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提問有哪些技巧

來源:文萃谷 3.1W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這都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策略。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提問技能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的手段,通過誘導學生回答和處理學生答案,達到檢查教學、學習知識、鞏固知識、促進思維、培養能力等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它是課堂諸項教學技能中的重點,既滲透於各項教學基本技能的運用之中,又統領各項教學基本技能共同實現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使課堂提問產生一些誤區,主要表現如下:

數學課堂提問有哪些技巧

1、比較亂。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提問目的不明確,為提問而提問,隨意發問。如:“答案等於幾?是不是?對不對?等,這類問題的提出,教師只關注結果是什麼,而忽視對規律的揭示顯然喪失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

2、比較虛。提問離題遙遠,脱離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提問的目的達不到,落不實。

3、比較散。提問無目的,隨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學。重要問題沒有經過整體設計,沒有主線,形不成系例。

可是,怎樣才能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呢?

我認為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根據多年數學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在預設課堂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境問題要提煉出數學信息

  二、創設情境問題不宜過大、太寬泛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一位一年級教師在教學《連加》一課時,創編小故事的同時,在黑板上創設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圖。在森林邊有一棵大樹,樹上有2只小鳥,樹下草地上有4只小鳥,樹頂上空還有3只小鳥。然後老師問:看着這幅圖畫,你能寫出什麼算式?學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維受到已有知識的影響,只有4+2、3+2、4+3、3+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見連加算式的影子,這樣一來,後面的教學變得麻煩了,不在教師的預設之中,整個教學被打亂了。請看看教師設置的問題,那麼“大”,這樣的問題,有利於後面的教學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師把問題設計成:圖上一共有多少隻小鳥?你是怎樣寫算式的?那情況肯定就不同了。

  三、問題要有需要性

在課改理念滲透相對不深的課堂上,滿堂灌,教師一言堂的現象仍然很普遍,如此一來,教師就必須準備足夠多的話語來對付一節課,隨時對學生提問,便是教師們最好的選擇。在這樣的課堂上,你經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問題:“這道題是不是該用加法呀?(該)”,“4+7是不是等於11啊?(是)”,“這個混合算式該不該先算括號裏的呀?(該)”……。請問:你提的這種問題有價值嗎?這種問題能激發學生的“鬥志”嗎?學生獲取知識還需要“努力”嗎?學生的思維能得到鍛鍊嗎?

這種氾濫的問題,對學生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會讓學生養成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這種把知識嚼爛了再餵給學生的所謂“問題”,是有違課程改革理念的,對發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利的。

 四、問題要有創造性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提的問題,都應具備創造性,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前者自不用説,後者可謂更難。要提創造性的問題,本身就意味着對教師本人素質的挑戰。

不久前聽了一節“列方程解文字題”(教材中沒有專門的章節),聽到了讓人賞心悦目的兩個問題。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裏遨遊;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