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心得【推薦】

來源:文萃谷 4.33K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讀書心得【推薦】

《人生》讀書心得1

拜大語課所賜,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為錢鍾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於是去網上下載了《寫在人生邊上》的txt文檔。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個多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後輩對錢老先生的一種致敬吧。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適宜可是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鋭氣,避其鋒芒。可是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閲讀,卻發現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説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可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

私以為,錢先生更多是為了抒發才氣而進行創作,至於讀者是否能夠全盤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可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後讚歎巧妙。可是這種對於細節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為後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為他“掉書袋”,並且小題大做。可是這正是錢氏風格,即“於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裏;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藴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為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歡樂與黑暗應對立起來的《論歡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歡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偽才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為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為,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完美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偽行為。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為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教師。”

私以為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着手,反而願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有誰能説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人生》讀書心得2

路遙,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着‘農村味’又帶着‘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許在與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看了路遙的《人生》,覺得他能夠把年輕人的貧窮與窘迫寫得如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這才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吧。

節選

這個打擊對這個家庭來説顯然是嚴重的,對於高加林來説,他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已經受了很大的精神創傷。虧得這三年教書,他既不要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又有時間繼續學習,對他喜歡的文字深入鑽研。他最近在地區報上已經發表過兩三篇詩歌和散文,全是這段時間苦鑽苦熬的結果。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他將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涯。他雖然沒有認真地在土地上勞動過,但他是農民的兒子,知道在這貧瘠的山區當個農民意味着什麼,農民啊,他們那全部偉大的艱辛他都一清二楚!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不必隱瞞,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説法是奴隸)。

他手扶着橋欄杆,想起第一次賣饃返回的時候,巧珍就是站在這裏等他的;想起在這同一個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斷絕了關係……眼下他又在這裏了,可是他現在還有什麼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來在大城市生活的夢想破滅了,黃亞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遠景上;親愛的劉巧珍被他冷酷地拋棄,現在已和別人結了婚。他真想一縱身從這橋上跳下去!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他現在誰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為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落了今天這個下場!他漸漸明白,如果他就這樣下去,他躲過了生活的這一次懲罰,也躲不過去下一次懲罰——那時候,他也許就被徹底毀滅了……

嚴峻的現實生活最能教育人,他使高加林此刻減少了一些狂熱,而增強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他進一步想:假如他跟黃亞萍去了南京,他這一輩子就會真的幸福嗎?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樣在生活中平步青雲?亞萍會不會永遠愛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誰知有多少,以後根本無法保證她不再去愛其他人。而把他甩到一邊,就像甩張克南一樣。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結了婚,他就敢保證巧珍永遠會愛他。他們一輩子在農村生活苦一點,但會活得很幸福……現在,他把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輕易地丟棄了!他做了昧良心的事!爸爸和德順爺的話應驗了,他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他攪亂了許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攪了個一塌糊塗……

馬雲: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賈樟柯:讀這本書時我還是個孩子。這麼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他讓我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人生》讀書心得3

初識于丹源於她的《<論語>心得》。對於《論語》並不陌生,以前因教學的需要讀過好多遍,甚至能把其中的每句話都能作直白的現代文直譯,總覺得這部語錄中的語句確實能給人以思考和啟示,總覺得是高不可及的,必須仰視它。而在於丹眼裏,《論語》要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座標。這種觀點對於《論語》的每一個讀者來説,不是任何一個讀者所能參透的境界。于丹對《論語》的解讀和認識,已經不再侷限於《論語》本身所顯現的道理,而是更多的融入了現代一些生活化、人文化的東西。這種融入是和作者的生活歷練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這種歷練才能讓她以獨特的視角用深刻、從容、淡定的目光來闡釋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她的心得中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人生箴言,透過她的心得來從容面對人生的是是非非。

在於丹的心得中,最讓我感慨的是她對《論語》中的人生之道的闡釋。

杜甫説:“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劉禹錫説:“人世機會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有限,自然永恆,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愴然泣下。更讓您明白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轉瞬即逝的生命,我們需要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規劃呢?無論是誰面對這個問題對是難以回答的,因為這種規劃是艱難,其本身就已經意味着捨棄了很多。我們是否沉思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每個1人也就把這段借來的時光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將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誌銘。

作為一個馬上就要邁進四十門檻的人,對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感想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每個人到了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又大,怎樣才能做到內心的不惑,淡定自然呢?

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光陰,在這段光陰裏埋藏着我們許多的美好、難忘的記憶。我們每個人是否真正認識這段時光呢?對於還沒有走過這段光陰的人來説,又該如何走過呢?

于丹説:“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地從這個世界收集他所需要説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沒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三十歲以後就要開始學着用減法來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呀,我們的心靈就像一棟新房子,人剛剛搬進去的時候,都想着把所有的傢俱和裝飾擺在裏面,結果到最後發現這個家擺的像一個衚衕一樣,反而沒有地方放自己了。這就被物質的東西奴役了。而學着做減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捨棄掉,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當敢於捨棄,知道如何捨棄的時候,你的人生才算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

于丹認為“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地按照中庸之道去思考,行事。告訴我們,即使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應該在一個座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中庸之道是通往極高明境界的一種適當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説,是“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回顧我們的來路,在我們二十歲、三十歲的時候,曾經風發過,現在走到不惑之年,生活的歷練,人生的滄桑,讓我們每一個能靜下心來思考的人,能從曾經做過的“加法”中,汲取到讓自己心靈沉澱、從容的養分,步履蹣跚地慢慢學會淡定地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這才會表現出真正的淡定和從容。

《人生》讀書心得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這是路遙所寫的人生這本書的開篇,在楓哥的建議下我靜下心來細讀這本書,對於閲歷尚淺的我也許看不穿書裏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可是也漸漸領略了社會的真實與殘忍,而這些都和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有着密切的關係。高加林,在3次作出自己人生的重大選擇時都為自己的選擇埋單了。第一次他選擇和秀珍在一起的時候忍受了村裏人的冷嘲熱諷,第二次他選擇和秀珍分手和亞萍在一起的時候,他徹底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應該珍惜的人,他親愛的秀珍選擇了嫁給那個自己並不喜歡的馬栓,第三次他選擇和亞萍分手踏踏實實的回到自己所在的生產隊的時候,此時他已經是一無所有的人。

一個人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這些選擇鑄就了你的一生,你的未來也在這些選擇裏埋下了種子,你不知道這個種子會結出什麼果子,你也不知道這個選擇給你帶來的是幸運還是禍害。對於高加林所作出的選擇,以一個旁觀人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若是被太多的誘惑牽絆住,考慮太多的名利,權衡太多什麼才是最合適的,最後卻把真正的自己最應該珍惜的璞玉給丟掉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我不知道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適合自己的。現實中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紛爭,太多的忽略,所以我們一錯再錯,我們一心以為能在我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時會遇見我們期待的幸福,卻不知我們已經去了自己不知道的深淵,是不是隻有掉入深淵後我們才知道我們錯了,大錯特錯了呢?

當結局漸漸清晰,我們沒大哭或者大笑,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也許這就是我們在經歷一切之後的笑看風淡雲輕吧,我們知道我們真正長大了,成熟了,可以去踏實本分的去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了,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了,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讀書心得5

有幸拜讀了肖川先生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在書中可以説,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老師的教育理念,讓我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是無限的。因為教師對學生在人格和課業上的影響具有終身性質,通過學生、教師的勞動與生生不息的人類文明聯繫在一起。因此,教師所收穫的幸福也是超越時間限制的。一代一代的普通勞動者都是由於教師的勞動而對世界的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教師因而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而理解工作的意義,體會自己的成功。

書中講到,教育是教師的生命,課堂教學是教師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我們把學生從“生物人”提升為“社會人”,從較低的水平提升到較高的水平,這是社會賦予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是啊,教師的幸福其實也正體現在對這種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肩負上。教育教學過程也就成了師生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過程,在共識、共鳴、共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宣講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袒露自己的心靈,訴説自己的體會。此時,教師的教就成了學生的需要、嚮往;而學生的學,則成了教師的期待、目的。

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讓我領悟到了:

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在學生的進步與對社會貢獻中體會到一種他人無法達到的快樂。

《人生》讀書心得6

寒假過後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一起借的'還有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先後翻了一下,便被《人生》深深吸引了。作者路遙短暫的人生卻寫下了不朽的鉅著,讓我們瞭解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的人、事、物……在看他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就被他細膩貼切的描寫震撼了。

《人生》寫的是一名青年高加林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命運的小船時而順風順水,時而遭遇風雨洗禮。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回到農村,做了三年老師後因村支書的兒子畢業而中斷教師生涯。痛定思痛後決心以勞動來養活自己,這時候也得到了雖沒有文化但心善真誠而且容貌出眾的巧英姑娘的一片深情。如果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也是一件美事,偏偏又因為加林叔叔的轉業,成為當地勞動局局長,於是,命運的小船駛入了由人為的幸運造就的寬闊美麗的河流中。人最可怕的當道了另一處高地的時候往往會忘本,就像我們吃到一樣從沒有吃過的東西后,想着要吃到更多的沒有吃過的東西一樣,慾望在膨脹,人心在向更高處看齊。加林也不例外,成為記者後,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一段時間後和老同學播音員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愛情,把一心愛自己的巧英拋棄在半路上……

也只有當一切經歷過之後,回想起來才能夠部分明白生活的真諦,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沉浮,唯有善良、才學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財富。有金子般心的巧英聽到加林被退了職,依然尋思着為回到農村後的加林找代課老師的工作。小説沒有再寫下去,留給讀者更多的感歎與遐想。如果加林到城裏以後,能夠保持初心,與巧英結合的話,也許就不會出現被舉報而丟職的事。作為讀者對加林沒有走好這一步,沒有把握好真正愛他的姑娘兒感到惋惜,心性可以高一點,但是做人的良知才是根本,德不配位就會使人跌倒。人生沒有如果,在經歷了一些風浪後,我們仍舊要有勇氣去面對紛繁的生活,歲月積澱下了怒和哀,必定也會給頓悟的人以喜和樂。

《人生》讀書心得7

孤獨的結尾正如孤獨的開始一般巧妙,從近親結婚生出豬尾巴的恐懼開始,從盡情歡愉的不倫之戀生出的豬尾巴結束,尾巴頭尾巴尾連成了一個孤獨的世紀。從何塞。爾卡蒂奧。恩迪亞紮根馬孔多的孤獨,到奧雷里亞諾不勝神話的孤獨小金魚,到阿瑪蘭壇守望着自己處女之身的孤獨縫紉機,繼而烏爾蘇拉持家有道百年飄搖的孤獨,還有老僕人一言不發地收拾到一言不發離開的孤獨,還有梅爾基亞德斯的鬼魂守望自己寫下的還未被揭示的預言的孤獨,還有那些各個角落歡愉或沮喪的孤獨身影。孤獨千奇百怪,理由萬千不同,沒有誰的孤獨誰更優誰稍劣,只有存在形式的無奈和本質孤獨本性的膨脹發展。

感覺讀完腦中倍感混亂,理不清任何一條線索可以充當這本書的主線。剛以為這是主要人物的時候他就不合時宜地死了,剛以為這是無關緊要的馬上就要消失的任務卻又苟活了百年看盡了無奈享透的孤獨,剛以為讀懂了這部分的孤獨卻又有更巧妙形式的孤獨人物帶着更巧妙的孤獨故事竄出。最後,真的走到了百年,孤獨也帶着詼諧帶着奇妙帶着荒誕帶着沉重的孤獨感走向了颶風的終結。

孤獨是最難以詮釋的感受,也是最籠統、最複雜的體驗。唯一與之近似的或許是愛情,而排除荷爾蒙因素和基因攜帶的本能,愛情也註定是由孤獨所催生。

孤獨教會人們生存所需的一切,指引人們閲讀、思考、齟齬獨行,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和短暫,把握着每個人的命運走向。但或許更多的,孤獨會為我們帶來一種不易察覺的、微妙的快感,正是這種快感使孤獨具有了莫大的魔力。

在那些成長的歲月裏,孤獨是一種想要擺脱卻無法擺脱的愉悦。孤獨會讓人痛苦,痛苦催生敏感,對世界與自我存在的敏感。如同用傷口感受冷風的流向,孤獨的痛苦能讓人在虛幻的一生中感受鋒鋭如刀的真切。當這種敏感成為習慣,孤獨也將不再是痛苦的來源,它是人存在的證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實感,妙不可言。

在我看來,人最大的快感不來源於感官,甚至也不來源於精神,它源於“活着”,純粹而清醒地活着。

活着,是最大的快感,也是孤獨的真身。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是因為它未曾在“孤獨”的表象上傾注一字,而只是將沉悶的“活着”娓娓道來。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複、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着”是所有情節發生的唯一起源。為了尋找活着的可能,為了尋找活着的方式,為了尋找活着的意義……為了活着,一個生存在地球角落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之中上下求索,按照命運的規劃忙碌。

有趣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悲劇。

書的內容如果除去荒誕奇妙的羊皮卷,除去家庭裏不斷飄蕩又不斷思考的魂魄,除去埋於地下的七千二百四十一枚古金幣,除去放蕩不羈的戀和縱情聲色的放縱外,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家族從開始、到壯大、到完結的故事。如此看,很簡單卻也很無趣的。裏頭有趣的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孤獨形式,還有沒有傷感的離亡和沒有快樂的出生,當然還有放縱卻不覺有違道德的情愛縱慾。

如果還有,就是馬孔多變化的歷史。從二十一對夫妻披荊斬棘穿越大沼澤之地,試圖發現東之大海,卻最後絕望地放棄夢想駐紮在這片離大海只剩兩天路程的不可思議有着西班牙大航艦的着魔叢林之地。然後紮根,繁榮,跟帶來飛毯、魔冰、巨人、鍊金術的吉普賽人交流,卻不知道走兩天路去發現一個什麼都有的城鎮。當然,最美好的階段就是完全斷絕聯繫的、唯有和吉普賽人交換驚喜的美好村落。可是,烏爾蘇拉發現了路帶來了商隊後,也帶來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戰爭,帶了鐵路,帶來的家族的繁榮,也帶來的壟斷,帶來了死亡和壓迫,帶來過期待,帶來過時髦和迷醉,卻不論帶來什麼都擋不住孤獨的滋生和擴散,一如在那個最初的夜晚麗貝卡帶來的失眠症一樣,讓每一個家族的人都沒有好受過。

噢,除了那個小仙女一樣的智慧的蕾梅黛絲,會一絲不掛的出現在受驚且痴淪的異鄉人面前,會不守繁文縟節地自由自在,會預言偷看洗澡的人隨後的死亡,更神奇的是,會帶着一牀天鵝絨的真絲白被如天使一樣地飛走在人們的希望和永遠的記憶裏。唯一一個不守孤單感傳染病的人似乎就只有她,永遠帶着最亙古的美麗和最高遠的智慧離開了這個一開始就不屬於她的百年孤獨之地愛。

説完了她,説完了這份無法描繪的美麗,這個家族悲哀得只剩下説不盡的孤獨。我也在不經意、不情願之間比對了他們的孤獨,也認識了自己的孤獨並非無由的作態,也並不無奈的悲哀,始終相形見絀,相形有愧,相比難忘。

但我有理由相信,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甚至馬爾克斯本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快感,孤獨的快感。在二十多萬字中,出現最少的,是眼淚;出現最多的,是希望與歡樂。在孤獨中,每一個小説中的人物都找到了“活着”所需要的一切,他們不是哲人,不是思想者,卻做到了哲人和思想者都難以企及的程度——看透這個世界,並且活下去,直至死去。他們不滿足於肉體的存在,而追逐精神獨立的快感,追逐一種自身與世界的微妙平衡。對於他們中的每個人而言,世界或許簡單之至,或許複雜至極,卻都無一例外的是身外之物——這是一羣自我存在的生命體,因為存在,所以孤獨。

他們遠離了故鄉,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屬於那個時空的一切常規,選擇了一條痛苦卻又妙不可言的、只屬於自我的生存之路。他們彼此之間不曾有絲毫的理解,更不為外人所明白,卻又深深地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要求。

百年之中,每一個家族成員都因“活着”的選擇而陷入深深的孤獨,卻沒有一個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在孤獨中,這些平凡人獲得了一種意識的覺醒,一種冥冥之中出現的引力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他們每一個人,走進了這個虛構卻又無比真實的世界。血緣的紐帶並不是維繫家族的脈絡,“孤獨”才是這個家族唯一的標識。這也許就是《百年孤獨》中那些魔幻情節發生的確切答案:一切皆是孤獨的快感使然。

所以他們披上了“魔幻”的外衣,選擇了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選擇了牢牢抓住宿命中的孤獨,用孤獨的方式去捕捉活着的快感,一種生命中唯一真實的體驗。那種莫可名狀的慾望使這些由文字構成的形象在虛幻的情節中真實無比,而馬爾克斯之所以會在上校死後伏案哭泣,是因為他才是這孤獨家族中僅存的一員。

一個人最純粹、最強烈的情緒和感受,只會出現在兩個時間段:幼年和老年。前者是序,後者為跋,中間的所謂人生經歷,是漫長的驗證與積澱,精彩,卻不免主觀和失實。所以,在老年到來之前,童年的體驗將是每個人僅有的“真實”,是相伴一生、塑造一生的靈魂素材。所以,我們的人生不是用粗糙有力的雙手建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是用稚嫩的手指隨意搭起的幾塊飄搖的積木。在那些積木中,我確信有一塊是“孤獨”,每個人都有。所以,如果讓我推薦一部名著給一個剛剛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時,我會推薦這本《百年孤獨》。讓一個人學會什麼都不會有讓他學會孤獨來得實在和重要,在孤獨中獲取快感是生存的必備能力,在孤獨中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世界如海洋,吾等如水滴,融入大海之時水滴就已不復存在——我們就已“死去”。所以,孤獨的一滴水,才是我們“活着”的形態。如歌所唱,“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我們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生來孤獨是註定的,而隨後活着的歲月中,孤獨卻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孤獨的快感,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我想,這是一種悲哀,一種遺憾。不過也好,有了孤獨,似乎才會一如每一代人中始終會有的拿一個深深閉門於梅爾基亞德斯房間潛心研讀羊皮卷的孤獨者,不致於迷醉於夜夜笙歌的宴會之間,不致於迷惘於左右矛盾上下猶豫的悖論裏,不致於陷在自己“臆想”的卻也是真實世界而聽不到諷刺的笑聲和側視裏。

《人生》讀書心得8

讀完了路遙的《人生》,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對一個人來説,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段話,我也開始審視自我的人生及生活。

童年的記憶

每個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當都會被書中農村景色的描述和人物的鮮活刻畫拉回自我的童年時光吧!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女孩,出生在農村,童年和中學的時光都是在農村度過的,身上充滿了泥土的味道!

春天到了,小草開始從棉被下鑽了出來,開始煥發生機,隨着天氣一天天變暖,萬物開始茁壯生長!放學後的午時,我就牽着羊去放羊,羊喜歡吃槐樹葉和榆樹葉,剛好我家的兩畝地位於坡邊,地形不好,隊上就把臨坡的一片槐樹地也分給了我們,於是我就拉着羊去那片槐樹坡放羊,偶爾還挎着一隻籠,會趁着她吃草的時候摘整整一籠槐樹葉帶回去,晾乾了給她吃!

放羊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小插曲的。離坡近、比較矮小的槐葉羊經常吃,所以也就吃禿了,或者隔幾天會長出嫩葉,可是羊不喜歡吃這種嫩葉,羊喜歡吃那種深綠色比較肥厚的樹葉,所以我需要用撓鈎把遠處的槐樹勾到我跟前,這個過程一般是不容易的,因為那些樹異常高大,勁也很足,而撓鈎又不是很長,所以我需要先勾住離我比較近的副幹,再抻着勁兒把主幹拉過來制服這顆樹,在我把樹勾到跟前的這個過程中,羊會試探性的跳躍、張着嘴巴去吃晃動的葉子、望眼欲穿的小眼神,想一想就比較好笑!如果是摘槐花的季節,我還要和羊拼手速,因為羊也喜歡吃槐花,所以我就將主幹的樹梢踩在腳下,用手飛快的摘槐花。

夏天的天氣比較多變,有時候還是晴空萬里,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子就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大暴雨,於是我就拉着羊一路小跑回家,有時候羊跑的比我還快!等到麥子和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還要時刻堅持警惕,防止她吃麥子和玉米葉!等羊吃飽的過程一般都得持續一到兩個小時,如果肚子鼓起來了就是吃飽了,可是有時候她也鬧性子,不好好吃草非要把我往溝下邊擠。

有時候會坐在溝邊的土地上,摘一片槐樹葉吹口哨,看藍天白雲,幻想有一天能夠騰雲駕霧,想天上是不是真的有孫悟空和玉皇大帝,會想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期望能夠把自我帶走,這樣我盜取他們的祕密後就能夠回來告訴地球的科學家!

五月份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尤其是槐花含苞待放的那幾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做好吃的槐花拌飯。村子裏稀稀拉拉的槐樹散發着若有若無的槐花香,彷彿在提醒我該去大豐收了,於是我就牽着羊挎着籠去距離我家一公里的槐樹坡摘槐花,我站在坡邊,被濃濃的槐花香味包圍着,再哼着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別提多幸福了!

摘槐花可是一件講究的事情,要摘含苞待放的槐花,這樣的槐花香味都在裏邊,並且5月份的天氣很多變,經常會下雨,所以必須要在下雨之前摘槐花,然後回家捋槐花、清洗、晾乾、拌麪蒸、放調料、油潑,吃上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槐花飯,心裏美滋滋的!

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要從坡底把比自我還要高(一人高)、粗粗的麥稈子抱上去,臉經常被麥芒刷的紅撲撲的。小時候村裏會把麥稈攤在路上,過往的車輛軋麥子就省去了專門請人用拖拉機拉石輥攆麥子的過程了,沒錢請拖拉機的只能用人拉石輥攆麥子了,等麥粒和麥稈分離後,然後就是等風準備攆場了,這個過程一般是在晚上,到處都有蛐蛐兒的叫聲,村裏的人會買幾瓶啤酒或者果啤消暑,互相聊天,等起風了就開始攆場了。接下來的幾天每一天都要用彩條布或者塑料紙曬麥子,一天翻好幾次麥子,午後要及時收麥子防止回潮。一般都用裝了尿素的袋子來裝麥子,一袋麥子足足一百多斤。有時候攢上暴雨,隔壁的人都會來幫忙,有的拽着彩條布的角構成一個臨時的帳篷,剩餘的人快速的將麥子裝在袋子裏。

玉米成熟的時候,戴着尼龍手套,從地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在玉米地裏穿梭掰玉米棒子,一般會將附近的玉米扔在一塊,最終再將這些小堆裝在袋子里拉回家,然後剝玉米、掛起來,掰玉米的時候如果發現了嫩玉米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回家就能夠吃煮玉米啦!

現實與夢想

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住着一個高加林。

農村,是高加林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高加林嚮往的地方,有着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大的吸引力。農村,就像現實生活的處境,充滿了許多無奈與不順心如意,城市就像夢中的伊甸園,每個人都渴望夢中伊甸園的生活,可是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戲劇性,關鍵在於自我如何選擇、如何行動!畢竟緊要處的選擇就那麼幾步,如果正確的選擇戰勝了行動的惰性,那我們終將實現自我的心理追求,過上伊甸園般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夢想,比如全世界旅行、做自我喜歡的工作、學畫畫、舞蹈等等。可是大多數人的現實生活都是在是吃飯、上班、睡覺、刷手機的循環中度過,有多少次這些話我們只是説説而已,從來沒有為此付出過行動,大多時候還是選擇了安於現狀、保守的狀態!

高加林的可貴之處在於敢於向舊的道德觀念和輿論做出挑戰,明確自我的人生追求,做一件事情就做到最好,比如第一時間衝上前線,寫報道當記者。即使最終回到了農村,被現實打到,可是並非結局,如果你還有選擇的勇氣,仍然能夠重新開始!

每個人都經歷過生活的低潮,為了失戀沒出息的哭好久,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服從家裏的安排去本地上大學,沒有喜歡的工作,沒有歸屬感等等,可是如果自我內心沒有放棄,即使阻礙再多、未知再多,多一點耐心堅持下去,終將走出霧霾,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

旗鼓相當的感情才是最好的狀態

對劉巧珍的印象是白楊樹般挺拔,更像臘梅一般的女子,對生活充滿了期望和熱情,大膽追求自我的感情!為了緩解心上人的自卑,替對方去賣饅頭,勇敢的去表白,為了對方去改變,刷牙,穿對方喜歡的衣服,心思和眼神從來沒有離開過對方,即使分開了還一心為他着想。

杯具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兩個人的差別太大了,從一開始兩個人的感情就是不對等的,如果喜歡一個人,卑微到塵埃裏,連最基本的對自我好都做不到,對方怎樣會對你好呢?

兩個人在一齊,提高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期望能夠更多地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內涵。好的感情應當是旗鼓相當的狀態,共同提高,你強我也不比你差,努力將自我調試到最優的狀態,有自我喜歡的事情對生活充滿期望,讀書或者鍛鍊提高自我堅持自信,有一份養活自我的工作,能夠買房買車,不用去依靠另一半,一個人也能夠生活的風生水起!這樣就不用感慨“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着七色的雲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着這結局”了,因為我是仙子本身啊!

敬畏生活的智者

德順老漢,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女子,打了一輩子光棍,在德順老漢的眼裏巧珍一向是像金子一樣的姑娘,喜歡村裏的小孩,有一點好東西,自我捨不得吃,總是想法設法的分給別的小孩吃,並且關心村子裏的大事,為了撮合加林和巧珍專門給他們創造機會。

德順老漢,就像一個熱血騰騰的老詩人,像一個哲學家,更像人生導師。他們作為過來人,總是能夠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語驚醒夢中人,指引我們走上歸途。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這樣的智者。在我們迷茫的時候,給我們指引迷津,幫忙我們;在我們開心成功的時候,替我們感到開心,也不忘敲醒警鐘告誡我們;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鼓勵我們一切都會變好的。

感慨書中人物的命運,可是更應當思考如何選擇人生的每一步,讓自我不至於後悔!

《人生》讀書心得9

好久沒有讀小説了,也好久沒有看電視連續劇了,因為怕那些複雜的情節所感染而一發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遙的《人生》,他的入筆是那樣輕可是引人入勝,沒有恢弘的氣勢,沒有九曲迴腸的情節,可是會給人心靈的震撼,農村題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農村題材,用細膩的筆劃刻畫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用鮮活的人物説明着一個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寫了一個優秀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歷程,從一個普通農民到一個代課教師,代課教師的名額被擠,從代課教師再到農民,因為叔父的關係又轉正成了國家公務員,後又因為別人告發(因為走後門),重新回到農村的經過。其間高加林經歷了感情,深深愛他的農村姑娘巧珍,後因為成為國家公務員又戀上了城市女孩黃亞萍,當他再走回農村,不得不和黃亞萍分手,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一段人生歷程,一段感情故事,雖然前前後後的幾年時間,但像是人的一輩子,什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的夢想,但我們不能夠飄,我們必須在路上走才會更踏實,命運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機遇,但機遇來臨,我們不能夠忘乎所以,因為命運也許會索回他的贈予。就如一句話:厚德載物。當人得到太多的時候必須要有足夠的德行來承載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為什麼沒有寫人的完整一生,也許他就是讓人有機會來自省,來修正自我的錯誤。但真實的人生是殘酷的,我們不能拿我們自我短暫的人生做為試驗場,我們必須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遇。那樣才會少留遺憾,多些精彩。

《人生》讀書心得10

聽慣了“要活出個樣兒來”,於是當我看到“要活出個味兒來”的時候,我震撼了!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活法,就一個字的差別,可明顯地確是兩重境界。仔細品味周國平老師富有人生哲理的隨感,猶如在咀嚼一枚青橄欖,回味無窮。尤其是對於做人的一些感悟,讓我記憶猶新。

他説:“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還是做人,懂得自愛自尊,使自己有一顆坦蕩又充實的靈魂,足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也配得上命運的賜予。倘能這樣,也就算得上做命運的主人了”。

為人要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他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器量。“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歷覽前賢國與家,似乎都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都遭遇了太多的挫折與歷練,也就是在一次次命運的洗禮下,而得到了長遠的發展。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生活,我也走得並不順暢,我走過了人生的拐角,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體驗了一天到處奔波的辛酸。當我受到刺激而想到這些而落淚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沒什麼,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因為我知道不管怎樣,人生是向前的,這就是我對生命的樸素的認識。做人要學會把胸襟打開,做到大肚能天下難容之事,這樣便能在人事紛擾間從容應對,活出自己的人生。

為人要做到正直和有尊嚴,要堅守誠信。“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梅蘭芳1924年在日本演出,給他治病的大夫喜歡中國景泰藍的袖釦,梅蘭芳答應下次來日本給他帶一個,但因時局動亂,三十二年後的1956年梅蘭芳才再次來到日本,他沒有忘記當年在那位大夫前許下的承諾,恭敬的把袖釦放在了他的遺像前。我想做人就該像梅蘭芳那樣,言而有信。

人生是個五味瓶,我們既要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學會面對挫折與失敗。如何笑對人生,樂觀很重要。偉人毛澤東和陸游都曾寫過有關梅花的詩句——《詠梅》,毛澤東寫道: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之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陸游則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同是看梅花,一喜一悲,對比如此強烈。做人要笑口常開,切忌悲觀厭世。熱愛生活的人,生活也熱愛他。

做學問要坐得住冷板凳,為人還要守得住清平。財富只是生活的形式,不是人生的目的。清官海瑞,最後離開人世,家徒四壁,周總理一件大衣穿了幾十年。我們在生活中一方面要養成勤儉的生活習慣,同時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們更要學會冷眼看待紛繁複雜的社會,不被社會的浮華所誘惑,守住自己的職業操守,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線,堅守社會的公平正義。

為人要先立德,後立業。要善於經營自己的一生,對過去要總結,對現在要分析,對將來要規劃。《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學會常常把自己從人羣中拉出來反省,明心見性,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認真經營,日積月累,鍥而不捨,終有實現的一天。

周先生關於做人的理解很有深度,更多注重的是人的內在品質,而這些品質只有細化到我們的生活中才具有鮮活性:

首先要注重學習積累。學校並不是我們學習的終止地,或者説只是我們的起航之所。融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後,我們需要面對的更廣,需要學習的更多。讀書在於明理,明理在於做人,孔子曾説“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告訴了我們修學儲能不可偏廢的道理。尤其對普通幹部來説,事幹得多,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多,甚至可能承擔的風險更多。但是要不懼失敗、挫折。凡事要順其自然,榮辱處之泰然,逆境不以為然,能經得起上台,也經得起下台。

其次要能知變,應變,適變。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必然被時代所淘汰。所以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行為來適應周圍環境。但變也要有原則,不可流於圓滑。

最後要廣交良師益友。良師益友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養,豐富你的內涵。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徵為鏡以防己過。常言道,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內有小人,門外小人至。交友要做到不交非類。

修養德行,好好做人,説起來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實際上需要把學習加上年齡,再加上對世事的經歷和觀察,才會有收穫和體悟。這是一段漫長的經歷,其中必夾雜着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

我想説人生哲思錄在給我注入積極思想激

《人生》讀書心得11

上個學期 我們學習了政治與經濟,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學期還有由謝雪梅老師叫我們《哲學與人生》的課。

這學期的課程馬上就要結束了,這次老師換了教課的方式,讓我們同學制定小組,每次都上去一個人教課,給了我們學生上去演講的機會,也同時鍛鍊了我們的能力。

其實,我開始覺得這門課程跟國小的社會還有中學的政治一樣。但是,其實比那些學的都比較的深。老師給我們説了很多大道理,我覺得教會了我很多,是我要學習的,這門課程教會了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應該要面對現實,要好好努力去面對這生活中的困難。還教會了我們每個人做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 ,認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我覺得我們活在現實的生活中,就要去勇敢的面對現實,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多去為別人想想。寬容別人就寬容你自己,不要遇到事就退縮 就覺得自己是倒黴的不幸的,但是不要為我們現在的遭遇就埋怨命運的不公,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我們更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更不幸的人仍舊堅強地活着,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呢?

《做夢的窮人》 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裏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現: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着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着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並走到那人的面前説:“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説,“我沒錢、沒家、沒住宅,只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於是對那人説:“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願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並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現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裏,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讀了這個小文章 讓我們知道了 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讓毫無根據的想象破壞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着美好的不存在的東西生存。不管現實如何,積極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選擇。

通過這學期的哲學課,確實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優勢,不要一味地掩飾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積極面對你的缺陷,放對了地方,那缺陷也就變成了優勢。積極地面對周圍的環境,唯有一顆坦然面對而又積極進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積極心態的催生劑,有了希望,又有一顆積極的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人生》讀書心得12

在很小的時候,我總喜歡藏在奶奶的懷抱裏聽她講故事,她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國王和一位臣子賽馬。比賽開始了,第一場,國王派出他最強悍的駿馬。這位臣子很聰明,他想,自己的馬當然不夠皇上的厲害,於是派出了最不中用的下等馬。第一局的結果當然是輸了。第二局,皇上派出了中等馬,大臣派出它的上等馬,結果大臣勝了一局。第三局皇上派出下等馬,大臣派出中等馬,結果是大臣以二勝一。捨棄一場勝利,便獲得最重要的勝利。就像是《舍與得的人生課》裏説的:舍與得就是這麼神奇,值得你去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舍與得的人生課》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個關於舍與得的哲理故事,讀這本書,一定會明白什麼是舍與得的價值。其中有一個故事是我十分欣賞:有一個年輕人,在面對巨大的誘惑——只要赦免了那位有很多財富的老人的兒子的罪名,便給予他更多的財產。他最終選擇了捨棄,結果你可想而知,他遭到了報復,但他被領導升職了。

回過頭來看自己所走過的路,你會發現,舍與得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人生其實就是圍繞着“捨得”這兩個字來經歷滄桑的。人生也許就是如此,不捨不得,少舍少得,多舍多得。從古至今,有糾纏於得與失之間,越王勾踐捨棄了一時的尊嚴,最後得到了更加穩固的江山;周瑜得到了一時傲氣,最後因為一句話,而被氣死了!

舍與得讓我們深思,《舍與得的人生課》讓我們深讀。我們國中生要捨棄的是什麼?要追求的是什麼?需要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

《人生》讀書心得13

一個人要掙脱這個紛雜喧囂、物慾橫流的社會,的確很難。但是,每個人都別無選擇,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靈就必須擁有一份淡定。唯有淡定,才能讓你的內心安靜下來,才能細細品味生活的萬千滋味。這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深的感受。

這是一本講述收穫的書。因為它成熟、睿智、沉穩、平和。全書共有七輯。分別講述了生死之愛、平淡流年、瑣事中的愛、無望之愛、幸福的祕密小徑、緣起緣滅和寧靜的心靈。作者有一隻流暢而優美的筆。全書從頭至尾沒有刻意煽情,只是淡淡講述着,卻使讀者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動,放下心靈的重擔,看淡一切,讓自己的心靈靜下來,像那個思考者,什麼也不做,只是思索人生。《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就是這樣一本恰到好處的讀物,很平易,很淺顯,然而很真實。靜靜讀下去,説不好在什麼時候,當你注目哪個故事時,你心底那根生鏽的弦,就被悄悄撥動了。

做為一名教師,更需要擁有一顆淡定的心。教師要面臨來自社會、家長、學校和學生的多重壓力。教師即要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工作,又要滿足家長和孩子的要求,而且在制度細節方面,還規定了很多老師不能觸的高壓線。另外,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仍然走的是應試教育的路子,學校、家長要的是成績,而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就要從嚴要求學生,而學生又摸不得,打不得,一旦有一點小事,學校和老師就成了永遠的被告。面對這樣一個社會現實,我們要坦然面對,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善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作一件幸福、快樂的事,不要怨天尤人、牢騷牢騷。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我們不高高興興的度過每一天呢?此外,作為老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平和自然的空間,要有愛心、耐心、要呵護,要維護,要有靜等花開的情懷。千萬不要試圖改變孩子,只能順勢而為。懷着淡定、從容的心情,等着我們的孩子慢慢進步、慢慢成長。

《人生》讀書心得14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敍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復又回去的曲折人生歷程。在城鄉間輾轉,他既選擇過努力與堅持,也選擇過放棄與告別,其間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讀罷《人生》,心中五味雜陳。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説一開始描寫了高加林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回到農村務農。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地開始新的生活。

卻沒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於現狀,接受農村姑娘巧珍的愛情之後,他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平步青雲,他的世界一下又變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對夢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亞萍的主動,他選擇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夢想着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遠處向他招手時,因告發走後門,亞萍離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他悔恨莫及。

這一波三折的人生歷程,唏噓的同時,讓人深思:是命運捉弄人?還是人的本性決定了命運?

人生的選擇,有得必有失。人生無論選擇那條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為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們無法評價高加林選擇的對錯,或許這一波三折的命運,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貧困農村青年,有着夢想,有着掙扎,有着追求,有着對現實不公的憤恨,更有着跳出現狀的勇氣。作者沒有寫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終也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結局。或許,就是讓高加林有機會來自省,修正自己的錯誤吧。我想,經歷過大起大落,經歷過離別痛苦,高加林的人生會更加的精彩。

柳青説:“人生的道理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美國詩人羅伯特説:“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歎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捨。路遙通過平凡的人物,真實的人性,告訴我們:夢想的取捨,緣分的離散,都不是我們所能強求的,人生應該接受命運但不卑怯。願我們在面臨每一次選擇時,都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願我們在每一次選擇時也都能無悔!

《人生》讀書心得15

關於人生的話題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無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説:十五而向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我連而立之年還未經歷,又何談不惑(自我封閉一下)。

一向讀季羨林的《談人生》,季羨林談自我對生命意義、做人處事、名譽、朋友、壓力、困難、感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種境遇的看法,那麼我的一生怎樣樣完成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的愛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價值

路遙的《人生》則經過小説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我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一樣境遇下經過行為表達自我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當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説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活力、勤奮、才華、夢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完美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一樣也使他們構成了不一樣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於追求,男性的克強雖也敢於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説是朋友推薦的,總期望能找到一些什麼,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裏對德順説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應對的是脆弱自我,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應對成績,成功時要堅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我,真實的自我。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我期望,想想完美未來,重新看待自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僅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秀的通訊幹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我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活力,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折騰,敢於寂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