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烙餅》評課稿(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1.2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烙餅》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烙餅》評課稿(精選6篇)

數學《烙餅》評課稿 篇1

我評的是李xx老師執教的《烙餅》一課。烙餅問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是一節數學活動課,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新增的內容。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有一些感性上得認識,教學目標明確,全面,切實可行。

一、本節課通過簡單的生活事例沏茶、烙餅等活動,以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最佳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友好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選擇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學會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同時感受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整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在本課中,探究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烙2張以上的餅所需的最短時間的規律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弄清烙兩張餅的方法,有了前面烙一張兩張餅的感性經驗,在探究怎樣烙3張餅時,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餅”,進行直觀的實際操作,通過邊想邊擺邊説,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體驗烙餅的不同方法,在學生彙報、展示完烙3張餅的方法後,引導學生比較思考,從而尋找到烙3張餅的最優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次引領全體學生動手實踐,用最佳方法烙3張餅,通過此次操作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的認知,有效地突出了重點。在解決本節課的難點時,老師用表格分別呈現出烙2張至多張餅所用的最短時間,通過獨立思考,同桌研究,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得出烙餅張數與所用時間的關係以及烙餅的張數不同方法也不同。總之,無論是突出重點還是突破難點,教師都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理解優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隨着多媒體的普及,許多老師只着重於的使用而忽略了黑板上的板書,而事實上板書是很重要的一環,板書應該要將該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條理、美觀地板書在黑板上,貫穿於整節課當中。李老師這節課就很重視板書的.設計,有標題;有烙餅問題的列表對比(張數、方法、次數、時間)方便學生觀察張數與次數的關係,也清楚看出2張餅數是用同時法,3張餅數是用交替法,4張是2+2,5張是2+3等,也很直觀地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最少用時=張數×每面時間”;還有烙餅問題的計算公式“最少用時=張數×每面時間”等等。

數學《烙餅》評課稿 篇2

今天聽了李老師的一節烙烙餅的課,有以下感受:

1、新知學習前的鋪墊有效有趣。

由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煮雞蛋中的數學問題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做事情要選擇最優的方案,節省時間節省資源的道理。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優化的思想,學生很容易容易理解。維新課的學習也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動口過程中,經歷知識的發現總結過程。

老師讓學生藉助學具操作,經歷探索“烙餅”中數學知識的過程,逐步掌握烙餅的最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3、體現學生根據學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在烙一張、兩張餅時,教師是採用引導交流,操作驗證的方法,得出烙餅所需時間的,在本節課的難點地方,也就是3張餅的烙法探究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教師要求明確,預設充分,如為了方便表達交流,教師讓學生提前在餅上標號,標正反,並且要説説填表的方法。想法還是挺好的但在填表方法呈現上好像不是太及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演示呈現統計的過程,我認為能把烙餅的過程清晰形象的記錄在黑板上,同時對後面的探究也起到借鑑提示的作用。

4、教師有意的將餅的張數分成單雙數分別探究,利於學生對規律的記憶。可見教師是在設計上還是動了心思的。但我認為,這樣有利有弊,好像是教師在把規律暗示給學生,如能按順序充分的讓學生動手動口交流烙餅的方法,有了前面烙3張餅的方法鋪墊,也許學生會出現不省時的方案,但肯定會有學生髮現並提出最優方案的,這樣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比較了,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最少時間的方法時就相對要容易許多。

數學《烙餅》評課稿 篇3

聽了李老師教學的《烙餅問題》這節課,我頗有感觸。

我認為李老師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

一:情境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揭示課題。

用日常生活的煮雞蛋情景引入,煮一個雞蛋5分鐘,煮六個雞蛋需要幾分鐘?學生有的説5*6=30(分鐘),有的説是5分鐘,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今天教學的重點,最優方案的選擇。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講授烙餅問題時,李老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模擬烙餅過程,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中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和生活型,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選擇最優方案。

三:充分發揮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探究三張烙餅的最優方案時,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然後填寫表格,最後組長彙報結果。一系列的活動,教師都放手放學生去進行,教師只是做必要的引導,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四:教師善於引導點撥學生。最後教師組織學生認真觀察表格,鼓勵學生:“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有的學生一眼就發現“餅數增加1,分鐘數增加3”這一規律,而沒有學生得出如教學參考書上所講的方法。教師及時引導點撥,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地烙,最後3張餅按上面的最優方法烙,這樣做最節省時間”。

建議:

1.在小組彙報烙3張餅的問題時,由於要説清楚3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教師不妨在黑板上稍加板書,便於學生下一步的理解。

2.在組長彙報時,教師應給學生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讓學生説完後,教師再做説明和引導,不應急於打斷學生的思路。

3.四人小組活動時,我發現每組基本都是隻有兩個人蔘與,其餘兩個人並未參與其中,教師不妨採取兩人一組進行活動,儘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明確烙3張餅後教師讓同桌説説剛才的最優方案,我認為有點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4.教學時,我認為教師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最優方案的引導和點撥:“要烙幾張餅—一共要烙幾面—每次最多烙兩面,至少烙幾次—最後計算需要的分鐘數”,這樣一步一步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而且也有利於學生最後對於規律的理解。

5.最後的規律呈現時,我認為“餅數*3=分鐘數”這樣的規律其實更簡單,更直觀、更符合他們的理解特點,把餅數分成單數和雙數學生會無形之中感覺困惑感。

數學《烙餅》評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這次我有幸聽了我們組六位老師的課,令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對何偉老師上的《烙餅問題》一課作一個簡單的點評,説得不對的地方,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烙餅問題”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主要通過討論烙餅時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節省時間,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應用”。

烙餅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家務勞動,但裏面藴涵的數學問題和數學思想卻是深刻的,教材的編排目的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烙餅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從而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思想,讓學生體會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何老師把乍一看枯燥無味的烙餅問題一課講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他為什麼能講得這麼精彩呢?我認為只要是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謎語引入,提起興趣

這節課何老師以“合理安排時間”為線索展開教學,抓住學生好奇的天性,巧妙地設計了“珍惜時間”的謎語揭開話題,引入新課。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合理安排時間”,又能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提問有針對性

何老師通過出示了一幅烙餅圖,讓學生分析其中的數學信息。問學生怎麼烙,怎樣烙花的時間最少,烙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三、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

課一開始,何老師很好利用了烙一張餅和二張餅的方法,並提問學生:烙一張餅和烙兩張餅的時間為什麼一樣?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在烙餅的過程中,一隻鍋同時烙兩隻省時的概念。接着重點與學生探討了三張餅烙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組織學生同桌討論,彙報,演示,進而學生展開討論,形成烙餅的方案,展示學生的方案,比較區別兩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達到方案的優化。

烙3張餅的方法在這裏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接着運用表格求4張、5張、……這些餅數的時間。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題目的難度,有利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展開討論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種較方便。“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選取最優方案,最後總結出餅數×一張餅所用的時間=所求餅數的時間,整個烙餅過程層層遞進,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合理創設小組合作的機會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但並非是遇到問題就一定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何老師的這節課上運用的就是很適當,當烙餅遇到問題時採用了小組討論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問題都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了為突破重難點服務的作用。

五、教學中穿插育人

課後一習題中,三個人去餐廳炒菜吃飯問題。何老師再這裏講了應該尊老愛幼,先給老奶奶和小朋友炒菜的情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經意的教給了孩子們做人的道理。

在這裏也有幾點小小的建議供參考:

1、在學生上去演示三張餅的烙法時,可以在烙餅的圓形紙片上編上號,並且在烙完的餅的正面、反面做上記號,這樣可以讓學生講述起來更清楚一些。

2、課堂上的語言還可以更精煉。

數學《烙餅》評課稿 篇5

1、放手讓學生操作實踐

《課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課中老師讓學生明確要求以圓形紙片替代餅,與同桌進行烙餅活動。這一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來,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昇華。並要求學生用學具同桌模擬烙餅,一人烙餅,一人記錄。

2、放口讓學生暢所欲言

上課時,老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這一環節實現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是生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條理化,規律化的知識結構。在研究烙3張餅需要多少時間(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時,大家都未曾用一個餅一個餅烙的方法,出現兩個烙好後烙一個的方法比較多,個別組想到交替烙餅法。教師通過讓學生動手演示、講解,大家也基本理解,後面都知道充分利用每次能烙兩張餅這個條件。

本人認為本堂課如果能再給孩子一個發展的課堂,在課的最後能安排如果要烙的是4張餅,5張餅N張餅呢?你發現了什麼。直接發現餅數3=時間這一規律,得出其結果是: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地烙,最後3張餅按上面的最優方法烙,這樣做最節省時間就更好。學生的發現其實更簡單,更直觀。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它不僅僅是承載數學知識的地方,它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場所,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才能給學生一個創新的課堂,一個發展的課堂。

數學《烙餅》評課稿 篇6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在教學“烙餅問題”時,我藉助課件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理解情境圖裏的內容。並提問,“烙1張餅需要幾分鐘?烙2張餅需要幾分鐘呢?”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一共要烙3張餅,怎樣烙花費的時間最少呢?理解了問題情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分小組交流討論,並説一説自己是怎樣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案,我讓學生把各小組的不同方案展示出來,讓大家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髮現更優的方案。本節課學生人人蔘與教學活動,用橡皮在兩面分別寫生“正”和“反”,小組合作模擬“烙餅”,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有思考、有總結、有收穫,最終達到提煉生成知識的目的。本節課立足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一、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要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組織了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了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體會了優化思想。

二、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上,體現了“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在解決問題中,特別注意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結果,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會到了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滋生了優化意識,在合作交流中積累了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和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