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最大公因數評課稿

來源:文萃谷 3.2W

指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整數,如果有一個整數是它們共同的因數,那麼這個數就叫做它們的公因數,也可以説成"公約數"。數學最大公因數評課稿,歡迎大家閲讀

數學最大公因數評課稿
  篇一:數學最大公因數評課稿

授課教師:祁小娟老師

一、評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P45填一填及練一練1、2、P463、4。

二、評教學目標:我認為祁老師目標明確、到位。

1、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準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三、評教學重點:重點突出。

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四、評教學難點:難點設置合理。

靈活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五、評教學內容的地位:教學內容地位的聯繫較好。

祁老師是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是為今後學習約分的關鍵性知識點打基礎。

六、評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合理,1、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2、通過講練結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大多數學生能準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突破了教學難點。

(一)複習

通過複習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揭示課題。

(二)揭示課題: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三)通過課本內容填一填 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1)12=( )×( ) =( )×( ) =( )×( )

18=( )×( ) =( )×( ) =( )×( )

(3

) 12的因數 18的因數

兩個數公有的因數是公因數。

公因數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四)通過P463填一填。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且能準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同時突破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五)讓學生小結: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①先找出各個數的因數

②找出兩個數公有的因數

③確定最大公因數

(六)通過P45 練一練1找兩個特殊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兩數是倍數關係,最大公因數是較小數)來突破教學難點:靈活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1、8的因數:

16的因數:

8和16的公因數:

8和16的最大公因數:

2、觀察8和16兩個數字的關係(倍數關係)公因數是1、2、4、8,最大公因數是8,它是這兩個數中的較小數。

4和8 9和3 28和7

3、小結:兩個數是倍數關係時,較小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

數。

(七)用找因數的方法找出5和7,2和3,11和19,3和7

的公因數和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小結:兩個不相等的質數,最大的公因數是1。

(八)找1和2 , 5和6,8和9, 15和16的最大公因數。 小結:相鄰兩個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九)總結:我們今天學習了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各個數的因數

③確定最大公因數

,較小數是這兩個的

2

兩個不相等的質數,最大的公因數是1。

(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七、幾點教學建議:

1、找因數複習不到位;

如:(1)12=( )×( ) =( )×( ) =( )×( )

18=( )×( ) =( )×( ) =( )×( )

要先講清楚12等於多少乘以多少……,這些數都是12的因數。

2、內容多了一些,怕五年級的學生不能完全接受。

3、練習題安排的稍有不妥,對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的題目可再增加幾題。

  篇二:數學最大公因數評課稿

  一、分析基礎知識,準確制定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因數、倍數的含義,初步學會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知道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劉老師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準確地制定了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結合解決問題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能力目標:一是在探索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意義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操作,猜測、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

  二、在現實的情境中教學概念,藉助直觀操作活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在一張紙上“鋪地磚”來讓學生盡情擺一擺,觀察、分析、思考,找到規律,必須是兩數的共同因數才滿足司老師的要求,得出公因數概念,選擇哪種地磚鋪的最快,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充分發揮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他們在充分的動手中獲得新知,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新知。 以往教學公因數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因數,然後讓學生髮現有的因數是兩個數公有的,從而揭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而本節課劉老師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形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公因數和最

大公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首先,劉老師從“正方形的邊長可以是幾分米?最長是幾分米?”這一問題切入,引導學生用邊長不同的正方形方格紙片去擺,通過操作,發現邊長分別是1分米、2分米、3分米的正方形紙片才能正好將長方形紙片擺滿,且無剩餘。用邊長4分米、5分米、7分米的正方形紙片不能擺滿,有剩餘。其次對正好擺滿和不能正好擺滿的原因作出解釋。從而揭示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含義,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把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

  三、把握內涵外延,準確理解概念的含義。

本節課突出概念的內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教學中,劉老師首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找出16和12的因數,然後藉助直觀的集合圖揭示出“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這句話的含義,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這樣安排有兩點好處:一是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體會公因數的實際背景,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於改善學習方式,便於學生通過操作和交流經歷學習過程。本節課劉老師注意利用反例,來凸現公因數的含義。在用集合圖法來表示16和12的公因數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4是18和12的公因數嗎?從而讓學生明白4只是12的因數而不是18的因數,4不是18和12的公因數,不能填在並集裏,從而進一步明確公因數的概念。

  四、找兩個數的公因數,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樣化。 劉老師準確把握和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把重點放在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上來,鼓勵學生找最大公因數方法的多樣化。

如教學“怎樣找12和16的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時,引導學生運用了多種方法,可能從12的因數裏面找16的因數、列舉法、對比法、集合圖法等等。 最後教師還補充介紹互質數的相關知識。而這個知識點教材只在“你知道嗎?”分別作簡單的介紹。。試想,我們把這些聯繫緊密的概念集中在一節課或一段時間內,採用交叉對比的形式出現,會更有利於學生整體地把握知識結構,便於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舉一反三。 本課教學後預設,學生對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可能還有些模糊不清,課後,作業可能出現一些錯誤。因此,在教學新知的同時,設計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層次要分明,在概念的反覆對比內化中,讓學生紮紮實實地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內在含義。從而使學生拓展對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認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