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教案蘇教版

來源:文萃谷 2.14W

導讀:《社戲》是魯迅的小説,收錄在其小説集《吶喊》中。"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社戲教案蘇教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社戲教案蘇教版

教材分析:

《社戲》是蘇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是小説。就內容而言,是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地位從教材所選的篇目數目就一目瞭然。

但魯迅作品很多老師認為難教,學生認為難學,甚至有些人提出要減少、去除魯迅文章等不當言論。我覺得我們還應該記着郁達夫説過的這句話:“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所以我以為講好魯迅文章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

而魯迅的小説中,寫的最具情趣的就是這一篇,雖是作者成年後回憶童年生活,卻以孩童的視角和心理寫童年,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爛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經歷。因此學習這篇課文,要力求激發孩子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小説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題,精妙的語言。力求講好第一篇魯迅文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與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江南農村的熱愛對淳樸善良民風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景物描寫對抒發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主題的理解。

(2)心理描寫方法的領悟與運用。

學情分析

《社戲》是七年級學生接觸的第一篇魯迅小説,學生對小説的基礎知識還比較陌生,但這篇小説寫的是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從預習的情況來看,面對自己較熟悉的童年生活,學生喜歡探究,喜歡發問,但對作者要表現的主題並不十分清楚,從提的問題“題目為什麼不是看社戲?為什麼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夜的戲到底好不好看?”等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對小説主題的理解是難點。從學生平時作文情況看,描寫能力弱,敍事流水賬比較多見,所以讓學生領悟本文精彩的細節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方法,學會敍事中描寫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法:讓學生在自讀中感知質疑,在合作中探究解疑,在討論中領悟方法,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設計思路:

在第一課時學生自讀全文,質疑問題,檢查預習,理清寫作思路,重點解決看戲前的情節與看社戲的關係。第二課時解決看社戲具體寫了哪些事件,戲後餘波寫了哪些事,從事件和人物的語言描寫角度概括人物形象。第三課時分析看社戲環節的心理描寫,體會心理描寫方法,理解文章主旨。

《社戲》第一課時

導入:

先讓我們來看一個同學的作文片段。

“運動會開幕式開始了,我們邁着整齊的步子走向主席台,在主席台前面,我們先變隊形,全班同學變成一個“文”字,然後是喊口號,喊完口號,大家又變成四隊,然後邁着整齊的步子退場。接下來,我們又進行了廣播操比賽。廣播操比賽後,運動會正式開始了。第一項是……”

這是一個同學寫的《運動會花絮》的作文片段。大家評論一下,這段文字寫的怎樣?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看不到作者的心理和感受,自然也體會不到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流水賬”作文。平淡無味,面目可憎。可是,有同學説,我不會寫心理呀,寫也只是一個詞,“緊張”或“難過”,然後就沒詞了。這節課我們就重點解決這個問題,《社戲》中“看社戲”環節的心理描寫極為精彩,只要大家努力,一定會學到心理描寫的方法。

環節一:析手法

探究:第二部分“看社戲”過程中的心理描寫極為精彩。能否找出具體語句賞析文中“我”波瀾起伏的心理變化。

前面我們已經理清了看社戲環節的主要事件有

第一層(4--9)戲前波折

第二層(10-13)月下前航。

第三層(14-21)趙莊看戲。

第四層(22-30)歸航偷豆。

推敲作者的寫法

話題一:分析(4-9)段,分析戲前波折部分文中的“我”從盼看到看不成最後又看成的複雜的心理變化。

話題二:探究(10-13)段,分析文中“我”看戲途中的心理變化。景物描寫與人物心理的關係。

話題三:探究(14-21)段,分析趙莊看戲過程中小夥伴們的心理變化。分析戲到底好不好看。

話題四:探究(22-30)段,分析歸航中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什麼心情。重點寫了偷豆的事。這時“我”的心情和看戲時有何不同?

總結:作者用生花的`妙筆、細膩的描寫將看社戲的經過寫的搖曳多姿,心理變化波瀾起伏。用了多種手法來寫複雜多變的心理。你學會了嗎?

神態描寫顯心理 側面烘托寫心理

想象場景寫心理 動作描寫現心理

景物描寫襯心理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展示

環節二:悟主題

探究質疑:戲不好看,豆再吃也普通,為何文中結尾卻説“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熱情友愛的夥伴、淳樸善良的鄉民,這些甜蜜的童年回憶難以忘懷。表現作者對嚮往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

總結:迅哥之樂不在戲,在乎山情之間也,人情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於戲也。

(學生活動:小組展示)

環節三:練手法

續寫人物心理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説道,"這真是大市鎮裏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説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嚐嚐去……"他於是打着楫子過去了。

請想象一下迅哥聽了六一公公的話後心裏會想些什麼?嘗試用今天學會的心理描寫的方法寫出迅哥此時複雜的心情。

學生活動:在實踐中學會運用,展示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