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公開課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5.63K

《土地的誓言》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寫於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調子是悲愴的。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土地的誓言》公開課教學設計,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土地的誓言》公開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與體驗

1、導入新課

有一部電影叫《未來水世界》,主要情節是陸地被海水淹沒後人們為尋找陸地而展開的鬥爭。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對陸地的嚮往。是啊,面對生我們養我們的故土,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後,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着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2、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説説自己的感受,創設情境。

3、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c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4、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5、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後教師正音並進行肯定評價。

自主研讀與賞析

1、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瞭解的東北信息,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後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藉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2、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慾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説明。

3、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問題一: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

問題二:

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探究與反思

1、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學生小組充分探討交流後,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麼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麼特點?為何選取不同景物?

*學生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是為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衝擊力。

後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着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後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3、學生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作業佈置: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你的家鄉留給你這樣的印象?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字數不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