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24W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近乎散文詩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眾多的鮮明的意象和豐沛激越的情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七年級《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七年級《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1】七年級《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昨天,我教了抗戰時期東北作家羣的頂樑柱端木蕻良寫的《土地的誓言》。這篇抒情散文,充溢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教學這節課,我深刻的認識到:

一、語文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關。

《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的學習,沒有歷史、音樂、地理學科的輔助學生很難接受,單純在語文學科範圍內學特別枯燥無味。通過教師設計課前鞏固翻閲歷史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東北三省,頭腦中有印象及淪陷的歷史經過,課中很好的體會被淪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課時讓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瞭解我們通遼市歷史上歸吉林省管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平時看到學生不願讀書、寫作業,卻有興趣唱歌、抄歌詞,故從網上下載《九。一八》、《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等歌篇給學生,投其所好,課上讓其唱、讀,給其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順理成章的引導他們去寫作,使其有內容可寫,有格式可依。音樂的旋律使學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覺中促使他們願學、樂學、愛學、學好。

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導演

教師在課前周密的設計環節固然很重要,但是實施是關鍵,它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本課教師設計的環節,都將學生自然推倒演員的位置上,教師的不適時機的引導,教師的配樂朗讀,將學生導入遙遠的戰爭年代,讓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有引導學生入境,將課文的內容清楚的理解;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發揮創新寫作,教師時刻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盡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尤為重要

本篇課文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如按舊的教學模式教師灌輸,學生無味的聽講,這節課只能講結構層次,語言特點,學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師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整篇課文僅用二十五分鐘左右時間,這樣,留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創新寫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活思維,提高寫作水平。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今後熟練運用在課堂教學中。

  【2】七年級《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第一遍看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覺得有點生澀,文章修辭手法多變,景物疊加、詞語移用、人稱變換等等,使文章缺乏理解上的容順。然而即使如此,卻依舊能感受到到洋溢在文章之中的噴薄情感。是悲憤,是感傷,是低沉,是激昂,一種感動在閲讀時油然而生。

編者的意圖很明顯,是想把它作為一種“愛國精神的顯現”的文章放進這一單元。然而對七年級學生來説,那種背井離鄉之苦,家破國喪之痛是根本無法體味的,再加上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抒情性、散文化的特點,使得文本的理解都成問題,更不用説去感受文字的內涵了。

那麼,究竟用不用去講解文本中所傳遞的信息呢?譬如文章中所描繪的景物,譬如運用的抒情方式等等。再讀文章,覺得還有很多東西難以理解,尤其是本課的練習題繁多瑣碎,涉及詞語、句子含義的有很多,究竟是否有必要去講解這些東西?

這篇文章是作者借回憶自己的故鄉的景物,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抒發要收復故土的願望。那些形式都只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情感而已。我頓悟只要能感受了作者的噴薄情感,難道不是一種獲得麼?語文非得解析文章,咀嚼詞句才行麼?“不求甚解”也是一種解法吧!於是,我以“創設情境、激發情感;以文動情、以情感文”為目標設計了教學過程。

  【3】七年級《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一、引入情境,營造氣氛,感悟時情

《土地的誓言》是現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十週年而抒寫的。當時,“九·一八”事變已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還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而作者作為其中的一員,再也難以遏制心中強烈的思鄉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發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來!我願付出一切!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不難理解,因為他們運用身邊的資源,已經瞭解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因而課堂氣氛很融洽,也很濃厚。

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我根據本單元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這個總的教學要求,以及這篇課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讀,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語,學會使用呼告、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這個特殊要求,為此我設計的三維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和互相切磋,在薰陶感染中讓學生感受舊中國的苦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三、面臨的問題及糾正措施

在課堂上,學生似乎沒有問題,好像什麼問題都會……

面對這樣的尷尬,我思考了許多,分析了產生這樣局面的原因,那就是學生擔心問問題會被同學看不起,沒有問問題的意識。

我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是讓要讓學生產生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

1、要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增強學生的懷疑意識。

2、要讓學生敢問、愛問,必須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