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效果

來源:文萃谷 5.42K

對於課堂來説,提問是國小數學教師最常見的教學行為,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間聯繫的主要方式。重視和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尋求提問的時機、啟發點,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中,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發展學生的心智、口頭表達能力和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提問得好即教得好”。課堂提問就是這樣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是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因此,課堂提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被廣泛採用。

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效果

1、提問要把握時機,提問內容要有目的性

準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課程本身具有內在興趣。”課堂提問必須以兒童興趣為着眼點,通過正確分析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設問,最後概括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結論,使學生把握正確的思維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一個適時的設問,可以在學生腦海中掀起風暴;一個巧妙的點撥,可以使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師教學時要精心把握提問的時機。

2、提問要注意角度,提問內容要有趣味性、新穎性,問出學生的激情。

所謂“新穎”,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有價值,出乎學生的意料,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恰當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成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好奇心是對新事物產生探索行為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積極思維的內部動力。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素材提出問題,能夠使學生把想要解決或解釋某個問題的願望轉移到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上來。教師在課堂上的智慧有時就體現在提問的角度上,能夠問在學生“應發而未發”之前,問在學生“似懂而非懂”之處,問在學生“無疑而有疑”之間。找準一個好的切入點,能輕易啟動學生靈感的大門,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通過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進而質疑,生髮要把事情弄明白的強烈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思維。

3、提問要注重思維,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問”出學生的思維。

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促其知識內化,培養其思維,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首先,採用漸進式提問。這一提問方式是指,甲問題是乙問題的基礎和前提,乙問題是甲問題的深入和繼續。這種提問方式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有很強的邏輯性。

其次,採用發散式提問。學生的數學思維靈活與否,與發散思維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地設計發散型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要處理好“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之間的關係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預設問題”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預設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對教學活動的引領作用,又要考慮到能否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同時還要注意“預設問題”會誘發“生成新問題”的出現,而這些新的“生成問題”會因學習主體的特點、思維方式及個體差異而很難預料;針對課堂呈現出的豐富、多變和複雜的“生成問題”,教師應當首先不拘泥於課前的預設,應該靈活調整、整合乃至放棄預設的問題,機智生成新的問題方案,伺機而動,隨機應變。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生成的新問題,多做預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既是教師教學經驗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顯現。

《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效果》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