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運作對國有企業的影響

來源:文萃谷 1.05W

資本市場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完善的資本市場可有效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促使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型,促進企業的發展,通常成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夠同時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融資平台和股份交易服務,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資本市場運作對國有企業的影響

  一、我國資本市場概況

資本市場也稱為長期資金市場、長期金融市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種資金借貸和證券交易場所,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所交易的對象為一年以上的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等長期證券,涉及的資金期限長,風險大,長期收入較穩定。資本市場可接受不被用於消費的金融資本,通過建立市場價格來實現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間的市場平衡,並可通過需求者之間的競爭,將資本引導到最可能有效的投資上,將金融資本轉化為實際資本,對國民經濟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我國最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資本市場包括國債市場、股票市場、企業中長期債券市場和中長期放款市場。

我國的資本市場最早開辦於滬、深兩地,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雛形,大致可劃分為主板市場、二板市場、三板市場和四板市場四類,主板市場主要存在於滬、深兩證券交易所,為我國開辦最早、規模最大、入市標準最高的市場;二板市場包括中小板企業市場和創業板市場,是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籌備開辦的,中小企業板市場的上市標準比主板市場略低,主要是為產業化初期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融通,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創業板市場主要是為自主創新型、成長型企業提供融資平台和金融服務,同時為風險投資企業及私募股權投資者建立新的退出機制;三板市場主要是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四板市場為股權融資和交易市場,除主板市場和二板市場外的其他資本市場,在我國也稱為場外交易市場。

  二、資本市場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推動作用

國有企業的改革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需要,但在改革的過程中,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改革難以適應市場競爭要求,改革後治理結構不規範等問題,嚴重束縛和阻礙了國有企業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國有企業改革難以深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是否存鉅額費用支付能力,隨着我國資本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國有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也在加速,部分國有企業通過掛牌上市,實現了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打破了原來單一的產權結構,改變了國有企業存量資產大量沉澱的狀況,對促進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為國有企業開闢新的融資渠道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國有企業僅為完成國家計劃的生產單位,企業的生產運營的決策權完全由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掌握,企業與市場之間的聯繫被切斷,國有企業的融資主要是政府通過計劃手段將社會上各種剩餘資金集中起來,形成國有資本和政府儲蓄,再將其投入到新的國有企業需要的領域,這種融資方式在早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方式在資金使用效率方面的缺陷愈加突出,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利用率,我國實現了銀行主導型融資方式,但此種融資方式下,國有企業往往將銀行貸款當做政府撥款,致使國有企業出現高負債、低收益的現象。因此,國有企業的融資體制和融資方式必須進行改革。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伴隨國有企業的改革而產生,其建立的初衷即是為國有企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困難。在國有企業上市之前,多數的國有企業面臨着資金缺乏、資產負債率高的問題,而資本市場則為國有企業開闢了新的融資渠道,使國有企業可通過融資獲得鉅額資金,使國有企業技術改造等項目能夠順利實施,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持續推進提供了保障,在國有企業融資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推動國有企業產權改革

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幾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企業沒有產權制度,企業經濟效率低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按照產權經濟學的理論,1978年我國開始對國有企業實現“放權讓利”,隨後又繼續實行了“利改税”、“承包經營責任制”,國有企業的效率有所提高。為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開始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到2002年,產權改革有了實質性進展,至今國有企業的改制面已達到90%以上。國有企業產權的改革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產權交易的問題,需要有可進行產權交易的平台,而資本市場則能滿足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這一需求,為其提供產權交易的平台,推動着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向前發展。

早期的國有企業產權主要由政府掌控,且不能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影響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國有企業的產權走向了流動,國有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之後,可通過採取股份制等通過股權的轉讓、出售,進行產權交易,促使國有企業產權從單一的政府控股轉變為多元化的產權結構,這一結構能夠促使交易利益主體的獨立化,明晰產權,從而真正實現國有企業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意識,促進國有企業發展。

3.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

企業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它規定了公司各個參與者和其他利害關者的責任和權利分佈,明確了決策公司事物時應遵循的規則和流程,目的是通過適當地配置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降低代理成本,確保企業的決策效率,促進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完善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穩腳跟。

由於早期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歷程較為特殊,在企業治理結構中存在着多數的上市公司中國有股處於絕對控股地位,政企不分,企業中形成內部人控制及國有企業控制權市場不完善的問題,治理結構中缺乏內在的制衡機制,企業沒有收購的功力,加之我國的國有企業股權較為複雜,股份制企業中的國有股、法人股、轉配股和內部職工股不能進行自由的轉讓,難以在二級市場上完成收購,而控制權市場的不完善則直接影響和阻礙着企業治理結構的優化。

資本市場上股權和債券不僅是融資的工具,在股份制公司中,股權可用於對企業治理進行監督,當有內部控制機制實效的情況發生時,股東可將股權出售或轉讓出去,改變企業的經營者,從而實現對企業的控制。而由於過高的債務會使企業的成本上升,使企業承受破產的壓力和風險,企業經營者在利用債券進行債務融資時就會仔細權衡。此外,在資本市場上,對於股份制企業而言,其股票的市場價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效益,通過股票的市場價格,股票持有者即可對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行了解,而在出現企業效益差,可能影響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時,還採取出售公司股票等措施,來維持自身利益,這就會促使經營者不得不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資本市場的併購機制不僅可以促進資產的重組,還可強制性地促使企業經營者提高管理經營水平,促進企業的發展。

熱門標籤