式。

板書:

a=30=11+30=45

課後反思: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現狀

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但是學生卻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實踐應用的能力。我國現有的數學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脱離,應結合實際生活所需的數學知識,來改造數學教材。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隨着教育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中數學知識,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國小生學習主動性,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同時,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優勢,然而這種創新精神也是需要培養的。教師不再按教材內容去講解,而是着創造性地選擇使用教材。改變原有的數學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身邊的數學問題,更開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就很難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能力的環境,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探索機會,加深學生對於數學的理解,挖掘學生的創造力。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生活中找到許多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收集起來和同學們討論,活躍課堂氣氛,並教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將生活時間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滿熱情地去學習數學知識。

三、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將數學中的理性知識轉變成生活中具體的問題,讓廣大國小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並通過學習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完善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轉變的過程,也能夠使廣大學生認識到數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數學的慾望。

(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過程

1、在課程進行之前,要培養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儲備學習能力

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珍惜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這是實現學生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重要環節。

2、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要對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密切的關注,並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國小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生長點和起步點。並在此基礎之上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數學教學工作。這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做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反饋工作

在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過程中,要重視教學反饋和評價。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與生活並非要達到嚴格意義上一致。它的開展是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實現學生由經驗的感性認識到理性的思維能力的轉變,最終再回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具體的問題,使數學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三)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1、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使用平實的生活語言

數學學科講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利於國小生理解和學習。數學教師應使用平實的生活語言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才能保證國小生對於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

2、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遊戲與活動

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生活經驗的成長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的最有效途徑是遊戲和活動。遊戲和活動可以極大地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增加教學趣味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

3、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研究

數學教學評價要特別重視數學評價體系的發展性功能,同時也要逐步淡化評價體系的選拔性功能,將評價工作作為改善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評價工作的開展既要密切關注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發展,也要重視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真正做到全面評價,既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綜合評價。

四、結語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能使數學教學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對於數學教學工作的更有效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協調好生活與教學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這些都是目前我們生活化數學教學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要確保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更好實施與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圓柱各部分名稱,建立圓柱體空間概念;

2.掌握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具體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幾何圖形。現在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圖形?

生:長方形。

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師:面積如何求?

生:長方形面積=長寬。(師板書)

師又拿出正方形,問相同的問題,然後把這個正方形貼在長方形旁邊。再拿出圓形。

師:圓的面積和周長公式是什麼?給什麼條件能求出圓的面積和周長?

然後把圓形貼在長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練習題進行圓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強調計量單位。

師又拿出長方體、正方體。當拿出圓柱體時,同學們都能回答是圓柱體。接着讓他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圓柱形物體。再讓他們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圓柱體(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問題時,先不要進行討論。)這時老師也拿出一些實物:手電筒裏的反光罩、罐頭盒、小鼓、印章、煙囱的半個拐脖,問這些實物叫不叫圓柱體?為什麼不叫圓柱體?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形體圓柱體。(板書課題圓柱)

(二)學習新課

1.圓柱體的認識。

師:現在找一個同學到前面摸一摸圓柱體有哪幾個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兩個面和周圍一個面。

師:上、下兩個面是什麼形狀?它們的面積大小怎樣?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面積相等。

師:我們把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板書:底面)

師:周圍的這個面是個曲面。我們把周圍的這個面叫做側面。(板書:側面)

師:我們把一個圓在平面上滾動一週,痕跡是一條線段。如果把這個圓柱在平面上滾動一週,它的'側面留下的痕跡將是一個什麼形狀?同學們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滾一下,能體會出是一個什麼形狀?

生:是一個長方形。

師演示:將圓柱體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與黑板貼的長方形一樣大。)

師接着拿出兩個高矮不一樣的圓柱體。

師問:為什麼有高有矮呢?由什麼決定的?

生:由高決定的。

師:什麼是圓柱的高呢?(板書:高。寫在長方形寬處。)看看書上是怎麼講的。(看書第50頁,找同學回答。)老師在圓柱側面上畫一條垂直於底面的線段,這條線段就是這個圓柱的高。

師出示投影,讓學生指出高。

師: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生:無數條。

師:高都相等嗎?

生:都相等。

師:現在我們來回答剛才舉的一些物體不是圓柱體的原因。(先讓同學們説自己手中的,最好讓本人説,然後再説老師手中的實物。)

師:我們講的圓柱體都是直圓柱。

2.圓柱的側面積。

(1)推導公式。

師:圓柱側面圖是一個長方形。下面同學們四人一組對照手中的圓柱體學具進行討論。

討論題目是:

a: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有哪些關係?

b:你能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嗎?

然後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生:這個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長方形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從而得出;圓柱體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用字母公式表示為:S側=Ch。

老師板書公式。

(2)利用公式計算。

例1 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老師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學們進行練習。投影練習題:

①一圓柱底面半徑是5釐米,高5釐米,求側面積。

②一圓柱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直徑的2倍,求它的側面積。

③一圓柱底面周長是12釐米,高12釐米,求它的側面積。

師:你能知道第③題圓柱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圖形嗎?

國小數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透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實際好處,瞭解比例尺的含義,並且明白什麼是圖上距離,什麼是實際距離。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透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構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和創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透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圖,簡易建築圖紙。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這天,老師要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反應潛力,你們準備好了

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單位轉換”)

2、學生羣眾回答。(個別難題,教師引導計算,並且提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注意學生的鼓勵表揚)

3、創設情境

(1)師:這天我們班的兩位同學產生了一場爭論,你們想明白是怎樣回事嗎?

(2)學生情景表演。(師播放動畫)

(3)透過剛才的觀看,你們會支持哪一位同學呢?你有什麼辦法把操場畫進本子嗎?

生:按照必須的比例縮小。

(4)教師:你的想法很對,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長80米,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寬60米?

生1:用8釐米表示80米,用6釐米表示60米。(板書)

(5)其他同學認為他説的對嗎?我們一齊來表揚他。

4、師:此刻,在我們的'黑板上出現了兩組量,這兩組量中,哪組是我們畫在圖上的距離?(8釐米和6釐米)哪組是實際生活中的距離?(80米和60米)

5、小結:我們把畫在圖上的距離叫圖上距離,把實際生活中的距離叫實際距離。(板書)

6、師:當我們用8釐米表示80米時,實際上把80米縮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們一齊來看看他們的比是多少?

(引導:比的前項和後項單位要統一,再劃成最簡整數比)

板書:8cm:80m=8cm:8000cm=1:1000

7、繼續引導,並板書:6cm:60m=6cm:6000cm=1:1000

8、師:那裏的1:1000説明我們用圖上距離1cm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釐米?(1000釐米)

9、小結:像這種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叫比例尺。我們這天要學習的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二)探索發現

1、揭示比例尺的好處。(課件播放)

教師補充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公式轉換: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補充説明比例尺的特點:比的前項與後項單位要統一,並且是最簡整數比。例如:1:100或1/100説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100cm。

3、小組比賽,説一説:以上比例尺分別説明了什麼意思?

舉例:1:200説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200cm。

(分組回答)

4、師:仔細觀察,這些比例尺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

師:為什麼要寫成前項是“1”,而不寫成前項是別的數字呢?

生:這樣能夠清楚的看出圖上距離代表實際距離多少釐米。

師:真了不起,真是一針見血。

5、師:同學們此刻看到的是老師的房屋平面圖,你能從看到哪些呢?(課件出示房屋圖,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卧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師:你觀察真仔細!比例尺1:100是什麼意思?

(學生討論、彙報,教師引導)

學生1:圖上1釐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釐米。

學生2: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7、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此刻請大家量一量,圖中我的卧室,長是()釐米,寬是()釐米。()

算一算我的卧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生彙報,教師在課件上記錄)

8、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板書:黑板左側)

生1:先量出卧室的長4釐米,實際長=4釐米×100=400釐米=4米

生2:再量出卧室的寬5釐米,實際寬=5釐米×100=500釐米=5米

生3:卧室的實際面積是5×4=20平方米

9、師:誰能算一算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10×11=110平方米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師:我打算在父母卧室北牆正中開一扇寬為2米的窗户,在平面圖上就應畫多長距離呢?

2、引導計算

(1)題目中,2米是什麼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我們就應如何計算圖上距離?

板書:2米=200釐米200×1/100=2(釐米)

3、師:笑笑在本子上用8釐米表示了我的卧室的長,圖上1釐米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釐米?你是怎樣算的?

板書:4米=400釐米400÷8=50(釐米)

4、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課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師:題目中,已知哪些條件?(圖上距離6釐米,比例尺1/)

師:根據以上條件,北京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

(生獨立計算,羣眾回報)

(四)總結深化、拓展延伸

1、師:這天我們主要學習並認識了比例尺,明白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比例尺。這天所學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離縮小,我們能夠把它叫做縮小比例尺,為了計算方便,前項一般為1。但是有時我們也需要把一些小的東西放大,因此我們把這樣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後項一般為1。

2、師:透過這天的學習,你們還學會了哪些?

六、板書設計

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2米=200釐米

實際長……8cm:80m=8cm:8000cm=1:1000

200×1/100=2(釐米)

實際寬……6cm:60m=6cm:6000cm=1:1000

4米=400釐米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400÷8=50(釐米)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答:比例尺1:50

七、課後反思

《比例尺》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情境再現,建立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本課資料距離學生生活較遠,雖然在今後的地理,製圖等知識中,會有所體現,但是以目前六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講,卻不會接觸。所以,我將導入情境設置在學校的範圍內,透過讓學生表演談話情境,引出問題:“你能把學校的操場畫進本子嗎?”利用這樣的導入,很快拉近了本課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在講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又以卧式的建築圖引出了計算練習,有一次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在動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透過讓學生設計製作校園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如何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計算數據,如何作圖等。在彙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3、適當點撥,大膽放手。

新課標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如何充當號者一主角呢?我認為,教師既然是引導者,教學中的講解和點撥是必需的,教師既然是組織者、參與者,講解和點撥又應是適時適度的。在將本課概念講授清楚以後,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務,而教師的大膽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彙報的過程中,教師再進行一些適當地點撥,即實現了教學目標,又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變得簡單自如。

4、對於學生的理解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評價。

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引下,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數學學習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既要尊重學生的數學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學生的數學思維成果。

在教學中,求比例尺時,學生出現了多種求法,我就循着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我和學生在認真傾聽學生講解的同時,對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與評價,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並且説明,學生能夠有自己不一樣的解法,但要注意書裏的規範與完整。

總之,要遵循學生學習心理規律,就要尊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和感悟中總結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在掌握知識,提高潛力的同時,學會學習。

國小數學教案15

第1課時 雞兔同籠

教學內容:P116頁的練習二十五的第2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複習“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過程與方法:能熟練用列表、假設等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複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遷移思維的能力,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熟練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再一次親歷列表法、假設法等解題的過程,深刻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教學難點:建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學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雞兔同籠”是一道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許多小數數學問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

師:你知道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有幾種方法嗎?通過比較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

生1:列表法,適合數據較小的問題。

生2:假設法,一般情況都適合,數量關係比較容易理解。

師:今天我們複習“雞兔同籠”問題。

二、自主探究

師:擺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兩個圖形之間沒有公共邊)你能算出分別擺了多少個三角形和多少個正方形嗎?(學生回答)

師: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的票價是成人每人30元,兒童每人15元,買門票共花去210元錢,其中兒童有幾人?(學生回答)

師:三年級(4)班48人去北海公園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條,每6人克坐滿一條大船,每4人可坐滿一條小船,且每條船都沒有空位,他們租大船和小船各幾條?(學生回答)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複習“雞兔同籠”問題,你有哪些收穫?

生1:藉助列表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生2:我學會了化繁為簡的學習方法。

生3: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性。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總結得出: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先提出假設,如果假設後的情況與實際不符,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藉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後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假設、調整、檢驗)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假設→調整(列表、畫圖)→檢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