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 己酉歲九月九日》原文、註釋、賞析

來源:文萃谷 1.73W

靡靡秋已夕,悽悽風露交。

[晉]陶淵明《 己酉歲九月九日》原文、註釋、賞析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註釋

1、 “己酉”,晉安帝義熙五年(409)。“九月九日”,重陽節

2、靡靡:猶遲遲。《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毛傳:“靡靡,猶遲遲也。”引申為漸漸。此言時運漸漸推移。夕:每年最後一季、每季最後一月、每月最後一旬,皆可稱“夕”。秋已夕:猶言秋已暮,九月為秋季最後一月,故稱。

3、悽悽風露交:意謂風露交併,頗有涼意也。《詩·小雅·四月》:“秋日悽悽。”毛傳:“涼風也。”交:俱、並、共。

4、蔓草:蔓生之草。《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5、空自凋:徒然凋零,有聽其自然無可奈何之意。

6、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意謂秋高氣爽。杳:深遠。淵明《和郭主簿》:“露凝無遊氛,天高風景澈。”《九日閒居》:“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均寫秋高氣爽,可參看。餘滓:指暑夏各種濁氣、濕氣,清氣來則蕩盡矣。

7、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古《箋》:“《九辯》:‘蟬寂寞而無聲,雁癰癰而南遊兮。’張孟陽《七哀》二首其二:‘陽鳥收和響,寒蟬無餘音。’”叢:聚集。

8、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意謂以萬化相推求,唯人生為最可憂耳。草木有悴有榮,寒暑有往有來,化則化矣,而皆有往復循環,唯人生化去則不復有歸期矣。萬化:古《箋》引《莊子·大宗師》:“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霈案:此言“萬化”乃承上草、林、蟬、雁,以及清氣、餘滓等,指外界種種事物之遷移變化,與《莊子》之指人形者異。此猶《於王撫軍座送客》所謂“情隨萬化遺”之“萬化”。尋:《説文》:“繹理也。”繹:《説文》:“抽絲也。”尋繹:意猶推求、探索,以發現隱微。勞:憂愁。《詩·邶風·燕燕》:“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9、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王叔岷《箋證稿》引《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又,淵明《影答形》:“念之五情熱。”《遊斜川》:“念之動中懷。”

10、陶:喜也。

11、永今朝:古《箋》引《詩·小雅·白駒》:“縶之維之,以永今朝。”鄭箋:“永,久也。願此去者乘其白駒而來,使食我場中之苗。我則絆之系之以久今朝,愛之慾留之。”

賞析:

由秋景引發人生之悲哀,而借酒以消之。寫秋景,筆墨悽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