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營銷鋭問

來源:文萃谷 2.95W

互聯網和新媒體營銷成為時下的熱詞,小米雙11銷售額過億一度成為熱炒的佳話,但微信微博是否一開就靈?究竟只是可供選擇的傳播載體還是決定營銷結果的根本力量?是否只要登陸互聯網,就會人人變成黃太吉,人人變成小米?

互聯網時代的營銷鋭問

雷總和格力的十億豪賭收穫了不少國人眼球,小米過億不過是十幾萬台的手機銷量,如果是各自領域的巨頭還可以隔空對話一下,但手機業的王者現在和未來都不會是小米。小米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從營銷與經營中開始贏利,而不是賠本賺吆喝,更不是靠概念炒作和未來市值蠱惑人心。

黃太吉與小米有着本質區別,有實體店和自主產品,借勢新媒體宣廣更加走紅,但同樣不會丟棄更加有分量的傳統優質傳媒。比起很多短命的中式快餐,其商圈和人羣定位更精準,產品選擇更具差異化,以麥當勞、肯德基的價位和方式推售高端中式煎餅果子,與皇親沾親帶故盡人皆知的諧音取名,帥哥豪車送貨倍有面子和新鮮感,滿足了消費者感官價值需求。

小米更多是聰明的效仿者,聰明的概念玩家和主動傳播控制者。小米的定位也很清晰,巨頭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廣大市場,物美價廉加國貨的旗號同樣可以收穫很多IT男,效仿蘋果的網上預售和飢餓營銷手法,保持媒體的'爆光度,主動聚焦媒體視線,也自然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產品質量、性能與返修率、總銷量與利潤率等方面的負面信息。但追兵很快殺到,無論是魅族,還是其他智能和非智能手機品牌都已開始在電商渠道發力,市場高度飽和,未來小米還能否一支獨秀無人好説,小米在13億人羣中的市場佔有率也很難評説。小米智能家居路由器同樣炒作得沸沸揚揚,但卻爆出路由器的傳統基礎功能尚不過關。

小米輕資產、重營銷的經營模式值得肯定,未來註定只有營銷和經營的實力才能拯救和真正成就小米。但如小米的定價和自詡的傳奇快速和強大都未能贏利,互聯網營銷究竟路在何方?除了不斷靠投資者來注血堅挺到上市時刻,還是否有其他的出路?

  鋭問一:線上贏利嗎?

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模式一直是靠鉅額融資、鉅額燒錢、貼錢培育市場和流量,再通過廣告和渠道收費及代理差價來獲利,寄希望於上市後的溢價增值,很少有真正從產品推廣和平台運營中獲利的成功案例。自媒體平台新浪微博被阿里併購時用户5億,虧損9400萬美元。而兩個最大的電商平台,京東一直尷尬虧損,阿里只做地主收取地租,上市公報顯示的經營毛利率在70%上下,也自然會轉嫁到每個商户頭上(僅電商渠道支付成本即佔商户營收20%左右,比傳統渠道更高昂)。平台巨頭們效益如此,靠互聯網贏利的商户比例能有多高值得探問。

耐人尋味的是,阿里去年雙11號稱銷售350億,而上市公報數字2013年4季度營收345.17億,利潤也比雙11的實際淨利數字好看得多,後者利潤率低得讓人臉紅。購物平台的鉅額廣告費和渠道收費、由購物羣體發展的支付寶和餘額寶的理財收益才是阿里的利潤支撐主力。

除了上市融資和股權轉讓套現的方式,電商靠什麼生存就成了實業界的最大質疑。電商控費和贏利能力差,支出大,達到盈虧平衡點週期漫長,甚至遙遙無期,又能否給依賴電商營銷的企業帶來實際效益是互聯網營銷的最大疑問。包括凡客這樣的知名電商至今仍徘徊在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的營銷與經營基本定位困惑上,倒在路上的大小電商更是不計其數。電商作為營銷平台的認可程度遠遠不及作為品牌展示平台的功用。

  鋭問二:線上安全嗎?

支付安全和信息安全越來越受關注,支付越來越便捷,網上支付、手機支付、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甚至無須密碼無須卡,網上的紅包誘惑越來越多,黑客和陷阱也拭目以待。攜程和心臟流血的事件曝出的支付安全問題讓很多高端消費者開始後怕,怕一不小心成了黑客的貢品。電商掌握了更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直至資金信息,數據管家的管理能力是否稱職,規範性和公信度能否讓公眾放心是互聯網營銷進一步穩步發展的重要支撐。

  鋭問三:線上服務滿意嗎?

產品質量與服務滿意度以及消費與經營保障問題,讓消費者和經營者滿意和踏實了沒有?淘寶曾經一度成為假貨集散地,京東在效仿國美、蘇寧開展自營的同時,也在不斷抄賣家的後路,賣家在前辛苦推廣,平台貼上自營標籤低上幾毛錢就可以好好乘涼。號稱優服務的京東和三隻松鼠客服體驗和處理能力也極度令人沮喪,如果放在實體營銷界簡直難以想象。京東一些數碼產品裸價出演,但全無預裝服務,非IT用户只能敬而遠之。包括必勝客這樣的巨頭在內,網上的照片越來越磅礴亮麗,折扣越來越天價,但可信程度越來越差,這樣的奇特體驗只能把消費者倒逼回眼見為實、質量和服務至上的實體店營銷模式。當網絡售價和信譽程度越來越注水,互聯網營銷也將遭遇瓶頸。

  鋭問四:互聯網萬能了嗎?

互聯網營銷號稱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但各種飯桶網、開飯網燒了幾十個億資金不止,卻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能把盒飯銷售做好,至今能搜索到的只有麗華快餐和洋快餐,寫字樓裏活躍的依舊是傳統盒飯公司的身影,到家等各種互聯網送餐服務贏利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而這卻是一線城市最大的一個餐飲機會,僅北京的盒飯需求一天就是幾千萬的流水,幾百萬的毛利。把盒飯賣好,既是流量入口,也是利潤點。也是互聯網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和滲透從常用到必須和必備的一個標誌。假設優先覆蓋1億工作人羣再加1億家居人羣,按每年200天需求,每天貢獻一元利潤計算,每年的盒飯利潤將高達400億,銷售額則至少為4000-6000億。遠遠高於目前雙11的輝煌業績。

民以食為天,從這一點來説,互聯網生活才剛剛開始,更遠無窮盡。並不是只有黃太吉和IT男們用起微信推廣賣起高端煎餅果子、米粉和肉夾饃才叫互聯網營銷和互聯網思維。

換言之,互聯網公司如果能把盒飯這樣的低值產品做好,才真正進入互聯網時代實質化營銷與經營的成熟週期,才能真正強大無敵,天下無雙,徹底取下中國電商營銷與經營精準性差,完全靠投資人買單和巨資包裝體量,經營者經驗基礎有限,模仿有餘,創新和實效不足,無法自己造血的尷尬標籤。

  鋭問五:醫藥電商錢景如何?

醫藥電商依然尷尬地面臨有無牌照、醫保支付、費用盈虧平衡(藥品消費臨時性需求居多,運費成為低值消費的選擇障礙)、價格透明與否(低了直接讓對手抄牌,高了賣不出去)、如何與實體店協同的成長煩惱中,網購與實體店均是藥店自身的左右手,無法象其他類商品那樣直接攔截實體店,替代上位。即使微信了,微博了,數據化了,依然只是傳播方式加以改善,

資本玩法的電商在市場的現實生存中必須務實,迴歸營銷和經營的本質,開源節流,提高實效,一改電商留給人們的不贏利的恐龍和大象的過往印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