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如何做好計算能力試題

來源:文萃谷 6.96K

考研數學的考察注重計算能力,這一隻以來都是數學的考察特點之一,因此考生在複習數學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強化自己的計算能力。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數學做好計算能力試題祕訣,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考研數學如何做好計算能力試題
  考研數學做好計算能力試題方法

▶典型題

這裏所説的典型題就是基礎題,教材課後習題以及參考書的基礎題都屬於這類。做這種題時要有這樣一種態度:做題是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檢驗,在做題過程中不能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要積極、主動的思考,這樣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知識,所學的知識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具有獨立的解題能力。

例如線性代數的計算量比較大,但出純計算的可能性比較少,一般都是證明中帶有計算,抽象中夾帶計算。這就要求考生在做題時要注意證明題的邏輯嚴緊性,掌握一些知識點在證明一些結論時的基本使用方法,雖然線性代數的考試可以考的很靈活,但這些基本知識點的使用方法卻比較固定,只要熟練掌握各種拼接方式即可。

▶歷年真題

真題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純粹的做題,哪怕你做個三五遍也是一下就做完了,所以在做真題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把每一年的真題當做考試題來做,把握好時間,將做每份真題的時間控制在兩個半小時之內,做完之後按照考研閲卷人給出的評分標準對自己的試卷進行打分,記錄並分析試卷中出錯的地方,找出與閲卷人所給答案不符合的地方,逐漸完善自己的做題思路,逐漸向閲卷人的思路靠攏。另外,除了做真題之外大家還要學會總結歸納歷年真題,將歷年真題中的考點列成表格,這樣可以有助於大家預測考點。

▶模擬題

模擬題從難度上來講一般都是高於真題的,對於這類題就是用來拓展自己的習題領域的,所以不要太過糾結於做得好不好,即使做的不好也沒必要太灰心,如果你都能做了,那就直接去出題而不是考試了。

另外,建議考生在複習時準備兩個筆記本,一個是整理自己在複習當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識點、公式、定理:另一個是錯題本,把自己在複習中遇到的錯題積累起來。在複習前期時看不出這兩個本子有什麼重要作用,但越複習到最後就會發現兩個本子的重要性了,這兩個本子就是考研衝刺複習時適合自己的複習資料。

  考研數學做模擬題要規避的誤區

▶誤區一:練習重量不重質

許多同學為求穩求全,唯恐錯過任何新的題目,凡是市面上出現的試題都想買回來做上一遍。要知道每年新出的各種科目的.練習題起碼有2000多種,要在短短的幾十天裏都做完是根本不可能的。

建議同學們適當選擇2-3套模擬題,可優先選擇所看參考書配套的練習題——便於查漏補缺,再選擇名師所出的模考題——便於重組知識點,然後參考最後十多天考研輔導機構或考研專家所出的押題性質資料。

▶誤區二:時間規劃不科學

有許多同學認為,到了備考階段,練習模擬題應該嚴格按照考試的時間及科目來進行,以便找到臨場的真實感覺並調整好生物鐘,進入百分之百的臨考狀態。例如,許多人很早就開始選擇循環兩天進行一輪模擬考:第一天早上安排政治,下午英語,第二天接着是上午數學(專業課一),下午專業課二。但這樣的練習缺乏“系統性”,犯了複習的大忌。因為這樣的安排只能簡單地對一下答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錯誤;有的同學草草對完一遍答案後,就會糾結於所考分數,容易忽略對所考題型和知識點的進一步總結,然後又為了完成複習計劃匆匆進行下一輪的模擬考,導致一整套題做下來收效甚微,這就陷入了“為練習而練習”的誤區。練習重要的目的是查漏補缺,側重檢驗知識點,要把錯題和新的解法、新的技巧整理出來。去年曾以354高分進入北大數學系複試的舒冰同學介紹她的複習經驗時説:“我複習每一個科目都是以天作為單位,例如今天一整天連續做2-3套數學習題,然後要花5個小時左右對答案,整理糾錯筆記,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串一遍。明天再換成專業課,以此類推。這樣每一天都能保證每套題目都做出‘味道’,一個科目有階段性的收穫。”

▶誤區三:糾結分數,忘了總結

同學們做模擬考題,關注的往往是模擬考的成績。分數高了容易放鬆,分數低了就會失落,心情會隨着分數大起大落。一個去年的成功同學的備考經歷:模擬考難度要比正式考試難很多,所以很多同學在11月、12月的模擬考分數都不理想。有一個同學在最後一次模擬考試後放聲痛哭,甚至説不想去參加考試了。經過研友多次溝通才鼓起勇氣踏入考場,最後數學考了滿分。這種情況每年都會發生。大家要相信,經過長時間的反覆練習後,自己在知識基礎、應試技巧、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已經得到提高。做模擬考題的主要目的還是查漏補缺,有不懂的題目高度重視,多花時間攻克。

▶提醒:模擬題僅僅是模擬題,不能完全與真題相提並論。特別是裏面的題型、知識點往往偏全、偏難,要拿到高分不太容易。同學們不需揹負太多的心理負擔,記住需要查漏補缺的知識點,對於考分則要過後即忘。

  考研數學做題練習需遵循原則

1.思考着去做題,去總結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惑,做了很多題但不會的題還是很多,最可氣的就是很多題明明做過,但是再遇到還是不會做!這就是很多同學存在的通病,不求甚解。總以為不會做了,看看答案就會了,並不會認真的思考為什麼不會,解題技巧是什麼,和它同類型的題我能不能會做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提醒大家要學着思考,學着“記憶”,最重要是要會舉一反三,這樣,我們才能脱離題海的浮沉,能夠做到有效做題,高效提升!

2.側重基礎,培養逆向思維

很多時候,備考者會陷入盲目的題海中,這也是很多考生對數學感到頭痛的原因所在。其實在前期複習知識點的時候,就應該把定義、定理的推導作為一個重點內容,重視推導和例題中的方法與技巧,認真分析這些方法,將它們套用到相應的練習題中,比做大量的重複練習要高效得多。

同時,思維習慣大大影響着學習效果。當進入考研數學複習備考的時候,大多數人繼承了以往學習的習慣,思維也基本上定型了,也就是進入了定勢思維。習慣性思考方式在一方面有優勢,另一方面也制約着學習成績的提高,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慣性思維!

3.做題有始有終,提高計算能力

數學不等於做題,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學好數學一定要做題,那麼如何做題?我們説基礎的紮實鞏固是根本,再這個基礎上進行做題。同時,提醒大家的是複習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拿到的數學題一定要有始有終把它算出來,這是一種計算能力的訓練,尤其是計算量大的時候,如果沒有平常這樣一個訓練,在實際考試的時候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心有餘力也足的。

4.深入思考,善於總結

考試裏不僅僅是考察我們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問題,還涉及到我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問題,所以僅僅是依靠教材很難把它這種考試命題的特點歸納總結出來,因此要了解考試,歷年考試的真題作為準備去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同學是必備的。

大家選真題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能不能通過真題的分析幫助我們真正的歸納總結這樣一些題型出來,針對每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分析和討論在分析討論過程中間,有沒有一些可能的變化情況,這些變化情況到現在為止,考到了哪一些,那一些就是我們下一步複習應該注意的,這樣每一部分你都能夠這樣去歸納、總結或通過這種相關的輔導書幫助你歸納總結出來了,複習就更有針對性。

5.揣摩真題,把握方向

真題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經過十幾年的考試,相當多的題目模式已經定了下來,很多考研題目都是類似的。考研真題經過千錘百煉,在思想性上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需要多加揣摩。尤其是近兩年的考題,反映了命題者出題的方式和思路,更要注意。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把真題重視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