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面積和麪積單位優質教案

來源:文萃谷 2.34W
  篇一: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面積和麪積單位優質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1~7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説一説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歷嘗試、失敗、成功等過程,在探究中發現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並能運用這些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鍛鍊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操作獲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並會運用。

3、建立常用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用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釐米、寬6釐米),一張綠色紙(長12釐米、寬9釐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學們,老師手裏拿着兩張紙(一大一小),讓同學們進行塗顏色比賽,誰先把紙塗好誰就贏,你會選擇哪張紙?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啟新課,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於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面積定義做鋪墊。】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請你像老師這樣,先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一摸課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個地方都要摸到。(學生緩慢地摸數學書的封面和課桌面。)

(2)數學書的封面和課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面與地面,你有什麼話要説?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學書封面的面積)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説一説?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説一説嗎?什麼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麼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

(5)(師拿出數學書)剛才我們説課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麼説?(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手掌的面積指的是??腳掌的面積呢?你還能舉例説説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並比一比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説一説,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儘可能地選取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説一説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麼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2、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1)老師把課本的封面畫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麼?(板書:長方形)

(2)誰能用粉筆表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長方形是封閉圖形的一種(板書:封閉圖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積。

(4)讓學生讀面積的概念兩次。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將物體的“表面大小”轉化為“平面圖形的大小”,這是一個數學化過程。教學時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數學概念。通過摸、看、想、説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個物體的面的大小,進而比較它們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積的概念。之後,教師現場把物體的面畫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圖形,這一動態的轉化過程使學生把對物體表面面積的認

識自覺地遷移到平面圖形中來,從而獲得全面、準確的面積概念。二是注重教學的有效性。簡單地説,就是“教”在問題處,“導”在疑惑處,“幫”在需要處。如對學生“摸面”方法的指導。把“課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説成“課本封面的面積比黑板面的面積小”後,讓學生説一説這句話,感悟規範的數學語言,為下面的反饋作好鋪墊。】

三、自主探究,認識面積單位

(一) 認識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紅色、綠色的兩個長方形)即(1)號長方形:長18釐米,寬6釐米;(2)號長方形:長12釐米,寬9釐米

師:誰的面積大?看得出嗎?重疊比較呢?(教具演示)

師:用觀察和重疊、割補的方法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請學具來幫忙,好不好!

2、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了兩個長方形:一號長方形和二號長方形,另外準備了一個學具袋,裏面有一些圓片、正方形片、長方形片。現在同學們要藉助這些學具去擺一擺,想辦法比出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

師: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跟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看誰的辦法最好。現在就快快行動吧!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共同探究:怎樣利用學具(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片)比較出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長方形誰大誰小。讓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參與,各抒己見,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意味着安排幾個學生一起完成某個任務,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同時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悦。】

師:你們比較的結果是怎樣的?你們是用什麼辦法比較出來的?

3、 彙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夠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4、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二)認識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為了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定的?請看數學課本第73、74頁。(學生看書後,小組互相説説這兩個問題。)

1、1平方釐米。

①1平方釐米有多大?

②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釐米。(師貼1平方釐米。)

③量一量它的邊長。

④想象一下1平方釐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與自己左手的5個指甲比一比,看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⑥估計一下,這塊橡皮1個面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釐米呢?(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裏的1平方釐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準確?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2、1平方分米。

①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釐米)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釐米大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③從學具裏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義是什麼? ④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

⑤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物體面的面積呢?

3、1平方米。

①誰願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積?為什麼都不願意去?(用這個面積單位去測量,不容易測出教室地面的面積,因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積小得多。激起學生探索更大面積單位的慾望。)

②你能不能像數學家一樣“創造”一個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積單位? ③説一説什麼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勢比畫一下嗎?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⑥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

⑦估計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讓學生儘量的站進去。)

【設計意圖:在常用的面積單位中,以平方釐米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媒體演示、量邊長、比一比、記一記等活動理解1平方釐米。在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時,讓學生思考當測量的圖形較大時怎麼辦,猜一猜比平方釐米大的單位有哪些,培養學生遷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積極反饋,強化應用

1、區別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1)分米是什麼單位?1分米有多長?平方分米是什麼單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聽教師口令,學生用手勢比畫相應的長度和麪積。

2、完成76頁的第4題。

3、區別周長和麪積。

①早上起來,小明跟着爸爸鍛鍊身體,他沿着操場的邊跑了一圈。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②工人師傅在足球場上鋪上了草坪,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③放學以後,幾個愛勞動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掃了一遍。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④為了使這塊黑板更加美觀和牢固,裝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裝上了鋁合金邊框。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⑤假如老師在黑板上寫滿了字,下課後一個小朋友主動把黑板擦乾淨了。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設計意圖:為了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有意設計了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周長和麪積的比較這一環節,並藉助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動地詮釋了這些概念,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二:《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及反思

課標分析: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 教材分析:

《面積和麪積單位》是九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在掌握了周長的概念以及長方形於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又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

面積與面積單位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實踐活動,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面積觀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面積概念。 本節課的難點是: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個。 課件:“面積和麪積單位”課件一套。 教法選擇:

《新課標》指出:“數學數學教學應聯繫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

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式,採取”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激發學生展示個性、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國小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想抽象思維過度的。因此,本課我在學生學法指導上的創新是:按照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從“具體感知——形成表象——進行抽象”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數一數、想一想等一系列認知活動,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出示小動物郊遊圖)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天氣很好,小動物們都出來郊遊了。小兔子還帶着畫板呢!瞧瞧它畫的多漂亮啊!

師:看到這幅畫,老師有兩個問題要問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給雲朵的外邊框塗成紅色,紅色邊框的總長是指什麼呢?(教師將雲朵外邊框塗成紅色,有意識的用鼠標在雲朵外邊框圍一圈)

生:周長。

師:對,如果小兔子想給雲朵邊框內塗成白色,哪麼白色的面應該有多大呢?(教師將雲朵塗成白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面有關的知識,那就是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師板書:面積和麪積單位)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生1:想知道什麼是面積? 生2:想知道面積怎樣算? 生3:想知道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積和周長有什麼不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很有價值,那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面積?

(這樣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自然引出課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認識面積和麪積單位 (一)認識面積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比如課本、講桌、黑板等。這些物體都有表面,比如教師手上這個藥盒(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的藥盒)像這些面都是這個藥盒的表面。(教師逐一摸藥盒的表面)。今天我們要認識面積,就要從認識物體的表面開始。(教師板書:物體的表面)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感覺一下。(學生動手摸)再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桌的面(學生動手摸),再看看老師身後這塊黑板的面,像這些書的封面、課桌面、黑板面都是物體的表面,你還能舉出一些物體的表面的例子嗎?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業本的面。 生3:投影儀幕布的表面。 。。。。。。

師:生活當中物體表面的例子很多,哪麼這些面的大小怎樣呢?(板書:大小)讓我們來比比看。請同學們比一比書的封面和課桌面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了書的封面要小一些,課桌面要大一些。 師:我們再來比較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 生:黑板面比課桌面大。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我們就説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將這句話板書完整,並讓學生讀一遍)

師:像書的封面的大小就是書的封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剛才通過比較,我們知道課桌面比書的封面大,我們就説課桌面的面積比書的封面的面積大。你能像老師這樣用誰的面積比誰的面積大或誰的面積比誰的面積小説一句話嗎?

生1:黑板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大。 生2:門面的面肌比書的封面的面積大。 2、通過封閉圖形感知面積。

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圖形,請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個平面圖形)

① ② ③

④ ⑤

師:請大家看這5個圖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麼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閉圖形,第二排不是封閉圖形。

師;像這樣的封閉圖形就圍成了一個面。(將第一排平面圖形填上顏色)

3、總結出“面積”的完整概念。

師:現在你知道什麼是面積了嗎?(學生試着總結,然後看書,齊讀概念) 完善板書: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通過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説一説,這三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總結出面積的概念,進一步加強了對概念的理解。) (二)認識面積單位

1、通過比較,引出必須統一標準的矛盾衝突。

(1)課件出示兩個長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學生説比較方法。教師及時總結板書:觀察、測量、課件演示重疊法。

(2)課件出示兩個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 學生髮現用眼睛不容易看出來,重疊也沒辦法。

師::老師想了一種辦法,你們想不想知道。教師演示用正方形擺的方法。

(3)通過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組圖形的大小比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組圖形的大小

比較引出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課件出示:

師:用數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説出這三個長方形的面積那個最大,哪個最小嗎?(學生很快答出)

師指着那個最大的長方形問:為什麼你覺得它的面積最大? 生:因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師:那大家認為正方形多的面積就大,對嗎? 生齊答:對。 課件出示:

師:現在老師來數數看,左邊有六個,右邊有九個,右邊的圖形面積比左邊圖形面積大,你們説老師説的對嗎?

生異口同聲:不對。

師:那為什麼上邊的能夠比,而這個不行呢? 生説理由。

師:那如果要比較,這兩個正方形要怎樣呢? 生:一樣大。

師:也就是説我們在比較面積大小時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這一環節教學,讓學生比一比,説一説,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認識到在測量或計算平面

  篇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1~7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説一説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歷嘗試、失敗、成功等過程,在探究中發現比較面積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並能運用這些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鍛鍊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操作獲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並會運用。

3、建立常用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用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釐米、寬6釐米),一張綠色紙(長12釐米、寬9釐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學們,老師手裏拿着兩張紙(一大一小),讓同學們進行塗顏色比賽,誰先把紙塗好誰就贏,你會選擇哪張紙?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啟新課,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於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面積定義做鋪墊。】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請你像老師這樣,先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一摸課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個地方都要摸到。(學生緩慢地摸數學書的封面和課桌面。)

(2)數學書的封面和課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面與地面,你有什麼話要説?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學書封面的面積)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説一説?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説一説嗎?什麼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麼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

(5)(師拿出數學書)剛才我們説課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麼説?(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手掌的面積指的是??腳掌的面積呢?你還能舉例説説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並比一比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説一説,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儘可能地選取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説一説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麼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2、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1)老師把課本的封面畫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麼?(板書:長方形)

(2)誰能用粉筆表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長方形是封閉圖形的一種(板書:封閉圖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積。

(4)讓學生讀面積的概念兩次。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將物體的“表面大小”轉化為“平面圖形的大小”,這是一個數學化過程。教學時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數學概念。通過摸、看、想、説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個物體的面的大小,進而比較它們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積的概念。之後,教師現場把物體的面畫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圖形,這一動態的轉化過程使學生把對物體表面面積的認

識自覺地遷移到平面圖形中來,從而獲得全面、準確的面積概念。二是注重教學的有效性。簡單地説,就是“教”在問題處,“導”在疑惑處,“幫”在需要處。如對學生“摸面”方法的指導。把“課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説成“課本封面的面積比黑板面的面積小”後,讓學生説一説這句話,感悟規範的數學語言,為下面的反饋作好鋪墊。】

三、自主探究,認識面積單位

(一) 認識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紅色、綠色的兩個長方形)即(1)號長方形:長18釐米,寬6釐米;(2)號長方形:長12釐米,寬9釐米

師:誰的面積大?看得出嗎?重疊比較呢?(教具演示)

師:用觀察和重疊、割補的方法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請學具來幫忙,好不好!

2、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了兩個長方形:一號長方形和二號長方形,另外準備了一個學具袋,裏面有一些圓片、正方形片、長方形片。現在同學們要藉助這些學具去擺一擺,想辦法比出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

師: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跟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看誰的辦法最好。現在就快快行動吧!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共同探究:怎樣利用學具(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片)比較出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長方形誰大誰小。讓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參與,各抒己見,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意味着安排幾個學生一起完成某個任務,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同時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悦。】

師:你們比較的結果是怎樣的?你們是用什麼辦法比較出來的?

3、 彙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夠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4、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

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二)認識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為了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定的?請看數學課本第73、74頁。(學生看書後,小組互相説説這兩個問題。)

1、1平方釐米。

①1平方釐米有多大?

②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釐米。(師貼1平方釐米。)

③量一量它的邊長。

④想象一下1平方釐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與自己左手的5個指甲比一比,看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⑥估計一下,這塊橡皮1個面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釐米呢?(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裏的1平方釐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準確?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2、1平方分米。

①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釐米)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釐米大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③從學具裏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義是什麼? ④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

⑤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物體面的面積呢?

3、1平方米。

①誰願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積?為什麼都不願意去?(用這個面積單位去測量,不容易測出教室地面的面積,因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積小得多。激起學生探索更大面積單位的慾望。)

②你能不能像數學家一樣“創造”一個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積單位? ③説一説什麼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勢比畫一下嗎?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⑥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

⑦估計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讓學生儘量的站進去。)

【設計意圖:在常用的面積單位中,以平方釐米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媒體演示、量邊長、比一比、記一記等活動理解1平方釐米。在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時,讓學生思考當測量的圖形較大時怎麼辦,猜一猜比平方釐米大的單位有哪些,培養學生遷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積極反饋,強化應用

1、區別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1)分米是什麼單位?1分米有多長?平方分米是什麼單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聽教師口令,學生用手勢比畫相應的長度和麪積。

2、完成76頁的第4題。

3、區別周長和麪積。

①早上起來,小明跟着爸爸鍛鍊身體,他沿着操場的邊跑了一圈。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②工人師傅在足球場上鋪上了草坪,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③放學以後,幾個愛勞動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掃了一遍。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④為了使這塊黑板更加美觀和牢固,裝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裝上了鋁合金邊框。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⑤假如老師在黑板上寫滿了字,下課後一個小朋友主動把黑板擦乾淨了。這件事情與什麼有關?

【設計意圖:為了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有意設計了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周長和麪積的比較這一環節,並藉助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動地詮釋了這些概念,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