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做好職業規劃範文合集七篇

來源:文萃谷 1.22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我們需要好好的進行職業規劃了。什麼樣的職業規劃才是好的職業規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好職業規劃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做好職業規劃範文合集七篇

做好職業規劃 篇1

形勢總離不開“嚴峻”,描述過程的滿紙都是“淒涼”。這景象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如今已沒有什麼值得好奇、感歎或者恐懼的了。既然“嚴峻”和“淒涼”已成常態,坦然地接受和麪對它吧,不用再想“就業形勢怎麼樣”之類的問題了。

今年的就業形勢很正常,明年的就業形勢也很正常,後年的就業形勢依舊很正常,正常的“難”!

對個人而言,真正的就業難是機會少、過程複雜和競爭激烈,忍受過程才能得嘗勝果。

宏觀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全國的畢業生一定會有部分人失業。從歷年數據來看,失業的比例約在30%。而這30%並非在所有高校中平均分配,重點大學、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以及歷史悠久的專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會好很多,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未就業率通常只有5%,換言之有大量其他高校的畢業生失業率高於30%。試想一個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找不到工作是什麼狀態?

找工作就是一個搶凳子游戲,肯定有一些人沒有凳子,而且沒有凳子的人還不在少數。你想做有凳子的人還是沒凳子的人?你下了多大決心或者壓力一定要搶到凳子?是否有雄心壯志不僅要搶到凳子,還要坐沙發?決心是成功的基礎!

就業的另一種難是應聘難度越來越大。應聘簡單看起來似乎不外乎簡歷、筆試、面試,但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玩出不少花樣。比方説網申,常規只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經歷,回答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但複雜的則除了以上內容還會放智商測試、情商測試、數學推理或者心理測試,任何一個意外狀況都可能壞了你的好事。現在不僅招聘的方式複雜,而且招聘的流程、時間也越來越長,好點的公司面試至少三輪,週期可能延續兩個月。所以求職應聘越來越像馬拉松比賽,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

好工作競爭激烈,使得求職者的感受更糟糕。不管企業還是事業機關招聘,一個崗位隨隨便便就能收到成百上千的應聘資料。求職之路一定是失敗多於成功,十次八次面試如果能有一次成功,已經算很高的勝率了。都説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了求職成功,顯然得認不少乾媽,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還活着的終將修成正果。

機會不足、過程複雜、競爭激烈——這就是所謂的就業難!

恐懼和無知都是找工作的大敵,比嚴峻的形勢更可怕。20xx年,某大學畢業生寫了十萬字求職日記,因求職不順自殺了,該新聞曾經轟動一時。新聞裏説該同學進入大學就開始擔心找不到工作,導致後來得了抑鬱症。

——對此,我想説的是: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候山清水秀天很藍,天空中經常有老鷹飛過。老鷹出現過後村子裏就會有些雞再也站不起來,老人家説是被嚇破膽了。同學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千萬不要做那被嚇破了膽的小雞!

怎樣把自己“賣”出更高的身價?

如果把畢業後的狀態分為“失業、勉強有工作、普通工作和理想工作”四種,相信大多數正常人都希望自己是擁有“理想工作”的那個,那麼訣竅就是:至少提前一年開始準備找工作!

有些求職經驗帖也許會寫求職者從零基礎開始,忙亂投簡歷,應聘兩個月也找到了看起來令人不錯的工作——這種事的確會發生,但道理就像中大獎,全國幾乎每天都有人中獎,但理性的人也不能把“中大獎”作為謀生的手段。

更保險的方法是按照找工作的規律認真準備,努力行動。有兩句古話特別適合用在求職上,一句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另一句是“凡事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從考慮職業目標開始,儲備應聘的軟件和硬件、拓展人際網絡、寫簡歷、找實習、開始正式應聘……直到最終選定工作,認真最好每一步,一年後再回過頭看,你會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案例:有位大三的同學對將來找工作比較擔憂,所以週末去了人才市場應聘,嘗試找工作的滋味。結果出乎他的意料,投了十幾份簡歷就得到了三個面試機會,還有一家企業邀請他去實習。他頓時自信滿滿,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分析:看來找工作並沒有想象中難。我問這位同學,人才市場上給他機會的那些單位,會去工作嗎?他説自己並不想去,因為都是小公司和低層崗位。可見還是那句老話:找一份工作不難,難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通常你樂於接受的工作的要求都會比自己當下的條件高一些。有的人只想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的人想進入最頂級的公司,這兩者的難度表面上看不能相提並論,但找普通工作並不比進入頂級公司更容易。

普通工作對於很牛的畢業生來説可能一蹴而就,但很牛的畢業生並不想找普通的工作;菜鳥畢業生找普通的工作,很牛的畢業生找頂級的工作,兩者難度其實差不多。

你追逐的目標永遠都是實現起來有難度的,請做好充分準備。

做好職業規劃 篇2

不是你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職場瞬息萬變,今天還是部門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為公司的變革而成為“犧牲品”;今天還是拿高薪的“職場貴族”,明天也許就淪落為失業族。人在職場,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識淘汰,就是被職場淘汰,失業的危險信號總會頻頻閃爍。怎樣才能使自己始終穩如泰山而無被裁之虞呢?

職業“迷茫族”這類人大多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備受寵愛,甚至溺愛,心理較脆弱,很難承受由於挫折與失敗而帶來的壓力。步入職場,由於環境的改變,失去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優勢,變得有些無所適從。其職業特質為“兩盲一定”,即未來發展方向盲目、專業選擇盲目、對個人價值的認同堅定。

一、工作時間:即將工作或工作不足兩年

案例:陳先生是20xx年畢業的大學生,本來找到一家不錯的單位,因為個性桀驁不馴,主管實在受不了,多次提出要他收斂一些,陳先生哪裏會聽,3個月後就辭職了。他毫不諱言自己就是眼光高,不願意從基層做起,更不願意被別人“使喚”。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機會多的是,不找到順心的工作,寧可失業。就是這種想法,使得畢業已經兩年的小蘇依然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點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職場新人具有全新的職業觀念,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拋棄傳統的成功標準,善於利用有效的職業競爭來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和生活價值,絕對的事業成功不再是最大吸引力。但是,對社會、對未來充滿太多的幻想,認為自己的能力超羣,應該在跨國公司上班……凡此種種讓他們形成了過於急功近利的個性,出現職業短視行為,因而四處碰壁。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有吃兩三年蘿蔔乾飯的決心,拋開急功近利的想法,不要盲目地為追求高薪或其它眼前利益而不停地跳槽,要學會吃苦耐勞,更要戒驕戒躁,並適時盤算自己的未來。比如,明確自己的專業特點及發展方向,尋找新的工作平衡點,學會為自己減壓,確定跳槽的標準等等。

二、職場“打雜者” 工作時間:5年左右

他們是懷揣高學歷的職業白領,在跨出大學校門之前,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可是許多所謂的“現實所迫”讓他們在初入職場時就走了彎路。換了很多職種行業,走到今天終於意識到,在青春逝去的同時,自己的身價也在不斷下跌。職業危機是他們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否則職業生涯肯定進入死衚衕。

案例:王小姐已經工作5年多了,先後做過保險代理人、市場銷售、廣告策劃,頻繁地更換工作使她感到不論是體力還是腦力都有些力不從心。最近她又有了新想法,希望從事人事工作。可是,簡歷投出去十幾份,有迴音的卻不到5份,心裏多少有些酸楚。

點評:王小姐的問題呈現的就是比較典型的“職場打雜”現象,即以往的工作經驗不能帶來什麼競爭力。這類職業人因為平時工作業務繁忙而忽視了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永遠不在一個專業領域裏持續發展,頻繁更換工作使他們毫無專業競爭力可言,其結果就是使自己陷入失業困境。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儘快盤整以往的“打雜經歷”,從中找出自己的專業競爭力,把以前的“打雜”通過後天打造變成“打專”。行業不同、職業不同,對人才的要求相差極大,要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崗位“癌症患者” 工作時間:2年至5年

公司由於併購、重組等原因,將簡單、重複性的崗位裁掉;或因為技術更新,一些臨時性的技術崗位或行政崗位也會被裁掉,那麼直接受衝擊的就是那些在崗人員,他們成了被動的失業者,失去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案例:兩年前,孫先生被公司派往上海辦事處,負責行政工作。這個職位本身在公司裏就無足輕重,完全可以由別的職員兼任,而孫先生又沒有其它的特長和優勢。一年後,由於經營狀況不佳,公司決定撤消上海辦事處,孫先生立馬成了“閒人”。等到被裁掉,開始重新找工作時,他才真正意識到形勢的嚴峻——自己又回到零起點。

點評:孫先生的問題出在個人職業氣質與專業崗位要求不符,兩者間不匹配,主要表現在:薪資上漲難、職位提升難、有跳槽倦怠症(不敢輕易冒險跳槽)等。因為平時工作業務繁忙而忽視了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最後被市場淘汰了,才知道已經陷入失業困境。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先行挖掘自己的職業氣質、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結構等方面的特點,找出職業潛力在哪個專業領域可以被最大限度地挖掘,然後明確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專業崗位,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儘量保持專業經驗的可持續發展。處於低端崗位的職業人最關鍵的是要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

四、昔日“職場貴族” 工作時間:6年以上

這個羣體的典型特徵是年齡在35-45歲之間,擁有高學歷,拿着高薪水,身在高位,然而,職業市場瞬息萬變,金領人士的地位也可能發生動搖。新一代高知人羣的產生,海歸派的崛起,使得他們的高薪地位岌岌可危。因此,社會上有人稱他們為“過氣經理人”、“折價精英”。

案例:胡先生在一家公司做人事工作近8年了,從文員到人事助理,再到人事經理。公司合併前,他是一人獨攬人事大權,公司的人事工作全部是他一個人説了算,薪水也很高。公司被外資併購後,新來了一位HR總監,是留洋的MBA,接着公司又招聘了一位新的人事主管,他成了這位新主管的手下。曾經想過跳槽,但考慮到自己好像已經失去了與年輕一代競爭的能力,弄不好飯碗不保,索性就這樣熬下去。

點評:胡先生的問題出在缺少能讓自己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規劃,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系統,從而造成知識折舊、人才折價。職場對人才職業競爭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即便是處在高端地位的金領,如果不能應對市場的要求,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管理能力,提高職業應變能力,增強自己的全局觀念和相關的閲歷、素質的話,也會在嚴酷的競爭中被無情淘汰。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盤點自己現有的職業含金量,找準可持續發展的職業通道,適時考慮職業發展的變通性。如可轉做人力資源顧問,在原有執行經驗的基礎上再積累一定的研究經驗,學習一些最新的`人事管理知識與技能,向HR總監職位邁進。另外,還應考慮職業經歷的連貫性,做適時的職業定位和經歷盤點,尋找最適合未來職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保持並提升自己的身價。

做好職業規劃 篇3

在工作中遇到人際關係不順,工作內容不喜歡,工作停滯不前等問題的時候,職場人士往往會想到跳槽。然而,跳槽後的結果差別卻很大。有些人經過跳槽後,獲得了能力的積累,職位的提升,心理上找到了安全感。而也有不少人感到再次陷入深淵,工作停滯不前,發展遙遙無期,內心感到非常自責和困惑。大多數人在跳槽的時候,都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夠為之奮鬥終身的職業,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在跳槽後感到失望、痛苦和無奈呢。職業顧問總結諮詢中的反饋,結合案例的分析,為那些正準備跳槽的人提供建議。

案例:

alice已經有四年工作經歷,她大學是英語專業。四年工作中她在不同性質的外資合資公司工作,跳了三次槽,前後分別做過翻譯、總經理助理、採購跟單、行政人事專員職位。四年的經歷對於職業人士來説應該能獲得專業上的積累,然而,alice卻是陷入困境。在諮詢中,alice告訴我們她每次跳槽時候的感受,她每次的跳槽決定很倉促,因為某件事情處理不開心,或與個別領導合作上不順心,因此會決定離職。而在下一份工作選擇上,alice沒有認真思考過,即使是考慮了也往往關注在薪水待遇方面,缺乏職業規劃。在選擇上她總結基於兩點:一、看自己目前是否具備做好下一份工作的能力;二、對方是否有意向選擇自己。因此,alice的跳槽速度很快,往往在面試兩三家公司之後,就能進入新的崗位。

分析alice的跳槽經歷,主要問題是由於她在每次跳槽之前,只是考慮自己具備什麼,對方是否選擇自己。缺乏職業規劃,沒有了解自己適合什麼,內心需要和期望,自己長期的發展目標。另外,每次跳槽時候過於着急,越是着急越是看不清自己的需要。還有很多人有着與alice一樣的經歷,在跳槽之前考慮過於簡單,因此導致跳槽之後內心的痛苦。

職業顧問建議正準備跳槽的人,不能犯和alice一樣的錯誤,為了讓自己在職業發展道路上更順利,對自己的將來負責,你需要在跳槽之前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

從alice的案例中能看出她是沒有目的無方向的跳槽,越跳越迷茫。因此,跳槽之前的職業規劃非常重要。職業規劃需要結合對自己的瞭解,如性格特徵,自己的喜好,個人的價值觀和追求,目前具備的能力和資源等,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如alice的職業方向是在採購方面,那麼她的跳槽經歷是應該專注在採購物流領域的職位,成為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並獲得能力和職位的提升。

二、確定自己在下一個職位中需要獲得什麼

職業發展上出現了種種問題,如目前的職位或單位所提供的資源,人際關係等某些方面不能符合內心的需要,而有了跳槽的想法和願望。在跳槽之前需要分析自己在目前職位上的得與失。如目前職位和單位給自己帶來什麼,哪些是自己喜歡的,自己失去的是什麼,不滿意的是什麼,這些失去的和不滿意如何能在下一次跳槽中得到彌補?不能和alice一樣,因為一些事件,個人的情緒化,草率的做決定。alice回想起自己的幾次選擇,感覺自己當時是一個衝動的小女孩,缺乏成人的穩重和大度。

三、明確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公司

跳槽時候還應該明確適合自己、自己認可的行業,公司性質、企業文化等。不能為了求生存,盲目的選擇。alice在每次跳槽時候心態很急躁,沒有總結過為什麼自己對以往的公司有種種不滿,如何能在下一個選擇中能夠有所避免。看不清自己缺什麼,要什麼,因此幾次的選擇總是在原地徘徊。麗夫的諮詢案例中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對公司文化的不認可,導致工作開展上非常痛苦。在跳槽的時候應該思考適合自己、自己認同的行業和企業文化,企業發展前景等方面。簡單來説,一個喜歡忙碌,能夠不斷接受挑戰的人,可以選擇一些壓力大的公司。而內心追求穩定、和諧,能夠顧及家庭的人應該選擇國有等穩定的企業。

跳槽時候,結合自己內心的需求和對外在環境的把握,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確定自己在下一個職位中需要獲得的,以及適合自己的公司和行業等,以一種平靜的心態來面對各種選擇。在經過對自己的分析和規劃之後,能夠讓自己有效的提升跳槽成功率,使得職業發展生涯能更順利。

做好職業規劃 篇4

世界500強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外資企業還是選擇內資企業。本人認為要結合自身情況權衡利弊,任何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時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前提。

去外資企業,首先你的綜合素質要高,否則不會錄取。在外資企業(如可口可樂),由於其運作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有企業營銷的體系很健全,也很規範,不論什麼崗位都會接受到專業化的培訓,同時其有一整套完善的銷售模式和方法,你只要按照他的規則做事就行。因此,好的方面是:第一,你可以接受良好、規範和系統的培訓;第二,掌握先進的銷售模式和方法;第三,還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鍍金。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固有的模式限制了個體的創新;第二,強勢品牌讓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始終佔據主動,無法鍛鍊銷售人員在弱勢狀況下的市場解決問題能力;第三,由於要求高,人員變動相對較小,個人晉升的空間有限。

而內資企業的狀況正好相反。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培訓;第二,銷售模式和方法需要自己摸索;第三,鍍金效果沒外資企業好;第四,由於品牌相對處於弱勢(如可口可樂和娃哈哈),銷售難度相對較大。好的方面是:第一,銷售人員可以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第二,鍛鍊銷售人員在弱勢條件下的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憑業績説話,相對考核公平,晉升機會多,空間大。

因此,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到內資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一是不適應,認為企業不規範;二是品牌既處在弱勢,還要面對和解決比在外資企業多得多的各種疑難問題。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的市場操作能力不一定比內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強,外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是建立在外資企業的品牌和好的營銷模式上,而內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通常是建立在優秀的銷售經理身上(相對而言)。因此,人力資源部在 招聘 銷售經理時,選擇優秀的內資企業從業人員可能比選擇外資企業更好。

討論完去外資還是內資後,要討論選擇目標企業的基本條件。例如你選擇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那麼這個目標企業應該具備以下特徵: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至少五千萬),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企業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老闆謙虛敬業。這樣的企業首先基礎好,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趨於規範不至於太亂或變數太大,同時企業處於積極實現規模經濟中,企業薪酬也比較可觀(比起剛起步或成熟的企業),其次,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個人發展機會更多。當然,一個新企業、商貿企業或一個規模較小(年銷售在一千萬以下)的企業,也並不是不可以選擇,但選擇時相對的風險和對你的判斷力要求更高。

古語説先謀而後動,這是有道理的。要給自己30歲前的5—8年的營銷生涯進行規劃,形成一個清晰的職業脈絡並按此脈絡一路前行。

在規劃中要考慮到重要的四點。

第一點,慎重選擇,求穩為先。就是説在選擇企業時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花些時間,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為什麼這麼説,第一,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出業績時間顯然要推後,這叫耽誤時間;第二,由於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不是主管,等於從頭再來,浪費時間。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係複雜,或許幹不長久,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持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而在一個企業做的時間長一些(一般至少3年),以上的問題就或許不會發生,同時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用較長的時間深入到一個企業後,你才能真正掌握一個企業營銷的精髓,走馬觀花,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第二點,任何企業都有問題。 不要以為到了一個新企業,企業就沒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問題,只是問題不同罷了。

第三點,搞清時間長度和時間密度的問題。舉一線銷售人員的例子來説明,通常情況下,一個銷售人員在銷售職業中要遵循1235的職業發展時間規律,即做1年業代,做2年銷售主管,做3年區域經理,做5年省區或分公司經理。為什麼這樣安排?前3年是基礎,要打牢;後7年是帶團隊、做管理,要紮實。其後再做大區經理或銷售總監、營銷總經理就駕輕就熟多了。但時間的長度不是衡量經驗和能力的標準,這要看營銷人員的學習力和悟性。有的人做1年區域經理等於別人做3年,因此我説看的是時間的密度,是看你對老崗位知識的掌握多少和對新崗位的勝任能力。

第四點,在規劃中設定不同階段的崗位及時間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目標和薪酬目標。

崗位目標就是你各個階段所有達到的崗位層次。如用1年的時間從銷售代表做到銷售主管。知識掌握目標就是在不同的階段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如在銷售代表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是終端拜訪和生動化等;在區域經理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就是經銷商開發和管理、區域市場促銷策劃等。能力目標就是你能真正管理多少人和多大的區域。所以不要被職務頭銜的光環繞昏了頭腦,一個企業給你一個銷售經理的頭銜,你卻只負責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做着與業代相同的工作,這不叫銷售經理,就是個業代。薪酬目標可以給你增加一些前進的動力,也是你能力和價值的體現,所以薪酬的目標也是要定的,如第一年年薪2萬元,第四年年薪6萬元等。

目標決定你的方向,方向決定了你的結果。

做好職業規劃 篇5

近年來,隨着中國研究生不斷擴招,研究生就業、研究生培養等相關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引發了公眾熱議。那麼,中國研究生就業問題難在哪裏?在筆者看來,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研究生職業規劃欠缺

筆者身邊有很多研究生,經過了解,很少有學生在大學本科階段就做職業規劃。到了研究生階段,有一部分學生想好好學習;一部分學生想學習實踐兼顧;只想混個文憑的也有不少。我建議研究生們要在好好學習的基礎上與將來的工作聯繫起來。但問題是,好好學習和好好工作的標準是什麼?人還是需要先解決了生存問題,再去逐步解決發展和最後實現職業夢想。每個人都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來的,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不那麼容易的時候,你來讀研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畢業後自己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下來--是繼續讀博將來做研究或者高校的老師還是畢業後就去工作?去什麼地方工作?人家需要什麼樣的研究生?需要考什麼證書?需要具備什麼相關職業經驗?這些其實在讀研前就是要考慮的,這點我們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他們的職業教育在高中就開始設計和考慮就業問題了。

由於中國的職業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的滯後,使得很多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職業教育和職業理念欠缺,到了研究生階段如果自己再不重視,導師也不關心,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再沒有,那結果就是很難控制的。到就業時你可能才發現,你學到了知識,但是可能已經遠遠脱離了社會和職場對你的基本要求了。甚至有的研究生畢業時就連一個簡單的職業態度都沒有修煉出來。這樣的畢業生就業肯定是很難的。

社會和職場很務實,不養閒人,所以你需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使自己在研究生畢業時成為一個可以被配置的人才。

第二、研究生職業修煉不夠

既然研究生畢業後都要解決自我生存的問題,那我們就要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考慮到將來的職業要求,並完成自己的職業修煉。這些職業修煉包括你的職業習慣、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精神等。據筆者調查,找到比較滿意工作的研究生,都是初步具備了一些職業要求的。不然你的臉上只寫着要工作,或者要錢幾個字,用人單位可未必買單。

筆者的學生小劉,研究生畢業後順利留在北京東城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是被錄用的唯一的應屆畢業生。在讀研期間,我經常帶她去各地做培訓講座和社會調查,曾經為了一次小的失誤,我批評了她多次,我對她的要求就是“戰戰兢兢地做事”,“做事儘量做到零風險”,“做什麼事情都要有3個預案”,“做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同時要求她讀研期間自己解決生活費。小劉很努力,在讀研期間養成了做事的好習慣,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方法。研究生畢業時,本來她準備去南方發展,但是當那個唯一的工作機會給她時,她才明白了在研究生階段我對她看似很嚴格的職業要求和她自己一直的努力其實是正確的。

筆者最近接觸了一位就讀研三的學生,他的導師一直把他摁在校園裏做課題,不讓他接觸社會和職場。此時他又不想讀博,與導師的設計路線完全相反。而在找工作的時候,他才感到很頭疼--因為他連説話到底應該怎麼説都要重新學習。由於實踐經驗很少,在面試失敗了幾次以後,他都沒有底氣再去面試了。我一直在幫助這個學生儘快地適應職場的要求,平時工作的時候就帶着他做助手修煉自己,但是很多東西是突擊不出來的,還是要有個修煉的計劃。對那些計劃一畢業就去工作的研究生來講,利用好讀研期間的寒暑假和閒暇時間多去接觸社會,接觸職場,多去實踐是很重要的。實在沒有時間的時候,在校園裏也是可以實踐的。再不行,你的頭腦和思維是應該不受限制的。就業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必須解決、必須思考的問題,不能單純寄希望於學校和社會為我們更好地解決,我們自己還是要多做準備,多去修煉。

第三,研究生教育應該更貼近社會發展的要求

教育最終是要解決學生的生存問題,這是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一個人連生存都解決不了的時候,又何談其他高層次的目標呢?目前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已經開始注重和職場、社會需求的聯繫與匹配,從專業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實踐的進行都越來越體現出了研究生教育是要和社會、國際的發展接軌的。

但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着不足和很大的發展空間。西方國家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實踐和務實的精神,更強調學生自主創新和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他們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依據的是本科、中學教育的基礎。比如西方國家在國小、中學教育階段就很重視職業教育,而我們的職業教育現在還很少在中學裏進行,在大學裏還沒有普及,在研究生階段也是十分缺乏的。一個研究生可以順利就業,是很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國際因素、國家發展、社會環境、家庭意願、職場要求和個人因素等很多都影響到了一個人的就業。所以,研究生教育要更適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這個目標的實現是漸進的,效果也是逐步出來的。

另外,很多研究生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過分挑剔工作和待遇,職業發展目標模糊,只學習專業知識,忽視其他知識的學習,重視理論忽視技能,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很好的職業習慣,沒有實踐的經驗,很少接觸社會,認為去社會實踐就是浪費時間,另外沒有一雙發現就業前景的眼睛等等。舉例來説,筆者身邊就有一個研究生班都在考證,一個班都想進金融機構的現象。其實客觀地想想,這是不大可能實現的。扎堆就業現象的出現,恰恰説明了我們沒有自己的主見和職業目標。

筆者常説,中國這麼大,什麼工作做好了都是有前途的。研究生是我們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教育、處境、就業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很多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我們在看到研究生就業難現狀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整個社會一直在努力,不過任何問題的出現都是要逐步解決的。現在筆者所在的經濟學院就很注重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也有研究生“五分鐘講話比賽”這樣訓練職業能力的課外活動。

研究生們在找工作的時候,不要過分挑剔工作的環境和待遇,不要只關注大城市和熱門職業,要看到這個職業的發展空間和前途。在讀研開始的時候,同學們就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充分利用好時間,兼顧學習和實踐,要知道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發展和實現夢想那是第二位的。

在我們抱怨就業的寒冬到來的時候,還是應該先想想你為了順利就業之前到底做了什麼準備,手無寸鐵的人是無法去戰鬥的。就業的準備應該提前,而不是在就業難的時候再去抱怨。另外,每個人的職業生涯有幾十年,還是應該好好考慮和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很多事情的解決需要時間,但生存是不能等的,研究生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良好解決,需要我們一起去努力。

做好職業規劃 篇6

就業,始終是當前社會最為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怎樣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都會成為每一位步入職場的人士關注的頭等大事。初涉職場之時,可能因為經驗缺乏、資歷不夠等諸多原因導致求職者陷入“先就業後擇業”的尷尬境地。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第一份工作已經不再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的選擇,很多職場人士都將面臨重新選擇工作的機會。與此同時,隨着個人閲歷的增長、工作經驗的增加,也使得職場人士更為主動地關注本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關注如何能夠更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個人特長和能力,尋找更有利於個人發展的職業機會。

找準方向前進

近日,在廣東現場招聘會上,筆者隨機對50名HR從業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表統計情況看,有64%的HR給自己做過職業規劃,其中有38%的HR給自己制定了未來1-2年內的職業規劃。另外18名HR沒有給自己做過職業規劃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該怎樣進行職業規劃、打算有機會轉行、覺得人力資源部門就是“打雜”的、積攢經驗自主創業……

人人都有夢想,HR也不例外。他們在為別人鋪路搭橋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未來描繪藍圖。“還是希望在人力資源這條路上走得更長遠。”浙江安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鄭金華表示,當年是從銷售、行政慢慢做到人事這塊,都是“邊學邊做”。“能像《杜拉拉昇職記》裏面的主人公一樣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不斷升職當然是好事。”鄭金華説自己的打算就是,“三年內能精通人力資源各大模塊,五年內能往職業經理人的方向發展。”

有着同樣期待的還有金娃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朱小姐。“我是從人事文員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公司提供了這個很好的平台,我希望憑着自己的努力能在HR道路上越走越遠。”

“隨着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公司對人力資源部門也越來越重視了。”佛山某電器有限公司夏經理表示,自己再通過幾年的積澱,能上升到戰略高管的位置,“畢竟人才對於企業來説,越來越重要了。”

教師出身的周建民是深圳晨名模具製品廠的培訓主管,“我覺得在企業做培訓工作,也發揮了我善於與人溝通的能力。”工作做得得心應手的周建民還會不時參加各項培訓活動來提升自己,“當然,我更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為自由職業者,做一名專業培訓師。”

如此看來,不少HR人士都在為自己的將來“出謀劃策”,期待有更長遠的發展。這倒也印證了“人往高處走”的説法。

路在腳下

與很多HR人士執着於專業道路不同的是,畢業於名牌大學的李牧(化名)先後在多家知名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數十年,歷經多次職位變遷。“從基層一直做到戰略高管,我只用了7年。”李牧直言自己平日的工作量絕對是別人的翻倍。在旁人豔羨的職位光環下,卻是讓李牧苦惱的“天花板”。幾經斟酌,他選擇了自主創業。利用多年積累的人脈和資源,以及敏鋭的市場意識,李牧目前做的項目進展得有聲有色。

“無論選擇以後去做什麼,關鍵是要有個清晰的規劃。”如今小有成就的李牧的建議是,HR應該快人一步的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才有機會“闊步往前”。

——這也不乏是一些HR人士的發展方向。當然,首先要靠自己去認清道路,選準方向。“從HR總的發展來看,隨着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對HR的重視度逐步提升,需求會越來越旺盛。那麼,如何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知識體系,積累個人的工作經驗,是擺在每個HR面前的核心問題。”職業規劃師宋文豔如是認為,無論是職業“選擇”,職業“規劃”,首先要解決的,是“我是誰”的問題,認清了自己,才能讓你找到你適合的崗位特質,才知道自己適合的工作以及在發展中需注意哪些問題。

接下來,我們會介紹幾位HR人士,他們沿着自己的職業規劃,紛紛走向不同的領域:人力資源總監、企業高管,諮詢顧問、自主創業、行業專家……

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道路

職場專家建議:既然要為自己量身打造職業生涯規劃,當然應該首先從瞭解自己開始。

1、叩問你的內心

問問自己:我是誰(角色、個性和能力)?我喜歡做什麼?我能夠做什麼?聽自己最真誠的回答,看看三個問題的回答中,排在前面的回答是否有相似的。最終你會找到自己真正的職業興趣和傾向所在。

2、聆聽他人的聲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許我們自恃有敏鋭的洞察力,但是,當要做出對自我的評判時,可能我們就不那麼敏鋭了,尤其是自己心理上的不自覺逃避,會放大優點,迴避缺點。

這時候自有“旁觀者清”,你不妨試試從親人、朋友或同事的眼裏瞭解自己,可能會意外收穫另一個更真實的自我呢!總之,聽聽周圍客觀的評價,你會對自己有一個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

3、藉助職業測評

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家人和朋友的評價,都是主觀的認識,你還可以藉助科學工具,如職業測評,來客觀地審視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發現這些特質與職業的契合點。

做好職業規劃 篇7

隨着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一些“海歸”回國後不得不面臨變成“海帶”的尷尬境地,或者被迫低薪就業。相對於留學所花去的數十萬甚至近百萬的教育成本,學生及其家長都更加謹慎,所以一些免學費的國家受到了更多工薪家庭的關注,小語種也為就業帶來了更寬泛的前景。

四川大學法國留學直通車項目負責人分析説:回國後的起薪點嚴重低於留學費用是一個相當困擾的問題,如果心態不調整好,很有可能會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從而影響職業生涯發展。因此,留學成本較低、教育含金量高的項目將更受到學生及家長的青睞。四川大學法國留學直通車項目自02年開辦以來已經輸送了近千名學生去法國,未來還會把此類留學性價比高的國家繼續推廣下去。

“漆黑的夜幕下隱藏着多少哀愁悲傷/還給孩子們吧,那歡樂上學的模樣/還給世間吧,那明天燦爛的夢想/面對揪心的悲痛,讓我們手拉手,點燃起明天輝煌的希望。”

在四壁掛滿不知名樂器的房間裏,廣西藝術學院越南留學生武伯牙,深情地演繹了這首寫在哀悼日的動人之歌。

4月22日,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肅穆的哀悼之中,伯牙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全天直播。“那些失去父母和我女兒年齡相仿的孩子,那些失去孩子四處尋覓的父母……地震奪走了玉樹,但家園需要重建。”玉樹的悲痛,中國的力量促動了他的心絃,他思考着為玉樹做點什麼。

作為一個音樂人,他希望去點燃玉樹的希望,鼓勵玉樹人民走出陰霾,並給他們帶來生活的勇氣。他徹夜未眠,通宵達旦創作了這首《點燃明天的希望》,第二天又立即去合成伴奏。

“這 首歌其實也是寫給所有受難的人們,包括512的受難者,西南乾旱的人民……”伯牙説。伯牙從9歲開始代表越南去俄國、烏克蘭、意大利等地演出,“如果現在 有任何的義演,我都願意參加,給災區人民一點力量。”作為一個越南留學生,對中國的災難感同身受,他也希望喚醒人們,一起支撐起受苦受難者的一片天。

廣 西人民廣播電台對外廣播節目主持人陳達在聽了這首歌之後,感動地流下了熱淚。“當伯牙抱着樂器來到辦公室演唱給我們聽之後,他告訴我他還沒有吃飯。”連續 兩天都沒有休息,一個外國人能為玉樹作出如此感人之事,體現了中越人民的友誼之深,我想代表中國向他説聲‘謝謝!’”廣西藝術學院國際交流處副處長趙克 説。

學校名稱: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國,紐黑文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701年學歷:語言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MBA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6641人院校地址:New Haven, CT 06520 (203) 432-47719281

近年來,但是當來自世界名校的面試官們在談到中國學生存在的通病時,一致表示“中國考生考分高,但綜合素質欠缺。”

哈佛大學

中國學生:語言不夠流利,規劃不夠明確

近日,哈佛大學入學面試委員、醫學博士MPH許皙智先生用自身的留學經驗為大家講解了應該如何面對世界一流大學的面試。如何成功申請哈佛大學,許皙智表示:“世界一流學府的要求其實非常高,一般人是很難達到。因此,大家在申請的過程中可以把頂尖高校作為一個標準,但是實際申請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美國其實有很多大學都有自己一流的專業,並不是一定要進哈佛耶魯這樣的頂尖名校才能成功。”

另據哈佛大學中國區本科生錄取面試官Jason介紹,中國申請者在面試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或不足主要有幾點:

第一、是申請者的英語水平不夠流利。Jason解釋説,“在任何一個頂尖的大學課堂,參與討論是最為重要的,但是我發現很多中國的申請者在這方面無論是心態還是語言能力都沒有準備好。”

第二、是中國學生對於將來學習生活的計劃方向不明確。他説大多數中國申請者在面試的時候會説“因為哈佛是最好的大學,我進入哈佛後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哈佛錄取申請者不會因為你會成功,而是因為你已經很成功了。Jason認為一個傑出的申請者有自己的計劃,哈佛只是計劃中的一部分,無論能否去哈佛,這個申請者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獲得成功。Jason總結説,哈佛不是終點,但是大多數中國學生就是把進入名校作為終極目標。

最後,Jason強調,哈佛錄取你一定是因為你可以使哈佛變得更好這一點也是每一個美國名校都十分看重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